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人物简介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父亲唐若钦为清贡生,以课徒教书为业。唐文治自幼从父攻读经书,14 岁读完五经。16 岁入州学,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18 岁中举。21 岁进江阴南菁书院,受业于东南经学大师黄元同和王先谦的门下,从事训诂之学。创办了无锡国学专科学校。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年90岁。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简介
字雨三,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取秀才,光绪廿九年(1903年)参加乡试,文章优异,知县李滋然拟取为第三名,复核时,广东学政朱祖谋见其文中有“改良进步”之句,遂不取。自此,雨三先生无心仕途,从教终老。历任揭邑榕江书院(今揭阳一中)、汕头礐石中学、礐石正光女子中学等校国文教席。雨三先生工书擅画,尤精画墨兰。其书初习颜体,复参米书。但是清代碑学大兴,时代审美观对个人的影响,雨三先生也不例外。大书法家何绍基对粤东书坛影响巨大,雨三先生亦受其熏陶,但少了何氏书法中的富贵气,而多了些山野清远之气。
人物简介
冯君辉(1868-1935),字光烈,一字补吾,清末秀才。江苏无锡东亭仓下村人,后移居城中七尺场。以古文诗词见长,亦工书画。长年教授乡里,曾为华鸿模家塾师,授华绎之,继在荡口果育学堂任教。钱穆先生在《师友杂忆》一书中提及“时国文老师除顾师外,尚有瞿冯两师,皆年老,曾为校主华家私塾师,皆名宿”。为当时无锡名师,也培育了诸福棠、秦古柳、诸祖耿等无锡名人。有《亦庵居士诗稿》行世。惜大部分已经散失,仅存诗几十首。
全台诗
林逢春(1868~1936),幼名大松,字珠浦,又字岩若,另字杏仁,号兰芳、养晦斋主人,晚年号西河逸老、珠叟。日治时期以字珠浦申报户籍。清台湾府(今台南市)人。天赋聪慧,十七岁取中生员,后屡次内渡参加秋闱未第。割台后,赴阿公店街(今高雄县冈山)设帐授徒。历任关帝庙公学校、归仁公学校、桥仔头公学校、台南长老教神学校(今台南神学院)、长老教女中(今长荣女中)汉文教师。昭和五年(1930)应邀赴善化设塾教学长达十馀年,厚植当地诗风,因有「浣溪吟社」、「淡如吟社」的创立。林氏精于诗学,热心童蒙教育,为「南社」社员,曾参与创立「酉山吟社」。著有《仄韵声律启蒙》(嘉义:兰记书局,1930),凡六千馀言,仄韵上、去、入七十六韵,每韵一首,以补车万育《声律启蒙》的不足,因有「声律大家」、「台湾诗界功臣」〖卢嘉兴评语,见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八辑,1969年7月。另杨元胡〈新声律启蒙〉「嵌城诗人名」赞云:「人欣谢星楼谜猜射虎条条有趣,我羡林珠浦声律雕龙字字皆真」,可谓推崇备至。见《三六九小报》,1935年1月23日。〗的美誉。又著〈新声律启蒙〉十三韵、〈台南旧街名对〉〖收于卢嘉兴〈林珠浦先生之节序杂咏及台南旧街名对〉,《台湾研究汇集》第十七辑,1977年8月。〗。诗作辑有《珠浦吟草》、《湾溪诗草》写本,其馀诗稿燬于战火〖编者按:以上林珠浦生平,参考下引卢嘉兴考證。〗。今据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原载《古今谈》第四十九、五十期,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八辑,1969年7月。编者按: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两文内容及所引林珠浦诗作全同,为免繁琐,以下仅就〈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一文加以校录。〗、〈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原载《南瀛文献》第十九卷合刊,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四辑,1974年6月。〗、〈林珠浦先生之节序杂咏及台南旧街名对〉〖原载《台南文化》新第二期,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十七辑,1977年8月。〗三文辑录,参以《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以及同时期诸家诗集,依据发表年月顺序,汇编校录。(吴福助撰)
