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厉鹗清 1692年5月2日 — 17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2—1752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
乾隆初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
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曰琯玲珑山馆数年,多见宋人集,因撰《宋诗纪事》。
诗词皆工,诗品清高,而长于用书,为浙派名家。
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夔,亦为“浙西词派”重要作家。
有《樊榭山房集》、《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又与查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
康熙庚子举人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有《攀榭山房集》。
杭大宗曰:“太鸿诗精深华妙,裁断众流,自新城长水盛行一时,海内操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
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后未之或过也。
沈归愚曰:“樊树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
诗亦清高,五言在刘窅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扫扯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
王兰泉曰:“徵君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而别有自得之趣。
莹然而清,窅然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其疏芜。
沈文悫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也。
翁覃溪曰:“樊榭以精细之思得韵得味,正亦从书卷中酝酿得来。”
词学图录
厉鹗(1692-1752) 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
钱塘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乾隆元年(1736)博学鸿词,报罢。
扬州马曰琯马曰璐玲珑山馆,尽阅其善本秘籍。
学殖广博,尤谙辽宋典章人事。
朱彝尊之后之代表物。
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
词集名《樊榭山房词》。
清诗别裁集
字太鸿浙江钱塘人
康熙庚子举人
著有《樊榭诗集》。
樊榭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挦扯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
游仙百咏·杭序
盖闻皇娥既邈,韵不唱夫璇宫;穆满云遥,歌未传于瑶岛。
月中树,羽士难逢;源里桃花,渔郎安在?
天上乏骖鸾之客,人间无吐凤之俦。
迨至庾开府仗清新之气,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开生面于青宫,夺夜光于玄圃。
然而辞多感慨,同坎壈之咏怀;调本轻淫,非列仙之本趣。
难匹休乎子建,终见笑于钟嵘
仙咏难工,由来久已。
厉先生太鸿者,玉皇香吏,暂谪尘寰;碧落侍郎,侨居瀛海。
朱异赋弓之岁,便解操觚;兰成射策之年,即闻染翰。
琅玕披腹,门无题凤之宾;珠玉为心,座有解龟之赏。
一丸飞药,逢璋瑞于西山;九节菖蒲,遘商丘北海
东华公子,旧是相知;南岳夫人,新为结客。
凝神濯魄,原无俟于冰壶;洗髓伐毛,亦何须于紫水
乃琼霄有路,阆苑多歧,既非感遇之刘桢,讵作嫉邪之赵壹
聊寄怀于玄远,遂托咏于游仙。
数凡三百,谢家胡蝶之篇;字过八千,倪氏梅花之制。
洞中蕊简,始足挥毫;海上珊瑚,差堪架笔。
月穿高树,依萝户以敲金;风度碧天,傍云窗而戛玉。
江花箧,种由琼草之田;潘锦连箱,裁作流霞之帔。
行间冰雪,喷来即是玄霜;腕底蛟螭,泻出何殊碧海?
笑驱素豹,盘桓墨碗之中;怒逐朱龙,游戏砚池之侧。
昆崙袅袅,不用支筇;烟渚茫茫,何须买舶?
苔笺十幅,俄成王屋之峰;缃帙一函,都是蓬莱之岛。
以神仙为输写,借文翰为遨游,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者矣。
仆与先生云霞意气,泉石投交。
架上琅函,共读通明之卷;篱边黄菊,曾倾陶令之杯。
风义平生,兼之师友;相逢今日,示以琼瑶。
击节三终,何惜玉壶之缺;披吟数过,恍登银阙之遥。
携来市上,谁不购以千金;若在床头,人自函其一部。
曹唐于下座,谁曰不宜;坐何劭于庑间,佥云允称。
引尊相对,聊当醽醁之浆;浣手高吟,除是蔷薇之露。
书藏二酉,何用秕糠;纸贵三都,宁关玄晏
爰等兹于弁髦,敢用是为前驱。
谨序。
杭世骏拜撰。
游仙百咏·自序
柏梁台上,曾传五岳之图;金马署中,亦著十洲之记。
龙师舆鱼吏俱升,桂父偕茅君共举。
游戏紫清之上,翱翔碧落之中。
桐峰梓瑟,倚歌而和皇娥;湘水瑶琴,弹曲而迎帝子。
玄云新韵,久唱璇宫;黄竹旧词,犹留瀛岛。
乐哉仙乎,斯其至矣。
然而东海枣花,空忆斋侯之语;西池桃核,莫延汉帝之年。
是则尘缘未断人间,烟路遂遥天上。
乃有抽思幽秘,发藻鲜妍,剪月为心,镂霞作想。
云君太乙,体虽诞而不删;佚女羽人,意似夸而有取。
参军调逸,爰咏升天之篇;子建高,遂有步虚之作。
至于弘农之始倡,实为屈子之馀波,事虽寄于游仙,情则等于感遇,后有作者,咸步趋焉。
此皆天情腾踔,清思雕华,淹踬穷途,漂摇愁境。
排云阊阖,思翻玉女之壶;追日虞渊,欲絷羲和之辔。
尘迷赤县,将晞发于沧溟;唾弃齐州,拟伐毛于紫水
句飞兰露,滴尽金壶;纸叠桃花,喷成绣字。
洞天福地之胜,常以神游;银台琼阙之间,奚劳气驭?
诚可谓挥斥八极,道遥九垓者矣。
仆无凌云之才,有餐霞之癖。
懒如中散,论或托于养生;贫似稚川,书未传夫抱朴。
山居长啸,偶有遐心;萝户高吟,遂多逸兴。
身非脉望,何曾三食琅函;腹愧鞠通,安得一餐墨海?
