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虞刚简南宋 1164 — 12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1227 【介绍】: 隆州仁寿人字仲易一字子韶
虞允文孙。
以郊恩任官。
再举礼部,知华阳县
永康军,招诸生讲学,遂大治。
宁宗嘉定中诏知简州,会金人犯边,保城有功,迁夔州提刑提举常平,俄改利州路,皆有声。
尝与魏了翁李心传等讲学于蜀,人称沧江先生
有《易书论语说》。
全宋诗
虞刚简(一一六三~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学者称沧江先生仁寿(今属四川)人。
允文孙。
尝与魏了翁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微旨。
以郊恩任官,再举礼部,监郫县犀浦镇酒税。
历知华阳县通判绵州
宁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由知万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七)。
十一年,起知简州
十五年,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三二),改利州路
理宗宝庆二年卒,年六十四。
事见《鹤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虞刚简(一一六四——一二二六)字仲易一字子韶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允文孙。
乾道九年,以郊恩任承奉郎
再举礼部,淳熙末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
成都府路干办公事,知华阳县通判绵州、知永康军,寻奉祠
起知渠州,改数郡,皆未上,辟知简州,擢夔州路提刑提举常平,改利州路
嘉定十六年,任制置使,建台于汉中
宝庆元年奉祠归,二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诗说》,《》《书》《论语说》,《永康军图志》二十卷。
人尊之,称沧江先生
见《鹤山大全集》卷七六《利路提刑虞公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222年-1223年,成都府路嘉州(四川省乐山市),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22年-1223年,夔州路恭州,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22年-1223年,夔州路重庆府(重庆市),夔州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23年-1225年,利州路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23年-1225年,利州路兴元府(陕西省汉中市),利州路提举常平等事
冯耀卿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进士
冯羽仪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进士
王宾南宋
全宋诗
王宾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
事见《宝庆会稽续志》卷六。
全宋文·卷四四三一
王宾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五年进士第
为州学教授
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进士
石师能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新昌县(一作明州鄞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进士
王俊彦南宋
全宋诗
王俊彦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佐父。
进士,仕至太平州学教授
事见《渭南文集》卷三四《尚书王公(佐)墓志铭》。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进士
释法薰南宋 1171 — 1245
全宋诗
释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赐号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
年十六出家,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
年二十二薙发受具戒。
南游湖湘江西疏山柏庭文、怀衲裢皆延留之。
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瑞、空叟印于鄮峰。
往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破庵吴兴凤山资福,使为知藏。
资福散席,又遍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翁演。
后往霅川道场,即挽以分座。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枫桥普明寺
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景德灵隐寺
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
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法薰诗,依《语录》卷次辑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七二
