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窦俨五代至宋初 919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0 【介绍】: 五代宋初蓟州渔阳人字望之
窦仪弟。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进士
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拜左拾遗
后周太祖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实录。
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世宗时翰林学士判太常寺,考正雅乐,校钟磬莞籥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
宋初,转礼部侍郎知贡举,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
性夷旷,好贤乐善,善推步星历。
有《周正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9 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右谏议大夫窦禹钧之次子。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进士第
佐使府
后汉时史馆修撰
后周太祖时右补阙,预修后晋实录。
累迁中书舍人
世宗时曾奉使荆南
显德六年(959)知礼部贡举,旋拜翰林学士
入宋,转礼部侍郎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卒。
宋史》谓其卒时年42,显误,疑应作年52。
宋史》有传。
有文集70卷,已佚。
《舆地纪胜》卷六四、卷五存其入宋前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窦俨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
既冠,举后晋天福六年(九四一)进士
后汉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初,转礼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
太祖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
窦俨字望之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窦仪之弟。
晋天福六年进士周显德中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受诏考正雅乐。
宋初,转礼部侍郎,当时祠祀乐章,宗庙谥号,多所拟定,议者服其该博。
建隆二年或稍后卒,年四十二。
所著有《义训》十卷、《周正乐》一百二十卷、文集七十卷。
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字望之
晋天福六年进士
左拾遗
史馆修撰
金部郎中
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累拜翰林学士
判太常寺
入宋。
礼部侍郎
石重信五代 918 — 9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37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次子。
字守孚
敏悟好礼。
历事后唐明宗闵帝末帝,不恃贵戚,为时论所称。
后晋高祖天福初,以左骁卫上将军河阳三城节度使,有善政,诏褒之。
张从宾反,见杀。
追封沂王
石重义五代 919 — 9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37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第三子。
字弘理
好儒书,通兵法。
敬瑭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
敬瑭幸浚郊,权东都留守
张从宾反,见杀于河南府
追封寿王
徐仲雅五代 92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长沙人字东野
有隽才,长于诗文。
仕楚。
马希范开天策府,仲雅年仅十八,亦列为十八学士之一,楚人以为荣。
马希广之变,仲雅闭门不出。
周行逢强署为判官,负气滑稽,触怒行逢,乃放之邵州
后结庐山寺,暇日观群僧剥棕树,咏诗见志,曰:“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
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
”其负气不屈如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2—? 字东野,其先秦中(今陕西中部地区)人,后为长沙(今属湖南)人。
有巂才,仕楚湖南马氏,起家昭顺观察判官
文昭王马希范开天策府,仲雅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
南唐军入潭州,遂屏迹隐遁。
后周显德时周行逢召为节度判官,辞不往,遂流放邵州
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三、《三楚新录》卷二、《旧五代史》卷一三三、《新五代史》卷六六、《十国春秋》本传。
仲雅长于诗文,与李宏皋刘昭禹等人齐名。
所著诗文百余卷曾流行于世,文辞华艳,李九皋称其“诗如美女,善调脂粉”(《类说》卷五六引《古今诗话》)。
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序1首。
唐诗汇评
徐仲雅(922-?
