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昙清 1760 — 1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17 【介绍】: 浙江秀水人又名良士字仲瞿号蠡舟,昭明阁外史
乾隆五十九年举人
工画,好游侠,兼通兵家言,善骑射
少以任侠破家。
座主吴省钦荐其知兵,谓能作掌中雷。
吴被斥,亦因此为士大夫所不齿。
诗文奇肆,纵横万里。
有《烟霞万古楼集》。
王昙一名良士字仲瞿号蠡舟秀水人
乾隆甲寅举人
有《烟霞万古楼集》。
烟霞万古楼诗集·自序
《太玄》之草成,而刘歆覆酱瓿;《三都》之赋出,而士衡欲盖酒瓮。
同是时也,桓谭以为绝伦,张华为之纸贵。
岂文无定体,嗜痂者有异癖,嬖眇者多一目欤?
李百药曰:『文章者,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张融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
』又曰:『文岂有常体,丈夫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裴子野论文曰:『人皆成于手,吾独成于心。
北齐祖莹亦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哉?
』读刘协之《雕龙》,不如通挚虞之《流别》;读钟嵘之《诗品》,不如追韩婴之传说。
见其委海若天吴,见其原岷觞积石。
统四千年之文为一文观,合四千年之诗为一诗释,而古今诗与文之正变,洞然胸中矣。
法律一新,如曹参萧何之文;旌旗一变,如光弼子仪之军。
非谓师涓奏乐,必造新声;徐摛作文,不拘旧体也。
或曰延年隘薄,灵运空疏,为之奈何?
曰:『此不尽读天下之书与诗文,而漫然操觚之谓也。
汉郭宪王嘉全搆虚辞,孟坚所以致讥,张华为之绝倒,《抱朴子》所谓『怀空抱虚,有似蜀人葫芦』之喻乎?
南史氏曰:『文章容易逋峭难。
』又曰:『文章不妩媚,正如疥骆驼。
』今世之勉力宏词者,班马奇字,白孔陈羹;林类苑,叠韵双声。
骤焉而苏绰《大诰》,忽然而王莽金縢。
著《渊通》以拟《道德》,仿《太玄》而作《测灵》。
以艰深文其浅陋,以奇险幸其功名。
扬雄以为哓哓之学,绣其鞶帨而目之为翰林主人者,非也。
亦有好事焉者,铸贾岛而拜,像东坡而祀。
蜜膏饮杜少陵之灰,遍体刺白香山之字。
老兵之貌中郎优孟之学期思
高冠大屐而自居某一家之诗与文者,悖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袁先生曰:『重而能行,乘万斛舟;重而不行,猴骑土牛
』水浮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不然,而任昉沈约结其集,魏收邢邵为之偷,斯文之末流也。
鼻马颊牛之论,中军听之而生争;捣齑啖杵之谈,洗马思之而成病。
则又斯文之魔业、翰墨之魇境。
至若宏通硕彦、经师大儒,郑玄之文,人不取,温公之笔,四六不能。
此不可以辞章律之者,其经济大也。
乐旨潘词,广谈虞笔,三千年以下兼而有之者,繄难哉?
予髫幼成文,中年万里,史烂于胸中,云山乱于脚底,自以为才学识皆当有也。
乃志功名,急经济。
台官之祸,纂述之成书者,史之论辨者,乐府之未谐宫商,金石之未付雕镌者,吴中郡县官持抱以去,而挚仲治半生之文书荡然矣。
并非关通丁谓之书,而概与一烧;亦不借重洪乔之寄,而投之江底。
此砥柱之沉灾,荣宫之火洗。
当时也,郭子横之救火,任文公之逃水,暇计及著与撰之存焉否耶?
幸而王阳僰道,险路求生;韩愈华山,危途获济。
或藏之殷浩手巾,或寄之王恭如意。
主人《庄子》,仅留《渔父》残篇;中书孝经》,惟剩王混摘句。
抑不啻嵩山蝌斗之文,显节陵中之蠹也已。
窃惟彦章死豹,名以皮留;楚国神龟,生以骨贵。
而乃陆澄著述,力已倦于年;任昉属辞,才将尽于晚岁。
五行志少,尚可暗抄;三箧书亡,多难默背。
忆当日十吏环书,五题岔集。
门庭藩溷,尽是赋才;户牖门墙,无非刀笔。
沉虑而王充为之气衰,苦思而桓谭为之感疾。
杨汝士兰亭』『金谷』,元白无诗;闻孟浩然『疏雨』『微云』,中书罢唱。
议《礼经》则白虎堂中,讲《论语》则金华殿上,其壮也!
