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孙维清(1542年—?年),字仲直,号寅所,山西平阳府解州人。十月二十八日生,行三,治《礼记》,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山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四名,第三甲第三百零七名进士。吏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授中书舍人,五年四月升吏部主事,六年十月升员外,养病。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复除本部,六月丁忧,七年正月复除本部,三月升郎中。在吏部任职十馀年,万历九年(1581年)三月累官考功司、文选司郎中,掌吏部察典,与秦耀设谋禁锢建言之臣,遂以赵用贤、吴中行、沈思孝、艾穆、邹元标五贤附名察籍。因上疏忤权臣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丁忧归。十三年十月起补原官,十四年二月以前任考功主察附权行私,降一级调外任。
维基
孟一脉(1536年—1619年),字嗣孔,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东阿县人,军籍,官至南赣巡抚。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授山西平遥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年)七月升任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万历六年(1578年)五月因上书请召直臣傅应祯、邹元标、艾穆、沈思孝诸臣回京,削职为民。万历十一年(1583年)复职,十一月又因上书“减宫女,开言路,重教化,禁淫侈,习战守”,贬为建昌府推官。历南司农、尚宝司丞,十九年五月升南京通政司右参议,两次会推应天府丞,皆不用。二十二年四月迁南京右通政,二十五年七月因病请休归故乡。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起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四十四年正月以病辞归,四十七年十一月卒,年84。《明史》有传。
维基
孙继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号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县(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山西乡试第二十七名。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担任献县、雄县、遵化县、内黄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万历十三年,担任南京刑部主事。张居正死后,孙继先相继举荐万历帝召回此前被罢免的官员,包括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及余懋学、赵应元、傅应祯、朱鸿谟、孟一脉、王用汲。又举荐魏学曾、宋纁、张岳、毛纲、胡执礼、王锡爵、贾三近、温纯、曹科、陈有年、朱光宇、赵参鲁等人。因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构陷刘台状,再劾学颜及李成梁,降级谪临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字伯华。隆庆二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张居正起复,同舍郎艾穆、沈思孝以抗疏廷杖,文范慷慨护视,谪闽司运官。居正没,起武库郎,出为湖广学使,升广东参议。有《缙云斋稿》、《甘露堂集》。
维基
沈思孝(1542年—1611年),字纯父、纯甫,号继山,浙江嘉兴县人。明代政治人物。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生。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联捷戊辰科三甲64名进士。高拱想要用他为属官,但被思孝拒绝,出京为广东番禺知县,并纠正两广总督殷正茂与洋人通商的政策。沈思孝认为此举易引来海盗,加以阻止。万历初年,升为刑部主事。万历五年十月二十日,因与艾穆一起上书,反对张居正夺情,说是“位极人臣,反不修匹夫常节。”结果艾穆、沈思孝各受刑八十杖,昏死过去,三天后才苏醒过来。张居正死,起复原官,升任光禄寺少卿,又迁太常寺少卿,被御史龚仲庆攻击,改任顺天府尹,又被弹劾,改调南京太仆寺卿,最后沈思孝告病辞官。吏部尚书陆光祖起用为南京光禄寺卿,又升任佥都御史,陕西巡抚。在宁夏征讨叛乱时与魏学曾意见不合,而后被给事中侯庆远弹劾,说思孝放弃边关,只敢躲在内部,守著妻小。朝廷将思孝改任为河南巡抚,思孝推辞,而后被改为大理寺卿。宦官郝金假传太后旨意被捕,刑部为郝金脱罪,但沈思孝反对,说要处以极刑,皇帝提拔沈思孝为工部侍郎。陕西必须进贡大量羊绒,是当地的一大负担,思孝上奏求情,朝廷同意减少四成,升右都御史,协助办理马政。给事中杨东明、邹廷彦相继攻击,皇帝处罚了杨东明与邹廷彦。万历二十三年,日人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是为朝鲜之役,明朝官员们打算媾和,说要封秀吉为日本国王,沈思孝奏请力战,斥责主和派。此时其友丁此吕被吏部尚书孙丕扬藉由考察的机会贬斥,沈思孝因而捲入党争,与孙丕扬等人争执,蒋时馨也怀疑自己遭到沈思孝陷害,于是陷入大量的阴谋论。沈思孝辞官归里。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天启年间,赠太子少保。思孝以正直闻名于天下,然而其重义气、又好胜,动辄得罪朝臣。
维基
李应期(?—1622年),字均饶,别号泰寰,山东兖州府沂州官籍。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初任浙江宁波、绍兴二府司理。天启七年十二月,吏部考选,授福建道御史,除皇马之害,巡盐山西,祷于汉寿亭侯祠,而赤牛患除。巡按陕西,流寇猖獗,督臣议抚,应期主剿,以忧劳卒,祀乡贤。崇祯三年(1630)三月,起义军王子顺(王左挂)于宜川起事,苗美率部攻绥德。不久皆向朝廷投降。崇祯三年(1630)六月,延安知府张辇与都司艾穆率官军攻破绥德,八月,李应期至绥德,杀苗美。崇祯四年(1631),洪承畴在榆林安抚王子顺(王左挂)等人,李应期与总兵杜文焕设计,将王子顺等九十八人全部杀害。后官乌撒卫(今贵州威宁)指挥。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反叛,围攻乌撒卫。双方僵持九个月后,食尽城陷,李应期与管良相、朱运泰、蒋邦俊同时遇害,被称为四忠门。著《菌翁集》。
维基
饶伸,字抑之,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万历十六年(1588年),顺天乡试导致物议沸腾,大学士王锡爵之子、申时行之婿侄皆牵连其中。饶伸上疏抨击,导致王、申等人请辞,内阁无人,神宗慰留,将饶伸下狱。给事中胡汝宁、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弹劾饶伸和高桂,以谄媚权贵。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说高桂的上疏是他指使的。孔兼上疏为自己辩护乞求离职。于是皇上下诏各部门严格约束部下,不要越权沽名钓誉,而将饶伸削去名籍,将高桂贬官三级,孔兼得以免除惩罚。饶伸遭到贬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锡爵。王锡爵很不安,屡屡请求任用他。艾穆被起用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称病不出。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天启二年,担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南京大理寺左寺丞。天启二年,担任太常寺少卿。天启三年,任太仆寺卿。天启四年(1624年),饶伸任刑部左侍郎。魏忠贤乱政后,他请求回乡。饶伸弟饶位,官工部右侍郎。两兄弟在母亲活到一百岁时,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