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尉古真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
拓跋圭贺兰部,贺染干遣人刺之,古真密以驰告。
染干疑古真泄其谋而执拷之,以两车轴押其头,伤一目,不服,免之。
后屡从征战,降贺兰纥突邻、纥奚三部落及河以南各部,又从平中原,以功赐爵束州侯。
明元帝时为鸿将军
卒于定州刺史
李当户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陇西成纪人
李广子。
为郎。
武帝韩嫣戏,少不逊,当户击走以为勇。
早卒。
张弘范元初 1238 — 1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280 【介绍】: 元易州定兴人字仲畴
张柔第九子。
善马槊,能歌诗。
世祖中统初,授御用局总管
三年,改行军总管,从征济南李璮
至元初,授顺天路管民总管,调大名
六年,以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益都兵,从攻襄阳
十一年,从伯颜攻宋,以战功赐名拔都
十五年,授蒙古汉军都元帅,南下闽广,擒宋丞相文天祥五坡岭
次年,破张世杰厓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勒石纪功而还。
旋卒。
有《淮阳》。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
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
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
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
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
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董文炳由海道会丞相伯颜,进次近郊,宋主上表降,师还,授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
十五年,张世杰立广王炳于海上,授弘范蒙古汉军都元帅,往平之。
十六年正月庚戌,由潮阳港发舶入海。
辛酉二月甲申,战于厓山,宋师大溃,陆秀夫抱宋主赴水死,岭海悉平,磨厓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十月入朝,未几疾作,端坐而卒,年四十三。
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略
至大四年,加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
延祐六年,加封淮阳王谥献武
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幼尝学于郝信使经,故属意文事为甚。
邓侍郎光荐曰:公天分英特,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
据鞍从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类楚汉烈士语。
许治书从宣曰: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情性,而聊以见之吟咏。
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冑者所能及。
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李敢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陇西成纪人
李广少子。
校尉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左贤王,夺其旗鼓,斩首甚多,赐爵关内侯,为郎中令
卫青令其父含恨而死,击伤
匿讳之。
后从武帝甘泉宫,为霍去病所射杀。
李椒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陇西成纪人
李广中子。
代郡太守
李广死。
王越明 1423 — 1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3—1498 【介绍】: 大名府浚县人字世昌
多力善射,有文武才。
景泰二年进士
御史
天顺初至山东按察使
七年,因李贤荐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在官整军经武,大修边备。
成化初兼巡抚宣府。
七年总督军务,数出边塞,击据有河套的鞑靼军。
九年,率许宁周立榆林,收复河套。
次年,为首任三边总制
旋还朝,督十二团营,累官为兵部尚书
以急于功名,附宦官汪直
十六年,从汪直出兵,至威宁海子,袭杀鞑靼军老弱。
封威宁伯
得罪,亦夺爵除名。
弘治间复起,又结宦官李广
十年总制甘凉边务。
广得罪,颇忧恨,旋卒。
实能兵,能用将士,以结中官,为士论所轻。
卒谥襄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世昌浚县人
景泰辛未进士天顺中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封威宁伯,佩征西前将军印,累加少保太子太傅
太傅谥襄敏
有云山老懒集。
字世昌浚人
景泰辛未进士,授御史
擢山东按察使,再擢右副都史,巡抚大同、宣府。
左副都御史,旋进右都御史总督军务
左都御史,进三遏总制,加太子少保,还掌院事。
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提督军务
功封威宁伯,进太子太傅,佩平胡将军印,改大同总兵官
以事夺爵除名,谪居安陆,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寻起总制甘凉,兼制延宁两镇,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襄敏
有集四卷。
(《四库总目》: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
《笔精》:王襄敏诗气魄雄壮,不事磨炼。
如「斩蛇赤帝留神剑,堕泪铜仙泣露盘」,「仕宦得闲方是贵,世途虽好不如禅」,「妄梦几时曾得鹿,多歧何处不亡羊」。
公驰驱戎马之间,而赋咏不掇,未可与操觚翰苑者并论也。
《田按:襄敏雄才逸气,不受检束,诗亦复尔。
