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月。自然可成。」

【此节先明积功。灵明洞鉴曰圣。超凡亚圣曰贤。言
圣贤之学。要知非寻常文字。乃成圣 成贤
之语也。
固。本也。谓本不是一日可能具办。设使日学不足。
则相继续之以夜。如是从月至岁。学之不倦。则 (第 0621c 页)
圣为贤矣。何也。人虽有成圣 成贤
之志。若气不胜。
行之不力。何以能断最深之惑。能除最重之昏。是
所以须志气均者。乃能断惑證真也。】 (第 0676c 页)
世间之孝一。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
䌽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
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 成贤
以显其亲是三则世
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
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 (第 0068b 页)

行为鲁国主起义越州江于阻塞是秋明师溃大兵
渡江时宁波新任知府韦忞适忘其名矣 上曰韦
克振也其子韦 成贤
亦上科翰林今补江宁督粮道
去了师曰因韦知府请忞斋始得谢事诣郡庭属以
费隐容兄使请继席焉 上曰老和尚门 (第 0294b 页)
者今七人矣嗟乎人之根性岂可局
量哉昔吾师释迦牟尼往劫为凡夫时同千人闻五
十三佛名一时发心修行后各次第 成贤
劫千佛吾
师以愿力勇猛故先于众又为十六王子时听法华
经为一乘缘种于八方各得成佛况华严乃一乘圆
顿法界 (第 0741b 页)
求当求诸巳靡所不备是以圣贤正脉以法嗣法
法法奚穷以心传心心心不昧不昧故光前耀后奚
穷故贯古通今悟之者 成贤
成圣迷之者为凡为愚
吾人岂可舍此嫡嗣真法而不求向外驰逐虚幻变
灭之法非端人正士之所愿也偈曰善人重法嗣 (第 0279c 页)
中天祖福善堂香灯碑记

盖闻混沌既判清浊肇分三才鼎立万类森然禀其
清者不昧乎源复證圆明之性则 成贤
成圣成祖成
佛直造未判之先禀其浊者溺情忘返汩其本具之
心则为凡为愚为贪为不肖遂至于靡所不为于戏
法育 (第 0305a 页)

军亦难下手只在当人愤发起猛利念头自省自愧
既此一大事我与诸佛无殊如何让他做佛我做众
生让他人成圣 成贤
而我甘处凡愚下劣有此一念
历劫妄想便可消融便是生死海中转头时节既能 (第 0545a 页)
以是因缘。今
改汝字。名为普贤。据此则普贤之名。应具二义。一
者秽恶世界。使得严净。是普化众生。皆令 成贤。

者我行要当胜诸菩萨。是普超同伦。独让我贤。古
德云。行弥法界。德无不遍曰普。随心益物。乘时设
(第 0708c 页)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补注曰。前名凡夫。结成信位也。二贤位。论寄息于异
相。此名菩萨结
成贤
位。论寄息于住相)

如山曰。见解为碍。见前净解之碍也。是嗫前位以
辨此位之相。即觉于异念也。虽断 (第 0586a 页)
式义摩那尼戒本序

惟夫世教。礼仪为先。出世洪规。戒律居首。非礼仪无
成贤
智。乘戒律所以趣菩提。故大经云。戒是一切
道果梯航。亦是一切善果根本若不护持禁戒。云何
当见佛性。一 (第 0778a 页)
后也。人道之流而为地狱三涂
者。淫习为首也。人道之升而为上界诸天者。伏淫
习为首也。人道之又升而成圣 成贤
者。断淫习为
首也。淫习之为害。不翅如怨贼毒蛇。戒之哉。戒之
哉。问。诸天转生。何反胜于长生。答。长 (第 0516b 页)
前立乾慧。地前立四加。妙前立金刚。乾慧者此三
为转位关要升进方便。初从凡发迹。慧性不圆。不
能入信 成贤。
贤行既成。不加功用。不能登地成圣。
圣位既终。非金刚慧断。不能造妙成佛也。】

「欲习初乾未与如来( (第 0269b 页)
说中亦二初序说所因后
正显所说又释亦可为三初举略显广释成普义二
从菩萨起一嗔下举恶显善亦是举刚显柔释 成贤
义三从佛子是故下辨六十行门释成行义是故名
普贤行也就初中二先总标小说二何以下释小所
因前中如向说等者 (第 0544b 页)
一。
乃众所目睹而亲见者。如来岂虚誉哉。于贤下。从
今至后。贤劫。即现在劫也。以此中千佛出世。化众 成贤。
故以贤名。当来诸佛者。即指今佛以后。九百
九十六佛。而皆二字。通承上文。盖统约七佛以来。
诸佛会中。 (第 0601a 页)
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为普贤。据此则普
贤之名。应具二义。一者秽恶世界。使得严净。是普
化众生。皆令 成贤。
二者我行要当胜诸菩萨。是普
超同伦。独让我贤。古德云。行弥法界。德无不遍曰
普。随心益物。乘时设化曰 (第 0691a 页)
理禅智始满。】

「【□注】观音玄下(三)云。问。依三藏说。释迦弥勒同时发心。
一超九劫。何意二佛俱 成贤
劫中佛耶。答。释迦值弗
沙。促百劫。弥勒值诸佛。何必不促九十一劫耶。(文)
(四)云。弥勒值佛必 (第 0867b 页)
此建立诽谤二
种恶见皆是愚夫虚妄想相不善观察自心现量
本非有无而妄计有无堕于断常非贤圣所有也
汝等欲 成贤
作圣应当远离前二种外道执相见
而生妄计固见法执即小乘所执眼色明等为因
三无为为果亦是法执故并遣之盖第 (第 0839a 页)
境为宗。观智行为趣。如云。行道守真者善。志
与道合者大。心垢灭尽。净无瑕秽。得一切智。四修證
对。修 成贤
为宗。證入圣为趣。如云。学道见谛。无明即
灭等。五因果对。历因位为宗。克果德为趣。如云。既发
菩提心 (第 0684a 页)
功。何为其十。一者凡
夫转成圣仙。二者罪恶转成善德。三者阐授转成解
脱。四者流转转成往生。五者魔障转 成贤
业。六者病
恼转成治安。七者中夭转成长寿。八者天灾转成神
福。九者怨敌转成恩伴。十者兵乱转成静平其馀 (第 044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