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僧曰。和尚棒头。与么
利害。师曰。者瞎汉。不打更待何时。直打下座(宗玄旨嗣)

*** 南岳隆兴自 真清
修禅师

衡山人。示众。磨镜台说法
了也。己躬崖说法了也。俱说法了。山僧何得重论。便
归方丈 示众。 (第 0600a 页)
 观音山规普本范禅师 大盆弥映本道禅师
  六恒侍者 龙山大石来洪禅师
  香林璞崖来淳禅师 隆兴自 真清
修禅师
  法海澄彻□禅师
卷一百二补遗
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随录
  大慈隐崧璇禅师 法源宝如玉禅师 (第 0396b 页)
数芒鞋
脚底贵从容竹杖头边宜稳固为圣为贤自此修成
佛成祖由斯悟众生不悟即凡夫凡夫能悟即真佛
即此便是 真清
净即此便是不染污即此便能出爱
缠即此便能离苦趣直归家舍乐长春切勿中途而
退屈咄咄咄莫轻忽珍重尔曹努力 (第 0768b 页)
事。明年正月望后
二日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
荼毗塔于径山。

*** 天台慈云寺沙门 释真清
传四(宝珠荆山月溪) (第 0913c 页)
释真清。
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也。生而颖
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
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 (第 0913c 页)
明释善继
* 明莲池大师
* 明释德清
* 明释洪恩
* 明释真觉 明释真清
明释性专
* 明释传灯
* 明释传记
* 明释广莫
* 明释广承
* 明 (第 0064c 页)
。皆师德化
也。临终著三自省而逝。师尝修随自意三昧。每遇病
境。止观逾厉。著有净土梦谭记。 明释真清

号象先。湘谭罗氏。少投南岳。依宝林和尚
薙染。随授具戒。日持法华经。兼修苦行。二十五。航海
礼普陀。 (第 0087a 页)
宝珠
* 本明
* 义秀
* 雪梅
* 性专
* 祖香
* 圆果 真清
明證(真定)
* 明玉
* 法祥
* 袾宏
* 如荣
* 如清 (第 0219a 页)


** 真清

(第 0266b 页)
真清。
字象先。姓罗。长沙湘潭人。少强记绝人。年十五。
补诸生。十九遘家难。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
薙发 (第 0266b 页)
乾隆六十年秋。下痢。仍居文
星阁。入冬。精神渐耗。将诸善会赀。一一属付其侄祝
华。令以后永久勿替。有 僧真清。
问曾见瑞应否。绍升
曰。有何瑞应。我大事在来年开印日耳。至嘉庆元年
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辞世偈云。出没 …… (第 0331a 页)
遂西向趺坐。念佛而脱。时果为署中开印日。年五十
(居士传。二林居集。一行居集。观河集。彭氏家谱。 僧真清
述)
西史氏曰。余闻二林不若一林好。就了庐山去锡山。
窃深然其语。及读一行书。而叹其去就之得宜。读决 (第 0331a 页)
自西北。即古桑乾河。
出庐桥天津。直流入海。黄河发源昆崙。入中
国数千里。诸水皆入其中。为害大。 象先禅师 
天台慈云寺。 (第 0952a 页)
释真清。
号象先。长
沙湘潭罗氏子。生而颖异。日课经史数千言。
终身不忘一字。年十五补邑庠。十九投南岳
宝珠和 (第 0952a 页)
菩提心亦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
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即不应住如来福慧二
相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 真清
净心也文从须
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起至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止是也上开示结成以不
(第 0735a 页)
。因请舍利进宫。三日修敬。出帑金重
固于石窟。憨山德清记之以文。

癸巳二十一年。

沙门南岳伏虎岩 真清
寂。

清字 (第 0287b 页)
象先。
湘潭罗氏子。依伏虎岩宝珠得度。参无
字。因舟触岸有省。戒行精严。道声蔼著。慈圣太后
锡金纹紫方袍。以 (第 0287b 页)
经序分例
必兼该者。白如是。】

【二正宗分开二。一彻因断證清净开二。一在断智
行清净开二。一智断显 真清
净开二。一序述菩萨
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文殊菩萨从同住法会平等本际。一 …… (第 0625c 页)
 修此免邪见」
#+END_VERSE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
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智断显 真清
净科竟。盖
以佛道之成在无明之永断。无明之永断在觉相
之圆照。无不圆之照斯无不清净之觉相而永断
于无 (第 0630c 页)
明成乃佛道矣。是云智断显 真清
净。言以智
断妄则显于真之清净也。又本文云如来因地修
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流转。夫但知即无此显于
真之 …… (第 0630c 页)
有一切。不迷一切性一切相。总
一觉心之所显发无有二三幻妄能所。斯则通达
自性觉行正修行路。贯合智断显 真清
净科入总
在断智行清净科竟。盖以能断智所断行无不清
净。斯成如来因地法行。永断无明。究竟断因。若夫 (第 0659b 页)

复号等正觉。明行足号者。明即三明。谓天眼宿命。
漏尽明也。行足者。谓如来身口意业。善修满足。正 真清
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修令满足。故号明行
足。善逝号者。善逝即妙往之义。谓如来。正智能断
诸惑。妙 (第 0419a 页)
断乐断苦。无喜无忧。故念清净。初禅觉观未定。二
禅喜大发动。三禅乐心多乱。并皆念不 真清
净。虽
有定心。出入息故。令心难摄。四禅纯清净故。无出
入息故。心则易摄。是为真禅。譬如善御良马。随 (第 0755a 页)
诵咒之时。一浣而再浣。
再浣至七浣。自然佛法现前。究竟我手。佛手。众生
之手。同于清净。同于受持。是 真清
净佛法之手。受
持佛法也。

引證。师子国。释迦弥多罗。三果人也。麟德初。来京。
高宗尊处禁中。总章 (第 0173b 页)
又行者不须苦节劳形。恐心神散乱。于行住坐卧四
威仪中。皆得三密修习。于见闻觉知。惟观阿字(于一 真清
净法界。亦常作观行。即有障起。自当消灭)。专精持诵。但令一念相应。随
行者根性差别。于其中间。必获三 (第 0231c 页)
性遍达无量差别理事。故佛对此一方机
宜而以音声施作佛事。所以逗彼闻根之利也。是
则合音与闻。乃为此方 真清
净教体矣。是虽常途
惟取音声为教。似不兼闻。而不知。离彼听者闻根。
则音声泯然无托。教体奚得而存耶。 (第 0367a 页)

△二正教择师。】

「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

【△三不遇难成。】

「若其不遇 真清
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二诵咒结界。】

「戒成巳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 (第 0381c 页)
习气在前。未能通一以精明。此言发化
精明者。正见功夫增进之相也。故此唯以真精真
明之妙性。而进趣熏发 真清
真净之妙信。所以惟
精惟明。惟进惟趣。故名第三为精进心也。心精现
前者。即蹑精进心也。纯以智慧者。乃 (第 058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