然摘其佳句如「满院落花春去早,一帘斜日燕归迟」,「骚人已负梅花约,游子空歌《杨柳枝》」,「寒夜有霜供月色,穷边无树著秋声」,「雨添野水连天远,风约闲云出岫迟」,「一水尽头僧钓月,万松深处鹤巢云」,「雨添新绿水痕浅,风落残红花片轻」,「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无今夜明」,「客路苍茫愁对酒,乡山迢递厌闻鹃」,「落花寂寂空啼鸟,冷雨潇潇已禁烟」,「扶筇竹下思闲坐,阁笔花前废苦吟」,「月影到窗僧未定,秋声著树叶先飞」,「石壁扫云开梵刹,野桥分水到僧房」未尝不一一入格也。)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理军务,同年,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固原,举定西侯蒋琬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卒于甘州
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王朔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术士,善望气。
李广数击匈奴有功,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曾从问故。
程不识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景帝时,以数直谏为大中大夫
为人廉,谨于文法。
武帝立,为长乐卫尉
元光元年,以中尉车骑将军雁门
李广俱以边太守出击匈奴
不识治军严明,与广不同,并为名将。
李蔡西汉 ? — 前1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8 【介绍】: 西汉陇西成纪人
李广从弟。
文帝时为郎。
景帝时,积功至二千石
武帝元朔四年,以轻车将军大将军卫青匈奴封乐安侯
元狩二年,代公孙弘丞相
才具名声均不如广,然广不得爵邑,而为列侯,位三公
后坐盗取景帝阳陵地获罪,自杀。
张骞西汉 ? — 前1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4 【介绍】: 西汉汉中成固人
武帝建元二年,以郎应募出使月氏
经匈奴,被扣留前后达十一年。
身历大宛康居而抵月氏
元朔三年归汉,在外共十三年。
大中大夫
元朔六年,以校尉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拜博望侯
元狩二年,为卫尉,与李广右北平匈奴,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元狩四年,又以中郎将出使乌孙,并分遣副使大宛康居等通好,西域始通。
官至大行。
全汉文·卷二十六
汉中成固人
建元中为郎,使西域,再为匈奴所获,历十三岁亡归。
太中大夫
元朔末从卫青山塞有功,封博望侯
元狩中卫尉,出塞后期论斩,赎为庶人。
后拜中郎将,复使西域,还拜大行。
聂壹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翁壹
西汉雁门马邑人
为当地豪帅。
武帝元光二年,听将军王恢建议,使私出塞与匈奴交易,佯为卖马邑城以诱匈奴单于入塞。
武帝命韩安国王恢李广等将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
然为单于中途察觉,还去。
李息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北地郁郅人
初事景帝
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材官将军,与韩安国李广等率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诱致匈奴单于,伺机袭击。
单于入塞,中途觉察,引兵而逃。
元朔元年匈奴犯边,率兵出代,获首虏数千级。
又从卫青出云中,反击匈奴,杀敌数千。
元鼎六年,帅众十万人,平定西羌。
凡三为将军,皆无大功。
其后任中尉、大行。
李陵西汉 ? — 前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4 【介绍】: 西汉陇西成纪人字少卿
李广孙。
善骑射
武帝时为建章监。
骑都尉,率锐卒五千,教射于酒泉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匈奴,使为之将辎重。
请自当一队。
遂率步卒五千人出居延,数败匈奴
匈奴骑多,矢尽力竭而降。
单于以为右校王,以女妻之。
匈奴用兵,武帝信之,族灭其家。
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不还。
匈奴二十余年,病死。
全汉文·卷二十八
字少卿陇西成纪人
前将军广孙。
侍中建章监,拜骑都尉
天汉二年,兵败,降于匈奴
尚单于女,封右校王
元平元年病死,有集二卷。
李师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名妓。
原姓王,为染局匠女,四岁丧父,入娼籍李家。
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将军”。
周邦彦等往来,以歌舞名动京师
相传徽宗微行,屡至其家,赐予甚多。
又云入宫封瀛国夫人
钦宗嗣位,尝献资助饷抗金,并乞为女冠
靖康中,家遭籍没。
后流落浙、湘。
一说开封沦陷,被张邦昌送往金营,怒斥邦昌,吞金簪自尽。
李咸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西平人字元卓
性廉介,家贫,躬耕养亲。
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
灵帝初拜太尉,约身率下,不与州郡交通。
以老乞归,悉还所赐物,乘敝牛车,使子男御,晨发京师。
百僚追送盈涂,不能得见。
全后汉文·卷六十一
字元卓,(《陈球传》作「元贞」,与《琉纪》注及蔡邕撰碑不合。
)汝南西平人前将军李广之后。
顺帝时举孝廉,除郎中
光禄又举茂才,迁卫相,授高密,迁徐州刺史,拜渔阳太守,迁度辽将军,徵为河南尹
母忧去官。
桓帝时徵拜尚书,历仆射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
建宁四年,代闻人袭为太尉
熹平二年以疾致仕。
四年卒,年七十六。
(《广传》注引《谢承书》,「李咸建宁三年大鸿胪太尉,」《袁宏纪》则「熹平三年,以河南尹李咸段颎太尉
」《袁纪》当误。
然《范史》载太尉,在建宁四年三月,而蔡质典仪》,「是年七月宋皇后,袭授玺绶,」又似袭尚未免。
诸书互异,所未详也。)
胡爟明 ? — 15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府芜湖人字仲光
弘治六年进士
户部主事
十年,因灾异应诏上言,极陈中官李广等以左道惑乱帝听,滥设斋醮,耗蠹国储及戚畹、方士、传奉冗员之害。
几得罪,因李广死,得免。
有《蒲塘集》。
维基
胡爟(?