谷子云之笔,而空有乐令之口;无扬子云之才,而徒有光庭之手。
开顷刻之花,造逡巡之酒。
斯文之道,有《急就章》乎?
苏明允之诗,祇有廿篇;杜子美之赋,不过十首。
片羽苟重其吉光,千金可享其敝帚。
仆今年四十五岁矣,前不遇古,后不遇今。
死不见岘首沈碑堕泪;生不见阿难结集,活佛伤心。
李旭曰:『文章之事,不足传于后世。
萧恭亦曰:『千秋而后,亦复谁能传此?
』呜乎!
未为伧父,已笑衙官;才读《离骚》,便称名士。
刘季绪才非一世,偏能诽毁文章;徐孝穆一代传人,未尝讥诃作者。
留达生廿四首丈人之集,娱我馀年;传枚皋数十篇必不可读之文,自伤娸诋。
哀我文者,亦庶几韪我言而恕我狂也。
烟霞万古楼诗集·孙原湘序
天之生才不数,生奇才尤不数。
积日星河岳之气,百年而一生。
生矣,或遇或不遇,天似不能无厚薄于其间。
要其得于天者既厚,必使之有以尽其才;而其所以尽其才者,不系乎遇不遇也。
贾生之通达国体,亲承宣室之问,而不能不困于长沙;以杜季雅之淹博壮烈,封奏论都之书,而一为郡文学掾,廿年不窥京师
又况于偃蹇扼塞,十试不成进士仲瞿乎?
嗟乎!
仲瞿其才辩,其学博,其文章可以凌驾百代,牢笼万物。
以文武胆志为略,以措置一世为务。
方其羸然弱冠之年,于兵、农、礼、乐、天官、河渠,旁及百家艺术之书,靡不讲明切究。
广庭杂坐,抵掌而起,听者侧耳屏息,莫敢发难。
虽未见于设施,而其囊括古今,为有体有用之学,固已粲然矣。
既连不得志于有司,挟其策奔走公卿间,未尝不倒屣改席,延致上座。
君画灰借箸,指陈事宜,当事抠衣奉手,奉教惟谨。
然卒未有能用其言者,而君已垂垂老矣。
嘉庆辛酉壬戌之际,名流宿学云集京师法梧门祭酒主盟坛坫,论定君之诗,与大兴舒铁云位及余为三家,作《三君咏》,传播其事。
君夷然不以为意也。
乙丑假旋后,息影江干,不复踏长安土。
君与铁云连辔入都,再试再黜。
铁云侘傺以死,君流荡江淮之间,益不自得。
然气益敛,文益奇,裒集所为诗文如干卷,自以铁云而外知君者莫余若,属为之序。
噫!
仲瞿乃今为辞人矣。
仲瞿之才之学,俾得倾筐倒庋,尽出生平蕴蓄,润泽海内,必有奇迹卓荦异于俗吏之所为者。
屑屑于饰竿牍、絺鞶帨,争工拙刀锥之末,岂其志哉?
岂其志哉!
君自言今云台山,山中多古木,皆数千年物。
其材伟然巨丽,而自晦于穷厓绝壑、人迹罕到之境,殆天之有意置之者,不如是不能轮囷离奇至此。
仲瞿此言,其殆自谓耶?
