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艮明 ? — 1402
维基
王艮(14世纪—1402年),字敬止江西吉水县人
建文二年庚辰榜眼,靖难之变后自鸩殉国,南明弘光帝追谥文节
建文元年(1399年)己卯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建德二年(1400年)会试联捷,与同乡胡广参与殿试,本由王艮夺魁,因貌丑,不为建文帝所喜,被黜为一甲第二名。
建文帝又择胡广以为状元赐名胡靖
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且经常上书谈论时政。
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大军逼近应天府
与妻子诀别道:“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
吾不可复生矣。
当时王艮胡靖解缙吴溥比邻而居。
城陷前日,四人聚于吴溥家中,解缙陈说大义,胡靖亦慷慨激愤,唯独王艮流泪不言。
三人告辞后,吴溥之子吴与弼称赞胡靖意欲殉死,但吴溥指出,只有王艮真有此决心。
话音未落,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
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听到王艮全家哭泣,原来王艮已经服毒自杀。
不久,胡靖解缙则果然迎附朱棣
王艮同年探花李贯也依附朱棣,之后被解缙所累入狱,死前叹曰:「吾愧王敬止矣。」
练子宁明 1359 — 1402
维基
练子宁(1359年—1402年)名安字子宁号松月居士,以字行,江西新淦州三洲(今新淦县金川镇东山村)人,祖籍福建浦城洪武乙丑榜眼
父练伯尚,工诗,洪武初年,当过起居注史官,因直言外放,官终镇安府通判
练子宁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式乙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时年二十七岁,授翰林院修撰
建文帝时御史大夫
燕王起兵靖难,李景隆北败而还,练子宁上朝大呼请求诛杀李,建文帝不听。
燕王朱棣攻破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子宁不肯屈服,在朝中出言不逊,被割下舌头。
朱棣说,我是要效法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练子宁以手蘸舌血在地上书写:“成王在?
”最后和近亲被凌迟致死,一百五十多姻亲被流放戍边。
侄子嘉定县知县练大亨闻讯,和妻子沉刘家河自杀。
弘光元年(1645年)明安宗练子宁太子太保都御史追谥忠贞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改谥忠肃
胡广明 1370 — 1418
维基
胡广(1369年—1418年)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谥文穆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建文二年庚辰状元文渊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
建文元年(1399年)胡广中式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同乡王艮为解元。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王艮同赴金陵春闱,殿试后,试官议定王艮夺魁,但因王艮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
当时正值难之役,胡广的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因此被建文帝钦点为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院修撰
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艮胡靖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吴溥之子吴与弼以为胡靖会身殉建文帝,但吴溥认为只有王艮会殉死,他的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
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
」不久,王艮自杀,胡靖解缙迎附朱棣
胡靖升为侍讲,改侍读,恢复原名广
之后再升右春坊右庶子,进入内阁
永乐五年,晋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此后明成祖北征,其与杨荣金幼孜跟从,每次召入帐殿时,有时会谈至深夜。
于书法,每次勒石刻碑时,均命胡广书写。
永乐十二年,他再次跟随朱棣北征,当时皇孙朱瞻基亦跟随,朱棣命他与杨荣金幼孜在军中给朱瞻基讲经学史学。
永乐十四年,进入文渊阁大学士
当时朱棣做法会祈福,胡广献上《圣孝瑞应颂》,朱棣作佛曲命宫中歌舞和之。
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进言劝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
胡广并呈上《却封禅颂》,得到朱棣的喜爱。
明成祖曾在筵席时,提到解缙胡广是同乡、同学兼同事,关系很密切,要求胡广把未出世的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
解缙死后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薄命的我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答应的。
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
胡广做事缜密,在皇帝面前所听的言行内容,其出来后不予告人。
其做事也颇为持大体。
其赴母丧归朝后,皇帝问其百姓安居之事。
其对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县官吏仍然穷治建文年间奸党之事,其所牵连的亲属分支太广,以至百姓为之疾苦。
朱棣随后采纳其言。
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
礼部尚书谥文穆
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
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
次年,授其子胡穜为翰林检讨
明仁宗即位后,加赠胡广太子少师
南明弘光帝夺谥。
张皇后明 1471 — 1541年8月28日
简介
直隶兴济县(今河北沧县)人。