—1501年),字仲光直隶太平府芜湖县人,民籍。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应天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浙江司主事
十年(1497年),进言建议明孝宗清理中官李广杨鹏等人,疏留宫中。
李广不久去世,胡爟并未因此得罪。
十四年(1501年)春,奏乞养病,卒于家。
王华明 1446 — 1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6—1522 【介绍】: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宝庵晚号海日翁学者称龙山先生
守仁(阳明)父。
成化十七年进士
编修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在讲幄最久,太监李广贵幸时,讲《大学衍义》,指陈甚切。
终南吏部尚书
维基
王华(1446年—1522年)字德辉号龙山实庵晚号海日翁浙江余姚县(今宁波市余姚市)人,因年轻时曾在余姚龙泉山中刻苦攻读,人称龙山先生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浙江乡试第二名举人
成化十七年(1481年),登一甲第一名进士
翰林院修撰
王华颇有节操,为官有清名,在经筵为时最久,得孝宗眷顾。
正德初年,晋升为礼部左侍郎,因与大宦官刘瑾不和,出任南京吏部尚书,因事被免,又降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不久去世。
罗玘明 1447 — 15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9 【介绍】: 江西南城人字景鸣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编修
正德初南京太常寺卿
刘瑾专权,李东阳依违其间,虽为东阳所举,仍贻书责之,且请削门生之籍。
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为僚属所敬服。
七年冬,考绩赴都,引疾致仕归。
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学者称圭峰先生
卒谥文肃
有《类说》、《圭峰文集》。
字景鸣商城人
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读、南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归。
嘉靖初谥文肃
有《圭峰》三十卷。
(《艺苑卮言》: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饾饤之辞。
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成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
都少卿穆艺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
」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国史唯疑》:罗圭峰由输粟入监,年四十馀。
祭酒丘文庄公议南士不听北留,罗固请至再三,受扑不挫,面数之曰:「若能识几字?
崛强乃尔!
」大声应曰:「唯中秘书未读耳!
」丘异之,识其名堂柱。
再试义奇甚,六馆士莫有及者。
惊叹为延誉于朝,遂以其年发解联第,蔚为名儒。
田按:景鸣乡举出西涯之门。
西涯依违刘瑾景鸣寄书责之云:「屡更变故,虽尝贡书,然不敢频频者,恐彼此无益也。
今则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无所措手矣!
》曰:『不俟终日』,此言非欤?
彼朝夕献谄以为当依依者,皆为其身谋也。
不知乃公身集百诟,百岁之后,史册书之,万世传之,不知此辈亦能救之乎?
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谁复言之?