观于贾生虽放废,而《治安》一疏彪炳千古;杜季雅既得从事击羌,旋战殁于射姑。
信乎天之待其人,不系乎遇不遇也。
仲瞿之文者,亦可无论其遇已。
若其文之瑰伟瑰丽,忽庄忽骚,若正论,若游戏,由其才大气盛,喷薄而出。
仲瞿之学,固不尽于此,而人亦不当以此尽仲瞿也。
烟霞万古楼诗集·陈文述序
秀水王君仲瞿,奇才也。
奇于文,亦奇于诗。
言论风采,出以游戏,雄辨博奥,所至倾其座人,类谈天、雕龙所为,非狂傲也,而世人咸以狂傲目之。
夫狂傲,文人之大病也。
君未尝狂傲,人目以狂傲,一倡百和,而狂傲之名遂不能自解于世。
则露才扬己之所致也。
又为座主吴公假其名,形诸奏牍,得以微罪罢官归里,而君之名遂为世人所口实。
屡试南宫,摈于有司,卒潦倒不得志以死。
则露才扬己、人因目为狂傲之所致也,则有才而不自晦其才之所致也。
君生平著录甚富,大半零落。
骈体文数十篇,钱君梅溪蒐葺付梓,寄余吴门书局;诗稿十馀卷,君病中付余子裴之,为敬礼定文之托。
裴之没于汉上,稿存余子妇汪端所。
诗学甚深,尝选定明三十家诗,远出牧斋、竹垞归愚诸选本上。
又重刊裴之《澄怀堂遗诗》,于余诗亦多所删订规正。
其所为《自然好学斋诗》十卷,老辈皆推重之。
又尝为余戚邵梦馀大令刻《镜西阁遗诗》。
仲瞿井叔两集,恒置案头,呼之曰『老王先生』、『小王先生』。
以两人诗集皆裴之生平未竟之志,各为选定。
病中请于余,期他日必付梓以完裴之人世文字之债,余诺之。
逾数日卒,余为作传,所谓孝慧宜人也。
端中年以后,奉道诚笃。
知前生与裴之同自玉清来,今仍归玉清也。
井叔名嘉禄长洲人
诗人铁夫先生子也,为吴门七子翘楚,年未三十而卒。
诗极明秀,为选存四卷。
今年余至繁昌,乃先为刻仲瞿诗而志其颠末如此。
道光庚子中秋钱塘陈文述书于春谷官舍。
烟霞万古楼诗集·张鸣珂序
咸丰纪元之秋,予卧疴三月,病榻无俚,向婿严少春茂才处借《烟霞万古楼未刻诗》十馀卷读之,药炉茗碗之旁,随手钞成一册,时时讽咏。
后家春水徵君贻予云伯刻本,仅二卷,与手钞者互有同异。
乃复从严氏借钞,略次先后,分为六卷,名曰诗录,不敢居选例也。
始于丙辰冬日,断手于戊午夏仲
时以养疴,乃得蒇事。
卢德水著《杜诗胥钞》,役竣祭告,诗曰:『十年曾有约,三岁始能成。
』予于此编亦云。
《文集》六卷已刻,板藏金鐀钱氏,二梅褚君曾以印本见惠。
至先生生平行事,具详于自制《虎丘山窀室志》中,兹不复赘。
嘉兴后学张鸣珂
烟霞万古楼诗集·张鸣珂题识
余既录刊《烟霞万古楼时文》,风行远近,索者纷然。
秀水范君雯茁见之,乃出旧藏诗稿一册寄余,楮墨霉烂,首尾断缺。
审其字迹,碻系仲瞿先生手笔。
其纪年为乾隆戊申己酉庚戌之作。
先生尚未举孝廉,而近游江左于越间也。
内有《石帆楼》一诗,似乎碧城仙馆刻本亦有之,馀皆不甚经见。
细斠一过,时序稍有紊乱,不敢更正,仍依原书录出,亟付手民,以广其传。
题曰『残稿』,纪实也。
光绪二十有六年庚子春二月十日嘉兴张鸣珂识于鄱阳湖
烟霞万古楼诗集·徐渭仁跋
往岁叟刻《烟霞万古楼骈体文》于杭州,颐道居士选刻其诗于繁昌,闻诗版已散佚,因重写刻之。
又从《瓶水斋集》及居士集中所附刻者,铁云《鸦藤山馆诗话》中采入者,都为一卷。
仲瞿出处详于自制《虎丘山穸室志》,亦录出附之。
咸丰元年二月上海徐渭仁
烟霞万古楼诗集·徐銮跋
仲瞿先生未刻藁。
余得之张君蓣衫,蓣衫得之北门严氏。
严故仲瞿戚也。
诗才气浩瀚,洵足压倒一世豪杰。
余尝论仲瞿诗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然泥沙俱下。
读集中《定光佛歌》等作,当不诬也。
同治三年甲子春正王月嘉兴徐銮读毕识
烟霞万古楼诗集·陆祖谷跋
烟霞万古楼诗,旧有碧城仙馆刻本。
其佚者,张公束先生又尝蒐刻一卷,题曰《烟霞万古楼诗残藁》。
今碧城本已不多见,张刻之板片亦不知流转何所。
今年夏,吾友余楫江孝廉贻书来,言烟霞万古楼未刻诗尚有一卷在东栅徐氏,亟以一金购来。
藁才十纸,而楷字精好。
卷末有徐金坡先生手识语,知为北门严氏原钞本。
严本故家,瞿老之戚,其子弟犹能道瞿老轶事甚详。
吾友孟君紫昉藏有瞿老《黼黻图回文诗》一巨册,云亦出自严氏。
图字精密,未能校录,以来心常忆之。
今得是,先命工裱装,题曰《烟霞万古楼诗佚稿》,庋诸馆中。
予更录副本私藏之。
瞿老佚著未出世者甚多,汇集刻之,姑俟他日。
己未夏五月嘉兴陆祖谷识于图书馆斋(录入:顾青翎)
权德舆中唐 759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天水略阳人字载之
权皋子。
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
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
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
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
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
卒谥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
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
德宗时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
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
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
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
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
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
“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
有《权载之文》50卷传世。
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
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
贞元初,以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
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
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
中书舍人十八年知贡举
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八年留守东都
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
十一年,出镇兴元
卒。
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
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
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
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
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
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
补诗一首。
德舆字载之
天水略阳人
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