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后随破庵祖先禅师学,遂得其法。
历住高峰枫桥钟山、净慈、灵隐诸刹。
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
其讲法之语、题跋偈颂,由门弟子辑为《石田法薰禅师语录》。
见《语录》后所附《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法薰
号石田
眉公彭氏子也。
生而慧敏。
三四岁时。
见僧即喜。
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
二十二薙发受具戒。
游方至石霜
礼雷迁塔。
述偈曰。
一念慈容元不隔。
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
恼得雷公一夜忙。
名因是大著
吴门穹窿破庵先禅师道望。
遂往依焉。
一见知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
云。
焦砖打著连底冻。
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
每于日用语默。
故起其疑。
于是决志。
依栖随时咨询。
无准范
日相激励。
后见松源岳
肯堂充
遁庵演
咸谓。
其从作家炉韛中来。
自不同也。
初住苏州之高峰。
次迁枫桥
钟山虚席。
亦补其处。
宝庆初
迁净慈。
端平二年
灵隐
淳祐甲辰三月望
示徒云。
但得本莫愁末。
唤甚么作本。
唤甚么作末。
千年青。
不入时人意。
牡丹一日红。
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
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弟子绘像求赞。
有云。
末后一句。
分付厨山。
众讶之。
日示疾而逝。
李孟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上虞人字文约
李光子。
高宗绍兴五年进士
随父谪居琼州,卒于琼。
为文精于《楚辞》,享年不永,人甚惜之。
全宋诗
李孟博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光长子。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
十一年,随父贬谪,由藤州琼州,卒于贬所。
事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七。
宋登科记考
李光子。
字文约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第三人
录入者按:别试所考试官陈桷,《宋会要》误为陈桶,今据宋李心传《系年要录》与《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六改正。
主要活动
  • 1135年,探花
钱时南宋 1175 — 12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
绝意科举,究明理学。
江东提刑袁甫象山书院,招主讲席。
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
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全宋诗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
江东提刑袁甫象山书院,延主讲席。
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
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
淳祐四年卒,年七十。
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
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
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编为二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一六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号融堂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人。
幼奇伟不群。
四十二岁,始悟于道,焚弃旧稿,拜杨简为师。
尝荐之于朝,不果,遂以讲学为务。
江东提刑袁甫象山书院,招主讲席。
嘉熙元年年六十三,以宰相乔行简等交章荐举,理宗召见,特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
求去,出佐浙东仓幕
后以李心传荐,授史馆检阅
复求去,授江东帅属
融堂书院,日与生徒讲道,为世大儒。
淳祐四年卒,年七十。
著有《周易释传》、《尚书演义》(一作《尚书启蒙》,今本题《融堂书解》,存)、《学诗管见》、《春秋大旨》、《四书管见》(存)、《两汉笔记》(存)、《蜀阜集》、《冠昏记》、《百行冠冕集》等。
见《蜀阜存稿》卷首所载《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有附传。
主要活动
  • 进士
释师范南宋 1177 — 12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49 【介绍】: 僧。
隆庆府梓潼人俗姓雍氏字无准
九岁出家,无资薙发,人称“乌头子”。
天台、雁荡,历住清凉焦山、雪窦、育王等寺。
理宗尝召入慈明殿说法,赐号佛鉴禅师
淳祐中,书遗表遗书及偈而逝。
全宋诗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鉴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
