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光时亨明末 1599 — 1644
维基
光时亨(1599年—1645年)字羽圣号含万直隶桐城县(其故里今属安徽枞阳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崇祯十七年(1644年)给事中
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之际,力阻崇祯帝南迁之议。
京师城破后南归,次年,被弘光朝廷以「阻迁」之罪处死。
天启四年(1624年)光时亨登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式甲戌进士,授四川荣昌县知县
崇祯帝光时亨京师,在左掖门御前廷对。
光时亨慷慨陈词,认为「近事之误,莫如抚贼」,主张「布大信以倾贼党」,将乱军中剽悍者,招募为兵,将乱军中携裹之饥民,安置归农。
官兵、刑二科给事中
半月之间,上疏百馀封,弹劾权贵、建言军国大事,又请求免除老家桐城漕粮。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京师震动。
李明睿倡议南迁,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反对,并指使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固守京师
四月京师陷落。
城破之时,光时亨御史王章巡守阜成门,王章杀。
桐城耆旧传》称,光时亨摔断左腿,爬进尼姑庵自缢获救,又与御史金铉同投御河金铉身死,光时亨再次为人救起。
而《甲申传信录》等野史则称时亨开城迎降,留任兵科谏议给事中)。
李自成败,光时亨南归,至宿迁大帅刘泽清派人关押。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朝廷权臣马士英称:“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
”与降闯之臣周钟武愫同时弃市。
陈演明末清初 1600年九月.九 — 1644
维基
陈演(?
—1644年),字发圣号赞皇四川井研人崇祯时期的内阁首辅。
治书经,行一,庚子年九月初九日生。
陈演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顺天乡试三十六名,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进士
吏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十五年(1642年)陈演山东平定盗贼有功,升任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
崇祯十六年五月周延儒被罢免,陈演代为首辅,后因谎报战功而被罢免。
明史》称陈演为人“既庸且刻”,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
崇祯有意迁都,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二月初八李自成太原北京震动。
蓟辽总督王永吉顺天巡抚杨鹗建议提调吴三桂保卫京师二月二十七日崇祯帝文华殿召开紧急会议,徵调吴三桂“勤王”,陈演魏藻德两人不敢同意,以致此事一延再延。
最后崇祯骂他:「汝一死不足蔽辜!
三月初四崇祯帝终于决定,放弃宁远,徵调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护卫京师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三月上旬启程,十六日山海关二十日丰润时,李自成已攻破北京
李自成北京陈演想逃离北京,但因家产太多而未果。
他主动向刘宗敏献白银四万两。
稍后,其家仆告发,说他家中地下藏银数万。
农民军掘之,果见地下全是白银。
刘宗敏大怒,大刑伺侯,刑求得黄金数百两,珠珍成斛,四月八日,得释。
十二日李自成败于多尔衮吴三桂之联军,临走前,将陈演等人斩首。
另一民变领袖张献忠后来称帝,以陈演的女儿为皇后陈演的儿子为翰林学士
吴昌时明末 ? — 1644
维基
吴昌时(?
—1644年),字来之浙江秀水人,一说嘉兴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组织复社。
崇祯三年(1630年)应天乡试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吏部郎中
崇祯十年(1637年)薛国观因收受吴昌时的赂金,事发被弹劾免职,最终自尽死。
昌时后依附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经张溥吴昌时的竭力策划,周延儒任相,昌时文选郎中
昌时与董廷献狼狈为奸,把持朝政。
最后吴昌时用药毒害张溥,“以一剂送入九泉”。
亲家徐汧昌时结怨太多,料定必定遭祸。
祁彪佳首劾吴昌时紊制弄权,随意将御史外调。
御史拱宸弹劾吴昌时赃私巨万,牵连周延儒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周延儒十大罪,朝廷遂削周延儒之职,遣锦衣卫逮其入京受审。
昌时百般辩解,称“祖宗之制,交结内侍者斩,法极森严,臣不才,安敢犯此?
明思宗亲自审问吴昌时,命用刑打断了吴的小腿, 阁臣蒋德璟魏藻德奏道:“殿陛之间无用刑之例,伏乞将昌时法司究问。
思宗怒批:“此辈奸党,神通彻天,若离此三尺地,谁敢据法从公勘问者!
”二阁臣奏道:“殿陛用刑,实三百年来未有之事!
明思宗说:“吴昌时这厮,亦三百年未有之人。
”二臣哑口无言。
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1644年1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
方以智撰《哀吴江》诗悼之。
吴麟徵明末 ? — 1644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
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
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
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
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
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
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
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
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御甚难。
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
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
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
疏留中,遂寝。
客有周生者,劝徵去;曰:去,素志也。
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
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
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
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
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
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
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
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
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
曰:上入宫,谁为趣起?
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
曰:此声自贼阵,非内御也。
曰:姑还守所。
明日司马门议之。
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
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
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
数实为之。
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
相对泣下。
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
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
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
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
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
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
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维基
吴麟徵(?
—1644年),字来五又字圣生号磊斋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北京城破后自缢殉国。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应州郡试时,两兄弟“名誉日闻”、“共为州里所慕”。
四十六年(1618年)吴麟瑞吴麟徵兄弟皆中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礼部观政三年十月江西建昌府推官四年江西乡同考官六年丁忧归里。
守丧期满,崇祯二年(1629年)福建兴化府推官三年福建乡试同考官
生平不蓄私产,两袖清风。
崇祯五年(1632年)吏科给事中管皇城,有直言之名。
八年(1635年)丁父忧,上疏乞假葬父,数年后方还朝。
十一年(1638年)起复为兵科右给事中,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田唯嘉罢官。
再迁刑科左给事中,又因继母黄淑人丧事去职。
服阕,十五年(1642年)起为吏科都给事中
十七年(1644年)春太常寺少卿
不久,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吴麟徵奉命守西直门
敌军猛攻,吴麟徵紧急入朝禀报,至午门魏藻德阻拦,返回西直门
翌日,城陷。
邸宅已被敌兵佔据,于是道旁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
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解带自缢,被家人救醒,央求其先与好友祝渊诀别。
再翌日,吴麟徵祝渊慷慨陈词:「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周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
」再度自缢。
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清朝赐谥贞肃
明史》有传。
周凤翔明末清初 ? — 1644
维基
周凤翔(?
—1644年),字仪伯号巢轩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二甲进士
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九年(1636年)江西乡副考官十年(1637年)经筵讲官,迁南京国子监司业
历官左中允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任东宫讲官
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有帝已南迁之传言。
周凤翔不知崇祯帝所在,入朝查看,见魏藻德陈演侯恂宋企郊等蜂拥进殿,朝贺李自成
周凤翔在殿前大哭,从左掖门逃出,竟无人阻拦。
周凤翔返回家中之后,给双亲写信道别,并在墙上题诗后自缢。
诗中有“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句。
此时距离崇祯帝殉国方才两日。
南明追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节
清朝赐谥文忠
沈宗确明至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以同号定山
崇祯十六年进士
内阁首辅魏藻德招之仕,语多不合,即拂袖而去。
维基
沈宗确(?
—17世纪),字以同号定山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沈宗确生性孝顺,为母亲守丧时,虚弱到呕血,需要柺杖才能站起来,后来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魏藻德招揽他,但言语不合,因此回乡。
弘光帝继位后,他担任行人谕祭吉王朱慈灶,但未回归朝廷南京就已经失守,和曹元方到福京谒见隆武帝,迁兵科给事中
负责催抚温州处州军队,多次请求亲征及选兵并饷;福京失陷,他和曹元方回乡。
不应清朝徵召,并说:「不忍事异族也。
」隐居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