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令皙明末清初 1613 — 1663
维基
李令皙(1613年—1663年)原名木实改名本实字木生号霜回,后改为令皙浙江湖州府安归籍,长兴县人
明末清初文人。
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
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任江阴知县
明亡后,庄廷鑨私修《明史辑略》,请李令皙作序,题茅元铭、吴之铭、吴之熔、李涛次莱、吴楚、唐元楼、严云起、蒋麟徵、韦金佑、韦一围、张篙、董二酉、吴炎潘柽章陆圻查继佐范骧等十八人于其上,又说明此书是根据朱氏(即朱国祯)的原稿增删而成。
顺治十八年(1661年)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鳌拜责令刑部满官罗多等到湖州彻查。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二十日农历旧年,前来李令皙拜年的客人络绎不绝,李家百馀人连同拜年的亲友皆遭逮捕。
这时廷鑨已死,被掘墓刨棺,枭首碎骨。
此事牵连甚广,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31日李令皙被凌迟处死,其子李礽焘等四人皆斩杀,史称「庄廷鑨明史案」。
主要活动
  • 164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天衢
维基
徐天衢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江西乡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天启元年五月册封江安王朱奉铌嫡三子至㳋为江安王
三年二月奉差行取新简阁臣朱国祯
吏部稽勋司主事六年十二月以门户削夺。
崇祯元年起复原官。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子澄明初 1350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0—1402 【介绍】: 江西分宜人名湜,以字行。
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修撰。
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诸藩王。
燕王朱棣起兵,京师城破,子澄被执不屈,磔死,族人皆斩。
子澄名湜,以字行,更字伯渊
洪武乙丑进士,授编修
进修撰,伴读东宫,累迁大常寺卿
建文初,兼翰林院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
燕兵起,以诛齐、黄为名,谪外,谋起兵,被执不屈死。
黄佐革除遗事》:子澄少从邑人欧阳贞受《》、周与学受《尚书》、清江梁寅受《春秋》,博学负俊声。
尝赋《寒江把钓图》及《古》诗「人争传诵。
田按:子澄李景隆为将,景隆败走,请诛以厉将士。
帝不听。
未几江淮诸将相继溃败,子澄拊膺痛哭曰:「误荐景隆,万死不足赎也。
」赋诗云:「尚方有剑凭谁借?
哭向苍天几堕冠。
」馀谓子澄首事发难,颇类晁家令,赖其后死事甚烈。
朱平涵云:「太常文章泯灭,单词片语,流落人间,气焰光华,固不必多。
」馀险曾宾谷江西诗徵》,录诗甚夥。
《赏芍药》一篇,尤清婉动人。)
维基
黄子澄(1350年—1402年)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江西分宜县(今大冈山乡大坑村)人。
明初官员,官至翰林学士
黄子澄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历任编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读东宫
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
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得帝位后,将黄子澄逮捕并处死。
主要活动
  • 138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李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日照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御史太仆寺卿。
魏忠贤心腹。
同官排击忠良,多其代草。
出督畿辅学政,建忠贤生祠于天津河间真定,呼忠贤九千岁
崇祯初,被劾罢。
维基
李蕃山东青州府日照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庐江县知县天启二年四月考选,授候补御史十二月填补广东道御史,始谄事魏广微冯铨崔呈秀,复谄事魏忠贤天启四年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请入朝,忠贤指使御史李蕃急奏,有枢辅举动可骇一疏,引自古拥兵阃外,恐喝朝廷,如王敦李怀光去来自如,不遵朝命,又谓枢辅此来,人(户部侍郎李邦华)实召之云云,上大惧,至却行,急传兵部承宗急还山海关
寻又奉忠贤命参论大学士朱国桢罢职而归。
五月正月管理章奏,六年三月出督畿辅学政,呼魏忠贤为“九千岁”,建祠河间天津等地,七年十月官加太仆寺少卿
同年李鲁生,时号两人为四姓奴。
崇祯元年四月广西道试御史邹毓祚疏劾太仆寺添注少卿|杨维垣礼科给事中李恒茂,有“占气得先,转身得捷”之语,旨令直指其人,乃以维垣告,复言李恒茂李鲁生李蕃号曰“三李”,为维垣密友,声势薰灼,故长安为之谣曰:“官要起,问三李”。
鲁生李蕃己劾免,恒懋亦乞立赐处分,于是二人皆罢。
二年正月名定“逆案”,被削籍,又为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等疏言,判徒三年,赎为民。
主要活动
  • 161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