父亲张峦,母亲金氏。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因姿色出众、又知书达理,性格开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被选为太子妃
同年九月太子朱祐樘登基,即明孝宗
冬十月丙子,立太子妃张氏为皇后
张皇后生下二子一女,即朱厚照朱厚炜、太康公主。
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乙卯朔丙寅十二日),弘光帝改谥为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沈子木明 1528 — 1609
维基
沈子木(1528年—1609年)字汝楠号玉阳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嘉靖己未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浙江乡试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联捷己未进士
初授直隶当涂县知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工部都水司员外郎
隆庆改元,领南河治水患,昼夜宿河上。
不久调江西建昌府知府
隆庆四年(1570年)冬入觐,次年广西副使,领右江兵备,深得两广总督殷正茂器重。
以军功右参政,仍领右江
不久,广东征罗旁,移会沈子木督战,穷其巢穴,拓地千里。
万历五年(1577年),擢广西按察使
闻母陆淑人死讯,丁忧回籍。
仍以罗旁之功,右布政使
万历八年(1580年),为言官所讦,贬秩候调。
湖广右参政,督转漕运。
万历十二年(1584年)湖广按察使
万历十三年(1585年)山西右布政使次年左布政使
万历十五年(1587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督雁门关军务
以父年老回乡,不久父丧,家居多年。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起为南京太常寺卿,疏请将建文帝附于太祖祭祀。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通政使
多次引病乞休不允,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脾疾遽卒,年八十二,赐祭葬。
安宗追谥恭靖
丁魁楚明末清初 1563 — 1650
维基
丁魁楚(1563年—1647年)字中翘号光三,圣名路加(拉丁语:Lucas),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村人,祖籍山东诸城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丑科进士
初官户部陕西司主事
善事权要。
崇祯四年(1631年)春,以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崇祯七年(1634年)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龙总督蓟、保定军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因后金入塞,畿辅被兵,魁楚被究失机之责遣戍,崇祯十一年(1638年)之后释放。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甲申国难后,由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同年十月,以原官起用,以兵部右侍郎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等地,未及赴任,随即代沈犹龙广东巡抚总督两广军务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福州称帝,命丁魁楚以原官协理戎政,寻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
靖江王朱亨嘉桂林反叛,攻下梧州,监禁广西巡抚瞿式耜丁魁楚檄令思恩参将陈邦传等突袭朱亨嘉,于桂林捕获朱亨嘉押送福州
隆武帝丁魁楚平粤伯,仍留镇两广。
唐王灭亡后,丁魁楚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广东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进东阁大学士,兼理戎政。
丁魁楚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并将其制成精美的砚台。
清兵南下攻下广州,进逼肇庆丁魁楚永历帝逃亡梧州,随即又改道去岑溪,因锱重太多,有船三百馀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馀万两,被清将李成栋追上,丁魁楚投降。
李成栋丁魁楚曾经结怨,李成栋于是杀魁楚家人数百人。
魁楚乞求饶恕保全一个儿子,李成栋笑说:「汝身且莫保,尚求活人耶?
」一并被杀。
幼孙李成栋部将罗成曜收养。
易应昌明至南明 1566 — 1645
维基
易应昌(1566年—1645年)字瑞之一字瑞芝号白楼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易应昌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举人次年(1607年)联捷进士,授福建瓯宁知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河南道御史,理顺漕政;天启元年(1621年)改为巡按应天,很快改任督学,提拔为大理寺丞,进少卿大理寺卿,阉党弹劾他是东林党人,被革职。
崇祯二年(1629年)起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和曹于汴扶持史𡎊高捷起用官务一事上甚为出力,不久因为以救刑部尚书乔允升而逆旨,遭下诏入狱论死。
崇祯帝采用大学士成基命言论,将易应昌送往三法司审讯,被谪罚戍边守卫。
弘光帝继位,将他官复原职,升任工部右侍郎,被阮大铖列入大悲案的十八罗汉之一,南京失守后去世,虚岁七十。
顾光祖明至南明 1568 — 1645
维基
顾光祖(1568年—1645年)字耀之号纯武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平山卫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行人,负责册封瑞王朱常浩惠王常润桂王朱常瀛;转工科给事中,督理北京的厂库及建设陵墓物资,日以继夜釐剔。
他对民兵立誓:「我自命生平清白直,不收受人民任何东西。
你们的工价银饷,动辄需要五六万、八九万,我必不敢多发引致乏匮,也必不敢少发延缓病弱兵民,绝对不会如以前等候多年也得不到十分一。
魏国公徐弘基有事请托顾光祖,他严厉地说:「为朝廷效力矢在公正审慎,怎能接受暗中贿赂?
