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明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州人
郭子仪女。
有殊色,喜读《离骚》、陶谢诗。
李泌子,人称李公子
李年少谑浪,清明君不悦。
尽选能诗之奇女子以侍李。
李乐之以酒,酒必以诗。
清明君恒细加品题,为改点数字。
每点一字,辄以觞罚李。
李尽情作乐,后忽有所悟,家产万亿,悉数散之。
清明君遂与李公子洞庭石公山修道,不知所终。
李鹗后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后唐时人
仕为国子丞
楷书
末帝清泰三年(936)书《汾阳王真堂记》。
事迹见《金石录》卷一〇、卷三〇。
《吟窗杂录》卷一四正字王玄《诗中旨格》存其诗2句。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严遂成清 169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 【介绍】: 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
雍正二年进士
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
官至云南嵩明知州
历游豫、楚、滇、黔。
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
有《海珊诗钞》。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人
雍正甲辰进士,授知县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历官嵩明知州
有《明史杂咏》、《海珊诗》。
海珊诗钞·序
壬戌岁余视学山左,时海珊阜城,与余曾同应徵书,邮亭道故,一昔别去,阅十有二年。
来吏于滇,蹇伤迟暮,顾益豪于诗,阅《明史杂咏》,知其用世有所未尽,特于诗发之。
又手一编以进,则豫、楚、黔游草,余赞之曰:「知人论世,其言有物。
于诗为史,于治为谱。
信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曩余由滇入觐,得《北上口占》百首,考地理之讹,补古事之阙,雅亦非空言无补。
今万里外合海珊若符契,可谓不孤,无俟淯井监弓衣定织梅尧臣《春雪》也,因劝梓之,为弁其端。
乾隆甲戌中元,年眷弟盐城徐铎拜撰。
海珊诗钞·自序
余少为诗,以偏宕相尚,罔识律令。
吾乡姚薏田同年厉樊榭方负能诗声,雅与余善,而于诗未之许也。
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顾虚声一时藉甚,思有以禳之。
辛酉夏,量移阜昌,吾师穆堂先生典试江南,止邮亭,余谒见迎,谓曰:「吏亦不易为,知生百无暇,独诗可分余一席,慎毋废。
」余憬然汗下,嗣后收视返听,知功夫有在于诗之外者。
厚其所积,穷其所变,别搆户牖,不屑苟同昔人,迄于今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然我才亦既竭矣。
《后梅花诗》传诵京师,《明史杂咏》人以诗史目之,今裒集十一卷,又补遗二卷,都从零佚中以次改窜,无复前后年地可问。
大参徐南冈先生阅竟,评曰:「君诗必有所为始作,无一字无来历,笔头勾得数十斤起。
」楚中余同麓尝从夏环川太史游,叹为知言,辱参之于竹垞阮亭二家之间,相劝付梓,惜乎樊榭薏田蚤下世,无缘重定吾文,此足贻千古知己之憾也。
丁丑试灯日于役宜良,夜宿万寿山僧舍,遂成自记。
明史杂咏
国朝严遂成撰。
遂成字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官云南知州
咏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昙皆用近体,明李东阳则用乐府体,遂成此编,赋明一代之事,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
严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录》之诬,虽子孙之词,实则公论。
至于刘三吾一首,谓太祖欲立燕王,为三吾所沮,酿靖难之祸,不为无见,至「周公成本一家,事犹贤于王莽篡」句,则谬矣。
姚广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萧何李泌,且有「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多人」句。
王越王骥王琼三首,谓三人之交结宦侍,乃借其阴助以济国事,非为身家之计,比之郭子仪之俯仰鱼朝恩,持论皆有意抑扬,故翻定案。
李梦阳一首,词多诋斥,并有附记曰「北地虽非西涯门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体中选,其馀诸子,多有亲承指授者,皆夺于北地之焰,改辕背之,犹之北地背之也」云云。
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为植党报恩之地,况梦阳东阳本风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东阳之罪,尤未免深文锻鍊,踵明末门户之旧论矣。
明史杂咏·序
古者史与诗异体而同用。
周世《尚书》,所记不过数十篇,上自文武,下迄春秋之中世,凡王朝得失,列国盛衰,与夫贤士大夫悯俗忧时,草野中士女讴吟言志,其事则具备于诗。
迨《黍离》降而雅亡,《閟宫》立而颂亡,《株林》赋而风亦亡,诗亡矣!