),字东野,其先秦中(今陕西)人,徙居长沙(今属湖南)
少有俊才,长于诗文。
初为眧顺军观察判官
天福四年晋高祖马希范天策上将军希范设天策府文学馆,仲推年十八,为十八学士之一,时人荣之。
周行逢为式安节度使,署为判官,固辞。
行逢怒,放之邵州
全唐诗》存诗六首,残句若干。
作品评论
《玉壶清话》
文莹至长沙,首访故国马氏天策府诸学士所著文章。
擅其名者,惟徐东野李宏皋尔。
遂得东野诗,浮脆轻艳,皆铅华妩媚,侑一时尊俎尔。
五代诗话引《雅言杂载》
湖南徐仲雅李宏皋刘昭禹齐名。
所业百馀卷,并行于世。
《耕夫谣》一首云:“张绪逞风流,王衍事轻薄。
出门逢耕夫,颜色必不乐。
肥肤如玉洁,刀拗丝不折。
半日无耕夫,此辈总饿杀。”
李彦韬后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晋太原人
少为皂隶。
后为石敬瑭(后晋高祖)帐下,以纤巧厚承委用。
出帝嗣位,授蔡州刺史,入为内客省使宣徽南院使,遥领寿州节度
常在侧,升除将相,仅与宦官近臣裁定,曾欲尽废文官。
契丹后晋,随被俘北去,卒于幽州
高汉筠五代 873 — 9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38 【介绍】: 五代时齐州历山人,字时英
少好书传,尝讲学长白山
后梁代唐,乃弃笔仕后唐
累官左金吾卫大将军
晋高祖,飞诏征之,官至左骁卫大将军
性宽厚,有廉声,在襄阳济阴亳州,皆有惠绩。
康思立五代 874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4—936 【介绍】: 五代时晋阳人,本出阴山诸部。
后唐
善骑射
李克用,从李存勖后梁,累以功迁突骑指挥使
明宗时,历应、岚二州刺史昭武军节度使,徙保义,皆有善政。
废帝立,罢为右神武统军
石敬瑭反,以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以疾卒于道。
张敬达五代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代州人字志通小字生铁
善骑射
后唐
庄宗时为厅直军使
明宗时云州刺史
石敬瑭契丹入寇,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契丹战,大败,为副将杨光远所杀。
李重美后唐末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第二子。
幼而明敏如成人。
历官上将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雍王
石敬瑭反,从珂欲北征,重美谓宜持重,固请毋行。
后为刘延皓等所迫,遂如河阳,留重美京师
居民皆出城藏窜,门者禁之,重美曰:“国家多难,不能与民为主,而欲禁其避祸,可乎?”因纵民出。
后晋兵将至,与帝、后俱自焚死。
李琼五代 872 — 9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2—946 【介绍】: 五代时沧州饶安人字隐光
少为骑将,与石敬瑭俱隶后唐李嗣源麾下。
庄宗同光二年敬瑭契丹所围,救之。
敬瑭称帝建后晋,以为护圣都虞候
久之,拜相、申二州刺史
后晋亡,契丹京师,以威州刺史,行至郑州,遇盗被杀。
刘延朗五代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宋州虞城人
后唐
李从珂凤翔时孔目官,参与谋划。
从珂即位为末帝延朗枢密副使
专任事,纳赂。
曾劝石敬瑭京师,不纳。
石敬瑭反,末帝自焚,延朗南山,为追兵所杀。
段希尧五代 878 — 9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8—956 【介绍】: 五代时河内人,一作泽州晋城人
少有器局,累历州县。
石敬瑭太原,辟为从事,及举兵,希尧极力阻之,敬瑭以其纯朴,弗咎。
后晋时怀州棣州刺史户部兵部侍郎
后汉时,迁吏部侍郎
后周时,拜工部尚书,终礼部尚书
李郁五代 ? — 9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五代时人字文纬
后唐明宗时,累迁为宗正卿
性平允,所历无爱憎毁誉。
