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

【别示此方中初科初叙偏执伦等也各尚学宗党
所习也鲜怀通量无大见也自下次叙宗乱初明
南朝古晋自 宣帝
至悯帝凡七帝皆都中原至元
帝渡江南始镇建业(即今金陵)凡十一帝自此分东西
两晋自东晋及宋齐梁陈并都江 (第 0253b 页)
初受周封。为唐国公。至隋进爵为唐王。入隋受恭帝
禅位。始号唐国。臣庶尊之。乃加大字。龙朔。即唐第三 帝高宗
之年号也。京师者即长安。是大唐所都之地。
公羊传云。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大也。师众也。天
子之居 …… (第 0432c 页)
为夏邑。殷
为殷邑。周为京师。若然。至周始称京师。言西明者。长
安两街有八寺。其一曰西明。显庆元年。 高宗
为皇太
子建也。二年敕授西明寺上座。大师恳辞不受。敕遣
鸿胪卿刘审。躬往终南。礼拜迎请。送上此寺。制 (第 0432c 页)
述仪
文。在此寺故。记其处尔。 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即位。次
年改元永微得六年。改显庆得五年。改龙朔得三年。
改乾封得二年。大师于二年二月八 (第 0432c 页)
旧封至李氏高祖神尧初受周封为
唐国公至隋进爵为唐王入隋受恭帝禅位始号
唐国臣庶尊之乃加大字龙朔即第三 帝高宗

年号也京师者即长安是大唐所都之地公羊传
云京师者何即天子之居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
之居必以大众之词 (第 0451b 页)
言之西明寺者长安两街有
八寺其一曰西明显庆元年 高宗
为皇太子建也
二年敕授西明寺上座大师恳辞不受敕遣鸿胪
卿刘审躬往终南礼拜迎请送上此寺述作记处
故此标 (第 0451b 页)
凭景空。南山。弘扬之力。至今不绝。但今学者。以口头禅。为当出生死。自误自堕。非古人
之法教不传也。昔 陈宣帝
诏。僧未满五夏。皆参律部。此帝之心。正符佛心。非再来菩萨。以辅正教。焉能及
此哉○雍州襄阳景空寺。法 (第 0705b 页)
倒想灭。轻安如故
(万松云。古人病中。犹为佛事。南岳病障忽生。便就病作一则因缘参云)

智者大师与 陈宣帝
书云。学道之法。必须先识本原。
求道由心。又须识心之体性。分明无惑。功业可成。一 (第 0887a 页)
独帝不说。明日下诏。并罢释
道二教。悉毁经像。沙门道士。并令还俗。时国境僧道
反服者。二百馀万。 宣帝
大象元年。初复佛像及天尊像 按周书宣帝
本纪。大像元年。冬十月壬戌。帝幸道会苑大醮。以高
祖武皇帝配 (第 0464c 页)
誉形于四海。仁心
贯于三灵。刁斗无虞。干戈戴戢。修治故寺六
十所。写一切经五十藏。度僧尼三千人。 陈高宗
孝宣皇帝执玉版而导中麾。乘金轮 …… (第 0503b 页)
百姓造寺三万馀所。总度僧尼二百万人。译
经一十九人四十九部。

高齐高祖文 宣皇帝(讳洋)
降就日之灵。垂望云
之庆。河图负字。验帝录之祯符。海外占风。
知中国之有圣。九牧来贡。百神咸袟。贵道 (第 0507c 页)
。忽有一蛤。推击如旧。帝异之
寘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
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 陈宣帝 
(第 1022c 页)
义兴神裴

* 西京智游
* 东都深智
* 湖州畅
* 蒙山道明
鄱阳人。 陈宣帝
之裔。

* 抚州神贞
* 洪州寂
* 江西瑰
* 白松山刘主簿 (第 0331a 页)
 即生不动国」
#+END_VERSE


王欢喜而放还。自说此因缘。流泪修行。临终

之时。得不动国迎乎。

** 第七十一手触涅槃经感应(出西域求法传)

昔西域有一婆罗门。从手放光。人异之问阿
罗汉。不知因缘。后得通大士。来到彼家。见放
光云。善哉婆罗门。昔以手触涅槃尊经。以是
因缘。能放光明。汝未来得佛。亦名光明尊矣。

** 第七十二诸王写一切经感应(出经录法苑珠林文)

齐高宗明帝。写一切经。陈高祖武帝。写一切
经一十二藏。陈世祖文帝。写五十藏。 陈高宗
寅帝。写十二藏。魏太祖道武皇帝。写一切
经。齐肃宗孝明帝。为先皇写一切经一十二
藏。合三万八千四十七 (第 0848a 页)
万躯。度僧七千
人。治故寺三十二所)