全台诗
谢友我(1869~1926),字瑞琛,号献秋,台湾台南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明治二十九年(1896),继承父亲谢四围之事业,持家有道。明治三十年(1897)将父业「英泰行」交由其弟谢群我总理,而后与刘神岳、魏博文等友人同赴日本东京,再转赴上海,遍历中国各地。谢氏擅长诗文,工于草书,晚年以诗书自娱。〖参考黄佳雯《谢星楼生平及其文学研究》,成功大学台文所硕士论文,2006年。
〗生平作品留存不多,收录在其孙谢汝川为其长子谢国文所编的《省庐遗稿》之后,题为《先祖父谢友我先生唱和集》。(施懿琳撰)
五厄词集稿·序
辛巳秋,余任香江广州大学国民大学两校国文课,僦居深水埠青山道一小店。十一月英日战机渐迫,十八日晨兴,机警报呜呜骑,旋闻天空机声轧轧然,继以炸弹隆隆然,扰攘半日始已。如是者三日,廿一日有歹人来店索保护费,付以七十元始去。入暮,又闻打门声急,店主人大哗,知无幸歹徒已分前后门蜂涌入。初入余室,余曰:余乃租客耳。即出,继又一人入,搜余身,尽括纸币时表去,继换一人入,则倾箱倒箧,遍觅无所得,乃紧挈余胸,大声索款。余曰:顷汝伴已搜去,又何存,不信,可问汝伴去。彼曰:不必问。乃以刀指余曰:汝不再拿款出,即刺汝。随牵余出院中,交用拳脚加老鸡肋上。一人曰:不必打他,随拉余出厅中,刀加余颈,曰:无钱,即刺汝。余曰:既无钱矣,即刺死我亦无用处。时店主人已尽出所有买命,颇得自由旁坐,见余受困,乃曰:彼一老教书先生耳,安得有钱。彼即割耳边,见流血及面,见余无乞怜色,复牵余入房,释手去。未几事完,即呼啸去。店主曰:余等速避之,妨再至。乃扶家人及余狼狈登对山蛋家村。余止蹑一履,仓皇随之行,夜黑不辨,以一元雇人负余行,至已,以为安乐窝矣。不知距寮数十丈即峰顶,过而碎片纷如雨霰下,日炮一发,寮地为之震撼者再。宿寮中半夕,已奔避石崖躲避者三次,中有一弹炸于距宿处数丈,焚竹寮五,死人二,火势历半句钟始熄。次晨奔回故居,检拾所余事物,得回说文稿词稿,装为一箧,并棉被移对面四儿寓所。仅朝食,方偃息三楼上,而邻棚策策有声,女仆奔告曰:邻棚着火矣。俯视之,火犹未盛,意谓尚可少延。未几,势及楼,知事急,复携箧出置门外,欲再入携被出,遇媳携手箧出,乃手接代为挽出以下楼。仓卒间忘携稿箧,至门外,察觉,再入索之,已无有。而劫匪已乘机入抢,走避对面楼上,回视已在烟火中,水车灌救,仅焚三四楼少许,器物已迁徙一空,近晚又迁一胶厂宿。次日入视,仅检回水渍残稿少许,幸词稿尚全。又越一夜,谋他迁,以十元雇工人护行,曲折回绕,始至花园街李姓教员家下榻。屋小人众,越日又一姓关者携其妹至,三男三女,各宿一床。客胆怯甚,以危言耸主人,虽一字不可留,适人送残稿至,余外出,即为胆怯者弃诸后巷晒台上。事残十余日,复经二三次小雨,又为霉湿,更不可理,稍为曝乾,转寄他友处。而他友之怯亦不下前友,取词稿之稍影响时忌者,大加揭去,而词不全矣。总而计之,匪也,火也,水也,雨也,加以人之揭去也,是为五厄。今回乡小暇,稍为整理而录存之,即以五厄为名,并述其经过如此,亦以知名山之藏,其传与不传非人事之所可勉为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五日,香山杨铁夫序于申明亭老屋。
简介
罗庶丹(1874-1932),原名煅,字树棠,湖南长沙人。因迁居排山,世称排山先生。光绪二十八年中举。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又秘密参加同盟会活动、黄花岗之役,几罹于难。民国成立,助广东都督胡汉民司民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香港,后变易姓名辗转返湘。1916年,出任湖南省议会秘书,先后兼任湖南商专、长沙师范、福湘中学等校国文、历史教员。1921年秋,再度赴粤主管实业,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交厚。次年,陈炯明叛变,返湘专心治学。1929年,出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秋疾发,居家就医。次年,逝于长沙寓所。
人物简介
1877-1945年,原名荣康,号凹园,晚号蕨庵,三水芦苞人。18 岁时到南海县渡头村陈氏家塾教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借南海县籍应科举考试,初榜名列前茅,竟招当地学子所妒,群起鼓噪,乃愤不复试。从此绝意仕途,潜心研究古诗文辞及经史诸子百家之学,立志教书育人。在该村执教26年,乡邻仰慕,负笈日众,远近无不知有黄先生,至民国9年(1920年),祝蕖赴穗,于河南冼涌创办祝蕖国文专修学校,后迁城西冼基。设教历19年,弟子数以千计,且多有所成。如在文学艺术中享有盛誉的黄少强、赵少昂、周千秋、吴天任、李抚红、陈维略、陈海天、陈居霖、陈旋珍等皆出其门。
