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徐秉义清 1633 — 1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1711 【介绍】: 江南昆山人字彦和号果亭
徐乾学徐元文弟。
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
官至吏部侍郎
有《经学志余》、《耘圃培林堂代言集》。
词学图录
徐秉义(?-1711) 字彦和号果亭
歙县人徐乾学弟、徐元文兄,兄弟三人并有文名。
康熙探花,授编修,选右中允,请假回家。
长兄乾学去世后,召补原官,升吏部侍郎
因处理陕西粮盐道受贿案失当,改授詹事,寻令总裁明史》,充《一统志》总裁官
后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请归养。
康熙南巡时赐"恭谨老成"匾。
有《忠烈纪实》、《耘圃培林堂代言集》。
维基
徐秉义(1633年—1711年)字彦和号果亭江南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清朝官员,官至吏部侍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状元徐元文之弟。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选右中允
官至吏部侍郎
时人评为“文行兼优”。
后与刑部侍郎绥色克同赴陕西审理粮盐道受贿案,拟罪失当,贬詹事
内阁学士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徐秉义等十二位耆老钱陆灿孙旸盛符升徐乾学尤侗、何棒、黄与坚王日藻许缵曾周金然秦松龄聚饮修禊遂园,宫廷画家禹之鼎绘《逐园耆年楔饮图》。
康熙南巡时,御赐“恭谨老成”匾。
与兄徐乾学徐元文号“昆山三徐”。
唐孙华清 1634 — 1723
维基
唐孙华(1634年—1723年)字实君别字东江晚号息庐老人
江南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
生于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年),居太仓城东港,幼有神童之目,参与慎交社,有文名,为徐乾学所重视。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授陕西朝邑知县,迁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兼翰林院行走。
康熙三十五年,充任浙江主考官,因失职辞官。
查慎行唱和,登临游宴。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卒。
葬于太仓泾南原。
著有《东江诗钞》,收于《四库禁毁书丛刊》。
徐元文清 1634 — 16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691 【介绍】: 江南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
徐乾学弟。
顺治十六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康熙间历官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二十九年,以乾学子侄在籍招权竞利事牵连,休致归里。
有《含经堂集》。
维基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号立斋江南昆山县人
清初学者、政治人物,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徐乾学之弟。
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史局
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
康熙称赞他:“徐元文祭酒,规条严肃,满洲子弟不率教者,辄加挞责,人人敬畏。
后人不能及也。
”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隔年,清廷为建立界碑,用汉、满、蒙、拉丁、俄五种文字将条约刻于碑上。
刻碑汉文由徐元文根据《实录本》润饰写定,前有徐元文所写序言。
清朝通志》、《清朝世文篇》、《中俄约章会要》所载即为徐元文汉文本,一共有六条。
徐元文与其兄徐乾学徐秉义都是进士出身,号称“昆山三徐”。
顾炎武曾勖勉徐元文:“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
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
李良年清 1635年3月29日 — 1694
词学图录
李良年(1635-1690) 字武曾一字符曾号秋锦,尝更姓名虞兆潢字法远
秀水(今嘉兴)人。
诸生
负才名。
徐乾学主《大清一统志》局务,聘之任分修。
旋病卒。
诗与兄绳远、弟符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并称"朱李","浙西六家"之一,规模南宋,羽翼朱彝尊,为浙西词派早期重要成员。
有《秋锦山房集》。
词集名《秋锦山房词》。
清诗别裁集
字武曾浙江秀水人
太学生
康熙己未,应博学鸿辞,放归。
著有《秋锦山房集》。
徐尚书健庵史局洞庭西山武曾行分修,应亦邃于古者。
明珠清 1635 — 17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708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纳喇氏
康熙中侍卫累官兵部尚书,与米思翰莫洛力主撤藩。
吴三桂等反,赞理军务
吏部尚书,授武英殿大学士
重修《太祖太宗实录》,编纂大清公典》、《平定三逆方略》、《明史》等,均任总裁官
以得圣祖信任,遂多收贿赂,以佛伦余国柱为心腹,并与徐乾学等相结,与索额图相倾轧。
二十七年,为郭琇所劾,革大学士,寻授内大臣
帝亲征噶尔丹明珠随征运饷,师还,叙功复原级。
熊赐履清 1635 — 1709
维基
熊赐履(1637年1月28日—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学名家、官员,官至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康熙帝老师的名义,曾经拉拢过顾炎武,有书简往来。
孝感熊氏为望族。
父熊祚延是明末生员,曾组织团练,不屈而死。
张献忠湖广时,熊赐履家中数十口被杀,熊赐履随母活命。
顺治丁酉科二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会试七名,熊赐履中式三甲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检讨
任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年)秘书院侍读学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内阁票拟嚼签案回籍,后寓居江宁府(今南京)清凉台,在家闲居十余年,与毕嘉密切来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召任礼部尚书
时人谓“以王佐之才,为圣天子辅,启心沃心,兴起鸿业,天下莫不想望其风采。
熊赐履师宗程朱理学,提倡“非《六经》、《语》、《孟》之书不得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得讲。
”抨击王守仁之“心学”,认为“阳明之于圣学,只是胡说乱道而已。”。
