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公诺曰。在甚么处。休即有悟)

昌黎求法于大颠(释氏通鉴云。昌黎即韩愈。字退之。官拜为刑部侍郎。 唐宪宗
于凤翔府
护国寺。即今法门寺。迎佛骨于内宫供养。愈上表谤佛。帝欲诛之。裴度等谏。贬于潮州。闻大颠亲诣 (第 0802c 页)
。不复有
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
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 宪宗皇帝。
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
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 (第 0290a 页)
。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复诏侍皇
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
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
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
承顾问。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
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 (第 0314b 页)

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
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 宪宗
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沉之于
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
周游天 (第 0327b 页)
   唐
 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卷第八
 萧璃  裴寂  李师政  房玄龄 (第 0372a 页)


** 宪宗

帝讳纯。顺宗长子。元和元年十月诏天下有道行僧
赴京阐化。二年二月敕沙门端甫录左街僧事。灵𨗉
录右街 …… (第 0399c 页)
旌幡
伟盛殊特。刑部侍郎韩愈上表极谏。帝大怒。贬潮州
剌史(旧史并传灯)

** 穆宗

帝讳恒。 宪宗
第三子。长庆元年三月卢龙节度使刘
总举幽燕二十馀郡归朝乞度为僧。诏赐僧衣。号大
觉大师。署所居第为报 …… (第 0399c 页)
三年三月。澄观卒。帝以祖圣宗
仰。特辍朝三日。重臣缟素。奉全身塔于终南山。

** 宣宗

帝讳忱。 宪宗
第十三子。封光王。武宗忌之。拘于后苑。
宦者仇士良潜令髡发为僧。乃周游天下。见盐官安
禅师。安与帝曰 …… (第 0400a 页)
造浮图宝帐䌽幡花盖。敕两街往凤
翔迎佛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门。迎拜入内瞻
礼。群臣有谏者至。言 宪宗
迎佛骨寻即晏驾。帝曰。朕
生得之。死无所恨。帝每于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旨。手
录梵文而为赞呗(旧史.稽 (第 0400c 页)
。又尝请清凉撰
三圣圆融观一卷(清凉国师碑刻)

** 张仲素

仲素。为翰林学士。元和十四年二月 宪宗
敕仲素撰
佛骨碑。略曰。岐阳法云寺鸣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
塔。藏佛指节。太宗特建寺宇加之重塔。高宗迁之 …… (第 0408c 页)
为丈夫。师年十七为比丘。自是经律论无敌
于天下。德宗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顺宗仰其风。亲
之若昆弟。 宪宗
幸其寺。待之若宾友。由是天子益知
佛为大圣人也。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天子端拱
无事。诏和尚。率缁 (第 0412b 页)
师之号是时内外台辅重臣咸
以八戒礼而师之后答顺宗经义帝于兴唐寺为
造普光殿华严阁塑华严图法界会次因答 宪宗
法界帝为铸金印迁国师统冠天下缁侣穆宗敬
宗感仰巨休悉封大照国师以开元二十六年戊
寅岁生天宝戊子岁出 …… (第 0093c 页)
六日旦诏上足三教首座宝印大师海岸等付法
嘱𠼱竟而卒历九宗圣世为七帝门师(代宗德宗顺宗 宪宗
穆宗敬宗文宗)俗寿一百二僧腊八十三形长九尺四寸
手垂过膝目夜发光昼乃不瞬言论清雅动止作
则学赡九流才 (第 0094a 页)
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凡历
九朝。为七帝门师。是为六祖。(九朝者。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 宪宗。
穆宗。敬宗。
文宗也。七帝者即代宗以下七帝也。)