户部
元和五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
封扶风郡公
太常卿
刑部尚书
出镇兴元
卒年六十。
左仆射
谥曰文
作品评论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
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
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
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
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
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
《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
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
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
《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
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
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
”颇有风趣。
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亦清婉有致。
此种甚少也。
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
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
”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
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
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席夔中唐 ? — 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唐人
排行第八
德宗贞元十年进士第十二年博学宏词科
宪宗元和中,官至中书舍人
能诗,与韩愈白居易为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排行十八
德宗贞元十年(794)进士十二年博学宏词科
曾任中书舍人
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三及卷一四、《刘宾客嘉话录》。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诗续拾》补1首。
贞元十二年宏词及第。
元和初吏部员外郎
僧唯俨中唐 760 — 8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9 【介绍】: 唐僧。
绛县人俗姓寒
年十七师事惠照。
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
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顿悟。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考功员外郎
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自代。
及俭获谴。
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闲来谒
遂成警悟。
又初见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乃呼应唯。
太守何贵耳贱目。
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房魏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邂逅于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且逃矣。
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能开发道意。
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姓韩
绛县人
童龀慷慨。
敏俊逸群。
年十七。
薙染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
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
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耶。
遂谒石头禅师
密證心法。
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山巅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
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
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
遐迩喧传。
元和中
李翱考功员外郎
李景俭谪。
出为朗州刺史
闲来谒
遂成警悟。
又初见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乃呼。
应唯。
太守何贵耳贱目。
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耶。
指天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时。
暗室已明。
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大和二年
合掌而寂。
王仲舒中唐 762 — 8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823 【介绍】: 并州祁人字弘中
少孤贫,以孝闻,嗜学工文,结交均知名之士。
德宗贞元中,登贤良方正高第。
左拾遗,累迁礼部考功员外郎
坐事贬荆南节度参谋
宪宗元和初,召为吏部员外郎知制诰
文思温雅,所制诰文,人皆传写。
婺州苏州刺史
穆宗时召为中书舍人
江西观察使
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3 字弘中排行十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
少客江南
德宗贞元十年(79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累迁吏部员外郎
十九年连州司户参军
宪宗元和初召为吏部员外郎五年(810)迁职方郎中知制诰
坐事贬峡州刺史,徙、苏二州刺史
十五年召拜中书舍人六月出任江西观察使
穆宗长庆三年(823)卒,谥成
生平见韩愈太原王公墓志铭》、《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有文名,长于制诰
全唐诗》存诗1首。
仲舒字宏中
太原人