康熙帝曾说:“许三礼汤斌李光地俱言王守仁道学,熊赐履惟宗朱熹,伊等学问不同”。
熊赐履曾攻击李光地“不识一字,皆剽窃他人议论”。
李光地则说熊赐履“不讲学问,但以明末门户人语说过”。
康熙帝对汉臣之间互相倾轧不满,说:“许三礼徐乾学荐举熊赐履,往者皆言熊赐履不好,今见朕起用熊,又言熊赐履好……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
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熊赐履多次请求解任。
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再上疏请求离任,帝许其以原官解任,但仍令食俸。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称其“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时病故”。
江总督噶礼前往吊唁,“见其家穷,故以奴才盘川银与之,以资丧事”。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追怀故人,称:“每念旧劳,不忘于心”。
熊赐履有子三人,熊志伊、熊志契、熊志夔。
熊赐履逝世多年后,康熙帝曾让苏州织造李煦查看上元县熊家情形,并派人照顾。
当时,四十一岁的长子熊志伊“言语颠倒,悲喜不常,所患痰病未愈”。
年仅九岁的次子熊志契、八岁的三子熊志夔随生母龚氏生活,与兄长熊志伊分居。
李煦“至江宁织造衙门宣示谕旨,着曹頫照看熊赐履之子”。
著有《经义斋集》、《学统》、《闲道录》,《学规》等。
赵俞清 1635 — 1713
维基
赵俞(1635年—1713年)字文饶号蒙泉
直隶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赵中行五世孙,父赵萼是秀才出身,精于易学。
生于崇祯八年(16365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戌辰进士
受知于徐乾学徐乾学罢官后以鱼肉乡里被劾,赵受牵连下狱,康熙三十二年(1692年)获得平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官至山东定陶知县
五年后,以年老乞归,朝廷不许,最后以病告归。
居家建有绀寒湄亭(今马陆镇彭赵村雷墩浜附近),读书于其中。
陆元辅张云章张大受张鹏翀孙致弥合称“嘉定六先生”。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二十日,去世。
陈维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宜兴人字纬云
陈维崧弟。
与兄皆以文名,文笔奇秀,为徐乾学朱彝尊等所推重。
有《蜡凤集》、《吹箫集》、《红盐词》等。
黄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南常熟人字子鸿又字吉羽
精舆地之学。
曾以《水经注》为根据,为《汉书·地理志》所载各河绘图,每河一幅。
徐乾学修《一统志》,聘阎若璩胡渭顾祖禹任分纂。
亦工诗。
有《纫兰集》。
罗墅僧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武进罗墅庵僧,姓周氏,专修净土,一意念佛。
自知时至,托钵出募,但乞薪一束。
众多与之,数日积如山。
至期,来观者千馀人,口中出火自焚。
乡人即其处建庵立塔,名“化身庵”。
阎若璩清 1636 — 17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1704 【介绍】: 山西太原人字百诗号潜丘
阎修龄子。
二十岁时,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疑为伪书。
探讨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成《古文尚书疏證》一书。
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
后从徐乾学修《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
长于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
诗亦雅丽。
有《四书释地》、《潜丘札记》、《日知录补正》等。
韩菼清 1637 — 1704
维基
韩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一字慕庐长洲(今苏州)人。
清朝状元、政治人物。
官至礼部尚书
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性嗜酒,顺天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取之遗卷中。
康熙十一年(1672年)成为国子监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连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经衍义》百卷,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升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充经筵讲官,授礼部尚书教习庶吉士
教习不勤,康熙帝不悦,韩菼再三乞退,皆不被批准。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卒。
乾隆年间追谥文懿
清史稿》有传。
陈廷敬清 1641 — 1712
维基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山西泽州直隶州(今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
入仕五十三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康熙字典》主编。
卒谥文贞
陈廷敬原名陈敬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生于山西泽州直隶皇城村
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戊戌进士,选庶吉士,因与庶常馆翰林院通州陈敬(顺治官员)重名,故顺治帝赐“廷”字,改名廷敬
康熙帝即位,陈廷敬深得赏识。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七月丙寅,与叶方蔼一起入直南书房
累迁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吏部左侍郎管户部钱法,将制钱含铜量减低,以免制钱被大量镕铸取铜,九月,晋升左都御史,仍兼管户部钱法。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任总裁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湖广巡抚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获罪。
陈廷敬为其儿女亲家,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谢罪原官解任,但每四日仍须进内廷侍候康熙读书,可见康熙非常喜欢陈廷敬侍读
两年后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
1691年,任会试正考官刑部尚书
1692年,父卒,回乡守制两年后,授户部尚书