** 上问华严法界

帝问国师澄观曰。华严所诠 (第 0645a 页)
也。姓夏侯氏。
讳澄观。会稽人也。造华严大疏。唐德宗诞节。召对内
殿。能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 宪宗
问华严宗
旨。豁然有得。加号大统清凉国师。文宗开成三年示
寂。凡历九朝为七帝门师。九朝者。玄宗肃宗代 …… (第 0539c 页)
宗顺宗 宪宗
穆宗敬宗文宗也。七帝者。即代宗以下
七帝也。
五。圭峰大师。圭峰。终南山之别名也。师居
是山。因得是 (第 0540a 页)
异登仙安可一朝隳残燔弃结怨于膜拜之
流犯怒于鄙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
而勿论实为中道矣宣宗名忱 宪宗
第十三子会
昌六年三月即位时年三十七改元大中五月赦
书于左右两街各添置佛寺八所遂诛道士刘玄
靖等一十 …… (第 0364b 页)
先王之法言又谓佛不知君臣父子之
道又谓佛骨枯朽凶秽乞付水火永绝根本又谓
佛如有灵凡有祸福宜加臣身表奏 宪宗
大怒将
加极法之刑裴度崔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
罪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 …… (第 0364c 页)
脑刳心岂足为谢臣愈诚惶诚恐顿首
顿首乃至云穷思必精以赎罪过怀痛穷天死不
闭目伏惟皇帝陛下哀而怜之表上 宪宗
谓宰臣
曰昨日得韩愈表因思其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
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
我以是恶其容 …… (第 0365a 页)
故先语及观宰
臣之奏对而皇甫镈对云愈终太狂疏且可量移
一郡乃授表州剌史今试论之韩愈谓奉佛帝王
寿促而 宪宗
巳责之今更诘曰三代以前何但未
有佛教亦乃未有老聃孔子汉明之后不独佛法
西来亦有儒老之教何得谓三代之前 (第 0365a 页)
大义禅师欲界无禅禅居色界此土凭何而立师
曰法师秪知欲界无禅不知禅界无欲曰如何是
禅师以手点空法师无对 宪宗
曰法师讲无穷经
论祗这一点尚不奈何若能明得此则公案即谓
超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第 0696c 页)
后人知其源委也。又序如
东西之墙。观墙则知一宅之浅深。见序则知始末
之大义也。
△二序主朝代。】 「唐宪宗皇帝
制」

【唐为国号。序译经之朝代也。李氏继隋有天下。国
号大唐。 (第 0885a 页)
宪宗
第十主也。讳纯。顺宗太子。帝。刚明果
断。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唐之
威令几于复振 (第 0885a 页)
。足为中兴主也。 宪宗
为谥号。谥法。
谓博闻多能曰宪。宗者尊也。法也。主也。以正法化
世。尊为人主。为世所宗。故曰 (第 0885a 页)
宪宗。
皇者君也。古帝
王。唯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谥法。靖民则法曰皇。
帝者亦君主也。吕氏春秋曰。帝者 …… (第 0885a 页)
唯嬴秦得天下。始
称皇帝。自谓道过三皇。功高五帝。故称始皇帝。巳
后。凡天子皆称皇帝。今经之序文。乃 唐朝宪宗

制也。制者。谓裁度制作也。
△三正释序文三。初发 …… (第 0885a 页)
年。秘于中禁。」

【梵者西域之称号。谓葱岭以西。皆为梵种也。梵夹
即梵本。我即 宪宗
自称。烈祖高宗谥号也。谥法。秉
德尊业曰烈。乃唐之第三主也。代谓朝代。乃梵本
初来时也。师子国。乃天 …… (第 0887a 页)
言量也)夫。百千劫不遇佛出。及佛出世。又
非时不说。及至说时。但存西域。及至此方。又珍藏
于中禁。至 宪宗
方译。是为初开。逆推穷源。诚以微 …… (第 0888a 页)
尘较劫。犹不足为喻也。然 宪宗
创译流通。(亦大)有恩
于世者矣。幸哉得法之人。何可报乎。大乘下。谓真
如性理。非薄福者通得。故以沙 (第 0888b 页)
亿生。今始得闻。
故知佛语诚不虚设。然虽得见闻。无非方册。求达
深义。反复懵然。何也。以教流中国。自 唐宪宗
翻译
巳来。将千载。未有注疏。不便讲演。以致善男信女。
罔闻其义。(舟)偶承佛力。谬疏真诠。与诸后人 (第 0126c 页)
此经品目如此。未知译自何时。
此经梵本。来自唐高宗朝。师子国人所献。秘于中禁。
未及翻译。历十主。至 宪宗
嗣位。始出其梵本。诏罽宾
三藏般若主译。京都义学。共八人證译。谏议孟简等。
四人润文。勒成一部。八卷 (第 085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