人物简介
?-1938,温树校,字伯夏,福建仙游人,博学多才。1930年任集美学校国文教员,尤擅长诗歌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爱国情深,热血沸腾,诗作甚为精彩。在校园影响较大的有:《移校人安诗以纪事》、《从军别》、《欢送集训同学歌》及《送别歌》等等。正值师生呼唤伯夏多写好诗之时,他1938年英年早逝。学校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集美周刊》出版《追悼温伯夏特辑》。
江上诗钞
字子卫,城内高巷人,民国七年生,就读中央大学地理专业,爱好文学,练书法,治金石,任华墅龙砂中学国文教员,惜英年早逝,仅二十八岁,著有《晴翠草庐诗集》,唐文治为之作序。
简介
刘宗向(1879.11.20-1951.8.27),字寅先,别号盅园,晚年又号补过生,长沙宁乡县人。1898年应试被黜;1904年在明德中学旁听,同年应岁试取第一,考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得官内阁中书,旋调学部,并任山西大学史地教授。1911年回湘,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不久被推为长郡中学校董,并在湖南高等学堂、中路师范等校教授西洋史,并兼任教育会主办的杂志《湖南教育》编辑;1913年,与黎锦熙、杨怀中、陈天倪等创办宏文书社,编印中学国文课本,此后兼任《通俗日报》主笔;同年冬,吴雁舟任湖南高等师范校长,聘先生主持教务,一年后接替校长之职;1920年,该校停办,入湖南大学中文系授课;1921年,与人创办私立含光女子中学,担任董事长兼教国文,继之又办附属小学;1936年,湖南成立文献委员会,准备编省志,由黎锦熙主持其事,聘先生为委员,负责人物志工作;1937年,辞去湖大课务,将含光女中迁往湘乡,1944年迁往安化;稍后,受聘兼任民国大学教授讲授元曲,与张天翼、张舜徽诸先生共事;抗战胜利后,将含光女中迁返长沙;解放后,又主持购买稻谷仓葵园旧宅为永久校舍,不久,因受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辞去校务,出游京沪一带稍事休息。1951年,返湘不久,竟以中风不起。主修《宁乡县志》、《岳麓志•形胜篇》,著有《青云集》《文天祥》《刘木屏传》京剧本,以及《毛诗学讲义》《国学提要》《国学鏖金《国史述要》《历朝世系表》《五刑考》《艺文粗述》《志例丛话》《传经堂随笔》《补过轩文钞》等,惜多散失。能为蝇头小楷,尤工小篆。先娶宁乡郭氏,有贤称;后娶傅氏,长于文学,亦以教学为生,后先生十年而殁。子元吉,任教明德中学。
全台诗
谢维岩(1879~1921),字瑞琳,号籁轩,又号石秋,以号行。台湾台南市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是年与许南英、蔡国琳、赵钟麒等人共组「浪吟诗社」;日本治台之后,又于明治三十年(1897)与连横、李少青等人重振该社。明治三十九年(1906)应连横之邀,担任《台南新报》汉文部主笔;同年秋天,因老成凋零,台南地区汉诗人另组「南社」,由谢氏担任干事之职,为该社重要成员。大正三年(1914)前往中国旅游,大正七年(1918)辞去报社之职,前往神户经商,设立凯南公司,大正十年(1921)卒于日本神户。 谢氏诗作蕴藉平和,不矜才使气而自见真性情。生平作品约近千首,可惜大多亡佚。 哲嗣谢国城于民国五十四年(1965)蒐集其作,题为《谢籁轩诗集》,仅有三十八首完整的作品。民国五十九年(1970)卢嘉兴得到谢星楼之子谢汝川之助,参考谢氏剪报;再参考台南市立图书馆珍藏的《寿星集》、《台湾诗醇》、《鲲涛集》、《开元寺徵诗》,又增补了三十四首诗作。兹据上述资料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人物简介
1884.2.27-1957.10.9,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 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全台诗