伏望痛割旧志,勇而从之,不然请先削门生之籍,然后公言于众,大加诛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
」此书可以报举主矣。
景鸣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刘彦和文章伤命之戒,谅哉!)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黄佐翰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罗玘坚拒不受,避居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舒位清 1765 — 18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5—1815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
乾隆五十三年举人
家贫,游幕为生。
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
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
勒保四川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
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
亦善书画。
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
舒位字立人又字铁云,大兴人。
乾隆戊申举人
有《瓶水斋集》。
词学图录
舒位(1765-1816) 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室名瓶水斋、瓶笙馆。
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
乾隆举人
家贫,以馆幕为生。
随王朝梧至贵州宾客
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
书各体皆工。
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
著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
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读万卷书,未能破之。
行万里路,仅得过之。
积三十年,存二千首。
飞鸟之身,候虫之口。
见岁若月,视后犹今。
天空海阔,山虚水深。
嘉庆二十年夏六月铁云山人自序。
李昌谷于溷神之中,寄刘公干于鬼伯之口。
微之未死,托遗稿于香山荀攸临终,交阿鹜钟会
良士自大梁来扬,而吾姨丈人之集成于真州
宋考功毒希夷而有其佳句,齐丘子沈谭峭而有其化书。
若巴朴园观察之敦命劂工,与刊传作,何逊卒而王僧儒集其文,崔湜死而裴耀卿纂其集,为千古尚也。
我姨丈人,才备八厨,身行万里,于粤则爱铁云之山,于黔则乐飞云之洞。
故其诗千岩竞秀,万怪惶惑。
赵云八十而愿以诗师,梁山舟九十而见其书拜,其实录也。
王筠沈约,不谓迟暮逢君;刘颂张华,岂信人间有此。
盖读书数倍于前辈,宜积薪居上于后来。
嘉庆二年,偕我备兵叔驰驿军营,值齐王氏火烧朱镇而西时也。
师漏多鱼,翁惊失马。
入黔贵则南笼方围,驰楚壁而襄樊正急。
间道则经烟尘六十四路而遥,遇敌则相州节度师而战。
湖督(汪文僖公新。
)假我叔氏胜军三千,以田悦之亲家,分猗卢之馀卒,与先生一鞭一笔,九拒九攻。
才及贵境,而南土练、甲诸军悉隶麾下。
妇人作贼,马援之所能平;女子从军李广之所不将。
而时所部女官土司龙囊仙者,马上桃花木兰火伴,宠以妺喜之男冠,假之敖曹之鼓盖,壁其军于水倒流山也。
龙仙则惟拥二矛,禽史归而仅驰七骑。
先生之计,又更旧将以易夷兵,变徽章而改番服,不旬月间而女贼王囊仙于麾下。
兴义之战,以李典步骑八百,破吐蕃宁州三万,力追银鼓,生禽鬼章。
论功者谓督部灰囊火马之功,实本道输攻墨守之奇也。
南笼围解,我叔氏以前官左降,复介君于湖楚军营者五载
急攻则毡下浓书,缓战而围城作赋。
杜暹州纸,岂止百番;谢公库笺,殆将九万。
房玄龄军书之奏,驻马皆成;令狐楚白刃之中,挥毫不辍。
大府初以君奏留黔中,而介推逃赏,鲁连辞功,赋樱桃为林甫微辞,(军中作《冰山曲》。
)咏蜀道与严公寓意。
要其赋性萧閒,秉心引退,示不愿为桓冲参军,故托意作郝隆蛮语也。
叔氏尝语予曰:「吾贵州之行,涖斩叛苗一百馀万。
韩愈行军,不逢裴度;而令狐辟幕,实得刘蕡
」盖谓先生邹、枚之亚也。
八年癸亥,与良士结邻吴中,何萧两隽之巷,张陆交让之渎,既无贞白层楼,谁与戴公筑室?
重阳风雨,日日催租;淞水莼鲈,年年负米。
长洲宋汝和观察为同人刻《今雨集》也,属良士郑集之鹧鸪,屏谢诗之蝴蝶,选取雄章,多将百首。
其盛气如孔文举,其博议如刘子骏,其贯串如郦道元水经注》,其磊落如司马《大人》《游猎》赋。
繄是时也,赵晔第论其诗细,蔡邕已传于京师,爱君者焚宫中媚香,不议君者亦蔷薇浣读。
香山诵一首而女子价高,康乐出一篇而洛阳纸贵,无以逾矣。
古之工为诗者,或一卷擢第,或一联入相,或一诗得黄门,一诗得郎侍。
先生者,李泌蓬莱之阁王圭金炬之莲,国之光也。
而乃杨徽警句,未登御屏;公权法书,不题殿壁。
生无花树之居,死乏西华之里,呜呼命欤!