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
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
同年出峡,至荆南玉泉俨。
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
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岩瑞。
后至钱塘,见松源岳灵隐,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
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證修,又往西华秀峰破庵先,往华藏依遁庵演
三年复还灵隐
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
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
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岩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为首座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
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
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广利寺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
淳祐九年卒。
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赞等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师范(一一七八——一二四九)字无准俗姓雍梓潼(今四川梓潼)人。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
绍熙五年始具戒游成都,谒于老僧尧和尚,有省。
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人称乌头子
破庵灵隐大悟
月石溪天台、雁荡,历住清凉焦山阿育王,移住径山
召入大内说法称旨,赐金襕衣,加号佛鉴禅师
淳祐八年,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
次年三月,书遗表及偈而卒,年七十二。
其弟子编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五卷、《无准和尚奏对语录》一卷,今存。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释师范字无准
梓潼雍氏子也。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和尚出家。
读书过目成诵。
南宋绍熙六年始腰包游于成都正法寺
请益尧和尚坐禅工夫。
曰。
禅是何物。
坐的是谁。
师于是昼夜体究。
一日如厕。
因提前话有省。
明年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
照问。
何处人。
剑州
又问。
带得剑来么。
师便喝。
佛照笑曰。
乌头子也乱做。
师贫无资薙发。
故人目之曰乌头子
破庵灵隐
师侍次时有一道者破庵
猢狲子捉不住奈何。
破庵曰。
用捉作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师于言下大悟
未几同月石溪公天台雁宕。
时雪峰云和尚瑞岩留师分座。
夜梦一伟人。
手持把授与师。
次日明州清凉寺专使迎师。
方入院见伽蓝神牌书姓。
然其衣冠与梦所见无异。
住三年迁焦山次雪窦。
又奉旨领主阿育王
久之补双径。
无何召入大内修政殿说法称旨。
赐金襕衣加佛鉴禅师之号。
师住径山
其殿宇两遭回录。
皆两复新之。
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接待云水。
额曰万年正续。
次于其西数百步结庵。
为归藏之所。
又建重阁其上藏朝延所赐御翰。
师之先世居蜀。
遇乱绝嗣。
乃于山中设祠祀俗之祖父。
事闻于朝赐额曰圆照
以徵其孝思。
宋淳祐戊申乃筑室明月池上。
榜曰退耕。
是年三月日疾作。
遂升座谓众曰。
山僧既老且病。
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话。
今勉强出来。
将从前说不到的。
尽情向诸人抖擞去也。
遂起身抖衣曰。
是多少。
便归方丈。
十五日集众亲书遗表遗书数十言。
而与客言笑谐谑如平时。
至夜书偈曰。
来时空索索。
去也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逝。
停龛二七日
遗表上闻。
帝遣中使降香赐弊帛。
奉全身塔于圆照
师范
梓潼雍氏子。
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
经书过目成诵。
绍熙五年冬
登具戒。
明年
成都坐夏。
遇老宿名尧者。
请益坐禅之法。
尧曰。
禅是何物。
坐是何人。
受其语。
昼夜体究。
一日如厕提前话。
有省。
遂出蜀。
谒佛炤于育王。
炤问何处人。
曰。
剑州人
炤曰。
将得剑来否。
随声便喝。
炤笑曰。
乌头子乱做。
懒剃发长故。
佛炤室中。
尝以乌头子呼之。
久之。
欲观台雁。
石溪月公同往。
瑞岩
时云巢领住持事。
留分座。
忽夜。
梦伟衣冠者。
持把见授。
翼日。
明州清凉专使至。
师受请入院。
见所设伽蓝神。
其姓衣冠。
与所梦无异云。
上堂。
遂为破庵拈香。
以示法切得旨深也。
嗣迁焦山雪窦。
被旨移育王。
径山
最久。
虽两丁火厄。
而旋复旧观。
号法席全盛
理宗尝召师。
入慈明殿。
升座说法。
上亲御垂听大悦。
佛鉴禅师号。
并金襕僧伽黎。
淳祐戊申秋