林缵(1887~1956),字述三,号怪痴、怪星,又号蓬瀛一逸夫、唐山客、苓草。光绪十三年生(1887),少时就学于厦门玉屏书院,乡人誉为神童,尔后因父亲林修于台北大稻埕设立国文研究塾,授徒讲学,遂渡海来台从父而学,父殁之后更继父业,改称为砺心斋书房。平生喜吟咏,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李腾岳、欧剑窗等人创立「研社」,社址即在砺心斋书房,社员皆以「痴」为号,述三即「怪痴」;大正十年(1921)「研社」改为「星社」,社员亦以「星」为号,因改称「怪星」,并参与编辑由社员出版之《台湾诗报》。次年(1922),先生创设「天籁吟社」,其砺心斋书房之学员多入社,故属于一师生型的诗社。1931年,有鉴于《三六九小报》、《诗报》古典文学刊物兴起,遂与高弟吴纫秋创办《藻香文艺》,因经济困难,后续难继,于1932年宣告停刊。1935年,《风月》创刊,林述三出任副主笔兼会计部长,并有诗作及小说发表。战后,曾任《台湾诗坛》、《诗文之友》顾问。平生著作丰富,有《砺心斋诗集》、《砺心斋诗话》、《玉壶冰小说》等〖以上有关林述三之生平,主要参见陈惊痴前引文,文载《台北文物》2:3,页74-76。更详细讯息,可参潘玉兰〈天籁吟社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国文在职专班夜间班),2005),页117-121。〗。值得一题的是,「天籁吟社」迄今仍然持续活动中,而其特殊吟调,更为人所注意。(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慈溪人。早年就读于慈溪县中学堂,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以“布雷”笔名写作评论。后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教授,主讲《社论作法》。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支持亲属奔赴抗日前线,设法掩护民主人士。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申报》顾问兼常务董事。1948年在南京自杀。著有《畏垒评论集》、《陈布雷回忆录》、《陈布雷文集》。
全台诗
谢鲤鱼(1892~1959),字溪秋,号竹轩,晚年使用南吼、易畅等笔名。台南市人。父亲谢四围白手起家,成为郡城巨富。兄弟四人,长兄谢友我为文秀才,次兄谢群我为武秀才,三兄谢石秋亦为文秀才。谢氏六岁时从当地宿儒蔡国琳读汉文,十四岁已有优秀的汉诗作品,为人所称道。与三兄谢石秋(籁轩)、侄子谢国文(星楼)并称「南社三健将」;进士许南英亦称许之为「谢家三宝树」。大正四年(1915)与谢国文相偕往日本神户留学。大正七年(1918)结识前往日本的中国革命者胡汉民、马君武、何香凝,常有诗作往来唱和。抵日之初,先就读于礼山中学,又于大正九年(1920)入日本中央大学预科就读,大正十四年(1925)经济学部卒业。在学期间自行研读中国诸子百家,所作汉诗风格豪迈,发表于《台南新报》、《台湾青年》、《台湾民报》。曾参加「东宁会」,与吴三连、丘念台、翁瑞淡等人有深交。昭和六年(1931)满州事件发生后,谢氏积极研究汉方医学,对针灸之术尤有心得;昭和十六年(1941)加入「留东诗友会」,与林献堂、甘文芳、高天成等人,互动频繁。战后,因二二八事件之故,对国民政府至感失望,曾组织「侨日台湾省民和平促进会」,希望争取台人的权益和尊严,可惜未能成功。民国四十八年(1959)四月十五日病逝于日本同和病院。 谢鲤鱼生前并无作品刊行,逝后,子嗣谢国雄搜集其生平诗文作品,编为《谢溪秋??诗????》,于昭和三十六年(1961)刊印,其中录有古典汉诗四十五题、五十一首。此外,台南文史专家卢嘉兴于民国五十九年(1970)曾撰〈清末遗儒台南谢氏昆仲文武秀才〉一文,因谢汝川、黄天横、谢国栋诸先生在资料上的协助,又增补了谢鲤鱼早年诗作二十七题、三十一首。以下即据此二种资料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苍雪词
1892-1954,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近代文学家。幼时迟钝,读书常不熟。至十三、四岁开窍,下笔千言立就;应童子试,得第一名。入松江府中学堂,博闻强记,好学不倦。毕业时,松江府知府戚扬亲临监考,于国文试场见其再取试卷,问其故,答以文章未完,须续写。戚扬阅其卷,大为称赏。毕业后,拟投考京师大学堂,其父不许,要他习商。戚扬就以“父母在,不远游”为题以试。鹓雏援笔即成,却于题外“游必有方”加以发挥。戚扬认为才气横溢,宜予深造,力助其行。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事林纾(琴南),为文婉约风华。