譬彼学仙项曼,诡言渴饮流霞;好道长源,诈说馈来玉液。
但以俗缘羁绁,尘网撄缠,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
于是效嚬郭璞,学步曹唐,前后所为,数凡三百。
瑶台梦破,唤起飞琼;洛浦舟回,拾残翠羽。
曾无当于风雅,亦见摈于庄骚,持赠何堪,自娱而已。
时当朱明届节,白日舒长。
何方避暑,玄冰飞雪之丸;无计迎凉,鹄羽龙皮之扇。
襞笺雪案,岂窥大酉之书;涤笔冰瓯,聊当龟兹之枕。
康熙癸巳季夏八日钱塘厉鹗题于寄圃之半舫斋
余束发喜学为词,同时有洪稗村沈柳亭辈尝为倡和,彼皆尚花庵、草堂馀习,往往所论不合。
未几,各为他事牵去,出处靡定,不能专工于一。
今二君已化为宿草,余犹视息人世间,作倚声之歌,几无一人可语者。
去腊于友人华秋岳所,读樊榭《高阳台》一阕,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心向往之。
新年过访,披襟畅谈,语语沁入心脾,遂相订为倡和之作,共得题如干,并注以调名,乃不数日,两家已各成其半。
会余适有白门之役,孟夏解缆,羁留吴苑者二旬,又足成之。
顷寓秦淮樊榭书至,知前后俱削稿,复合以平时所作,付之梓人,先以首卷刻成者寄示。
回环读之,如入空山,如闻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噫!
紫山而外,知此者亦鲜矣。
独余沈酣斯道几五十年,未能洗净繁芜,尚存故我,以视樊榭壮年一往奔诣,宁不有愧乎?
时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白露前一日同里紫山徐逢吉题。
词调六百六十,体凡千一百八十有奇。
一调有一调之章程,一体有一体之变化,作法既殊,音响亦异,殆难于诗远矣。
余友徐紫山尝教余作词,谢不能也。
厉君太鸿于诗古文之外,刻意为长短句,拈题选调,与紫山相倡和,大约怀古咏物之作为多。
数月之间,动成卷帙,声谐律叶,骨秀神閒,当于豪苏腻柳之间,别置一席。
至于琢句之隽,选字之新,直与梅溪、草窗争雄长矣。
余学诗垂四十年,尚不能工。
太鸿工诗,工古文,而《琴雅》一刻,各极其妙,人之智愚何相去之夐绝也?
石仓吴允嘉
词于诗同源而殊体。
风、骚、五七字之外,另有此境,而精微诣极,惟南渡德祐景炎间斯为特绝,吾杭若姜白石张玉田周草窗史梅溪仇山村诸君所作皆是也。
自是以还,正不乏人,而审音之善,二百馀年以来,几成辍响。
近称西泠词派,或踪迹花间,或问津草堂,星繁绮合,可为极盛,乃缘情体物,终惜其体制之未工。
独吾友樊榭先生起而遥应之,清真雅正,超然神解。
如金石之有声,而玉之声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之味芬芳。
登培嵝以揽崇山,涉潢污以观大泽,致使白石诸君,如透水月华,波摇不散。
吴越间多词宗,吾以为叔田之后无饮酒矣。
樊谢天才轶举,靡不洽习,而志尚高远,泊于荣禄。
其与予同寓广陵时,当日斜花外,必约为倚声,往往予未及脱稿,而樊榭点笔已就,予辄为之罢去。
此卷中怀古咏物诸篇,皆与同里徐丈紫山酬唱者为多。
予既滞淫旅人,生意消削,从尘土挈屑中手把是编,恍铅椠之周旋,感素琴于秋思,徬徨吊影,殆若异身,有不禁为之掩卷怃然也。
康熙壬寅立秋日玉几陈撰书于真州之玉渊堂寓馆。
余友太鸿秋林琴雅》之词,质也灵虚,学也膏腴,才也佽飞,如玉光之陆离,剑花之参差,如是而命之为词,苟舍是其将焉如?
虽然,犹有说。
夫词,南唐为最艳,至宋而华实异趣,大抵皆格于倚声,有叠、有拍、有换,不失铢黍。
非不咀宫嚼商,而才气终为法缚。
临安以降,词不必尽歌,明庭净几,陶咏性灵,其或指称时事,博徵典故,不竭其才不止。
且其间名辈斐出,敛其精神,镂心雕肝,切切讲求于字句之间,其思冷然,其色荧然,其音铮然,其态亭亭然。
至是而极其工,亦极其变,苟舍是无或取焉。
太鸿之词,不必栀其貌,蜡其言,抽其关键,拔其辕轘,上下五百年,居然独树一标坛矣。
余弱年从羡门侍郎竹垞翰林论词,尝取宋末诸家为矩矱,久竟弃去。
近与太鸿还往,回理前绪,不禁冁然一笑,思效邯郓之步也。
康熙壬寅清和月,鹅笼生吴焯书。
欧阳圭斋谓雅即「雅乌」之「雅」,以其声能动物也。
词之声生于宫羽,而动物者必雅。
余与樊榭交垂十五年,见其偃蹇侘杰,不废文史,而感时览物,托寓微至,诗所不尽,必形之于词,上者海山缥缈之音,次亦不减游春绿水之奏。
闻者意消神往,直与乡先辈清真、玉田山村句曲诸公后先矣。
符曾幼鲁题。
淡而弥永,清而不肤,渲染而多姿,雕刻而不病格,节奏精微,辄多弦外之响,是谓「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讵止有井水饮处必歌柳七词,令市伶按拍称好乎?
意林赵信
是集名《秋林琴雅》,计一百六十阕,先生三十以前之作也。
十九年,手编《樊榭山房集》,录五十六阕,有间易字句之处,馀一百四阕,不复存录,而后进得残篇剩句,往往等诸吉光片羽,矧全帙乎?