筑室明月池上。
榜曰退耕。
乞老于朝。
而旧疾适作。
三月旦升堂别众。
至十五日
区画后事。
亲遗表。
及遗书十数封。
言笑如平时。
其徒以遗偈为请。
乃执笔疾书云。
来时空索索。
去亦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项而逝。
无准禅师者。
讳师范
蜀都雍氏子也。
九岁依阴平山沙门
试经。
目不遗炤绍。
熙五年。
具戒访道。
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
有信入。
即出峡。
谒佛炤光禅师
光曰。
生缘何处。
对曰。
剑州
曰。
带得剑来么。
师便喝。
光笑曰。
乌头子也乱做。
又过灵隐
密庵禅师
密庵不易见乃入破庵先首座之室。
与语。
阴奇之。
一日要师游石笋庵。
道者问。
胡狲子捉不住时如何。
答曰。
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师恍然大彻。
失声曰。
诺。
大喜而归。
师遂事先公
赴穹窿。
以师深得玄要主宾之旨。
可倚重正宗也。
先公移居卧龙。
师辞。
天台
寻开法明州清凉。
以香酬破庵先公
于是吴越知名。
师初寓瑞岩
梦伟衣冠者持授。
师及至清凉。
见伽蓝像。
即向所梦者也。
乃神之姓焉。
三年迁焦山
次三年迁雪窦。
大名者皆归之。
乃示众曰。
面面相看。
眼眼厮觑。
衣外别传。
有甚凭据。
到却门前刹竿著。
凤栖不在梧桐树。
又曰。
[一/几][一/几]地思量。
无可得思量。
无可思量处。
真个好思量。
大庾岭头逢六祖
鳌山店上见曾郎。
又曰。
贼火相逢恰五更。
现成赃物不须争。
暗中多少都分了。
天晓依然各自行。
又曰。
日面月面突出难辨。
拟欲抬眸空中两片。
师居雪窦三年。
诏补育王。
又三年。
径山
居无何。
径山燬。
知事者惧。
师引咎自归。
一众咸安
师整顿荒基。
说法如故。
仍请希叟为副寺。
退耕为监院
别山智为化主。
雪岩钦为座元。
未久寺成。
朝旨召入慈明殿升座。
师举宾头卢尊者赴阿育王宫因缘。
乃曰。
君王一语出如纶。
尊者眉毛八字分四海风清烟浪静。
碧天无际水无垠。
上大悦。
赐金纹袈裟。
号佛鉴禅师
六年径山复燬燬之夕。
风雨暴作。
师端座别舍。
漠然不问。
且笑且吟曰。
雨散云收后。
崔嵬数百峰。
王维虽妙手。
难落笔头踪。
仍结茅安众
寺复成。
又去四十里。
别筑万年。
正续以憩。
云水不远。
复建精舍为归藏所。
藏前后所赐宸翰。
敝室左右奉祖师。
世香火。
或期诞讳。
必为饭僧佛事。
以赞冥福。
盖蜀乱。
师之祀绝矣。
故祠之上。
闻嘉叹赐。
名圆炤庵。
淳祐戊申
又小筑于明月池上。
为退休计。
师腊既高。
纶音次序。
存问不间。
师惟历书古德机缘。
谢对而已。
大宾过山。
师独揭心宗要领。
间咨南比国运。
师俯首一默而已。
己酉三月望
升座曰。
山僧既老且病。
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
今日勉强出来。
从前所说。
不到底尽情向诸人。
面前抖擞了也。
乃起抖衣曰。
是多少。
遂区嘱后事。
复手书达上言别。
上遣中使慰问后事。
师曰来时空索索。
去时赤条条。
更欲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寂。
塔于圆照庵。
嫡嗣雪岩钦禅师
赞曰。
南堂谓。
师居五峰。
法席之盛。
不下妙喜时也。
众多粮少。
而重罹回禄。
不无奔走四方之劳。
想见其曲折。
苟非以荷负正宗为心。
则安能籧篨若此。
呜呼南堂其知言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师范字无准梓潼雍氏子也。
年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读书过目成诵。
绍熙六年,始游成都,谒正法尧,问坐禅工夫,尧曰:“禅是何物?
坐的是谁?
于是昼夜体究。
一日,偶提前话有省。
明年,出游广浙,谒佛照于育王,照问:“何处人?
”曰:“剑州
”又问:“带得剑来么?
便喝。
佛照笑曰:“这乌头子也乱做。
”师贫,无资薙发,故人目之曰乌头子
破庵灵隐侍次,有一道者破庵:“猢狲子捉不住奈何?
”庵曰:“用捉作么?
如风吹水,自然成文。
于言下大悟
未几,同月石溪公天台雁宕,时雪峰云住瑞岩,留之分座,夜梦一伟人手持把,授与
次日,明州清凉寺专使来迎,方入院,见伽蓝神牌书姓,其衣冠与梦所见无异。
住三年迁焦山,次雪窦,复主阿育王,久之补双径。
无何,召入大内修政殿,说法称旨,赐金襕衣,加“佛鉴禅师”之号。
径山,其殿宇再燬于火,皆复新之。
又去寺四十里,筑室百楹,额曰“万年正续”。
次于其西数百步结庵,为归藏之所。
又建重阁其上,藏朝延所赐御翰。
其先世居蜀,遇乱绝嗣,乃于山中设祠,祀其所生祖父,事闻于朝,赐额曰“圆照”,以徵其孝思。
宋淳祐戊申,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
是年三月日,疾作,遂升座谓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语,今勉强出来,将从前说不到的尽情向诸人倾吐。
”遂起身披衣曰:“是多少?
”便归方丈。
十五日,集众亲书遗表书数十言,而与客言笑如平时。
至夜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时赤条条。
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逝。
停龛二七日,遗表上闻,帝遣中使降香,赐币帛,塔于圆照
黄升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梁仲广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茹绍庭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吴公辅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吴圭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
吴泳南宋 1180 — ?
全宋文·卷七二二○
吴泳(一一八○——?