后晋高祖登极,授光禄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泉州(今属福建)人。
中唐文学家欧阳詹之侄欧阳秬尝在泽潞节度刘稹幕,上表指斥时政,朝廷疑表文为所为。
武宗会昌四年(844)败死,亦流崖州,旋赐死。
感其事,作诗以吊之。
全唐诗》存断句1联。
杨彦询五代 872 — 9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72—约945 【介绍】: 五代时河中宝鼎人字成章
幼聪悟。
后唐明宗时德州刺史
末帝石敬瑭太原,朝廷疑其有二心,以彦询节度副使监之。
敬瑭后晋,授彦询齐州防御使检校太保宣徽使,加兼左骁卫上将军
华州节度使
开运初,以风痹罢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俄卒于官。
释道贤后唐 ? — 9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以持诵孔雀明王经获徵验。
后每梦从佛行虚空中。
俄顷数百万里。
佛辄指其下。
以语曰。
此南印度
此西印度。
此摩竭陁国也。
此占波国也。
此迦湿弥罗等国也。
且行且语。
喜跃不自胜。
及窹顿解五天梵音。
悉昙章等。
又默受瑜伽灌顶法。
往往能斥诸胡之伪。
为五天以绐中国者。
于是陇坻间。
皆禀承秘密。
号阿阇梨
长兴四年
上晏驾。
少子魏王从厚立。
潞王从珂镇凤翔。
至是徙镇河东
王不奉诏。
西京留守王思同讨之。
王婴城固守。
思同且克矣。
王惧召问吉凶状。
曰。
窦八郎知之。
可召而问也。
窦至。
擐甲持戈作迎斗势。
已而解甲投戈走。
王方出。
乘城抚众。
谓王曰。
窦八郎所示。
敌降之兆也。
王无忧。
未几。
思同果以士卒自溃乱而败。
王因与拥兵东入洛即帝位。
改元清泰
叹曰。
国家终为石氏有乎。
已兆见于年号。
所谓水清石见也。
二年诏徙并州石敬瑭
天平
敬瑭阻兵自固。
潜结契丹
长驱入
清泰自焚死。
石见之验不诬矣。
兵未入
卒。
窦八郎者。
岐之富人也。
器鬻水于市。
或散发披衣狂走。
遇牛驴车则抚掌大笑。
言语不常。
及死而焚之。
则于火聚中。
尽化为金色蛱蝶飞去。
或揽扑而得之者。
可供养以致灵异。
释道贤
不知何许人也。
持讽孔雀王经以为日计。
末则受瑜伽灌顶法。
持明之功愈多徵应。
尝夜梦佛携行。
步步蹈履浓云若乘刚焉。
每行不知几百里。
而指之曰。
此摩竭陀国。
此占波国。
印度
西印度。
迦湿弥罗等国。
且行且记喜跃不胜。
及寤觉冥解五天梵音悉昙语言。
西域僧到岐下葱岭北诸胡僧往往伪称五印人。
以一接语言。
先斥之曰。
汝是某国人。
北戎南梵无敢绐之。
陇坻道俗皆禀承密藏号阿阇黎也。
长兴末明宗晏驾立从厚为帝。
凤翔清泰不恭其命。
王思同帅师伐之。
清泰乃婴城自守。
清泰曰。
危甚矣如何。
对曰。
召窦八郎。
可逆知胜负也。
清泰出乘城抚众。
其窦八介甲持戈来马前作迎斗之状。
跳跃已解甲投戈而走。
曰。
此外敌必降之象也。
果如斯说。
清泰乃拥兵而东。
俱行。
入洛即帝位欤。
改元曰清泰
奏曰。
年号不佳。
何邪。
水清石见。
至二年敕移并州
晋高祖为天平军乃阻兵自固。
潜连契丹长驱入
清泰自焚。
果石见之应矣。
兵未至。
先终于洛。
今两京传大教者。
皆法孙之曾玄矣。
窦八郎者岐人也。
家且富焉。
器鬻水。
言语不常。
唯散发披衣狂走与李顺兴相类或遇牛驴车必抚掌而笑。
迨死焚之。
火聚中尽化金色胡蝶而飞去。
或手掬衣扇行之。
归家供养焉。
郑阮五代 ?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洺州人
少为本郡牙将,后归后唐庄宗,迁军职
末帝时,为赵州刺史
性贪浊,改曹州,为政愈弊。
后唐末,石敬瑭(后晋高祖)入自郡来朝,为本州指挥使石重立所杀。
僧师会五代 880 — 9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0—946 【介绍】: 五代时僧。
蓟州人俗姓巨
少于蓟州出家,受戒于金台宝刹寺。
后梁太祖开平中,历游南北,至随州观音院岩俊,话道相得,遂共参投子山大同禅师,得传禅要。
乾化二年,至东都汴州
四年,住宝积罗汉院
寺后赐额天寿,为四方僧聚之地。
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万,师会用其财宝,无少混淆。