陈世祖文帝(写五十藏经。度僧尼二千人。治故寺六十所) 陈高宗宣帝(杨州禁中造太皇寺。七级木塔。又造崇皇寺。刹高十五丈。安佛爪造金像二万馀
躯。治故寺五十所。故像一百三十万躯。写十二藏经。度一万僧)


右陈世五主三十四年。寺有一千二百三
十二。国家新寺一千七百。官造者六十八。
郭内大寺三百馀。僧 …… (第 0974b 页)
太武
世。信用司徒崔皓佞说。凌废正教。潜隐七
年。后知诈妄戮诛崔氏。还复佛教光阐
于前。

齐高祖文 宣皇帝(登祚受禅于僧稠禅师受菩萨戒。断肉禁酒放鹰除网。又断天下屠。年
三月六劝民斋戒。公私荤辛亦除灭之度人八千)


齐肃宗孝昭帝(为先皇写经一十二藏。合三万八千四十七卷。度三千许僧)

齐世祖武成帝(造宝塔。 (第 0974c 页)
心随业而
作境然则因业受身身还造业从心作境境
复生心若影随形而曲直犹响随声而大小
矣。

智者大师与 陈宣帝
书云夫学道之法
必须先识根原求道由心又须识心之体性
分明无惑功业可成一了千明一迷万惑心
无形相内外不 (第 0318b 页)
道林历高祖天元二世。谏奏有仪。帝懿乃辩。
屡回天眷。大法绍复。斯人有力矣(周武律德二年废二教。
陈宣帝
大建五年也。北齐后主武平四年也。后梁明帝大定十二年癸巳之岁矣)隋文潜龙时。
有神尼智仙言曰。佛法将灭 …… (第 0635b 页)
重兴佛法。一切
神明还来至此。静帝冲幼。以隋公辅政。欲令
沙门复旧未之能也。洎革周命(周静帝讳衍。 宣帝
长子。即位改元大
定。以隋公杨坚为丞相。复佛道二教。在位一年。逊于隋居别宫。奉为介国公。食邑万户。一 (第 0635b 页)
善属文。梁太清中起家
博士。候景乱。岁饥。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乃剃发为
沙门。乞食以给。后旌于朝。 高宗
召为祭酒。每侍宴取
珍果。还以 (第 0332a 页)
高宗
嗟叹。敕所司饷其母。方克托钵
时。有神僧印度。号法整。

* 李子约

李士谦。字子约。平棘人。幼孤 (第 0332a 页)
金文手图佛像。简明帝恒思法味。孝
武帝禀受戒章。宋文帝受训跋摩。齐武帝。钦
崇僧远。梁武帝讲经持戒。 陈宣帝
降意法筵。
宣武帝广供梵侣。齐文昌专凭佛力。隋文帝
屈膝昙延。玄宗注般若真文。肃宗诵仁王宝 (第 0774b 页)
。造展相从。复成衢会。光曰。且随宜安堵。至国
清时。三方总一。当有贵人。为禅师立寺。堂宇满山矣。
陈宣帝
下诏曰。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
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
供薪水。天 (第 0306b 页)
二月宪宗敕仲素撰
佛骨碑。略曰。岐阳法云寺鸣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
塔。藏佛指节。太宗特建寺宇加之重塔。 高宗
迁之洛
邑。天后荐以宝函。中宗记之国史。肃宗奉之内殿。德
宗礼之法宫。据本传必三十年一开。则玉烛调。 (第 0408c 页)
故终南山灵感寺大律师道宣行记一卷》
* 《大唐西明寺故大德道宣律师赞一卷》
* 《天台大师答 陈宣帝
书一卷》
已上九部九卷同帙。
* 《大唐新修定公卿士庶内族吉凶书仪一卷》(郑馀庆重修定) (第 1075c 页)
《四条戒并大小乘戒决一卷》
* 《南岳思禅师法门传二卷》(卫尉承柆朏撰)
* 《天台大师答 陈宣帝
书一卷》
* 《天台略录一卷》
* 《智者檖松赞》(顶禅师撰)
* 《天台智者大师十二所 …… (第 1086c 页)
故终南山灵感寺大律师道宣行记一卷》
* 《大唐西明寺故大德道宣律师赞一卷》
* 《天台大师答 陈宣帝
书一卷》
* 《大唐新修定公卿士庶内族吉凶书仪三十卷(郑馀庆重修定)
* 《开元诗格一卷》 (第 1087a 页)
《十不二门论一卷》
* 《天台大师金光明忏仪一卷》
* 《天台大师六时礼文一卷》 《陈宣帝
师南岳思大师碑文一卷》
* 《陈隋二国师天台山智者大师碑文一卷》
上两本碑今见在长安城右街千福寺 (第 109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