1699年,转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值经筵
1705年,扈从康熙南巡。
1707年,再扈从康熙南巡。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获允。
次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卒,李光地患病未愈,陈廷敬应诏入直。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剧,四月去世。
康熙帝亲作挽诗哀悼,谥文贞
清史稿》有传。
徐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昆山人字章仲
徐乾学子,徐树榖弟。
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直隶巡道
与兄树榖同撰《李义山文集笺注》。
徐树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昆山人字艺初
徐乾学子。
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
与弟徐炯同撰《李义山文集笺注》。
刘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无锡人字言洁
康熙二十五年以选贡入国子监
闭门修业,不受徐乾学罗致。
教习期满,按例当得知县,以不肯谒见权贵,仅得州判
闻讯即日南归。
归后数年卒,年四十七。
刘献廷明末清初 1648 — 16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1695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人,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
久居吴中
不仕。
曾应徐乾学邀,与修《明史》。
又远游湖南
学问主于经世,对兵法、文章、典制、兴亡之故、方域要害,均极究心,又旁通佛经、医药、农桑、音韵、梵文、拉丁文等。
著作极多,传世惟《广阳杂记》。
张云章清 1648 — 17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1726 【介绍】: 江苏嘉定人字汉瞻号朴村
康熙诸生
陆陇其弟子。
曾为徐乾学校勘经解。
以上书大学士徐元文陇其解难,为时人所赞。
有《朴村集》。
陈梦雷清 1651 — 1723
维基
陈梦雷(1650年—1741年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因康熙帝赐联「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
」故晚号松鹤老人
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
清朝学者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馀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
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庚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回乡省亲,恰逢三藩之乱爆发,陷于耿精忠叛军之中。
陈梦雷原与李光地为同省籍同榜的好友,陈遂李光地合署一道上疏,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向朝廷说明情况,表示忠心,不料李光地删去陈之名,单独以蜡丸上疏求功。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兵由仙霞关福建耿精忠投降。
李光地青云直上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梦雷受耿党徐鸿弼的诬告,误会为「行贼伪命」的陈昉,被控「附逆」罪逮捕入狱论斩。
陈梦雷入狱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證辨诬,但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才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福州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
陈梦雷自是憎恨李光地七月写《告都城隍文》,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安溪绝交书》(又称《与李光地绝交书》):“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
……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
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
后经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府尚阳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读书。
陈梦雷把书斋改为「鹤山房」,自称「松鹤老人」。
后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
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纂《图书汇编》一书,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典籍一万五千馀卷,进行分类编辑,经过五年(1701年-1705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编成《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一亿六千万字。
全书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总计6109部。
内容繁多,分类明晰,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
但一直搁置,直到雍正帝即位,命蒋廷锡重修,并删去陈梦雷的名字。
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才将陈梦雷名字署上
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
陈梦雷在《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逝世,诚亲王失势,陈因曾侍读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和两个儿子再次被雍正帝发配黑龙江,这时他已是高龄七十四的老人了,又顽强地度过十八年的岁月。
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于戍所,终年九十二岁。
黄百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馀姚人字主一
黄宗羲子。
国子监生
传家学,又从梅文鼎问退步法,从王征南习内家拳。
康熙中徐乾学延入史馆,成史志数种。
有《学箕初稿》、《句股矩测解原》、《内家拳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