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存勖后唐 885 — 92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存勖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923年—926年
同光 923年四月—926年四月 闽太祖王审知和南平武信王高季兴以及新罗亦用此年号,1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26 【介绍】: 五代后唐创建者。
李克用子,小名亚子
克用将死,授以三矢曰:“必报梁、燕、契丹之仇。
”既嗣位,北却契丹,东灭燕,又灭后梁,还矢太庙。
后梁龙德三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定都洛阳
后骄恣荒于政治,伶人郭从谦谋反,中流矢而卒。
在位四年。
庙号庄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26 小字亚子
沙陀部人
本姓朱耶氏
懿宗咸通间赐姓李
晋王李克用之长子。
昭宗乾宁后先后遥领晋三州刺史
天祐五年(908)晋王之位。
其后与后梁激战十五年,终灭后梁,建立后唐
同光元年(923)皇帝位
在位三年,耽于享乐,宠信伶人,朝政紊乱,同光四年,死于乱中。
庙号庄宗
两《五代史》有本纪。
工词,《全唐诗》存词4首。
敦煌遗书斯三七三存诗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词学图录
李存勖(885-926)后唐庄宗本姓朱耶小字亚子
沙陀部人
李克用长子。
俳优,洞晓音律,能度曲。
尊前集》存词四首。
帝讳存勖
太祖长子。
唐光启元年生。
年十一。
检校司空隰州刺史
天祐五年封晋王
二十年四月
筑坛魏州即帝位。
同光二年
加尊号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在位四年。
年四十二。
谥曰光圣神闵孝皇帝
庙号庄宗
晋元帝东晋 276 — 32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睿 元帝 318年—322年
建武 317年三月—318年三月
大兴 318年三月—321年 或作太兴
永昌 322年—323年二月 闰十月晋明帝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6—322 【介绍】: 即司马睿
东晋皇帝,字景文
司马懿曾孙。
袭封琅邪王
惠帝元康二年,拜员外散骑常侍
怀帝永嘉元年,任平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
悯帝即位,加左丞相,进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刘曜长安,憨死,西晋亡。
乃即位于建康,史称东晋
时中原大乱,偏安江东
永昌元年大将军王敦以讨刘隗刁协为名,起兵于武昌,攻至石头城
挟制朝政,忧愤而卒。
在位六年。
庙号中宗
全晋文·卷八
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惠帝之从弟。
元康二年袭父觐爵琅邪王
太安中平东将军,镇下邳迁安将军
永嘉初建邺,加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建兴初右丞相,进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制
建兴五年三月晋王位,改元建武
明年三月皇帝位,改元二:太兴永昌
在位五年,谥曰元皇帝庙号中宗
李雄成汉 274 — 33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雄 太宗 武皇帝 304年—334年
建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晏平 306年六月—310年 或作宣平
玉衡 311年—334年 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
大武 ?—? 一般认为大武年号并不存在。《晋载记》中称“改元大武”,乃是该书转写《三十国春秋》误写“改年大成”所致。“改年大成”又是因为成汉国号“大成”,《魏书》称“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之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334 【介绍】: 十六国时成汉建立者,巴氐族,字仲俊
李特第三子。
晋惠帝太安二年,继父李特、叔李流民起义军首领,克成都
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晋惠帝永兴元年,称成都王,年号建兴
三年即帝位,用范长生为相,国号大成。
北取汉中,南抚宁州
简刑约法,宽厚爱人。
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归之者众。
在位三十年。
卒谥武帝庙号太宗
全晋文
字仲炜,特第三子,特起兵。
以为前将军太安二年,特与弟流相继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以永兴元年僭称成都王明年僭即皇帝位,国号曰蜀,在位三十一年。
改元三,建兴、太武、玉衡。
至晋延和九年死,谥日武帝庙号太宗
石勒后赵 274 — 33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石勒 高祖 明帝 319年—333年
太和 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建平 330年九月—333年 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333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
字世龙上党武乡人
羯族。
初名㔨小字匐勒
祖及父均为部族小帅。
年少时行贩洛阳,为人耕作;及长雄健有胆识,勇武好骑射。
并州刺史掠卖至山东为奴。
与牧马帅汲桑聚众反晋,始以石为姓。
起事失败,投前赵刘渊大将
卒,刘聪立,授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
转战冀、并、幽地区,屡败晋将,兼并其所部,渐成势力。
前赵光初二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襄国自称赵王,建立政权,是为后赵
创建初重用汉族士人张宾
太和二年(晋成帝咸和四年)刘曜,灭前赵,占有、并、幽、司、秦十州之地。
十六国中最强盛之国。
建平四年卒。
在位十五年。
全晋文
字世龙初名㔨上党武乡羯人。
惠帝末,从汲桑为盗,死归刘渊,为辅汉将军晋王僭号,授持节平东大将军,进安东大将军,寻授镇东大将军封汲郡公
刘聪嗣位,授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寻授幽州,又授冀州进封本国上党郡公,加侍中,又加崇为陕东伯。