诗亡而史亦亡,春秋之所为作。
然则诗未亡以前,诗即史也。
春秋既作以后,史亦即诗也。
自汉氏以来,诗人递起,《文选》所录咏史、咏古、拟古诸篇,何尝不即史为诗?
特其以诗为史,可泣可歌,深得三百篇之意,独推工部
又如乐府古题,初皆寔有其事而言其情,后人拟者,亦必稍仿其意,又岂非以史为诗者耶?
工部不拟古题而能成乐府,此其所以为诗史也。
曩者词科之役,吾浙荐举,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为举首,海内翕然推之。
及临轩召试,而先生顾以艰归里,海内莫不叹其之奇而不获为史也。
先生澹然不以介意,频宰剧邑,用儒术饰吏治政事,暇即读书著述以自娱。
岁丁卯,余服阙补官,先生遥寄一编,则咏明史古今体也,先生既不获为史,因以其史之具尽发于诗。
余读之,欲歌欲泣,其诗即其史也,高者欲攀工部,次亦平视记室诸公,较西涯新乐府何多让焉?
先生以余尝校《明史》,索余序,余不得辞,为书古人诗史同用之义以复之。
时乾隆十二年孟秋,年弟天台齐召南拜撰。
维基
严遂成(1694年—?
),字崧瞻号海珊乌程(现浙江湖州)人。
严遂成康熙年间举人,后于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
后任雄州知州
著有《明史杂咏》、《海珊诗钞》等书,《三垂冈》等诗。
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
郭敬之唐 667 — 7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44 【介绍】: 华州郑县人字敬之
郭子仪父。
始自涪州录事参军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原州别驾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历、吉、、寿四州刺史
卒。
安金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长安人
初为太常乐工。
睿宗皇嗣,或诬皇嗣反,武后来俊臣鞫状,词连皇嗣左右,皆畏惨楚,欲引服,独金藏大呼:“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遂引刀剖胸,肠出而仆。
武后惊叹,令医之,诏停狱,睿宗由是免难。
睿宗景云中,累迁右武卫中郎将
玄宗立,擢右骁卫将军,爵代国公
卒谥忠
萧孝友辽 991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63 【介绍】: 辽后族,字挞不衍小字陈留
萧孝穆三弟。
以戚属为小将军
累迁西北路招讨使
绥抚诸部,羌人以安。
道宗时,加尚父,为北府宰相
封陈王
坐子萧胡睹参与重元之乱,处死。
马保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营州人
圣宗太平间,授洗马、改殿中丞
兴宗时枢密使尚父封燕国公
时朝政不纲,僧人有拜三公三师者,保忠尝从容进谏。
杜防辽 ? — 10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6 【介绍】: 涿州归义人
圣宗开泰五年进士
累迁起居郎知制诰
太平中,拜枢密副使
曾使劝与宋和
官至右丞相,加尚父
卒谥元肃
僧道悟金 1151 — 12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1—1205 【介绍】: 僧。
陕西兰州人俗姓冠号佛光
年十六出家,拜熊耳山云海禅师为师。
时群盗盘踞,道悟率众尽破之,由是数十里间,路不拾遗。
金世宗大定中,出主郑州普照寺
后迁三乡竹阁庵,再游于洛中,寻示寂。
释道悟号佛光
陕西兰州冠氏子也。
师生即齿发俱长具大人相。
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听。