性乐楷隶,工李主错刀,法永公门限,穿羽阳宫瓦,写老妪扇头。
其与人书也,绿盆糊面,岂惟百函;青泥封书,每驰万里。
陈遵尺牍为荣,得刘宏手书为
若良士之不嗜装潢者,亦复衣藏索靖之书,带秘钟繇之札。
孔文举谓举篇见字,欣然独笑;蔡中郎谓笔迹当面,相见无期。
能无恸哉?
精音律,工三弦,亦习弄笙篴,弹琵琶则鸲鹆立听,奏羯鼓而群羊踯躅。
十四年己巳,与太仓毕子荺华珍流寓京国,作《伶玄通德》《吴刚修月》数十出。
微服听酒楼之歌,重赂购乐人之价,若王昌龄之旗亭次第,李协律之流布管弦,王门伶人,争为搬演也。
素不赁车马舆轿,公卿名大夫或时访其门馆,怡然不报。
单衣练布,惟能昼眠;散发斜簪,不标丰度。
窃以为南州高士,但见林宗江东步兵,不张翰
先生之致,夐乎高也。
渊岱之宝不尽,延州之德不孤。
钱塘陈云白洎令子孟楷萧子山,学相次第,才各纵横。
先卒之日,纪其丧事,赙之歛之,传之序之,而先生之哀毁灭性,死孝传矣。
夫诗,小艺也。
香山而死者为唐衢,膏少陵而饮者如张籍李洞铸佛,孙晟画仙,谅有人焉。
李益「征人」之作,天下皆传;嵇康四言之诗,恺之如画。
君何不年,而使后君死者沈子明刻李贺遗诗,王士源为浩然序也!
时嘉庆二十一年水姨甥仲瞿王良士顿首拜书。
超越变化,乘空凌行,吾于太白东坡两家神往焉,盖其得于天者厚,而资于学者尤深也。
铁云孝廉与余家为三世旧交,深知其贤于世者,当不独以诗称,而胸次博大,志行雅洁,于其诗略见之。
顷者铁云过吴门见访,得读其行箧所携诗二卷,皆黔南戎幕往还时作。
助之以江山,习之以军旅,则又如少陵入蜀后诗之一变。
司空氏之品曰:「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又曰:「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铁云盖骎骎乎其日上矣。
岁在癸亥闰月长洲宋思仁霭若书于红杏轩中。
开径如凿山破,下语如铸铁成,无一意不奇,无一句不妥,无一字无来历。
是真能于长吉玉溪、八叉之外别成一家,遂独有千古,宋、元以来所未见也。
岂惟畏友,兼藉师资,叹服何既!
阳湖赵云松(以字行。
)识,时年八十。
先生与先君子同名,故每与笔札往还所署皆如此,议记。
) 揽所投示诗卷,不及二百首,而众体咸备,纵横莫当,为击节者累日。
诸体之中,七古尤胜。
若《张公石》《断墙老树图》《破被篇》等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浸淫于三李二杜者不能。
又如《团扇夫人曲》等篇,不啻郑公妩媚、广平铁石矣。
窥豹一班,得麟独角,欣赏当何如也。
梧门法式善读竟并题。
他人之诗有六义铁云之诗兼有三长;他人之诗有四声,铁云之诗兼有五音;他人之诗有、宋、元、明铁云之诗则兼有《离骚》、八代也。
乙卯以前足名家矣,丙辰以后其大家乎?
同县龙铎震升氏题于湘藩官舍之古雪山房。
铁云孝廉足下:仆闻韩娥之讴,不夔、旷而赏;纤骊之足,不良、杰而贵。
岂不以作之难而知之易耶?
然而鱼目混珍,什袭过于照乘;幽兰敛馨,弃置等于苇。
知己之叹,有由来矣。
足下勤勤媚学,嚣嚣好游,猥以识途,得窥隐雾。
纵横文雅,鶱翔藻思,使仆摇目黄绢,戢心白雪,反覆嗟叹,得未曾有。
昔者庐山之诗,勒诸斋阁;陇首之句,书于便面。
仆虽非其人,实有同嗜,乃蒙损书,奖饰过当。
仆少惭学殖,早从簿书,犹幸监司事疏,未抛故业;海滨地僻,不乏嘉宾。
选胜携壶,寻芳减从,亦窃冀识伏鸾于海上,怀好音于空谷焉。
足下味经史之腴,得江山之助。
博议之著,既成于早岁;八览已就,合悬之国市。
何不其简札,付之,此诚嘉惠之盛怀,无损劳谦之深诣。
芳草未歇,绪风渐畅,跌宕文史,保卫眠食,临书驰企,不尽所陈。
阳湖陆孝廉继辂读足下所赠俞五琵琶诗,诧为绝调,倾想备至,行复以乐府诸作示之矣。
廷敬再拜。
(右沧州李味庄先生手书。
庚午七月铁云孝廉枉顾,以长卷索书鄙作。
仆本不能诗,又奉读大集及见赠之什,惊才绝艳,令人舌挢不下,况敢持布鼓过雷门耶?