」立刻纠察徐弘基崇祯帝最初考虑重惩,但顾念魏国公是勋旧改为罚俸一年。
徐弘基恨之不已,买通宦官诬陷其误收铅银,降为光禄寺丞,再升尚宝司卿
其建言多获采纳,得准告老回乡。
北京沦陷,他在家乡起兵;弘光帝继位,召任太仆少卿,升太常寺卿,转大理寺卿
卒年七十八。
吴光义明至南明 1569 — 1646
维基
吴光义(1569年—1646年)字行可号方之晚年自号觉庵直隶庐州府无为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吴光义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浙江仁和知县
县内事务繁重,他能当机立断地处理。
号卓异,与吴江令刘孟胥、秀水朱上愚称东南三令。
工部主事,调职方,督理山海关
该处的流民无家可归,吴光义多方周旋,让数万人生存。
陕西神木参议,任内极力争取犯盐政事者由饷司管理,为边疆的人造命,又转四川上川副使奢崇明作乱时他带兵打败贼人,并专心在纳溪治饷,令士兵经常吃足,朱燮元视他为左右手一样。
之后,历任湖广参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
魏忠贤打算建立生祠,吴光义坚持不可;而织造太监李实多次扰乱朝政,他也不屈服。
其后他改官南京太常少卿,很快就获任命为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上奏弹劾藩宗,除去民害,亦调兵协助民夫填塞决堤河流及防禦盗寇,因为长辈逝世而忧归。
服丧结束后,朝廷起用吴光义南京户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督南饷;改任兵部左侍郎,因事牵连被遣戍边。
弘光帝继位,考虑他年老而温和,苦于被镇臣勒饷,故起用他为户部左侍郎
南京沦陷后他归乡,在隆武二年(1646年)冬去世,虚龄七十八。
耿如杞明末 ? — 1631
维基
耿如杞(16世纪—
—1631年),字楚材别号朴公
山东东昌府馆陶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官至山西巡抚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塞,耿如杞率兵勤王,因士兵哗变,牵连下狱问斩。
耿如杞幼时聪慧,博览知书。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天启初年(1621年),任职方郎中,出官陕西参议,迁遵化兵备副使
因不肯向魏忠贤叩拜,被魏陷害,诬陷得赃款6300金,后定秋决,得白楹所救获免。
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法。
耿如杞获赦,升任太仆寺卿。
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关兼巡抚山西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自喜峰口入,北京大震。
耿如杞会同总兵官张鸿功雄兵五千入卫北京兵部令守通州,又调昌平,又明日调良乡,久未得饷,三日不得食,以致哗变大掠。
崇祯闻知大怒,下诏逮捕如杞、鸿功。
崇祯四年(1631年),斩于西市。
其子耿章光上书鸣冤,后平反昭雪,弘光帝封左佥都御史
李长春明至南明
维基
李长春(16世纪—17世纪),字恒阳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长春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到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峄县知县,期间他平衡处理政务,不故意违反常情,令官司减少、人民安定;同时他在荒年振灾,严禁商人从中牟利,惠及人民。
临淄,转河南道监察御史
崇祯帝即位,他弹劾王永光,改任户部郎中
弘光帝继位,李长春上疏南运和北运的不同,请求改漕粮由民运输,减少保兑充实军饷,朝廷听从。
不久升任太仆少卿太仆卿南京失守后清朝曾邀请他出仕,但他拒绝,后事不详。
丘士毅明 ? — 1631
维基
丘士毅(?
