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黄叔璥清 1666 — 17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42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玉圃晚号笃斋
黄叔琳弟。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御史江南常镇扬道。
以老致仕,家居七年卒。
究心理学,以立诚为本。
著有《广字义》、《近思录集注》、《既倦录》、《南台旧闻》、《南征纪程》、《中州金石考》等。
维基
黄叔璥(1682年—约1758年),字玉圃号笃斋顺天府大兴县人(今属北京)康熙己丑进士
为首任巡台御史
其所著之《台海使槎录》、《南征纪程》等书对于闽南、台湾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黄叔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顺天乡试举人,之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中进士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文选司擢升为湖广道御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一月,任浙江道御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朱一贵事件结束,清廷任命黄叔璥与满人吴达礼共同担任巡台御史
翌年6月黄叔璥抵达台湾后,除了致力与朱一贵残党作战外,也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访问原住民政权,著有《台海使槎录》(《使台录》)8卷,分为《赤嵌笔谈》(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杂记》(一卷)三篇。
其中蕃俗六考,详细记录台湾的山川地势、风土民俗。
尤其对台湾原住民的样貌,更是观察入微,因此,该书为近现代考證平埔族历史之根基。
另著《南征纪程》一书,记载来台前自燕京福建内陆的途中见闻。
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璥离台,同年,受兄长黄叔琳案牵连,罢官回老家奉养母亲。
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补河南开分守通省粮储驿盐道,同年改任分巡开归陈许河务兵备道
乾隆四年(1739年)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任浙江镇扬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缪沅清 1672 — 1730
缪沅字澧南号湘芷泰州人
康熙己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
有《余园诗钞》。
黄昆圃曰:“湘芷古诗上凌鲍、谢,七言则元、白、钱、刘抗行无让。”
陈世侃
维基
陈世侃(?—?),字行之号闇斋浙江海宁盐官)人。
陈世侃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已恩科王敬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著有《纲鉴辑要详注韵府汇编》。
雍正二年(1724)陈世侃家人和肉铺商人贺懋芳发生口角,陈世倌指使浙江巡抚黄叔琳刑求打死贺懋芳,导致杭州民愤。
雍正三年(1725)陈世侃捐海塘工程银40万两,“纳赎免罪”。
子陈淦、陈昶、孙女陈受之
黄登谷
维基
黄登谷字筠盛号云阁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同进士出身
黄叔琳次子。
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
乾隆十八年秋七月山西平阳府知府
黄登贤清 1709 — 17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9—1776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云门
黄叔琳子。
乾隆元年进士,由户部主事累擢刑部给事中巡视江南漕务。
光禄寺卿太常寺卿,擢仓场侍郎,署漕运总督
熟悉漕政,处置得宜。
官至左副都御史
其学以小学近思录》为主。
朱仕玠清 1712 — ?
全台诗
朱仕玠(1712~?
),字璧丰又字璧峰号筠园福建建宁县人
清乾隆癸酉(1753)贡生
通经史百家之书,与其弟仕琇各以诗、古文见长,在京城颇负声名,惜屡试不第。
壮时曾渡黄河,游太学,历吴、楚、越、宋、齐、鲁等地。
乾隆二十八年(1763)德化教谕调任凤山县教谕
是年六月莅任,次年夏,因丁母忧回籍,授徒里中。
后擢知内黄县事,未任职而卒。
著有《琉球漫志》、《筠园诗稿》三卷、《和陶》三卷、《溪音》十卷、《音别》四卷、《龙山漫录》二十卷等作品。
  《琉球漫志》乃朱氏任职凤山县署时所著。
举凡山川、风土、草木、鸟兽、虫鱼乃至国家建制、方言土语……与内地不同者,皆详加记录,编为六类:〈泛海纪程〉、〈东海纪胜〉、〈瀛涯渔唱〉、〈海东剩语〉、〈海东月令〉、〈下淡水寄语〉,凡十卷。
内容以描写山川景物、奇花异实为主,也有借景抒情,或状述台地生活实况之作。
寄怀幽远,造句新颖,颇宜于讴咏。
沈德潜曾推许其诗能得选诗神理,黄叔琳也认为「王士祯没后,不见此调久矣!」。
以下作品乃以乾隆三十年(1765)刊印,1957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刊的《琉球漫志》为主,并参考薛志亮续修台湾县》、王瑛曾《重修凤山县》等方志所收朱氏作品为辅编校之。
(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