顾辱虚下殷怀,深惧有孤雅教,录杜句若干首,聊塞诺责。
愧东挦西扯,得罪古人,或者以儿童颠倒天吴,见原大雅,一笑置之,幸甚。
钱唐梁同书识。
时年八十有八。
少陵篇什,以蜀道为工;玉局文章,以海外为最。
若乃隐几危坐,谈邹衍之九州;欹脚高眠,游少文之五岳。
则缩地无术,坐井何观
又或韬沂历远,称娖探奇,读秦碑而失韵,探汉策而忘年,谬解广陵曲江,误赋黄州之赤𡽶。
亦复识惭测蠡,才窘练都,将何以吐纳风云,牢笼图史,辟蚕丛于纸上,走巨灵于豪端?
铁云孝廉《瓶水斋诗》,则庶乎群雅尽掩,两弊俱亡矣。
铁云旧家蓟北,作客江南皋桥伯鸾赁居,当湖为公房婿水
而南史寓公,多书故土;西京科举,必自本州。
快心黄绢之辞,失意红绫之饼。
策蹇长安道上,未是家乡;落帆短簿祠前,反成故里。
所由以幽并之慷慨,兼吴越之歈吟者也。
溯其少侍严君,久随远宦。
横画舫,庭秋水之波;香染征衫,庾岭梅花之瘴。
树攀八桂,路绕三湘
既而一舸还吴,单车适
灞陵感旧,汉上题襟
桄榔和木客之吟,茉莉纪夫人之谥。
每登高而怀古,独击汰以长谣。
况复一上天梯,再经,题壁奢香驿畔,传餐关索岭前。
时则九姓鸱张,三苗豕突,雄师云合,上将星高。
铜柱辰溪,肃银刀之甲帐。
君乃墨磨龙盾,纸写羊皮,斫地作歌,据鞍起草。
印娘属鞬,激昂龙女之篇;甲横戈,怆恻花卿之作。
红江绿海,雨雪怀人;㺜妾猺仙,烟花俗。
续蛮府娵隅之唱,补汉家铙吹之歌。
或以压线生涯,疑妨浏览;转蓬踪迹,恐废蒐罗。
不知刘穆百函,乃其馀事;王充十箧,多载奇书。
冥心默识,马上枕上之功;淬掌远稽,岁馀日馀之候。
手钞八千馀纸,口诵四十万言。
王劭思书,临餐闭目;杨凭好古,对客摇头。
其壮游也如彼,其博览也若此,宜其击钵频催,携囊满贮。
碧城锦瑟,义山最善制题;苍耳头,飞卿尤工属对。
张融名玉海孙绰句作金声。
抗颜古人,高步吾党,作者之推,良非妄已。
且夫一得仪同,马生遂胜孔子;未成进士,梁使不识罗君。
铁云者,惜其命与才妨,名由遇减。
余则谓失马何尝非福,探骊要在得珠。
假使雁塔早题,鹓行遽列,入参玉笋,出银黄,迹拘台阁之间,力尽簿书之内,转恐渭城罢唱,燕寝废吟。
今则顼顼萧晨,悠悠远道,烟云发其藻采,卷轴助其波澜。
乘有暇之时,作必传之业,安见晚达之马周,不胜早贵之何晏哉?
余与铁云昔岁测交,在仲瞿孝廉之坐;今兹话旧,过云伯大令之居。
仲瞿石鼎句奇,冰车词壮,出入三乘,纵横百城。
云伯涛涌碧海,霞卷绛霄,上薄风骚,下掩卢骆。
铁云树精严之笔阵,逞诡谲之词锋。
各有千秋,能无三舍?