贞元十年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科。
登乙第。
超拜右拾遗
累转尚书郎
元和中职方郎中知制诰硖州刺史
苏州
穆宗立
召为中书舍人
出为江西道观察使
长庆三年卒。
侯喜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叔𨑖。
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
韩愈弟子。
能古文,工诗。
官终国子监主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 字叔𨑖,一作叔起排行十一
早年躬耕自食,农闲时读书为文。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第宪宗元和七年(812)校书郎十一年协律郎,终国子主簿
事迹散见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与祠部陆员外书》、《祭侯主簿文》及《唐诗纪事》卷四一。
其诗深为韩愈赏识:“侯生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
”(《和侯协律》)作品多佚。
韩愈诗集中《石鼎联句》录侯喜诗句10联,《全唐诗》亦载。
贞元十九年进士
官国子主簿
张惠言清 1761 — 18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1—1802 【介绍】: 江苏武进人字皋文,一作皋闻
嘉庆四年进士
编修
初工骈文,词藻极美。
又工词,为常州词派创始人。
后治古文,学韩愈欧阳修号为阳湖派古文
再进而治经学,深于《》、《》,卓然为经师
工篆书。
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易候》、《茗柯文编》、《茗柯词》。
又选有《词选》、《七十家赋钞》。
词学图录
张惠言(176l-1802) 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初名一鸣
武进人
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
编修
乾嘉名儒。
精通经义,尤善治虞氏《》,称今文经学大师
亦长于礼学,主郑玄
恽敬开阳湖派,渊雅澄澈。
于词学贡献甚大,推尊词体,明深美闳约之质,倡意内言外之说,重比兴寄托,以纠浙西末流之失。
有《茗柯文编》、《茗柯词》。
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
欧阳詹中唐 761 — 8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行周
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李观等联第,时称“龙虎榜”。
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
卒年四十余。
工散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757?—802?) 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第,四试于吏部,方授国子监四门助教
十五年上书宰相郑馀庆求不次进用,未果,遂北游太原,悦一乐妓,约以迎娶。
过期不往,妓相思成疾,临终,乃刃髻藏匣,附以诗。
得匣,睹髻及诗,悲恸而卒。
事迹散见孟简《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引《闽川名士传》、韩愈欧阳生哀辞》、《新唐书》本传。
韩愈称其“志在古文”,“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
”其诗多干谒酬赠之作,葛立方以为“皆赋情不薄”(《韵语阳秋》卷一九)。
有《欧阳詹集》10卷,今存。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欧阳詹(约761-约801),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南安)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等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
十三年,游兴元、蜀中,献诗严震韦皋
还京,官四门助教
十五年韩愈汴州朝正京师率其徒伏阙下,举博士,不果。
十六年,北游太原,与郑儋严绶唱和。
,寻卒。
有《欧阳詹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一卷。
字行周
泉州晋江人
进士
国子监四门助教
卒年四十馀。
作品评论
《全唐诗话》
欧阳詹,……初见拔于常衮,后见知于退之元宾,终于四门助教
李贻孙序其文曰:“君之文周祥,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命而卒,天其绝乎?”
张彻中唐 ?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1 【介绍】: 贝州清河人
宪宗元和四年进士
累官至幽州节度判官
穆宗长庆元年,诏以为监察御史
行至中道,会以张弘靖幽州节度使,诏幽州幕,迁殿中侍御史
弘靖至镇数日,军乱,尽杀其从事,独以长者,囚之。
出门骂众,遂被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1 排行大,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韩愈学,妻以族子。
宪宗元和四年(809)进士第,为泽潞从事
幽州节度判官穆宗长庆元年(821)召为监察御史,为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奏留,复返幽州七月军乱遇害。
生平见韩愈幽州节度判官清河张君墓志铭》。
全唐诗》存联句1首。
崔立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博陵人字斯立
德宗贞元进士
宪宗元和初蓝田丞。
邑庭有老槐树四行,南墙有巨千杆,立之日吟哦其间。
韩愈为作《蓝田县丞厅壁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斯立一说名斯立字立之
排行二十六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德宗贞元四年(788)进士第
六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大理评事
宪宗元和元年(806)以言事黜官。
七年起用为西城县员外置。
八年,历蓝田丞,后迁国子博士
蓝田任,“日吟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生平事迹散见于韩愈有关诗文及宋人注中。
立之诗思敏捷,作品精粗杂陈。
韩愈称其“朝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
”“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赠崔立之评事》)。
所作多佚。
全唐诗》存诗3首。
立之
贞元中进士
张惟素中唐 ?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4 【介绍】: 唐人
德宗贞元十九年,为右补阙
历官司勋员外郎司封吏部郎中
宪宗元和九年,官吏部侍郎
十五年,为左散骑常侍韩愈曾举其代任国子祭酒
穆宗初,谏幸骊山
官至工部侍郎