乃绝食几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发。
阅二年偶宿临洮湾子店梦梵僧。
振声唤觉忽闻马嘶。
豁然大悟喜不自胜。
说偈曰。
见也罗见也罗遍虚空只这个。
遂归告母曰。
某于途中拾一物。
母问何物。
师曰。
无始来不见了的。
母掌曰。
何喜之有。
遂辞欲参方去。
母问。
汝将何之。
答曰。
水流须到海。
鹤出白云头。
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禅师
虽住古刹不畜一徒。
人或问。
和尚何不择一法嗣去。
海曰。
兰秀发独出西秦
曰几时至。
海曰。
行脚了也。
师腰包将至。
海命侍者鸣钟集众曰。
关西弟子来也。
然此寺原是郭子仪所建。
今渠自来住持。
汝当迎之。
师方入门。
海遥见便云。
相公来何暮也。
师进前曰诺。
海大笑。
竟授与衣法令继其席。
自即退隐寺侧。
先有群盗盘踞劫民受其害。
或请海捕之。
海曰。
老僧所能也。
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说。
后师居寺方三日。
乃率众往擒尽缚之。
破其穴将欲尽诛。
贼哀乞命。
师从容谓曰。
汝劫财物伤人命分当死矣。
今汝乞命独不念彼命乎。
贼叩首流血愿从三宝戒誓不为非。
师为说偈剃发释之。
自是路不拾遗者数十年。
人始信师实郭令公之再来也。
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殁。
师方出主郑州普照。
又迁三乡竹阁庵。
身著白衣跨黄犊吹短笛游于洛中。
尝曰。
道我凡耶。
曾向圣位中来。
道我圣耶。
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凡非圣耶。
却向毗卢顶上别有行处。
泰和五年临洮大势寺结夏。
阐圆觉经谓众曰。
此席将半。
吾当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参为众谈第一义。
晨兴呼侍僧曰。
我病觅药去。
侍僧将出门。
师已蜕矣。
上有五色祥云盘结似盖。
红光如日弥塞四维三日不散。
世寿五十五。
腊三十有九。
弟子举全身建塔焉。
系曰。
迦叶闻那罗王三奏乐则三起舞。
非习气其谁耶。
昔郭邠阳能为国讨贼拯民于涂炭。
今为佛光居寺方三日便擒群盗。
得非习气使然者乎。
观其著白衣骑黄犊而吹笛游洛。
自称于毗卢顶上别有行处。
此又不可思议也矣。
号佛光
陕西兰州冠氏子也。
生即齿发俱长。
具大人相。
年十六。
力求出家。
父母不听。
乃绝食几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发。
阅二年。
偶宿临洮湾子店。
梦梵僧。
振声唤觉。
忽闻马嘶。
豁然大悟。
喜不自胜。
遂归告母曰。
某于途中拾一物。
母问何物。
师曰。
无始来不见的。
遂辞。
欲参方去。
母问汝将何之。
答曰。
水流须到海。
鹤出白云头。
先是熊耳山
有白云海禅师
虽住古刹。
不畜一徒。
入或问何不择一法嗣去。
海曰兰秀发。
独出西秦
曰几时至。
海曰。
行脚了也。
师腰包将至。
海命侍者鸣钟集众。
曰我关西弟子来也。
然此寺原是郭子仪所建。
今渠自来住持。
汝当迎之。
师方入门。
海遥见便云。
相公来何暮也。
师进前曰。
诺。
海大笑。
竟授与衣法。
令继其席。
自即退隐寺侧。
先有群盗踞劫。
民受其害。
或请海捕之。
海曰。
老僧所能也。
不久郭公至。
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说。
后师居寺方三日。
乃率众往擒。
尽縳之。
破其穴。
将欲尽诛。
贼哀乞命师从容谓曰。
汝劫财物。
伤人命。
分当死矣。
今汝乞命。
独不念彼命乎。
贼叩首流血。
愿从三宝。
戒誓不为非。
师为说偈剃发释之。
自是路不拾遗者。
数十年人。
始信师实郭令公之再来也。
宋大定二十四年