又善诗词,与同学林庚白齐名,曾刊有《太学二子集》。好杂览,常向图书馆借书。生活放达不拘。辛亥革命后,学堂解散,南归。加入南社,为该社“四才子”之一,诗词誉满东南。曾与社友陈匪石组织“七襄社”,编《七襄》刊物;还与高吹万、姚石子等发起创建“国学商兑会”参加编辑《国学丛选》,该刊物被称为松江派刊物。后得陈陶遗介绍,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后又改任《民国日报》编辑。民国7年(1918年)春,应聘赴新加坡《国民日报》馆任职。半年后,因纵酒得失眠症转剧,乃回国。此后,历任上海《申报》及《江东》、《春声》等杂志编辑,经常发表小说、诗、词,蜚声当时。才思敏捷,能日写数千言,各体无不工妙,被称为“松江才子”。兼工书法,常乘兴挥毫,得者宝之。民国14年,任江苏省长陈陶遗秘书。嗣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厅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职,虽入官场,但不同流合污。从政之余,先后在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学院、南京美专、江苏医政学院等校兼课,主讲国文。抗战爆发,挈眷内迁入蜀,任监察院主任秘书。抗战胜利,递补为监察委员。解放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旋由松江专区领导推荐,出任松江县副县长,为桑梓服务,推心置腹,襄赞擘划,多所建树。1954年,患胃溃疡,误断为胃癌,妄施手术;继又罹胆石症,不愿再开刀而卒。著述甚多,有《榆眉室文存》(5卷)、《鹓雏杂著》、《止观室诗话》、《桐花萝月馆随笔》、《檐曝余闻录》、《大乘起信论参注》、《春奁艳影》、《燕蹴筝弦录》、《沈家园传奇》、《鸿雪影》、《龙套人语》(即《江左十年目睹记》)、《恬养簃诗》(5卷)、《苍雪词》(3卷)等。又与邑人朱鸳雏合著《二雏余墨》行世。
全台诗
赖子清(1894~1988),字鹤洲。嘉义市人。博学强记,八岁习诗文。日治时期文官考试及格,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及编辑。战后历任台北市中学国文教员、台湾省编译馆干事、台湾医学会编辑主任、《台湾科学》杂志编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协纂、嘉义县政府文献委员会顾问、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顾问。编有《台湾诗醇》、《台湾诗海》、《中华诗典》、《古今诗粹》、《台湾诗珠》、《台湾咏物诗》、《台湾写景诗》、《古今台湾诗文社》、《嘉义县志》、《彰化县文化志》。著有《鹤州诗话》〖参考江宝钗《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发展史》,嘉义市立文化中心,1998。〗。(杨永智撰)
词学图录
王重民(1903-1975) 字有三,号冷庐。河北高阳人。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任保定河北大学国文系主任,又在北平图书馆任职。1934年奉派赴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搜集流落海外的敦煌资料,协助戴密微整理敦煌文献。1939年受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馆藏中国善本古籍。1947年归国,任北平图书馆参考组主任,同时受聘于北京大学。建国后,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教授、主任。1956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1957年被划为“大右派”,1975年4月16日自缢死。有《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论丛》、《〈校雠通义〉通解》、《中国善本书提要》、《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国学论文索引》等,敦煌学著作有《敦煌古籍叙录》、《敦煌遗书论文集》,编有《敦煌曲子词集》、《敦煌遗总目索引》、《敦煌变文集》(与向达等合编)、《补全唐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