刘曜嗣位,署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进爵赵公,以晋大兴二年自称赵王,都襄国
至晋咸和三年改元太和其明年刘曜,又明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徙都临漳
咸和七年死,在位十五年,谥曰明皇帝庙号高祖
赵思绾五代 ?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魏州人
初为赵赞牙将。
后汉高祖立思绾永兴反,遣人纳款于李守贞
隐帝郭从义伐之。
围城经年,城中杀人充食。
思绾计穷乞降,拜镇国军留后。
又思奔后蜀,被杀。
张鹏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镇州鼓城人
幼为僧,知书,善辩,喜大言,后还俗。
后唐末帝用为供奉官
后晋出帝时累戍守边城。
后汉隐帝乾祐初镇州副使,为高行周左右所谮,被诛。
李守贞五代 ?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河阳人
石敬瑭河阳,以为客将。
敬瑭即位建后晋,拜客省使
累官同平章事
后降契丹,为司徒
刘知远京师后汉守贞来朝,拜太保河中节度使
未几,知远卒,守贞以为后汉新建,隐帝初立,天下易图,遂反。
兵败,自焚死。
守贞
河阳人
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
少帝即位
滑州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改侍卫都虞侯
开运元年兖州节度使
同平章事
二年
契丹南下。
以为北面行营都监
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
移镇宋州
高行周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移镇郓州
契丹寇边。
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
军败降契丹
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
契丹
寻归本镇。
汉祖入立。
太保
封鲁国公
移镇河中。
乾祐二年以叛诛。
聂文进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并州人
善书算。
刘知远太原,以为押司官
知远后汉,拜枢密院承旨
郭威镇邺,文进居中用事,谋杀杨邠等,指挥杀戮。
京师隐帝遇弑,文进亦见杀。
阎晋卿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忻州人
家世富豪,少仕并州至客将。
后汉隐帝乾祐中内客省使,以不得提升,颇怨执政
李业等谋杀杨邠史弘肇,诏晋卿同谋。
事发,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后周兵入汴,自杀。
冉闵十六国 ? — 35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冉闵 350年—352年
永兴 350年闰二月—352年四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2 【介绍】: 十六国时魏国建立者,魏郡内黄人字永曾小字棘奴
冉瞻,为石季龙养子,改姓石氏
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
拜建节将军,迁游击将军,累著军功。
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利用石氏内乱,号召汉人杀诸羯胡,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
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在位三年。
全晋文
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
以父冉良为虎养子,因姓石,拜建节将军封修成侯,历北中郎将游击将军,迁征虏将军封武兴郡公
石遵僭位,为辅国大将军,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石鉴僭位,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晋永和六年,僭即皇帝位改元永兴,国号魏,在位三年。
慕容恪擒斩之,谥曰武悼天王
石遵后赵 ? — 3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9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国君
石虎第九子。
死,其幼子石世即位,皇太后刘氏临朝,以丞相
河内,移师至,刘氏惧,以大司马大都督
遂假刘氏令,僭称帝,废世为谯王,寻命冉闵杀世,并刘氏皆杀之。
后为冉闵所杀。
全晋文
字太祗石虎第九子,石弘时封齐王
石虎僭位,封彭城王石世嗣位,以为左丞相,寻废,以晋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改元青龙,在位一百八十三日为石鉴所杀。
史弘肇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郑州荥泽人字化元
少游侠无行,拳勇健步,走及奔马。
后汉高祖刘知远建国,以功授许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隐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后兼中书令
苏逢吉等不协,将相如水火。
严毅寡言,所部军众有过无赦,兵士所至,秋毫不犯。
因忌者构谗,终被杀。
郭允明五代 ? — 9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0 【介绍】: 五代时河东人小名窦十
少为后汉高祖厮养,授翰林酒使。
隐帝嗣位,尤见狎爱。
骄横轻浮无忌。
累迁飞龙使
未几,与李业等谋杀杨邠
郭威兵至,隐帝败走赵村,允明杀之于民舍,遂自杀。
清太宗明末清初 1592 — 164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皇太極 太宗 1626年—1643年
崇德 1636年四月—1643年 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43 【介绍】: 即爱新觉罗·皇太
满族。
努尔哈赤第八子。
清朝皇帝。
年号天聪崇德
太祖天命年间,为四大贝勒之一,位第四。
受诸大贝勒拥戴,继汗位。
仿明制,考试生员。
天聪五年,废大贝勒与汗并坐旧制,定君臣之分;设六部,编汉兵。
十年,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拒绝改用汉人衣冠之议。
在位时,编八旗汉军、八旗蒙古;重用投降明官;统一漠北蒙古,迫朝鲜附清;进攻明边,并三次派兵攻略内地。
卒谥文皇帝
僧若虚五代 ? — 94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诗僧