海公殁。
师方出主郑州普照。
又迁三乡竹阁庵。
身著白衣。
跨黄犊吹短笛游于洛中。
尝曰。
道我凡耶。
曾向圣位中来。
道我圣耶。
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凡非圣耶。
却向毗卢顶上。
别有行处。
泰和五年
临洮大势寺结夏。
阐圆觉经。
谓众曰。
此席将半。
吾当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参。
为众谈第一义。
晨兴。
呼侍僧曰。
我病觅药去。
侍僧将出门。
师已蜕矣。
上有五色祥云。
盘结似盖。
红光如日。
弥塞四维。
三日不散。
世寿五十五。
腊三十有九。
弟子举全身建塔焉。
道悟
俗𡨥氏。
陕右兰州人
生而有齿。
年十六求出家。
父母不听。
乃不食数日。
许之祝发。
后二年。
临洮归弯子店宿。
夜梦梵僧唤觉。
适闻马嘶。
豁然大悟。
归家喜不自胜。
吟唱云。
见也罗。
见也罗。
遍虚空。
只一个。
告其母曰。
我拾得一物。
其母于囊橐中。
寻索不见。
问是何物。
师曰。
我自无始以来。
不见了底物。
其母不省。
他日欲游诸方。
乡人送者求颂。
有水流须到海。
鹤出白云头之句。
至熊耳。
果遇白云海公。
先是。
人问海。
何不择法嗣。
海亦作颂。
兰秀发独出西秦之语。
比师之至。
夜闻空中人言。
来日接郭相公
黎明。
海呼僧。
行令持香花。
接我关西弟子寺。
唐郭子仪建。
今渠自来住持也。
既至。
一言相契。
径付衣盂。
寺前尝有剽而杀人者。
来告急。
师呼众擒之。
曰。
即汝是贼。
寻得其巢穴。
贼众请命。
师示其要言而释之。
路不拾遗者数十年。
人以此益信师前身汾阳王也。
大定二十四年
白云既没。
师开堂出世。
初郑之普照。
次三乡之竹阁庵。
时著白衣。
跨牛横笛。
游于洛川
人莫之测。
尝谓人曰。
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
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
道我不是圣不是凡。
才向毗卢顶上。
有些行履处。
泰和五年
结夏于临洮之大势寺。
开圆觉经。
升座曰。
此席。
止讲得一半去。
在至五月十二日晚参。
翌日早盥漱毕。
侍者曰。
我病也寻药去。
侍者足未及门。
师已卧逝。
方丈上有五色云。
如宝盖。
中有红光如日者三。
春秋五十有五。
腊三十有九。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道悟字佛光兰州冠氏子也。
生即齿发俱长,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听,乃绝食几死,遂舍入里中寺祝发。
阅二年,偶宿临洮湾子店,梦梵僧振声唤觉,忽闻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胜,说偈曰:“见也罗,见也罗。
遍虚空,只这个。
”遂归,告父母曰:“儿于途中拾一物。
”母问:“何物?
”曰:“无始来不见了的。
”母掌之曰:“何喜之有。
”遂辞欲参方去,母问:“汝将何之?
”答曰:“水流须到海,鹤出白云头。
”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禅师,虽住古刹不蓄一徒,人或问之,海曰:“兰秀发,独出西秦
”曰:“几时至海?
”曰:“行脚了也。
”及将至,海命待者呜钟集众,曰:“我关西弟子来也,然此寺原是郭子仪所建,今渠自来住持,汝当迎之。
方入门,海遥见便云:“相公来何暮也?
进前曰:“诺。
”海大笑竟,授与衣法,令继其席,海即退居寺傍。
先有群盗盘踞劫掠,民受其害,或请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说,后悟居寺方三日,乃率众往擒,尽缚之,破其穴,将欲尽诛,贼哀乞命,从容谓曰:“汝劫财物,伤人命,分当死矣,今汝乞命,独不念彼命乎?
