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五祖法演

* 龙门清远

* 牧庵法忠

* 普庵印肃

* 默庵 圆信
雪庵师益
* 寂庵印净
* 和光应世

* 年谱 …… (第 0369b 页)
归何处。忠公竖拂示师。师有省。即回受业。是岁
圆通生。

甲子。圆成生。

丁卯。圆浾生。

戊辰。 圆信
生。

已巳。
十一月望日。牧庵示寂于黄龙。

癸酉。师三十有九。领
使帖住慈化。因阅华严合论。至达 …… (第 0369c 页)
悟者发真机。迷者堕铁网。
佛教空无相。妙契合无上。天鼓解说经。忏悔罪无量。
有无空不空。真实不虚诳。 圆信
六神通。不刻天龙像。
只么转心经。个中谁拟向。

* 为小师圆通入涅。小参

小堂云。生死涅槃。犹如 (第 0391c 页)
仁仲圆契 圆信
圆定普印万道友。及诸来道友。韦道
友。朝夕一等。与佗雪山肥腻。草饱料。莫令佗饥。恐桥
了。又失却你眼 (第 0430c 页)
云栖大师遗稿卷三目录


* 答问

* 答闻谷广印(九条)
* 答雪峤 圆信
雪峤呈偈著语
* 答知希广贯
* 答僧海光
* 答僧爱贤
* 答常惺广寂(二 …… (第 0137b 页)
。此
诸大老宁有后身堕落者乎。诚如来问。当是悟有浅
深。未可作本高迹下故为示现论。

*** 答雪峤 圆信(信时具陈行脚)
曾为浪子偏怜客。一段苦心具见之矣。虽然。前之所
得。拈向一边。百尺竿头。更须进步。

*** 雪 (第 0139b 页)
作与安排。煮茗日供参玄客。入口须教梦眼开。」
#+END_VERSE


***** ○回耀峰释雪亭 圆信

#+BEGIN_VERSE
「 草径离离山影斜。寒清入骨半窗纱。数声啼鸟破幽 (第 0186c 页)
卷五十八之六十(大鉴下第三十四世)

* 密云圆悟禅师
* 天隐圆修禅师
* 语风 圆信禅师
抱朴大莲禅师
* 卷六十一(大鉴下第三十五世至八十一卷同)

* 无明慧经禅师 (第 0869a 页)
 再为仁者说」
#+END_VERSE


** 示同水禅人

夫为学者。凡经律论。三藏文字。大小偏圆。靡不遍涉。
清凉大师云。以圣教为明镜。照明自心。以自心为智
灯。烛经幽旨。如鹅王择乳。如日照高山。大心 圆信。

此深入。切不可高推圣境。自生下劣。经云。若闻是经。
不惊不怖者。当知。此人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 (第 0342b 页)

种善根。巳于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矣。华严经云。
如来初成正觉。叹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
智慧德相。此即凡圣同源。正类法华开示众生佛之
知见耳。闻斯而发 圆信
者。称诸佛之本怀。了群经之
妙义。下文云。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證得。谓凡夫妄
想。二乘执著。不达斯源 …… (第 0342b 页)
 对机种种说
 众生妄分别
 不能测佛智
 闻经不惊怖
 斯人多善本
 凡圣本同源
 莫生优劣想
 闻斯发 圆信
 了诸经妙义
 亦不执圣解
 亦不生凡情
 凡圣了然故
 是名大导师
 一身入多身
 多劫入一际
  (第 0343a 页)

机撇脱。犹春风之在花柳。转见新鲜。彼时双髻峰。安
顿何国土中。不识曾见此老一面否。

径山千指庵 圆信

* No. 1422-B
径山南石和尚语录序

余三十时。值元季绎骚。遁迹岩壑间。乃得参径山愚 (第 0701a 页)
戊寅天顺二年。

诏严滥度僧徒。

己卯三年。

庚辰四年。

辛巳五年 大明一统志成。

禅师物外 圆信
谒广善月幻。

信字无念。金台高氏子。别号物外。九龄谒大觉悦
出家。慨然曰。礼佛转法。僧途恒务。未明 (第 0278c 页)
其衰也。至有明嘉隆。山水微茫。仅存一线。禹门
禀圆通法付四人。一曰天童圆悟。一曰报恩圆修。
一曰云门 圆信。
一曰净明圆莲。天童于天启甲子
付净慈法藏。丁卯付大沩如学。次第付梁山海明。
径山通容。金粟通乘。宝华 (第 0178a 页)
识。
莫值外道及与二乘。取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
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證大圆觉妙庄严域。」

圆信
诸法即大圆觉。名增上心。普会自他。具入实
际。是菩萨愿。一切胜行无愿不克。如普贤十大愿
王。为无量胜 (第 0556c 页)
。斯
乃圆教外凡五品位。一随喜心。二读诵。三说法。四
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铁轮是圆教十信位。圆闻 圆信。
而修圆行。由前外凡增进。倍倍深明。得入圆
十信也。

