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中觀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初如文。】

「安乐行云但以大乘法答设以方便随宜终
令悟大净名云说法净则智 慧净
毗昙云说
法解脱听法解脱。」

【次引三文者安乐行可见次净名文云说
法净等者唯说圆常内心无著故名为净 (第 0342b 页)
。故为正宗也。第二长行及偈。校量生信心功
德。故配流通分段。直至经末。皆流通也。

言净法师者。纪国 慧净
法师也。

言十九品正宗者。纪国意。七喻三平等。为正宗故。其 (第 0308b 页)
道。依主也。又说。
六波罗蜜名净道。布施净悭贪。持戒净毁禁。忍辱净
嗔恚。精进净懈怠。禅定净散乱。智 慧净
愚痴(上三业法)

言厌音厌(于艳反)食饱也。饫也。亦于盐反。亦是食饱义。
前解为正。淤音(衣倨反 (第 0466b 页)
如说行则能回向
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
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 慧净
(第 0072a 页)
慧净
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巳上
竖讫)


【疏】信力故不欺者信谓信教故不欺禀教修行故不
怠由念力 (第 0072a 页)
法者
内观转强外资又明圆解在怀弘誓熏动更加说法
如实衍布但以大乘法答设以方便修令悟大随说
法净则助智 慧净
开导前人是得道全因缘化功归
巳十心三倍转明四兼行六度上来前熟观心未遑 (第 0102a 页)
举其六一随国土
者彼处世俗法尔故又举此土为类序即述发作铭
之由致此则由正之别未即全同体异类依希耳若 慧净
法师一向依之每至散颂之首料文皆云初序
次颂盖亦随顺世俗故也言章句者金刚云得闻是
经言说章句通于散颂若 (第 0357a 页)
一往谓抑扬义也然抑是击发击之令发既发而进
之也 慧净
法师呼此文为控引控是遏勤引是策进
与今义是同也初抑经文三句谓举前开权显实同
令入一乘也但言此三者上文 (第 0484b 页)
然解藉
行满。得金刚名能割三惑。行藉解进。得
牢彊称能越二死。且寄随事得名不一。文
虽各说意实互资。 慧净
下明互资相。慧止
观解也。行止观行也。行得于解则行不惑。
解得于行则解有剋。故云 (第 0278c 页)
慧净
于行行进
于慧。照润下续举四譬以譬相资。解如日
照行如雨润。照润均等万物可成。行解无
偏众德可备。解 (第 0278c 页)
(器具)香油挺烛(香油可以
涂身又油烛可以续明)
尽世甘美以著盆中(再嘱饮食令尽精华馀物准此可知) 慧净
三藏云汝须物华四事(一房舍二衣服三饮食四汤药)盆美八
(食之米面味之盐醋果之果柰菜之芥姜)密师疏云 (第 0006b 页)

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

【第二徵释中徵意云欣净恶秽人之常情
菩萨如何不嫌不著释意云不依佛 慧净

秽自生顺法而观二相安在故云如诸佛
法而观察故佛法即法界佛慧也。】

「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 (第 0192b 页)
慧名为大慧
依理审思得决定故修所成慧名为大行由修习力缘真理故大者念等缘大乘法
而生起故彼所摄故履三妙 慧净
土往还故名游路此说菩萨因三妙慧得入净土
故名游路)
文中初明大慧分别是权深入是实
此是慧体离痴慧业成就 (第 0464a 页)
最胜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于烦恼睡
眠中得觉悟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诸
疑惑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 慧净
功德
故为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无能坏者故为
令一切众生具足清净不动三昧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不可坏一切智智 (第 0610a 页)
得偏言涅槃为净。是知行即净矣。
言以净名势者。彼经云。是故宝积随其直
心则能发行。乃至云随说法净则智 慧净。
(第 0297a 页)
慧净
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
德净。即其文也。文势已知。何以性净则得行 (第 0297a 页)
此二不
二为实教梵行。若一行具一切佛法。方是华
严之梵行也。梵即是净。但以性净故即行
净。行净故则智 慧净。
(第 0640c 页)
慧净
故则心净。心净
故一切功德净。乃至成佛功归于行。故云净
行。然前信中之净。随事造修悲智兼导。至
此纯 (第 0640c 页)
境不嫌。唯一句者
染易舍故。第二徵释中徵意云。欣净恶秽
人之常情。菩萨如何不嫌不著。释意云。不
依佛 慧净
秽是生顺法而观二相安在。故
云如诸佛法而观察故。佛法即法界佛慧也。
第三类显万行。若自若他皆无所著。 (第 0668a 页)
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于烦恼
睡眠中得觉悟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
诸疑惑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 慧净

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无能坏者故;
为令一切众生具足清净不动三昧故;为令
一切众生住不可坏一 (第 0158a 页)
二。先经家序列。何
故文殊问贤首答者。以信收万行非妙德
无以发起。信该六位非贤德无以宣扬。又
达深显 慧净
德彰福。二以颂正问中二。一
结前二问后。此中亦二。先问甚深行。后问
广大德。何故此中问答皆以偈颂者。 (第 0186c 页)
故云净也。十中一正念净。二舍离下离过净。三安住下正行净。四常乐下求
法净。五随所下除疑净。六具足下智 慧净。
七心常下三昧净。八闻好下解空净。亦是向
忍净。九等视下胜想净。十恭敬下报恩净。亦
是敬养净。

(第 0209b 页)
不知自巳及诸境界从心而起。亦不
知净心具足染净二性而无异相一味平等。以不知
如此道理故。名之为违。智 慧净
法实从心体而起。以
明利故。能知巳及诸法皆从心作。复知心体具足染
净二性而无异相一味平等。以如此称理 (第 0603c 页)
无量药。作此观时即入十回向。回因向果回
事向理。回己济他故名回向。此位正是解行
终心。粗惑已融似中 慧净。
断界外下品尘沙。
伏无明转强。如向山趣前渐易见。相似中道
见恒沙佛法。断恒沙烦恼入相似是自行。出
(第 057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