—1631年),字远程号见南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江西乡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刑部观政,考选庶吉士三十五年翰林院检讨丁忧归,四十年复除原职,知起居注四十三年给事中姚若水典试湖广
四十四年左赞善翰林院简讨四十五年正使,与副使行人龚世法河南福府册封德昌王朱由崧四十七年左春坊左谕德翰林院侍讲
天启三年(1623年)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读,掌司经局印,五年推升礼部右侍郎,兼充实录副总裁六月教习庶吉士八月充经筵讲官
六年回部管事。
崇祯即位,改南京礼部侍郎,三年礼科给事中阮震亨上疏弹劾其老病偷安,遂致仕归,四年(1631年)三月卒,赠礼部尚书
王庭梅明至南明
维基
王庭梅(16世纪—17世纪),字元调,号为溪,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庭梅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获授刑部河南司主事,迁官员外郎
之后历任饶州广信知府,升为井陉道副使,升任江西湖西道参政以及浙江杭严道按察使温处道右布政使,改福建左布政使,入朝担任顺天府府尹
弘光帝继位,转王庭梅应天府府尹,任内清廉正直,但因事被革职;南京失陷,他和弟弟王廷隐居到去世。
钟斗明至南明
维基
钟斗(16世纪—17世纪),字木仲直隶太平府当涂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钟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到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获授行人,调任刑科给事中,之后历任吏科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上陈去除旱灾、反省实政八大郁;又威逼王家祯更换总理军务
弘光帝继位,他升任太常少卿南京沦陷后回乡直到去世。
邢大忠明至南明 1575 — 1646
维基
邢大忠(1575年—1646年)字仲安号淇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邢大忠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四年获授行人,七年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调考功、调文选主事,弹劾崔呈秀不为母亲守丧。
崇祯元年(1628年),他因双亲去世归乡,与刘宗周陶望龄讲證人学。
崇祯十年,获起用为江西南瑞佥事,擒拿在武奉山左乱的盗寇李瘦子,十二年升任四川川北道右参议时考虑形势,建立四十座堡垒,抓拿爬山虎、一翅飞等流寇;十四年四川副使十五年再调任广东岭东道副使十七年岭西道参政,释放冤狱。
弘光帝继位,邢大忠宋纪联合剿灭芝麻觔瑶族、黎族的盗犯,晋官布政使
隆武帝即位后,他和胡时忠贺登选共同得徵召,擢官太仆少卿,转任户部右侍郎;福京失守后去世,虚岁七十二。
李之茂明至南明
维基
李之茂(?
—17世纪),字南居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之茂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获授河间知县,转调太康,之后入朝担任礼部主事户部郎中,又迁官西安知府陕西神木副使,多次平定盗寇。
他和温体仁不合,改官河南驿传,调往湖广后归乡。
弘光帝继位,起用李之茂工科给事中南京失守,他住在小屋不响应清朝徵召,直到去世。
冯明玠明至南明
维基
冯明玠(16世纪—17世纪),字五玉号忝生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冯明玠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获授澄海知县,用文治理当地,当地人祀在名宦祠。
不久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弹劾监军郎中张若麒贪功而战败,应治理其罪行;巡按山西时因清兵攻入而遭削籍。
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广西道御史,和刘呈瑞毕十臣郝锦姚士恒都有正直名声,后事不详。
刘宗周明末 1578 — 1645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
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
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
“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
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
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
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
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
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
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
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
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
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
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
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
」,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
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左都御史
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
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
”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
”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
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张有誉
维基
张有誉(17世纪—17世纪),字难誉号静涵直隶江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有誉万历二十年进士张履正的儿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为官清廉。
崇祯年间曾出任饶州知府江西督粮副使四川按察使,任内施行德政。
郑三俊举荐五名官员时将他排在首位,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总督仓场,到任时弘光帝已经即位,转为左侍郎
宦官张执中收取白粮超越旧制,打死解户,张有誉就将他的差役囚禁,并上奏朝廷,于是张执中行为收敛。
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任官,使朝臣不满,于是传旨任命张有誉户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太保衔;当时四镇需要粮饷二十万,他无法拨出,致令他呕血,上书请求辞官,但不获允许。
南京被清军攻陷,他逃到武康削发为僧人,法号「大圆」,之后回到故乡,八十一岁时逝世。
钱敬忠明末清初 1581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孝直号玉尘
钱若赓任临江知府,被诬当诛,羁狱三十七年。
敬忠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值熹宗即位,乃具疏鸣冤,囚服伏禁门外,父得释归。
累进刑部郎,寻以忧归。
后家居奉母几二十年。
弘光帝立,上疏言事,为马士英等所阻。
清兵渡江后卒。
有《偶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