根随二烦恼
一。根本烦恼。即无明惑也。谓此根本 (第 0145a 页)
义甚深。说不能尽。大意欲令众生。即入 圆信。
以起
圆解。乃得圆證之义。若广明者。当阅华严十世界
品。毗卢遮那如来名号。如来现相诸品。一一发明
(第 0832b 页)
轮五品
圆教外凡五品位。一随喜心。二读诵。
三说法。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铁轮是圆教十
信位。圆闻 圆信。
而修圆行。由前外凡增进。倍倍深
明。得入圆十信也。十信如前释。昔南岳慧思禅师。
得六根清净。临终众疑 (第 0740c 页)
位互相融摄。是为不同。初外凡
五品。一随喜。二读诵。三说法。四兼行六度。五正行
六度。内凡十信。圆闻 圆信。
修于圆行。此五品位也。
由此善巧增进五倍深明。得入圆位十信。相似解
生。得六根清净也。次明圣位。十住 (第 0750c 页)
不历三性遍修觉意三昧。是拣择义。

忏悔者。事择。作法。理择。一心无生。

修證者。别住以去无事拣。 圆信
以上无理拣。 (第 0687b 页)
中道无生忏。别教用一心无生
忏。又一心无生忏。除一切事理妄语罪。无有不尽。

修證者。藏通初果。别住 圆信。
永断事妄。藏通初果。
断违空违缘起妄。出假菩萨断违俗妄。别十回向。
伏违中妄。登地永断。圆五品位。伏 …… (第 0656c 页)
惟用一心
无生。

修證者。三果断事瞋尽。初果不隔真。出假不隔俗。
别向不隔中。别地圆住不隔二谛。又 圆信
圆观。皆
伏一切理瞋。

性恶者。现忿怒大明王相。是用事瞋。一法不取。名
为理瞋。

○第十谤三宝戒 (第 0661c 页)
而别尚圆教。是别请义。

忏悔者。事别请。作法。理别请。须以一心融四无生。

修證者。初果无事别请。 圆信
无理别请。

性恶者。于十法界中。别令各得佛界之利。

○第二十九邪命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为 (第 0676c 页)
之顿。不为天台圆摄。
请即以其教明之。其列外凡五品。一初随喜心。或值
善知识。或从经卷。圆闻妙理。起 圆信
解。而修圆行。成
十乘观法。至于究竟金刚后心。十观成乘。圆极之果。
如函合盖。岂非顿耶。然以十观品品 …… (第 0595a 页)
心。圆闻妙理。一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非一非一切。
圆信
解。而修圆行。一行一切行。其义俱不成矣。且
如理则顿悟乘悟并销。则理尚不存。岂事犹有碍。若
有待除之 (第 0595c 页)
心。若人宿植深
厚。或值善知识。或从经卷圆闻妙理。一法一切法。一
切法一法。非一非一切。不可思议。起 圆信
解。信一心
中具十法界。如一微尘有大千经卷。欲开此心。而修
圆行。圆行者。一行一切行。略言为十。谓识 …… (第 0141b 页)
信之谓也。一多相即。不可思议者。中道圆理也。于
此信解。是为 圆信
解。则知一念具十法界。十复具
十。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界成三千世
间。故曰。介尔有心。三千 …… (第 0141c 页)
度一切苦厄
耶。初心顺理。庆巳庆人。故名随喜。此十心亦名十
乘观法。详见止观教义。】

「二诵诵者。 圆信
始生。善须将养。涉事纷动。令道芽破。
惟得内修理观。外则读诵大乘。闻有助观之力。内外
相藉。 (第 0141c 页)
圆信
转明。十心坚固。如日光照。见种种色也。」

【发隐。此明读诵者。外假薰闻。内资理观。非文字口
耳之谓 …… (第 0141c 页)
十心至此。则资力强盛。妙用辉𤾗。功德巍巍。
故曰光猛也。

○二明七位。】

「第一内凡十信。圆闻 圆信。
修于圆行。善巧增益。五倍
深明。因此圆行。得入圆位。善修平等法果。即入信心。
善修慈悯。即入念心。善 …… (第 0142c 页)
不动。即入戒心。善修无著。即入愿心。是名圆教铁转
十信位。圆教似解。六根清净也。」

【发隐。圆闻 圆信。
而修圆行。此五品位也。繇此增进。 (第 0142c 页)
。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
常照名观。虽言初后。无二无别。是名圆顿止观。
此菩萨闻圆法。起 圆信。
立圆行。住圆位。以圆功
德而自庄严。以圆力用建立众生。大经云。雪山
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 (第 099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