”贼叩首流血,愿从三宝戒,誓不为非。
为说偈,剃发释之。
自是,路不拾遗数十年,人始信郭令公再来也。
金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殁,方出主郑州普照。
又迁三乡竹阁庵,身著白衣,跨黄犊,吹短笛,游于洛中。
尝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
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圣非凡耶,郤向毗卢顶上别有行处。
泰和五年临洮大势寺结夏,阐《圆觉经》谓众曰:“此席将半,吾当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参,为众谈第一义。
晨兴呼侍僧曰:“我病,觅药去。
”侍僧将出门,已蜕矣。
上有五色祥云,盘结似盖,红光如日,弥塞四维,三日不散。
世寿五十五,僧腊三十九,弟子举全身建塔焉。
僧神会盛唐 686 — 7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6—760 【介绍】: 唐僧。
襄阳人
俗姓高
初投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
后至韶州曹溪慧能,受“顿悟”说。
玄宗开元八年,住南阳龙兴寺
后于洛阳慧能学说。
与北宗禅师论辩于滑台大云寺
安史乱起,设坛度僧收“香水钱”以供官军。
肃宗为造荷泽寺洛京,故又名“泽大师”。
卒谥真宗大师
有《显宗记》等。
神会俗姓高氏
襄阳人
幼投本郡国昌寺。
依颢元禅师出家。
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
天宝二年敕住荆州开元寺
肃宗朝敕入内供养。
又敕住西京河泽寺。
上元元年卒。
年九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高
襄阳人
资性惇明。
年方幼学。
即事郡之国昌寺显元法师出家。
受经具戒特异群类。
能禅师
弘唱心法于岭表。
闻而乐之。
竟往无复沮。
及见。
曰。
从何所来。
曰无所从来。
曰如是则汝且归去。
曰亦无所归。
曰太茫茫生。
曰身现在路。
曰犹未到在。
曰曾不滞留。
于是居曹溪者数载。
开元八年
诏配南阳龙兴寺
后复开导洛阳
而南宗之指。
始盛于天下。
先是两京之间。
皆神秀化地也。
普寂又秀之嗣。
世谓之北宗。
普寂之门绝人迹。
则南北之宗。
各树党矣。
因而是非相攻。
毁誉交起。
天宝初
御史卢奕奏。
聚众图不轨。
诏辨对。
卒无他。
均州
二年
又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
十四年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
举兵内向。
陷两京。
车驾幸蜀。
郭子仪
以天下副帅禄山
大农空乏。
军兴绝资费。
右仆射裴冕策以为。
凡所在郡府。
宜置戒坛度僧。
而收其施利。
以给国用。
会由是获主洛阳事。
其所输入尤多。
肃宗朝娄入内廷供养。
将作大匠
造禅宇于荷泽。
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
与门人嘱别。
俄避席望空顶礼。
归方丈。
是夕卒。
寿九十三。
建塔葬洛阳宝应寺
谥真宗
塔号般若。
释神会
姓高
襄阳人也。
年方幼学厥性惇明。
师传授五经。
克通幽赜。
次寻庄老灵府廓然。
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
由是于释教留神。
乃无仕进之意。
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
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
大律仪匪贪讲贯。
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
乃敩善财南方参问。
裂裳裹足。
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
及见曰。
从何所来。
答曰。
无所从来。
曰。
汝不归去。
答曰。
一无所归。
曰。
汝太茫茫。
答曰。
身缘在路。
曰。
由自未到。
答曰。
今已得到且无滞留。
曹溪数载。
后遍寻名迹。
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
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
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
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
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
荡其渐修之道矣。
南北二宗时始判焉。
普寂之门盈而后虚。
天宝中御史卢弈阿比于
诬奏聚徒疑萌不利。
玄宗召赴京。
时驾幸昭应
汤池得对言理允惬。
敕移往均部。
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
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
两京版荡驾幸巴蜀。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
然于飞挽索然。
右仆射裴冕权计。
大府各置戒坛度僧。
僧税缗谓之香水钱。
聚是以助军须。
洛都先陷。
越在草莽。
时卢弈为贼所戮。
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
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
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
而中筑方坛。
所获财帛顿支军
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