羊士谔中唐 763 — 8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3—819后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谏卿
德宗贞元元年进士
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
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
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
工诗,以典重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2? 字谏卿排行二十七
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第,授义兴县,迁义兴主簿
顺宗朝因公言王叔文政治革新之非,贬汀州宁化县
宪宗元和元年(806)入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
三年巴州刺史
、洋、睦等州刺史,皆有政绩。
十四年入朝为户部郎中
生平散见孟简建南镇碣记》、韩愈顺宗实录》卷四、《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谓其诗“造妙良选,作皆典重”。
全唐诗》录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羊士谔(约762-约820),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授常州义兴
九年,以右威卫兵曹参军佐浙东皇甫政幕。
贞元末,充宣歙巡官
永贞元年长安,因言王叔文之非,贬汀州临化尉。
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奏为大理评事
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内供奉
三年,坐与窦群吕温倾陷李吉甫,贬资州刺史,未行,再贬巴州刺史
、洋、睦三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卒。
有《羊士谔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士谔
泰山人
贞元元年进士
元和初监察御史
户部郎中
出为资州刺史
作品评论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入室三人:张枯、节士谔元稹
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
文章尚论其世,……羊士谔刺王、韦远贬,亦有气节。
《十贤集》,士谔亦在其中。
《唐诗品》
士谔诗气格昂然,不落卑调,然例之能品,亦萧然微尔。
予谓谔诗如素障子,虽无烂目之华,欲摘其瑕,亦无处下手。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有美不胜收,品居中下者;亦有无一言可举,不得不称为胜流者,以风度论也。
知此可以定羊资州诗矣。
贞元后,集中有佳诗易,无恶诗难。
羊士谔诗虽不甚佳,却求一字之恶不可得。
薛存诚中唐 765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宝鼎人字资明
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侍御史给事中御史中丞
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然当官御事,毅然不可夺。
僧鉴虚倚宦官为奸,后坐事下狱,存诚穷劾之,当以大辟。
诏释之,存诚以死相争,鉴虚卒抵罪。
存诚后以暴疾卒,宪宗深惜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资明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德宗贞元进士第
监察御史刑部郎中等职。
宪宗元和七年(811)驾部郎中给事中,旋拜御史中丞
八年,以抗旨穷治僧鉴虚倚仗宦官多为不法事,闻名于朝。
次年复为给事中
御史中丞缺,又委命之,未视事,暴卒。
生平详见韩愈《祭薛中丞文》,白居易薛中丞》诗,新、旧《唐书》本传。
《江海学刊》1989年第2期《中唐诗人琐考五题·薛存诚》对其生卒年有考證。
全唐诗》存诗12首。
存诚字资明
河东人
进士
元和中累拜给事中
御史中丞
卒赠刑部侍郎
吕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缑氏人,一说字子元排行第二
德宗贞元十九年,举博学宏词科
元稹白居易同年,后交往颇频。
宪宗元和初,为校书郎
四年,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
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说字子元排行二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
泽州刺史吕牧子。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博学宏词科
元稹白居易同年贞元元和间交往颇频。
宪宗元和初校书郎
四年(809)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
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
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六、《登科记考》卷一五、《元氏长庆集》等。
全唐诗》存诗1首。
樊宗师中唐 766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3或824 【介绍】: 河中宝鼎人,一作南阳人字绍述
樊泽子。
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
金部郎中绛二州刺史,有治迹。
谏议大夫,未拜卒。
家饶于财,慷慨好施。
为文奇涩,不袭前人,时号“涩体”。
然亦有文从字顺之作。
韩愈尝荐其材。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24 字绍述排行大
祖居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祖父咏迁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初为国子主簿宪宗元和三年(808)登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分司东都,转太子舍人,累迁至山南西道节度副使
宪宗卒,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以言事获谴,出为绵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征拜左司郎中,出为绛州刺史
四年谏议大夫,未拜卒。
生平见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及《新唐书》本传。
所作诗文务求艰涩,至有元和以后为文笔“学苦涩于樊宗师”(《国史补》卷下)之语。
全唐诗》存诗1首。
宗师字绍述
河中宝鼎人
始为国子主簿
元和三年
擢军谋宏远科。
著作佐郎
金部郎中纾州刺史
绛州
谏议大夫
未拜卒。
张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兄彻,有文名。