爰以集外词附于后。
光绪十年甲申孟冬同里后学汪曾唯
主要活动
  • 1736年,宏词科
王炎午宋末元初 1252 — 13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1324 【介绍】: 吉州安福人初名应梅字鼎翁号梅边
度宗咸淳间太学上舍生
文天祥举兵,杖策谒见,留置幕府
旋以母病辞归。
天祥被执,作生祭文以励其死。
后隐居不仕。
有《吾汶稿》。
全宋诗
王炎午(一二五二~一三二四)初名应梅字鼎翁号梅边,宋亡后改名,安福(今属江西)人。
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太学生
文天祥募兵勤王,炎午毁家抒难,入天祥幕,旋以母病归。
宋亡,奉母隐居。
有《梅边集》一卷、《吾汶稿》十卷。
元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
事见《圭斋文》卷七《吾汶稿序》、《吾汶稿》卷一○附传。
刘诜元 1268 — 13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50 【介绍】: 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
性颖悟,幼失父。
年十二,能文章。
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
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
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
私谥文敏
有《桂隐集》。
字桂翁庐陵人
生二岁失母,七岁失父,九岁宋亡。
年十二,作为科场律赋论策之文,蔚然有老成气象。
宋之遗老钜公一见,即以斯文之任期之。
既冠,重厚醇雅,素以师道自居,教学者有法。
萧御史方厓、文集贤学山郑尚书鹏南先后以教官馆职遗逸荐,皆不报。
至正十年卒,年八十三,门人私谥曰文敏
所著诗文曰《桂隐集》,桂隐所号也。
欧阳原功谓其文根柢六经,属餍子史,躏轹百家,渟滀演迤,资深取宏,矩矱哲匠,达于宗工,液古融今,自执其韛,应虑不获,靡施弗宜,虽未尝露其隽杰廉悍踔厉风发之状,韫玉在椟,气如白虹,不可掩抑。
至正间,门人进士罗如篪宗仲刊行其诗十四卷,题曰「存稿」。
明嘉靖间永新族孙志孔重为锓梓,太史罗洪先为之序。
桂隐律诗多佳句,五言如:「山作登楼色,天留隔巷□。
」「云分潭际树,帆上驿边洲。
」「落日湖阴笛,凉风水郭
」「一灯遗老鬓,四海后元
」「树悬山雨白,门掩佛灯红。
」「村烟茅屋午,篱蝶棘花晴。
」七言如:「燕子楼台人影瘦,海棠池馆月痕孤。
」「桃花浪起春风阔,燕子寒生社雨多。
」「鸟断空山孤树悄,马嘶小驿一灯昏。
」「江湖宦客孤舟夜,城郭诗翁白发春。
」「燕子池塘诗句好,蒲花帘幕酒杯深。
」「君如硎刃千牛解,我似车轮四角方。
」「刺绣帘栊莺语倦,读书院落絮飞忙。
」「草意欲供新得句,桃花犹记旧来人。
」当时诸老宿评其诗,以为高逼古人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桂翁庐陵人
桂隐集。
方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望江人字希才
少负逸才,与揭傒斯朱公迁欧阳玄同游许谦之门,称许门四杰
有《先儒宗旨》和《茗谷丛说》。
郭居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漳州龙溪人字义祖
博学能文。
性笃孝。
亲殁,哀毁尽礼。
尝取虞舜以下二十四人孝行事迹,序而诗之,以训童蒙。
虞集欧阳玄欲荐于朝,力辞不就,隐居乡里,以处士终。
有《百香诗》。
何贞立
贞立字□□□□人。
欧阳玄婿。
郑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季明号杲斋
幼嗜书,明《春秋》。
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
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
郑采亦有文名。
有《郑氏联璧集》。
字季明号杲斋,温之平阳人
幼酷嗜书,明《春秋》,再践场屋,不合主司程度,遂弃去,游浙河之左右。
大肆其力于古文辞,日试万言,衮衮不休。
欧阳文公玄奇其材,欲剡荐之,会疾作而卒。
弟采,名相埒。
元季兵乱,遗文零落,采子思先,合写成书,釐为一十四卷,题曰《郑氏联璧集》。
宋濂序之曰:杲斋,气质沈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
曲全,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烦,曲尽情意。
然皆有台阁弘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文宪斯言,深得二郑之旨趣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明号杲斋温州平阳人
与弟采并有文名。
著郑氏联璧集。
范梈元 1272 — 13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30 【介绍】: 清江人字亨父一字德机
家贫,少孤,耽诗工文,用力精深。
年三十六始客京师,以荐为翰林院编修官。
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所至兴学教民,雪理冤滞甚众。
选充翰林应奉,改福建闽海道知事,革其弊俗。
移疾归,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养亲辞。
有《范德机诗集》。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
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
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
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
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
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
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
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
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
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
人称文白先生
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
以为虞伯生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
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
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
瘦骨崚嶒,神气自若。
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
四顾无人,一碧万里。
差可彷佛耳。
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
欧阳原功曰:宋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
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
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
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
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
盖以德机曼硕为之倡也。
人物简介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
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
历官翰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
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徙新喻,累迁翰林编修官,出历幕僚,入充应奉翰林文字,改闽海道知事
燕然、东方、海康豫章侯官江夏、百丈诸槁,凡十二卷。
萨都剌元 1272 — 13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0 【介绍】: 元回回人,自雁门河间,答失蛮氏。
字天锡号直斋
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
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江北道经历。
文词雄健,诗清新流丽,名冠一时。
晚年居杭州,每风日晴好,辄肩一杖,挂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无不穷其幽胜。
兴至,则发为诗歌。
有《雁门》。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
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
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
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见示。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
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
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
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
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
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
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
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
涵养既深,异才并出。
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
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徐兴公曰:《萨天锡》,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刻于郡斋。
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
弘治癸亥东昌雁门李举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
一题曰《雁门》,一题曰《萨天锡
然《雁门》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中。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
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
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暮矣》三章,二本并载。
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
今悉为改正。
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而诸选本俱作天锡
《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
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
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
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
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
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
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
天锡彬、朱右辈,皆往依焉。
今其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词学图录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
其族属有蒙古、回、维吾尔诸说,未知孰是。
祖、父以世勋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今代县一带)人。
好游佳山水,穷幽微,徘徊终日不去。
尝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
"遂结庐其下。
卒年八十馀。
诗清新流丽,词长于怀古,笔力雄健。
有《雁门》,词在集中。
维基百科
萨都剌(1272年?
—1355年?