后晋高祖天福七年,敕赐紫衣。
出帝开运元年赐号法相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巨氏
荆州刺史武之后。
祖北徙。
遂为蓟门人
考知古。
母赵氏幼从乡里之温泉院道丕出家。
年满受具于金台宝刹寺坛。
梁开平中
北游河朔南走江淮
迄未有所得也。
汉南观音院岩俊
曰。
子闻投子山大同禅师否。
曰。
闻。
曰尝往见否。
曰未之见也。
曰宜亟往。
毋缓也。
于是以为然。
既见。
语果契。
乾化二年
特过俊公谢曰。
微子吾几空度此生。
俊公居汴。
因亦留佐法席。
四年秋宝积罗汉院住持志脩。
愿举自代。
让不可。
且顾其院隘陋莫足容众。
俄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共疏请额于朝。
诏赐额天寿自尔翕然兴起。
天福七年
赐紫衣。
开运初
赐号法相
如是历三十五载。
饭僧满二百馀万。
其所得所用无小差互。
其操守廉洁槩可见。
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嘱累门人。
泊然而化。
寿六十七。
腊四十八。
阇维收舍利。
起塔于东郊汴阳乡刑部侍郎边归谠文其碑。
释师会
俗姓巨
荆州刺史武之后。
祖徙家北燕
遂为蓟门人也。
考讳知古。
母赵氏。
童孩出俗。
蓟州温泉院道丕为师匠焉。
业成年满受具于金台宝刹寺坛。
梁开平中萍梗任飘于河朔
杯盂随步于江淮乃抵汉南观音院岩俊
班荆话道抵掌论心。
且曰。
子还闻投子山大同禅师已否。
曰闻而未见。
曰宜亟往焉。
及参大同
跬步之间。
举扬之外。
洗焉明白。
其安坦然。
乾化二年梁苑俊公曰。
始者攸攸岐路茫茫生死。
紫实昧朱狂斯滥哲。
苟不奉师友指归。
几一生空度。
今以秽莸请与薰同器而藏可乎。
俊公与会胥德留入法席。
四年秋宝积罗汉院志修。
坚请代居所住焉。
苫盖五间而已。
乃感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
袁粲之谒宝亮
徐湛之惠通
共发奉章赐额曰天寿焉。
四海之僧翕然而至。
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馀万。
用其财宝无少混淆。
耿介可知也。
天福七年晋高祖行成于内声闻于外。
敕赐紫衣。
开运元年赐号曰法相
紫衣则藏以受持。
师号则蔑其称谓。
且曰。
我本不求名。
名来自求我。
知其白而守其黑。
和其光而同其尘。
世幻逡巡时不我与。
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累诸门人帖然而灭。
春秋六十七。
腊四十八。
阇维收舍利数百粒。
起塔于东郊汴阳乡也。
刑部侍郎边归谠为碑颂德云。
石敬晖五代 ? — 9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名或作晖
五代时沙陀部人字德昭
石敬瑭从弟。
刚毅雄直,临事多智,敬瑭厚遇之。
后晋高祖天福中,历濠州刺史曹州防御使,有廉声。
卒于官,追封韩王
薛融五代 ? — 9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1 【介绍】: 五代时汾州平遥人
性纯和,以儒学知名。
后唐,至河东观察判官
后入石敬瑭幕府
敬瑭后晋,拜左谏议大夫
时诏修西京大内,以上疏切谏,遂罢。
卒年六十余。
汾州平遥人
后唐天成初华州节度判官
长兴四年入为右补阙
晋天福初尚书吏部郎中
天福二年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分司西都
六年卒。
年六十。
安重荣五代 ? — 9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 【介绍】: 五代时朔州人小字铁胡
善骑射
初仕后唐振武边指挥使
后以千骑叛归后晋高祖成德军节度使
高祖契丹约为父子,重荣以此非诮。
后结吐谷浑等部,并胁饥民起兵反后晋,为杜重威所杀。
重荣小字铁胡
朔州人
后唐长兴中振武道巡边指挥使
后归晋。
成德军节度
累加至使相
天福六年
举兵向阙。
杜重威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