),字叔永(一作永叔),号鹤林潼川府中江(今四川中江)人。
嘉定元年进士,累官军器少监
理宗朝历秘书丞著作郎,迁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迁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
出知宁国府,进宝谟阁学士,差知温州,改知泉州,以言罢。
著有《鹤林》。
见《宋史》卷四二三本传,来可泓《李心传著作事迹编年》页二一三(巴蜀书社一九九○年版)。
主要活动
  • 1208年,进士
  • 1229年-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军器少监
  • 123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231年-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232年-12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编修官
  • 1232年-12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232年-12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233年-12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34年-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35年-12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
  • 1235年-12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
  • 1235年-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236年-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尚书
  • 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237年-1239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宣城),宁国府知府
  • 1241年-1242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245年-1247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52年-1253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市),广南东路转运副使
员兴宗南宋 ? — 11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荐除教授
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
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
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
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
全宋诗
员兴宗(?
~一一七○),字显道自号九华子仁寿(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
孝宗初为太学教授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擢校书郎国史编修官
五年,迁著作佐郎
六年,兼实禄院检讨官,以抗疏言事去职,主管台州崇道馆,卒。
著《九华》五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五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李心传序、附录金山住持印老祭文,《南宋馆阁》卷七、八。
 员兴宗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九华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三四
员兴宗(?
——一一七○),字显道号九华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权差黎州教授
乾道中诏试禁林,赐诰第一,擢著作郎国子编修实录院检讨,与修四朝国史。
国有大议,皆直言敢谏,遇事有不可,即指陈利害,如茹物于中,一吐为快。
以此触怒权贵,以谗去职,侨居润州
乾道六年卒。
著有《辩言》(存)、《采石战胜录》(存)、《九华》。
见本集《答程用之书》、《上宰相书》、《上四叔承事书》及李心传九华集序》,王颐《祭员兴宗文》等。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 1168年-116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169年-117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牟子才南宋 ? — 12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 【介绍】: 隆州井研人字存叟
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
学于魏了翁
曾助李心传修纂《四朝会要》和《中兴四朝国史》,擢史馆检阅
入对,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陈备边三策。
累擢权工部侍郎
丁大全等诬劾,降官。
后复官,又为贾似道所忌,出知温州
后复入,擢权礼部尚书,请罢公田。
度宗立,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卒谥清忠
有《存斋》等。
全宋诗
牟子才字存叟号存斋井研(今属四川)人。
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调洪雅,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以军器少监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累迁礼部尚书给事中
度宗即位,进端明殿学士
资政殿学士致仕。
有《存斋》,已佚。
宋史》卷四一一、明嘉靖洪雅县志》卷二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七六九八
牟子才(?
——一二六五),字存叟一字节叟号存斋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
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李方子等人。
嘉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洪雅,辟四川幕僚
李心传修《四朝会要》、《中兴四朝国史》,辟检阅文字史馆检阅
史嵩之独相,出通判吉州,转衢州
入为国子监主簿史馆校勘,迁太常博士
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权礼部郎官,迁军器少监、兼直舍人院,升兼侍讲
起居郎权兵部侍郎,升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遇事直言敢谏,无所回避。
集英殿修撰太平州,有惠政,召入对,权工部侍郎
贾似道入相,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以礼部侍郎召,兼侍读
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升修国史实录院修撰。
度宗东宫子才,言必称先生
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进端明殿学士,寻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咸淳元年卒。
所著有《存斋》、内外制、《四朝史稿》、奏议、经筵讲义口义、《故事四尚》、《易编》、《春秋轮辐》等。
宋史》卷四一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223年,进士
  • 1246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 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郎中
  • 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8月予郡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军器少监
  • 1253年-125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254年-1255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25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60年,两浙东路温州(温州),温州知州
  • 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263年-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263年-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264年-12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1265年卒
俞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钱塘人字寿翁自号吴山
理宗淳祐间尝官承议郎
有《兰亭续考》。
全宋文·卷七九六四
俞松字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淳祐中承议郎
平生笃嗜《兰亭帖》,搜藏至数十本。
每有所得,必就李心传审定题识。
淳祐四年,次第其所藏与所见,粹为二卷,曰《兰亭续考》,以续桑世昌之《兰亭》,今存。
见该书李心传序与题识,《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六。
傅晞俭南宋
全宋诗
傅晞俭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由知洋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一)。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
《宋登科记考》按:知贡举何若,宋李心传《系年要录》所系官衔为左谏议大夫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