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献州交河人。事成宗于潜邸,授国路判官,廉明有声。迁户部司计,再迁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顾忌,超拜治书侍御史,仁宗时官至工部尚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47
【介绍】:
元蒙古人,蔑儿吉䚟氏,伯颜弟。早扈从武宗,后侍仁宗于潜邸,恭谨敏达。及仁宗立为皇太子,以为中顺大夫。泰定帝时,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关陕大饥,尽出私财以周贫民,所活甚众。官至中书右丞相,封忠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饶州路鄱阳人,字克用。事顺帝于潜邸,顺帝立,授泰州万户府千户,戍徽州绩溪。进管军总管,升万户。至正中迁浙东宣慰副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5—1596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懋登,号慕畬。万历贡生,官于潜训导。著有《厚语》,所采皆长厚之事,可为世人师法者。
维基
潘之祥,字伯和,直隶徽州府婺源县桃溪人。生有异表,领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应天乡荐,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成进士,任潜江县知县,廉明敏决,民称神君。潜故卑湿,濒江水,啮岁损赋十二三,祥筑堤障之,土滋沃而干止永宁。潜有猾胥在藩司者,舞文盗潜赋,不可诘,祥廉知之,计致坐以法,藩长屡檄为脱,祥不为动。榷珰陈奉以矿税毒三楚,藩司郡守辄飞檄械系,又置榷关于潜之策口,翼以伪弁,商船所过化为虚舟。一广文携家之任,伪弁诬以诱略,收其资,沉其人。祥曰:破柱勠奸,古为何人?立系伪弁于庭,毙之杖下。奉怒,三下檄逮祥,祥曰:天子命吏,奴辈曷敢尔!事闻,朝议撤奉回,刚风劲节,诵盈三楚。寻内召补山西道御史,时有倡为门户之说,禁锢清流者,正人君子相率引去。祥上章抗论大臣当佐成盛治,不宜引避自全,负朝廷倚赖至意。巡视长芦盐法,持廉剔蠹,其封事有简贤能、重事权、禁影射、止开引诸硕画,为鹾政所嘉赖,语多切中时忌,遂外迁江西藩司参议,分巡饶南九江三郡。以议损湖关税额,与巡抚不合,引疾归。时与同邑少原余公、登原汪公讲明正学,日进诸子弟课文艺,置田三十亩为馆谷资,名曰:兴贤文会。直指使者屡列荐剡,绝意不出,竟以守道终其身。生平尤笃孝友,登乡荐日,痛祖若父不及见,恸哭不自胜。母弟早世,视遗孤文伟如己子,后督学陈起龙采舆论,祀乡贤。著有《兰台疏草》、《居潜小录》。
维基
沈戬谷(?—17世纪),字子禧,号器车,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沈戬谷是马世奇的门生,在天启元年(1621年)于蔡懋德房下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获文震孟取录为会试副榜,任于潜教谕,十年(1637年)成进士,获授枣强知县。当时正值饥荒,他捐出俸禄买米煮粥赈灾,发现冤狱后立刻平反;之后入朝担任刑部主事,年多后外任庐州知府,到十七年(1644年)因病南归。很快李自成攻陷北京,沈戬谷淡泊名利,不再出门独力著书,隆武二年(1646年)改名沈謏,自号渚椒子。他的族弟沈中阶,字上襄,崇祯十五年举人,研究性理,不仕清朝。
进,字山子,嘉兴梅会里人。初名驭,补学官弟子,更今名。与朱检讨彝尊、周布衣筼诗篇酬和。钱塘陆圻堂相遇于潜采堂,问姓名,大声曰:得非梅花高馆落,春草断垣生之沈山子乎?遂订交,剧饮而散。故人招入都,时值六街扌沟,恐其秽浊,骑驴一头,蹩躠归里。自号知退叟。著有文言会粹、行国录、袁溪文稿、东园诗、蓝村稿、半巢居稿退叟,行吟力圃萧閒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9—1778
【介绍】:
清浙江馀姚人,字淳初,号潜亭。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初以拔贡任于潜教谕。《四库》馆开,以学问淹博充校勘,授国子监助教衔。中举后,以修书劳绩,赐予殿试,未及与试病卒。
朱光暄,字晴岚,号蓉湖,海盐人。贡生,官于潜训导。有《健初诗钞》。
维基
何太青(生卒年不详),字藜阁,广东顺德羊额人。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科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历官于潜、德清、仁和县,有政声。擢嘉兴府海防同知。归里,主讲郡邑。好吟咏,工书法。有《潜川集》、《钱江集》、《孤云集》、《海上吟》等。曾修嘉庆《于潜县志》。
维基
何桂珍(1817年—1855年),字丹畦,号丹溪,云南省师宗县人。官至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尽力围剿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年)在英山县被哗变降兵杀害。何桂珍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当时年方弱冠,曾告假回乡娶妻。翰林院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督贵州学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满回京,升侍读,次年在南书房行走,教授孚郡王读书。咸丰三年(1853年),出任福建兴泉永道,经巡防大臣贾桢等奏请开缺,留京随同办理城防事宜。咸丰四年(1854年),授安徽宁池太广道。当时省会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已久,巡抚福济驻扎于庐州。何桂珍治所在江南,被太平天国阻挡,于是在江北滞留,徵召兵勇。福济令其驰援庐江,檄文到达时,庐江城已陷落,桂珍援救不及,被弹劾罢职,此后孤军转战于潜、霍之间。咸丰五年(1855年)春,桂珍引兵攻克蕲水、英山,歼灭田金爵部,朝廷赏六品顶戴,留驻英山、霍山等地。此后民团相继来投靠。李昭寿、马超江等率众投降后,粮饷不足,李昭寿截获安徽巡抚福济之密信,怀疑桂珍出卖自己,心怀不满,于是年十一月初三日假意宴请桂珍,在英山小南门外设置伏兵。桂珍未及辩解即身首异处,四十馀名随从均遇害。李昭寿仍不解恨,将桂珍之头颅挂树上,再以枪弹击入水中。朝廷追赠光禄寺卿,赠云骑尉世职。同治初年,江南平定,曾国藩上疏追论何桂珍之功,朝廷晋其世职为骑都尉,谥文贞,并在英山县建祠祭奠。
全台诗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竹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离竹。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志》,但未刊印。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志》。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海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风土人情。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黄美娥撰)
沧溟词·跋
若夫词之为声也,珰琅璆锵焉、鞺鞳铿鍧焉、澎濞潺湲焉,独阙萧飒而杂诸淋洒者也;词之作色也,奼娅委蛇焉、缤纷陆离焉、莽苍滃郁焉,独阙怆恍而糁以沲剥者也。噫。备词体于一集,此殆天留以待沧溟乎?坎壈置诸涂,偃蹇施诸身,天之欲成碱斋也厚矣夫。甲申夏暍,周暮阑导余棹清澜、跫古巷、登小楼,曰:碱斋之室也。凭窗则古瓦鳞鳞,晴波历历,白鸥时没。乙酉新正,周暮阑访余斜桥之东,指顾曰:碱斋也。则松清竹癯,风爽神怡。聆其声则呦鹿在野,辨其色则春鯈于潜。皆似异乎其词也。噫。果其人为其词乎?抑或其人造作其词以离其际乎?抑或其词之声之色,读者妄加而别造乎?作跋至此,街灯烂而星加黯矣。辛卯梅月庚申海陵秦鸿识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