),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
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说回回人)。
先世可能为突厥人
出身将门,但据其《溪行中秋玩月》诗自序,幼年家贫。
早年科举不顺,以经商为业。
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卑微的官职,包括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等职等。
为官清廉,有政绩,不趋炎附势,因得罪权贵而被贬。
据说晚年曾入方国珍幕。
字天锡雁门人
主要活动
  • 1327年,进士
虞集元 1272 — 13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48 【介绍】: 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
先世为蜀人
宋亡,父汲侨居崇仁
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
尝从吴澄游。
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
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
翰林待制
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领修《经世大典》。
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
卒谥文靖
弘才博识,工诗文。
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字伯生蜀郡人
宋丞相允文五世孙也。
父汲,侨寓临川崇仁
以契家子从草庐吴先生澄游。
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累迁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拜奎章阁侍书学士
命修经世大典,进侍讲学士
文宗晏驾,谢病归。
至正八年五月卒,年七十有七,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仁寿郡谥文靖
欧阳元功曰:皇元统一之初,、宋旧儒,布列馆阁,然其文气,高者崛强,下者委靡,时见馀习。
承平日久,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
于时虞公方回冑监容台间,有识之士,早以斯文之任归之。
至治天历,公仕显融,文亦优裕。
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
家素贫,束修羔雁之入,还以为宾客费,虽空乏弗恤也。
早岁与弟槃辟书舍为二室,书陶渊明邵尧夫诗于壁,左曰「陶庵」,右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
先生为文万篇,存者十二三。
门人订其在朝、应制、归田、方外诸稿,釐为五十卷,曰《道园学古录》。
(诗稿亦曰《芝亭永言》。
先生诗与浦城杨仲弘、清江范德机富州揭曼硕先后齐名。
人称虞、杨、范、揭,为有元一代之极盛。
先生尝谓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唐临晋帖,曼硕诗如美女簪花,人或问曰:「公诗如何?
先生曰:「虞集乃汉廷老吏也。
」盖先生未免自负,而公论皆以为然。
词学图录
虞集(1272-1348) 字伯生号道园
临川人
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
早岁与弟槃辟二书舍,左室书陶渊明诗,题日陶庵;右室书邵雍诗,题曰邵庵
世称邵庵先生
累迁至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
文宗时,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后谢病归。
卒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封仁寿郡公谥文靖
弘才博识,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每承顾问,必委曲尽言,随时讽谏。
工诗文,"元代四大家"之一。
擅书,真行草篆皆圆婉而有法度。
有《道园学古录》、《道园乐府》。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生蜀郡人
临川崇仁累迁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国子祭酒拜奎章阁侍书侍讲学士卒谥文靖道园学古录五十卷
周权元 1275 — 13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
磊落负隽才。
工诗。
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
益肆力于词章。
有《此山集》。
字衡之别号此山处州人
磊落负隽才,不得志,一旦束书走京师,见袁伯长伯长大异之,谓其诗意度简远,而议论雄深,可以选预馆职,力荐诸朝,弗就。
乃益肆力于词章,欧阳原功亦盛称之。
陈众仲复为选其最佳者,题曰《周此山诗集》。
原功见之,以为益倍神采。
原功尝为之序云:「宋金之季诗人,宋之习近骫骳,金之习尚号呼,南北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劘而不为矣。
世道其日趋于盛矣乎!
」有元之诗,每变而上,伯长原功众仲,皆文章钜公,善于持论,特借此山诗发之耳。
揭曼硕谓诗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
而其变,如风云雷雹、龙腾虎踯。
要在尽其常,通其变而已。
惜不得与衡之共论之。
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如《荷亭》云:「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
」《村溪即事》云:「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倦游》云:「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村行》云:「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访陈子高》云:「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又如:「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即众仲所谓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者也。
词学图录
周权(1295-1307) 字衡之号此山
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人。
有《此山集》,词在集中。
陈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长沙茶陵人字志同号所安
仁宗延祐初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官龙泉主簿
生平以吟咏自怡,出语清婉有致。
有《所安遗集》。
字志同长沙茶陵人
延祐初,与欧阳玄同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
考官评曰:「气骨苍古,音节悠然。
天门洞开,天马可以自见矣!
」官龙泉簿,以吟咏自怡。
别号所安,有《所安遗集》一卷。
其曾孙明乡贡进士朴所编。
华亭教谕章刻之以行世。
成化中,内江令铨重刻,而蠹损过半,所存者歌行为多。
亦清婉有致也。
僧祖铭元 1280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8 【介绍】: 僧。
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
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
有《古鼎外集》。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
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
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遍参诸尊宿,闻元叟灵隐,往谒焉。
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七年,退居妙明庵。
十九年书偈而逝,有《四会语录》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彻玄微,踔厉纵横,袁伯长胡汲仲黄晋卿虞伯生欧阳原功皆称慕之。
原功赠诗,有「上人能举龙文鼎,坐断淩霄第一关」之句。
