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缜南宋 1070 — 1132
全宋诗
张缜(一○七○~一一三二)字彦智丹徒(今属江苏)人,后徙金坛
以祖荫为宿州临涣
亳州永城丞,建康军节度推官,知建平溧阳两县,权知和州,迁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改知扬州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建康府
二年,卒,年六十三。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九。
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张缜(一○七○——一一三二)字彦智丹徒(今属江苏镇江)人,后徙金坛(今江苏金坛)
以祖荫入仕,多历县知县,至通判和州
当金兵大入侵,以孤城坚守。
因疾奉祠去。
通判杭州,俄差知和州淮西兵马都监,再除直秘阁淮南西路提点刑狱
建炎三年七月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坚持抗金。
绍兴元年,除知建康府,以疾乞提举江州太平观
次年九月卒,年六十三。
见《京口耆旧传》卷九。
程九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池州青阳人字鹏飞
孝宗淳熙间进士
武康县,有善政。
司农簿、太府丞,充两淮盐铁使,政事具有规画。
后擢待制
宁宗庆元间出守襄阳
全宋诗
程九万字鹏飞青阳(今属安徽)人。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
历知武康县
入为司农簿。
四年,除太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一二)。
五年,权知和州(同上书食货五八之二○)。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知历阳
二年,改襄阳清乾隆襄阳府志》卷二一)。
有《桂林集》等,已佚。
明嘉靖武康县志》卷六、《池州府志》卷七有传。
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六三六二
程九万字鹏飞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淳熙二年进士,历舒州望江县主簿,除知武康县,有善政。
司农簿,太府丞奉使两淮,改铸铁钱,具有规画。
知和州,擢华文阁待制,安抚襄阳
封青阳县开国公
著有《九华诗》百篇。
见光绪《安徽通志》卷二九一。
陆埈南宋 1155 — 12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5—1216 【介绍】: 高邮人字子高
高宗建炎初,与兄埙徙秀州崇德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
滁州教授,尊礼老成,作兴小学,人皆趋学。
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后除秘书省校书郎,摄濠州
改知和州,养士厉俗,修仓浚河。
罢为主管建宁府冲佑观
有《益斋集》。
全宋诗
陆埈(一一五五~一二一六)字子高崇德(今浙江桐乡西南)人。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授滁州教授,移两浙转运司干办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国子录
三年,迁校书郎
嘉定元年(一二○八)秘书郎三年通判和州,改知州事
九年卒,年六十二。
事见《漫塘集》卷二八《故知和陆秘书墓志铭》。
今录诗四首。
龚基先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龚基先字平叔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徙镇江(今江苏镇江)
太学,登进士,调宿松、庐江令淮东安抚司干官
出入行阵,以功迁知淮安县
累迁监察御史大理少卿
知和、庐、福等州,常德宁国二府,曾两知池州
枢密副都承旨,终太常卿
平生爱惜士类,率诸乡达创淮海书院,以处淮士之流离者。
见《至顺镇江》卷一九。
李蘩南宋 1117 — 11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77 【介绍】: 崇庆府晋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号桃溪先生
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
隆州判官,摄绵州,救荒有卓绩。
后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访知和籴害民,为奏免之。
累迁仓部郎中
孝宗淳熙间,与制置使范成大计,改四川和籴为官籴。
使川民脱重负。
官至太府少卿
有《桃溪集》。
全宋诗
李蘩(一一一七~一一七七)字清叔一字元昭(《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自号桃溪先生崇庆晋源(今四川崇庆)人。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
安仁县主簿,知眉山县,摄通判邛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权主管四川茶马,知兴元府,以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除太府少卿,致仕。
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卒,年六十一。
有《桃溪集》一百卷,已佚。
事见《鹤山集》卷七八《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李蘩(一一一八——一一七八)字清叔一字元昭自号桃溪先生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历知永康军利州兴元府
淳熙初,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升郎中,累官太府少卿
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一。
长吏治,恤民瘼,所至罢苛条,举荒政,济人甚众,、洋间至绘像而祠之,其得民心如此。
又学有源委,著述繁富,可考者有《桃溪集》百卷及《经语提要》、《春秋集解》、《战国新书》、《荒政录》等二十馀种。
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鹤山大全集》卷七八《四川总领财赋李公墓志铭》,《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高熙绩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二三
高熙绩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
开禧元年进士第
嘉定间文林郎国子正
后历知和潮三州
见《至元嘉禾》卷一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胡元质南宋 1127 — 11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长洲人字长文小名庆孙小字季华
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
光宗时,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给事中
知和州、太平州,除江东安抚兼知建康府,皆有政绩。
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奏减蜀盐虚额钱,又请蠲夔路九州民间岁置金银重币,人德之。
敷文阁大学士致仕。
卒年六十三。
谥献惠
全宋诗
胡元质(一一二七~一一八九)字长文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二十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历官秘书省正字,知太平州建康府
召为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敷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六十三。
事见《吴郡志》卷二七。
全宋文·卷五八六六
胡元质(一一二七——一一八九)字长文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年二十二登绍兴十八年进士
乾道中校书郎礼部郎官右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
知和州、太平州
淳熙元年迁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
四年,除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敷文阁大学士致仕,封吴郡侯
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三,赠少师谥献惠
著有《左氏摘奇》十三卷(存)、《西汉字类》五卷、《成都古今丁记》二十五卷、《总效方》十三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五六,《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七,《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南宋馆阁》卷八,《吴郡志》卷二七,《宋史》卷三四、二○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