复于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第士,为宣武节度从事,以心疾废居。
事迹见韩愈清河张君(彻)墓志铭》。
全唐诗》存诗1首。
王鲁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连江人字梦周
代宗大历间以献诗得从事邕府。
性清狂。
曾谒皇甫湜,久未获见,遂致书责之。
京师著草衣骑牛,闻有疑狱,白时相,愿往决之。
其狂若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梦周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
穆宗长庆四年(824)有诗吊韩愈
文宗大和中宰相王涯李固言所知,献诗于朝,授邕管从事
事迹散见其《吊韩侍郎》诗及《八闽通志》卷六二。
工诗,长于讽刺。
全唐诗》存其诗4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又断句2句。
全唐诗》又误以王梦周另立目,所收诗1首重出。
唐诗汇评
王鲁复,生卒年不详,字梦周连江(今属福建)人。
曾为邕管经略使府从事
全唐诗》存诗四首。
李观中唐 766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794 【介绍】: 赵州人字元宾
李华从子。
德宗贞元中进士第
宏辞
太子校书郎
以文名。
属文不沿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794 字元宾排行三十,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家于吴(今江苏苏州)
德宗贞元八年(792)韩愈同榜登进士第,同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
旋返吴觐省,有《东还赋》记其事。
九年京师次年卒。
生平见韩愈李元宾墓铭》、《新唐书》本传。
李观为人敢于仗义执言,曾两次上书苏州刺史韦应物,为遭遇不幸者提出申诉,又乐于进贤,曾上书右补阙梁肃荐举孟郊崔宏礼。
文学能上承陈子昂元结所倡之“复古”精神,鄙弃浮靡文风,故韩愈谓其“文高乎当世。
”今存《李观集》3卷,外编2卷。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联句2。
唐诗汇评
李观(766-794)字元宾陇西(今属甘肃)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欧阳詹王涯等同登进士第
又与裴度同举博学宏辞科,授太子校书郎
卒,孟郊以诗哭吊,韩愈为作墓志铭。
工文能诗。
唐末陆希声辑其遗文,为《李观文集》三卷,北宋赵昂复辑遗文为《外编》,今存。
全唐诗》存诗四首。
字元宾
检校吏部员外郎华从子。
贞元中博学宏词
太子校书郎
卒年二十九。
作品评论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
……升堂六人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
冯宿中唐 768 — 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837 【介绍】: 婺州东阳人字拱之
冯子华子。
德宗贞元中与弟并擢进士第
初为徐州张建封掌书记穆宗长庆时知制诰
历工、刑二部侍郎
东川节度使
卒谥懿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7—837 字拱之排行十七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郡望冀州长乐(今河北冀州)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第,为徐泗节度从事
宪宗元和中累迁比部郎中十四年韩愈谏迎佛骨,宰相宿草疏,贬歙州刺史
十五年征为刑部郎中
穆宗长庆中中书舍人等。
敬宗宝历元年(825)左散骑常侍
文宗大和中河南尹工部刑部兵部侍郎
六年(832)封长乐县公九年出为东川节度使
开成元年(836)十二月卒,谥懿
生平见王起冯公神道碑铭并序》,新、旧《唐书》本传。
工诗文,尤长赋颂制诰
全唐诗》存诗3首。
宿字拱之
婺州东阳人
贞元中进士
长庆中累转太常少卿
敬宗立
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
大和中历工刑兵三部侍郎
东川节度使
封长乐公
开成元年卒。
年七十。
吏部尚书
谥曰懿
鲍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德源
宪宗元和进士
李益交厚。
古诗乐府,可称独步。
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源,里居未详,自称“楚客”(《吴中夜别》),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则当曾寓居长安洛阳
宪宗元和四年(809)进士第
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
一生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
鲍溶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
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
张为诗人主客》尊之为“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
辛文房称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可称独步”(《唐才子传》)。
宋曾巩重编其诗为6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录佚诗1首。
唐诗汇评
鲍溶,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字德源
贞元中,北游太原,献诗严绶
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
后飘蓬南方,游宣州越州,与范传正孟简等游宴唱和。
十三年客病淮南,后一、二年中卒。
韩愈孟郊李正封李夷简、殷尧蕃、许浑等均有交往,与李益交谊尤深。
善诗,以古乐府见长。
有《鲍溶集》五卷,已佚。
后人辑有《鲍溶诗集》六卷、外集一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进士第
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博解宏拔主:鲍溶
曾巩《鲍溶诗集目录序》
盖自先王之泽息而诗亡,晚周以来,作者嗜文辞、抒情思而已。
然亦往往有可采者。
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欧阳文忠公酷爱鲍溶诗,《山中寒思》一篇最佳,云:“山深多悲风,败叶与秫齐。
……”文忠晚得,恨见之迟。
张荐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
曾子固亦爱其诗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
,登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
古诗乐府,可称独步。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