初在中竺时,有童子仇姓者,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其僧,曰:「此必古鼎师还迁径山也。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
师讳
临济十五世孙。
四坐道场。
将示寂。
谓其徒曰。
观世音持莲华至矣。
安坐而逝。
火化。
舌根齿牙数珠不坏。
五色舍利无数。
国史危先生为之碑。
有四会语录行世。
祖铭
字古鼎
奉化应氏子。
幼颖悟。
不近荤食。
稍长学通百氏书。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厌处尘俗。
从金峨锡公。
学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诸方。
首依竺西坦公。
记室
复走闽浙。
多所参访。
莫有契者。
元叟灵隐
师往谒焉。
一语之下。
遂坦然无疑滞。
久之。
臻其阃奥。
一时德誉蔼著。
所与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为丛林重轻。
而师愈谦抑自持。
有以舆从为相迎者。
悉谢绝之。
唯杖履而已。
顺帝元统元年
师五十有四。
始自径山出。
昌国之隆教。
学者不惮步险。
争愿趋往座下。
后八年
迁普陀。
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师至礼甚恭。
日本商航。
奉国命。
盛赍金币来聘。
师每避去。
未几。
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
还主径山
师在中竺时。
有童子仇姓者。
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
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师
还迁径山也。
因与之俱来。
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
闻者异之。
朝廷以师法席之盛。
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一年
颖豪乱作。
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将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兵。
师退而庵居。
又数月。
苗獠焚掠径山
丞相达识帖木迩。
延师入云居庵
暇则诣师问道。
请礼弥笃。
一日请看经次。
师惟默坐。
公问。
长老何不看经。
师云。
寻行数墨为看经耶。
公无语。
师翻经云。
老僧看经。
看经去也。
公以手覆经云。
请与说破。
师云。
伊尹公阿谁做。
公遂领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书丞相
嘱以外护佛法之意。
俄而指语其徒曰。
观世音金台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验也。
乃大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书已掷笔而逝。
留七日。
颜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设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数珠不坏。
得五色光舍利无算。
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会语录。
暨外集若干卷。
传于世。
师意度直率。
不为缘饰。
居处物用。
清苦淡泊。
晨兴盥颒以至浣濯。
未尝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尝少休。
修净业礼观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彻玄微。
开示直截。
踔厉纵横。
应变无穷。
虽门庭峻拔。
若不可少杀。
随其夙器。
慈悲诱掖成就为多。
至于文学
乃师之世业。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华胡公长孺
黄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长沙欧阳公玄
咸称慕之。
见诸文字者。
举可徵已。
古鼎禅师
讳祖铭
出于四明应氏。
风骨轩昂。
谈论超人意表。
得道于元叟端公
出世。
谈禅之会有四。
皆名山广泽之中。
四众围绕。
其升堂入室之鼓。
日不停声。
当是时。
六宗之徒。
互相犯诤。
著书千百言以解之。
声达朝廷。
朝廷赐号。
慧性文敏弘学普济禅师
丛林共美其功。
楚石琦有语曰。
具眼宗师。
超方哲匠。
传列祖之灯。
息六宗之抗。
身非身相非相。
天教擎在千峰上。
初与楚石
同参元叟端
端公喜怒不测。
所举者皆流俗鄙事。
所诃者皆贤圣章句。
大疑之。
乃诣端公之室。
呵呵大笑。
曰。
自远趋风。
师何谑耶。
端公蓦起顿足曰。
山僧罪过不少。
瞠愕而却。
书记寮虚职。
林首座
欲举补之。
曰。
见弹而求鸮炙。
不亦早乎。
林曰。
何谓也。
曰。
待渠识得西来意方可耳。
不然流成文字蠹鱼。
何益哉。
闻大惭陨涕。
自誓求决大事。
一日参罢。
复进曰。
黄龙南倾心。
请益于慈明。
慈明屡诟骂之。
何也。
曰。
赵州道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与慈明笑曰。
是骂耶。
为复肝胆相似。
为复鼻孔不同。
曰。
一对无孔铁锤。
曰。
立悟去。
又且如何。
曰。
病眼见空花。
曰。
金沙混杂。
政未得在。
又拟进语。
震声喝之。
失声笑曰。
祖铭此回做得书记也。
端公亦笑而许之。
住后僧问。
如何是佛。
曰。
秤锤蘸醋。
又曰。
如何是佛向上事。
曰。
仰面不见天。
僧曰。
云门乾矢橛。
又作么生。
曰。
不是好心。
僧曰。
乾矢橛与秤锤蘸醋。
相去多少。
曰。
镬汤里𨁝跳。
僧又拟问。
便喝。
言行平易。
不以绳墨制学者。
尝曰。
沧海有择流之心。
则成牛迹。
春日有偏炤之意。
仍似萤光。
所以大冶烹金。
不须九转。
众生成佛。
只在刹那。
分之别之。
远之弃之。
岂大慈长者之心哉。
晚住径山
禅流益心归之。
恕中愠
早受业于元叟
既出游方。
径山之席。
乃归访
蒙堂
间与商确古今。
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
出世灵岩
法嗣紫箨道公。
复称之。
或曰。
愠公向亲先老人。
今其背德承绍无名老衲
师反奖之。
何也。
曰。
不然。
当今吾老人之望。
故重天下矣。
裨贩之徒。
往往承虚接响。
愠公得意于紫箨。
不以声名而忘其本。
节操如此。
岂可及哉。
年垂耄。
爱携衲子山游。
不计远近。
意得即到。
归便高枕。
鼻息如雷。
一日命侍者遍插香。
声钟告寂。
众趋绕之。
则宴然侧身长往矣。
有遗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其门下继居径山者。
象源淑也。
径山
百尔躬先率之。
勤奋乃言。
先老人。
弗以絮务劳贤者。
淑曰。
安有贤者。
而弗劳乎。
于是。
冰风四峻。
廉士大集。
一日趋出门。
大叫曰。
杀来了。
杀来了。
众惊集。
淑乃庄立蜕去。
其次门人力金者。
主持天界。
僧大䜣元 1284 — 13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44 【介绍】: 僧。
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陈号笑隐
九岁出家。
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
杭州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
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
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
有《蒲室集》。
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
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
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
文宗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
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
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䜣公以说法之馀事为文,莫之能禦。
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一坐十年,以应四方来者之求,殆无虚日。
铿宏轩昂,感厉奋激,老于文者,不能过也。
欧阳圭斋之序蒲庵复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以雄词妙论,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间。