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
将作大匠并功齐力。
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
会之敷演显发祖之宗风。
使秀之门寞矣。
上元元年嘱别门人。
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
其夜示灭。
受生九十三岁矣。
建午月十三日也。
迁塔于洛阳宝应寺
敕谥大师曰真宗
塔号般若焉。
系曰。
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者。
贵其渐也。
师自南徂北行曹溪之法。
洛中弥盛如不自异。
外护已成则可矣。
况乎旁无力轮人之多僻。
欲无放逐其可得乎。
或曰。
其过不多何遽是乎。
通曰。
犯时之忌罪不在大。
失其所适过不在深。
后之观此急知时事欤。
是以佛万劫学化行者。
知化行难耳。
无令固己而损法。
慎之哉。
姓高
襄阳人也。
年方幼学。
厥性惇明。
师传授五经。
克通幽赜。
次寻庄老。
灵府廓然。
览后汉书。
知浮图之说。
由是于释教留神。
无仕进意。
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
讽诵群经。
易同反掌。
大律仪。
匪贪讲贯。
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
盛扬法道。
裹足以见。
问曰。
从何所来。
答曰。
无所从来。
曰。
汝不归去。
答曰。
一无所归曰。
汝太茫茫。
答曰。
身缘在路。
曰。
由自未到。
答曰。
今已得到。
且无滞留。
曹溪数载。
后遍寻名迹。
开元八年
敕住南阳龙兴寺
续于洛阳
大行禅法。
声彩发挥。
先是两京之间。
皆宗神秀。
见会明心六祖之风。
荡其渐修之道。
南北二宗。
时始判焉。
十四年
范阳安禄山
举兵内向。
两京版荡。
驾幸巴蜀。
副元帅郭子仪
率兵平殄。
然于飞挽索然。
右仆射裴冕权计。
大府各置戒坛度僧。
聚香水钱。
以助军须。
洛都先陷。
越在草莽。
卢奕为贼所戮。
群议乃请会。
主其坛度。
于时寺宇宫观
鞠为灰烬。
乃权创一院。
悉资苦盖。
而中筑方坛。
所获财帛。
顿支军
代宗郭子仪
收复两京。
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肃宗皇帝
诏入内供养。
大匠
为造禅师宇于荷泽寺中。
郑潜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荥阳人
郑万钧,母代国公主。
玄宗开元中母寝疾,侍左右累三月
疾革,刺血为书请诸神,愿以身代。
后尚玄宗女晋长公主,历太仆光禄卿
李嗣业盛唐 ? — 7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 【介绍】: 京兆高陵人字嗣业
长七尺,膂力绝众。
玄宗天宝六载,从高仙芝攻勃律,大破吐蕃兵,以战绩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后又从高仙芝大食至怛逻斯,兵败,力战掩护仙芝得脱,加骠骑大将军
安禄山反,诏与郭子仪等相倚角,常为先锋,战功甚伟。
封虢国公,加卫尉卿
相州战中,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而卒。
谥忠勇
萧华唐 ?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
萧嵩子。
玄宗天宝末兵部侍郎
安禄山乱,陷于叛军,伪署魏州刺史
郭子仪安庆绪相州欲以魏为应,事泄被执。
崔光远魏州,破械出
朝廷正授魏州刺史
后归,仍以任伪官贬为试秘书少监
尚书右丞、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肃宗上元初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宦官李辅国用事,求为宰相拒之,遂结怨。
辅国以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峡州司马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
萧嵩子。
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
卒,袭封徐国公
天宝末兵部侍郎
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
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
及归,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应元年(762)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
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
全唐诗》存诗1首。
太子太师嵩子。
天宝末嗣爵。
兵部侍郎
禄山之乱陷贼。
伪署魏州刺史
贼平。
以污伪命降试秘书少监
稍迁尚书右丞
擢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元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寝疾。
李辅国矫诏罢为礼部尚书
硖州员外司马
卒。
王难得唐 ?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 【介绍】: 琅邪临沂人
善骑射玄宗天宝初河源军使,与吐蕃赞普王子郎支都交战,直斩其首。
累拜金吾将军
安史之乱,献家赀助军平叛,从郭子仪相州
封琅邪郡公英武军使
鲁炅盛唐 703 — 7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3—759 【介绍】: 幽州范阳人,一说幽州蓟人
以破吐蕃功,累授右领军大将军
安禄山之乱,为南阳节度使,守南郡城
被围一年,昼夜苦战,人相食。
肃宗至德中突围出,为襄阳节度使
叛军欲南侵,奋命扼冲要,阻其南犯江汉之路。