乃辱惠施知我之深,每有敬礼定文之托。
因陈梗概,书诸简端。
撷其英华,此才何减八斗?
语其声价,一篇可直百
以质艺林,庶不河汉。
娄东萧抡子山序。
重刻瓶水斋集·序
退之有言:士有旷百世而相感,诚不自知其何心。
苟非世之所稀,胡为使予欷歔而不可禁。
乃有文章之应求,同于风义之感激者。
宗啸吾司马,生有轶才,雅好诗歌,亦既不懈而入于古矣,流连作者之林,读《瓶水斋诗》而笃好之。
铁云先生天才亮特,超乎尘壒之外,冠剑远游,与奇气相发,诗篇雄峻,畦町独辟。
同时朋辈既无与抗手,即求之高、岑、欧、,且变化匪由于拟议也。
风徽未沫,诗卷流传之本渐稀。
阳湖黄仲则秀水王仲瞿丰才啬遇,略等先生,顾数十年中,遗集皆四五刻,纸贵蓺林。
《瓶水斋集》则不绝如线,啸吾锐意覆刻行世,然而薄宦羁栖,铅椠不易。
就同志诸君谋之经岁,工未及半,啸吾遽捐馆舍。
玄文在箧,以待侯芭,而《瓶水》一刻,又君未竟之绪。
边竹潭鹾尹再谋之同志,乃得告成,时宗君之逝已将一年。
袁中郎徐文长遗草于故纸中,赏奇感叹,作叙有「微至」之言;今舒氏遗集得啸梧而益广其传,吾尤望世有袁中郎其人,以传文长者传啸梧也。
然而幽奇磊落之士,生而连蹇,不得已以空文自见。
铁云之落魄戎幕,略似文长啸梧之浮沉下位,差类仲则
则夫数寸之遗书传与不传,要之不必为酱瓿之覆,亦仅同骏骨之求而已。
可胜慨哉!
仁和谭献仲仪叙。
重刻瓶水斋集·引
《瓶水斋集》十六卷、《别集》二卷,自巴朴园副使刊于真州,阅七十馀年,版片寖失。
吾友铁岭宗啸梧郡丞)博综群籍,尤留意北方文献。
尝谓乾、嘉之际畿辅作者林立,铁云先生天才横溢,陵轹古今,与常熟孙子潇秀水王仲瞿先生相颉颃,当时有三君之目。
今孙、王撰著,江以南家有其书,舒集别无刊本,当继巴氏重锓以广其传。
爰从丁君松生假得原刻本,甫授梓而疾作,绵惙之际,举付保枢,属为卒业。
保枢诺而受之,将以传舒先生者并传啸梧也。
深惧废坠,负我亡友,乃与松生函约同志醵资助刊,岭南许星台中丞年丈复力为提倡。
啸梧之歾十阅月而书成,譬造浮图七级,快睹合尖。
自今当与《天真阁》《烟霞万古楼》两集鼎峙不朽。
既酾酒以告啸梧,益重我山阳邻笛之感已。
光绪岁在丁亥六月任丘后学边保枢谨识。
余校刊《瓶水斋集》既卒业,先生诗尚有咏襄阳太守王树勋事,所谓《和尚太守谣》者,为世脍炙,而集中弗载,颇疑书阙有间。
既而仲仪复觅得《瓶水斋诗话》写本,卷尾有孤子昌枚识语,称先生别有乙亥年诗一卷未刻,顾以搜辑末由,徒事惋叹。
岁庚寅十一月松生之犹子修甫孝廉偶坐坊肆,睹架庋旧刻《瓶水斋集》,试一抽阅,则乙亥年诗已编列第十七卷,《和尚太守谣》一篇固俨然在也。
喜而见贻,乃并《诗话》一卷,均续付剞劂。
延津龙剑,终久必合,文人慧业,理亦宜然。
刊成附识如左。
世有嗜先生诗者,当同为拊掌也。
光绪辛卯天中节后一日保枢再识于武林寓斋。
(录入:顾青翎)
徐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希曾
弘治六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皇后寿宁侯张鹤龄等恃恩冒荫,中官李广矫命干政,改南京工科,奏罢岁取苏州细密苧布、福建改机、陕西驼绒,民称便。
广副使卒。
维基
徐沂字希曾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民籍。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浙江乡试第十八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