一时老师宿儒,莫不敛衽叹服。
皇元开国,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
赵孟頫袁桷先辈,委心而纳交焉。
晦机之徒,笑隐䜣公尤为雄杰。
其文,太史虞集尝序之矣。
䜣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驱于诸师无愧也。
圭斋次论诸禅老之文,最为明悉,而推重䜣公如此。
明洪武初复公与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见召。
已见于钱牧斋列朝诗集》,故不具载。
禅师大诉者。
字笑隐
世籍江州
唐尚书陈操之裔。
后徙居南昌
故为南昌陈氏也。
母萧氏。
孕感异徵。
日者谶曰。
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
及娩。
地为震动。
父殁。
母盛年修净业。
为童时。
见佛相好。
则恋慕如慈亲。
年九岁。
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
遍阅大藏经文。
欲扣明己躬。
愿尽形寿以法为檀。
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开先寺
诉竟走依之。
不发。
然诉常于此切指。
往百丈。
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
曰。
昔黄龙得旨。
泐潭领徒。
游方及见慈明。
气索汗下。
你道过在甚处。
诉对曰。
千年桃核里。
觅甚旧时仁。
以为类己。
大然之。
迁杭之净慈。
分座。
诉以书记自任。
博学广知。
加之辩才转变无方。
尝题曹操读碑图。
其略曰。
碑阴八字非隐语。
德祖有智如滑稽。
岂是阿瞒不解此。
感愧上马归路迷。
一时名辈称之。
又访中峰本禅师天目山
坐语。
夜半风雨大作。
崖石欲裂。
左右皆辟易。
诉不少动。
中峰曰。
诉公慧定之力。
俱足他日必大可观。
至大四年
出住湖之乌回。
次住杭城报国。
又住中竺报国。
中竺俱经火之馀。
诉至任缘鼓舞。
大厦俱成。
僧徒从者垂千辈。
首以篦子付之觉原昙
妙喜门风又一振矣。
天历元年
朝旨改金陵潜邸。
大龙翔集庆寺
以诉为开山第一代。
明年诏入奎章阁。
设高座。
阐扬大法。
出貂裘金衲赐之。
终不以示人。
然自奉俭薄。
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
频躬烧香。
浴以给众。
身外之役。
不以劳人
至于名教节义。
则感励奋激。
不知有己。
明宗嘉其风范。
亲书广智庵额赐。
诉退居处。
至顺二年
疏谢。
归林下。
不报。
又辞。
文宗台臣
安居龙翔终老。
兼命较订百丈清规。
为缁门式。
盖百丈建立以来。
年代数百。
法久成毙。
诸方丛席各杜绳规。
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
以百丈旧文。
订列条章若干门。
互换主宾。
法久住。
书成。
进上。
敕诸丛林。
遵而一之。
于是天下缁流
礼乐铿锵。
进止有节。
大智之风。
俨然在矣。
嗣后朝赐益隆。
梵侣益众。
其禅席之盛。
自秀法云以来。
未之有也。
会中龙象。
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
激扬旨要。
尝问僧。
青州布衫重七斤。
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
僧曰。
东廊头西廊下。
曰。
甚么处见赵州
僧拟对。
曰。
棒上不成龙。
又问。
竖拂拈椎。
古佛榜样。
擎杈舞剑。
列祖条章。
衲僧下一句。
作么生道。
僧珍重便行。
曰。
不消一劄。
又问。
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
僧顾左右。
喝之。
又问。
无位真人落在甚处。
僧便作礼。
曰。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至正四年五月朔日。
退居广智庵。
复与御史脱欢公话。
别凡熟知。
悉致辞。
柬命弟子。
以两朝所赐资帛。
万佛阁
俾群生得所瞻仰。
从容书偈。
顺寂焉。
阅世六十一。
坐夏四十六。
学士虞集为蒲室叙。
叙状生平甚详。
之母。
精修净业。
感地生白连。
移居报国。
时其母西往。
常愧慕陈尊宿编蒲。
以故志所居处。
皆曰蒲室。
四会语录。
外文若干卷。
名蒲室云。
赞曰。
语云。
天地无全功。
圣人无全能。
仰山父子之为人。
庶其全矣。
熙公至殁。
犹教诫弟子。
整其家法。
䜣公于殁前一日。
宗泐辈。
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
较二公之心。
而往返阎浮百千次。
尚未足其愿也。
呜呼大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䜣字笑隐姓陈氏九江人也。
初谒开先一山了万
尝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證,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遂主开先。
叩之,未深契也。
乃遣参净慈晦机熙器重之,问:“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何处?
抗声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
”一日,又举百丈野狐语,诘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狐身,利害甚处?
拟答,机喝之,生平疑滞,涣然冰释。
博学多通,于《涅槃》、《法华》、《大品般若》,靡不穷究,故三谛圆融,观法入妙,尤擅词翰。
黄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烂然,铿鋐磊落,名重一时。
元文宗顺帝时,屡承恩顾,命坐咨问,授三品文阶,赐赉甚厚,尽用以建閤。
元至正四年五月,诣御史大夫脱欢为别,复留书与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书偈趺逝。
许有壬元 1287 — 13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64 【介绍】: 汤阴人字可用
许熙载子。
善笔札,工辞章。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
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
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
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
帝强起之,拜侍御史
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
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
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
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
十七年,以老病致仕。
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有壬字可用彰德路汤阴人
年二十,畼师文荐入翰林,不报。
授开宁路学正,登延祐二年进士第,累官参议中书省事
元统二年九月,拜参知政事
至正初,转中书左丞
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御史中丞,以病归。
河南行省左丞
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左丞,寻兼太子左谕德
十七年,致仕,给俸赐终其身,越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忠
可用历事七朝,垂五十年。
有元词人由科举而登政府者,可用一人而已。
当权臣恣睢,稍忤意则诛窜随之,可用绝不为巧避计。
善笔札,工辞章,欧阳元功序其,以为雄浑闳隽,涌如层澜。
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其深许之如此。
揭曼硕云:「相下许公章誉望,矫然为当世名臣。
而扈从上京,凡志有所不得施,言有所不得行,忧愁感愤,一寓之于酬倡。
」晚年得康氏旧圃,出所赐金买之,名曰圭塘别墅。
昆弟翁季宾客,留连觞咏其间,酒酣赋诗,顷刻成什,传于四方,所著《至正集》百卷。
其弟有孚,别辑其诗为《圭塘小稿》。
序之曰:《至正集》卷轴浩繁,以犹子桢起遣南行,仓卒不及收拾,有孚为辑小稿,并平生倡酬纪行诸作,为别集以传于世。
维基
许有壬(1287年—1364年)元朝河南汤阴人
字可用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进士
担任同知辽州事。
延祐六年(1319年)许有壬山北廉访司经历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吏部主事