唐师收两京,封岐国公,兼京兆尹
上元中,为淮西襄阳节度使
郭子仪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相州,中流矢奔退,寻以忧惧服毒而卒。
高秀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稷山人
玄宗开元天宝间,从击吐蕃,以功授万福府别将,累迁户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史思明叛唐,旋与史思明等皆欲自拔归命,闻达奚珣等已被杀,惧不自安,复叛。
曾被郭子仪击败于河曲
肃宗至德间,见禄山衰败,以河东节度使降唐,官云中太守。
仆固怀恩唐 ?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
世袭都督
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
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
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
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
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
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
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
怀恩。
铁勒部人。
世袭都督
天宝中左领军大将军
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
前后皆立殊功。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
封丰国公
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
工部尚书
代宗即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方节度使
太子少师
充朔方都知兵马使节度副大使
广德改元
册勋拜太保
仍赐铁券。
名藏太庙。
画像淩烟阁。
辛云京与怀恩有隙。
奏其反状。
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
进围榆次
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
子仪河中
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
北走灵武
啸聚亡命。
上念其勋旧。
遥授太师中书令大宁王
永泰元年
怀恩糺合诸番。
南犯京师
鸣沙县病甚。
还死灵武
部曲焚其尸以葬。
李光弼盛唐 708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64 【介绍】: 营州柳城人
其父为契丹酋长。
持节行,善骑射,严毅有大略。
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即位,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
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
用兵谋定而战,能以少击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
代宗封临淮郡王,卒赠太保谥武穆
光弼
营州柳城人
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
袭封蓟郡公
安禄山反。
郭子仪荐其能。
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寻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范阳大都督府史范阳节度使
肃宗立
更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载司空
郑国公
乾元元年侍中
天下兵马副元帅
上元元年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晋绛等州节度使
太尉
宝应二年进封临淮郡王
赐铁券。
藏名太庙。
图形淩烟阁。
长庆二年薨。
年五十七。
太保
谥曰武穆
王延昌唐 ?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8前 【介绍】: 京兆人
肃宗乾元元年,为监察御史,与颜真卿同谒华山金天王
又为殿中侍御史
京兆少尹谏议大夫侍御史
代宗广德元年,以中书舍人郭子仪行军司马
吐蕃入侵,多有建议。
永泰元年,为吏部侍郎待制集贤院
卒谥宣
延昌
乾元元年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知杂事
度支员外郎吏户二部郎中京兆少尹
谏议大夫
李辅国盛唐 705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3 【介绍】: 唐人
本名静忠
闲厩马家小儿,阉奴,貌陋。
初事高力士,后得侍东宫
因参与谋诛杨国忠,又劝太子中军趋朔方,收河陇兵,图兴复。
肃宗即位元帅府行军司马赐名护国,后改今名。
至德间进封郕国公上元间兵部尚书
外谨密而内贼深,擅权用事。
代宗立,尊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封博陆郡王,愈恣横。
帝遣侠者夜刺杀之。
太傅谥丑
辅国本名静忠
以阉奴事高力士
后以王鉷侍东宫
肃宗即位灵武
辅国豫其谋。
家令
元帅府行军司马
改名护国
又改今名。
进拜少府殿中二监。
封成国公
首谋迁元宗西内。
以功擢兵部尚书
代宗立
司空中书令
尚父
后帝遣使刺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