至治二年,以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行部广东,弹劾治理不法官僚豪绅,拜监察御史
元泰定帝即位许有壬陈时事十条,请勿以大臣兼兵权,减轻民赋、节制浮费。
泰定元年(1324年)担任中书左司员外郎
京师饥荒,他请求开仓放粮,用粮食四十万斛救助灾民。
泰定三年(1326年)担任右司郎中左司郎中
元文宗即位,担任两淮都转运盐司使,整顿盐法。
至顺二年(1331年),担任参议中书省事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担任治书侍御史
转任中书参知政事侍御史,反对废除进士科
当时廷议想要恢复古代劓刑,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和畏兀儿字书。
都上书反对。
至元年间被人忌恨,于是归居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
至元六年(1340年),起复为中书参知政事
至正元年(1341年),担任中书左丞
南台监察御史八剌沙,至正二年(1342年),称病归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
至正七年(1347年),为御史中丞,再次称病归乡。
至正十三年(1353年),担任河南行省左丞,负责筹措镇压河南反元军队的元军粮饷。
至正十五年(1355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中书左丞,建议招抚各地变民军。
历任自元仁宗顺帝七朝,将近五十年。
至正十七年(1357年)致仕。
有文集《至正集》《圭塘小稿》人。
主要活动
  • 1315年,进士,左榜,漢人、南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释明德元末明初 1294 — 1372年2月27日
师讳明德
号孤峰
十五为僧。
谒竺西坦公。
公问何来。
曰金鹅来。
又问金鹅山高多少。
师曰无见其顶。
竺西斥之。
一日举世尊拈花因缘。
师闻之。
忽有省。
又谒净慈晦机熙公
公问什么人恁么来。
师云胡张三黑李四。
又谒双林明极俊公。
田霖公
群疑冰释。
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坐逝。
世寿七十九。
僧腊六十二。
火之。
顶骨不坏。
舍利累累出灰烬中。
有四会语录行世。
明德
号孤峰
明之昌国朱氏子。
其父有成。
母黄氏。
父与普陀山僧玠公交。
玠闻鸡声入道。
凡说法。
必鼓翅为鸡号。
玠亡已久。
母梦玠来托宿。
觉而有娠。
历十四月而生。
不好戏弄。
每跏趺端坐。
十七为大僧。
慨然有求道之志。
首谒竺西坦公于天童。
复见晦机熙公于净慈。
二老首肯之。
而师弗自是也。
繇是。
益自策厉。
以必證为期。
抵双林。
明极俊公。
一见之顷。
埙篪恊应。
司藏钥。
日本遣使。
迎明极为国师
师送至海滨。
而竺田霖公
亦自雪窦至。
见师气貌不凡。
延归山中。
以第一座处之。
自是群疑顿释。
且邀仲芳伦公。
结庵于桃花坞
相与激扬。
暇则翻阅华严经。
足不踰户限者凡五载。
名称日闻。
竺田叹曰。
人天眼目。
俨然犹在。
行宣政院
请住松江之东禅。
然香以嗣竺田。
不忘所證也。
再迁集庆保宁
一坐十五夏。
煅炼来学。
曲尽善巧。
有馀力则为之兴废补坏。
细大不遗。
令誉益彰。
一时名荐绅。
莫不愿与师交。
三迁湖之道场。
阅二年。
会净慈虚席。
行省丞相康里公固。
迎师主之。
当元季戎马纷纭。
国事已不可为矣。
逮入圣朝。
师以耄年谢归道场竹林庵。
一日示微疾。
戒其徒。
勿令四众衣麻哭泣。
索觚书偈而逝。
寿七十九也。
茶毗。
顶骨不坏。
舍利累累。
出灰烬中。
塔于东冈。
学士宋景濂
为之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明德字孤峰姓朱氏昌国人
父有成,与补陀怛洛迦山玠公交,玠闻鸡声入道,凡说法必鼓两腋为鸡鸣。
玠亡已久,母梦玠来托宿而生。
儿时,每跏趺端坐不动。
天童慧明者,明德族诸父也,见而诃之曰:童子不习诗书,痴坐将焉求!
曰:欲学坐禅,求作佛耳。
慧明奇之,挟至鄞县金鹅院。
年十七,诣五台受具足戒。
杖锡而出,首谒竺西坦于天童。
一日举世尊拈花语,于众中,闻之若有省,作偈以呈,西颔之,而弗自是也。
复扣晦机熙于净慈,已而竺田霖延归灵隐,处以首座
田上堂举隐山泥牛入海语,谆谆诱掖,音声如雷,不觉庆快,群疑顿释,因以偈呈田,田叹曰:“天人眼目,俨然犹在。
”自是提唱宗风,称性而说。
且邀仲方伦,结庵于桃花坞,相与激扬。
时则检阅《华严》,足不踰户限者,五历春秋,禅教双融,闻誉远鬯。
行宣政院请主松江之东禅,迁集庆保宁
元顺帝时,授以“圆明定慧”之号,并金襕法衣。
大司徒楚国文公欧阳玄圭赋诗远寄,且为作《内外录》序,一时公卿莫不愿与之交。
三迁湖之道场,阅二年,会净慈虚席,先是,悦堂颜主净慈,树大法幢。
四主名山,东禅万寿,南屏双径,俱有建施,名闻京国,玺书再下,拜赐金襕。
说法四会,有录行世,宗景濂为之序。
主席之盛,颇难为继。
是时,浙江行省康里公谓净慈居五山之一,非明德不可,固请主之。
但元季戎马纷纭,林柯不静。
逮至明初,尊崇佛法,稍事安辑,而明德以耄年谢归道场竹林庵。
一夕示疾,索笔写颂,泊然入灭。
时洪武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寿七十九,腊六十二,塔于东冈。
林济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仙游人字石友
顺帝至元元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寻除侍讲
时岁大饥,济孙上治安十策,帝奇其才,诏与欧阳玄吕思诚修宋、辽、金三史。
后又上治河十策,诏同运使贾鲁北河,通南河,以复故道,历五月告竣。
主要活动
  • 1335年,状元
宋褧元 1294 — 13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46 【介绍】: 大都人字显夫
宋本弟。
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
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
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经筵讲官卒,谥文清
有《燕石》。
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
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
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
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
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
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
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
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
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
至治辛酉诚夫进士第一后三年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
所著有《燕石》若干卷。
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
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
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
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
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臣)等谨案:燕石集十五卷,元宋褧撰。
字显夫大都人
泰定元年进士
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谥文清
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
时人以大宋、小宋拟之。
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
首载至正八年御史台浙江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元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跋,盖犹旧本。
欧阳元序称其诗务去陈言,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
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
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
核其所说,亦约略近之。
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或牵缀。
正献公坟所寒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
案:韦庄上相閒分白打钱,非纸钱也。
张女挽诗却是真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于属对,十岁而夭。
案: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
如斯之类,大扺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
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
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汉初诗学方兴韩婴作外传数万言,史称其言与齐、鲁殊。
又言尝传易,燕、赵间人喜诗,故诗传而易微。
余读是有以知燕之为诗,盖千有馀年于此。
外传言奇诡卓荦,而诗之为教,本乎山川之风气,人物之性情者也。
燕东并辽海,通蓬莱,西北控并塞。
昭王好神仙,往往招致畸人方士于其国,至若豪侠,则易水之歌,渐离之筑。
楚汉间安期生蒯通两人者,则又尝合二者之奇为一矣。
其风声气习,岁月之郁湮,世故之感发,不激为变宫变徵之流,则溢出为骚雅歌行之盛。
一气机之宣流耳。
翰林蓟门宋君显夫视予诗若干首,余读尽卷,求一言之陈无有也。
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
吾知齐鲁老生之不能及是也。
奈何犹以燕石自名其集耶。
显夫年强仕,所作当日富,所造诣未易窥。
姑序余所睹记如是云。
至正元年三月丙子奉政大夫艺文少监长沙欧阳玄序。
延祐中,朝廷大兴文治,予友宋显夫从其兄诚夫江南始还,莫识其面,而大小宋之名,隐然传播于京都。
未几,诚夫果魁多士。
久之,显夫亦赐同进士出身
初,显夫兄弟从亲宦游于江汉之间,日益贫窭,衣食时或不充。
故其为学精深坚苦,下至稗官传记,亦无不览。
诗尤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摸拟之。
及闻贡举诏下,始习经义策问。
既擢第,遂入馆阁校书编修、修撰、待制
又尝为太禧掌故、中台御史、山南佥宪,最后由国子司业翰林直学士
至正丙戌之春,年五十三以卒,谥曰文清
诚夫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谥曰正献
始者诚夫之卒,显夫属予序其文后。
显夫之亡,其子国子生吁复汇其稿,徵序于予。
夫宋氏文学之伟,固不待予言而传也。
苐念伯仲方以才能进用,不极其至,相继而逝,此中外有识之士重悼惜也。
昔者仁皇开设贡举,本以求贤才,作兴治化。
今观累举得人之盛,或才识所长,裨益国政,或文章之工,黼黻皇猷,议者不得尽以迂疏巽懦诋訾之也。
呜呼!
去古虽远,士之卓然能有所见,毅然能有所守,又岂无其人哉?
彼或訹之利害,视之以祸福,事弗合义,言不中度,诡随而或不能尽识也。
予以交游之久,故深知之。
知之深,则哀之也切。
是则国家升平百年,德泽涵濡,而庠序乐育多士之功,岂苐求其文章言语之工而已。
显夫京师,故题其集曰燕石云。
至正六年冬十月朔集贤侍讲学士通奉大夫国子祭酒赵郡苏天爵序。
予卧病田庐,有禁近之擢,迫命就道。
惶汗无措,而复窃自喜。
幸故人宋君显夫,实直学士,协恭侍从,自公论文,亦一乐也。
比予入京前十五日,而显夫卒矣。
予病亟,归不得省。
其孤承诏复来。
显夫已赠国子祭酒谥文清
思而不可见,惜哉。
孤吁奉燕石集拜泣,且曰:此先子所遗兄彍编次者也。
世父至治集,公实序之。
敢援例以请。
予序诚夫文不一纪,又序其弟,人之生世,其可悲也夫。
显夫兄弟入,首与予游,尽视予所著,暌离有作必寄,故知其长蚤且悉也。
及阅显夫稿,则未相识时,歌诗已尝及予,重以三十年分谊之笃,可辞乎。
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馀三十年矣。
文当日昌,而名能著见者,何其指之不多屈也,积储之不厚也,造诣之不远也。
取而随竭,发而自柅,拘拘规仿,而伥伥乎所适者,欲昌得乎?
惟其有所也,有所参也,该洽沈潜,心有所得,济以定力而熟之,则于文也,决渊渟而灌沟浍,策坚良而走康庄,庶乎其达矣。
显夫登甲子科,考其作,未有贡举前,已汨汨矣。
视诱利禄而重失得,忽于播而急于穫者,不有间乎。
人知其才,而不究其积储造诣之有素也。
故予序其集而原其得,俾后之观者有激焉。
集凡若干卷,文若干首,诗乐府若干首,自名燕石,然世皆信其为玉也。
彍由奉礼郎丞相曹掾,汇从父之文,不使遗逸,不愧显夫之犹子矣。
吁甫襄事,即谋刻父文,宋之后其益昌矣哉!
至正六年,岁在丙戌,冬十一月既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安阳许有壬序。
维基
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夫
大都宛平(现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一部分)人。
泰定元年(1324年)宋褧考中进士,并出任秘书监校书,后来又担任翰林编修
至元三年(1337年)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又担任西台都事以及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翰林直学士兼任经筵讲官
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范阳郡侯谥号为文清
宋褧的著作有《燕石》。
主要活动
  • 1324年,进士,左榜,漢人、南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刘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安安福人字文廷
少习《春秋》,受知于欧阳玄
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临江录事,有善政。
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
顺帝至正初翰林编修,与修《宋史》成,进修撰,出知沔阳府
有《春秋通旨》、《容窗集》。
字文廷安成人
父蒙正,八岁能举子业,号曰奇童
习《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公玄。
至顺庚午王文晔榜进士第安成登第自此始。
调临江录事,有善政。
国子助教,进太常博士
顺帝祀南郊,告祭太庙,至宁宗室曰:朕,宁宗兄也,当拜否?
对曰:「春秋鲁闵公弟也,僖公兄也,祖庙之祭,未闻僖公不拜。
顺帝乃拜。
至正元年丁母忧,就任吉安州儒学提举
二年,起复翰林编修
诏修《宋史》,四年史成,进修撰,出知沔阳府
著有《春秋通旨》、《容窗集》十卷。
主要活动
  • 1330年,进士
陈高元 1315 — 13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5—1367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
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
不满三年,自免去。
再授慈溪县,亦不就。
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
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
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
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字子上温州平阳人
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
未三年,辄自免去。
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
再授慈溪县,亦不起。
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
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
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
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
及至京师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
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
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
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主要活动
  • 1354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