隐于庐山,数年持经,不出石室。
南唐国主累次徵召,皆不赴。
曾北游多年。
后汉隐帝乾祐中卒。
宋高僧》卷二五有传。
全唐诗》存诗3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隐居庐山
以诵经。
不出户室者。
累数年。
江南李氏慕仰之。
数徵聘。
终不起。
每曰。
老僧无德。
宁敢勤上命如此哉。
苟复频数不已。
则吾有遁之深山穷谷。
永与世辞而已尔。
自是朝庭不敢强。
或时以香茗衣物赐。
犹引却者不一。
则其清慎可知。
乾祐中。
盛夏坐亡。
身虽停久。
略无摧败之色。
秽恶之气。
噫异矣。
释若虚
隐于庐山
数年持经不出石室。
江南国主李氏钦尚其道。
累徵终不降就。
言老僧无能。
宁销王者归心。
若更相呼窜入深山矣。
或衣物则避让。
香则受之。
乾祐中盛夏坐终。
身不沮坏。
湓城人供养影相焉。
潭州释亡名
恒诵法华经口无他语。
长沙文昭王马氏。
特加礼重。
召入天策府湘西院供养。
然其语事诡异堪惊。
一旦召知佛殿僧。
令急襞掠佛像。
各就两厢。
僧皆谓为狂发。
相目而笑。
举止极甚忽切。
须臾自入正殿内。
据佛座而坐奄然而化。
举州道俗争礼焚香。
汉乾祐中也。
石虎后赵 295 — 34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石虎 太祖 武帝 334年—349年
建武 335年—348年
太宁 349年—349年 或作泰宁。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
永熙 ?—?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统历》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国春秋》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云”。“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延兴 ?—? 《资治通鉴》考异:“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鸿说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5—349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国君字季龙
石勒侄。
羯族。
性残忍,好驰猎,游逸无度。
善骑射,勇力冠当时。
称帝,为太尉封中山王
卒,擅杀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胁石弘继位,而自为丞相,综揽朝政。
旋废杀,自立为大赵天王,迁都于邺。
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大营宫室;刑苛政暴,酷虐荒淫,民人无以为生。
季年,戍卒梁犊等聚众起事于雍城,参加者数十万。
太宁元年(东晋穆帝永和五年)卒。
死后诸子争权,互相残杀,后赵亡。
全晋文
字季龙,勒从子,拜征虏将军,署魏郡太守封繁阳侯,勒称赵王,迁侍中封中山公
勒僭号,授太尉,守尚书令进封中山王
石弘嗣位,拜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
晋咸康元年自称居摄赵天王改元建武其三年僭称大赵天王
晋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太宁,在位十五年,石遵谥曰武皇帝庙号太祖
郑珙五代 ?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1 【介绍】: 五代时青州人
少有异才。
刘崇太原尹时,辟为留守判官
后汉隐帝乾祐初枢密使郭威有大功,与刘崇有隙,因劝据有晋阳,以图发展。
从之。
后汉亡,北汉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寻为礼部侍郎奉使于辽,请行册礼。
在辽因饮酒过量卒。
张祚前凉 ? — 35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张祚 威王 353年—355年
和平 354年—355年九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国君字太伯
张重华兄。
初为延兴太守封长宁侯
建兴四十一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重华死,子曜灵立。
曜灵,自立为凉州凉公
次年凉王,年号和平。
淫暴不道,上下怨愤。
不久内乱,为臣下所杀。
全晋文
字太伯,骏之庶长子,小字螽斯封长宁侯永和九年杀嗣主耀灵,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明年僭即皇帝位,改建兴四十二年和平元年
明年,为张琚等所杀。
李洪建五代 ?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1 【介绍】: 五代时人
刘知远母弟。
初事知远为牙将。
知远后汉称帝,累迁马步军都虞候
隐帝乾祐三年密谋杀邺都留守郭威
率邺兵南下,洪建亲信王殷之族。
洪建不即行,遣人监守其家,仍令给馔,竟免屠戮。
兵入京城隐帝被乱兵所杀,洪建被执。
乞免其死,不从,杀之。
释德韶五代至宋初 890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陈
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
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
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
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
有《传灯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
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
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
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
世称天台国师
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卷一三)。
天台山,称德韶国师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
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
今录偈、颂各一首。
天台国师名德韶
处州龙泉人
生陈氏
母叶。
梦白光触体。
觉而娠。
生而杰异。
年十五。
有梵僧见之。
拊其背曰。
汝当出家。
尘中无置汝所也。
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后唐同光中
舒州投子庵主不契。
龙牙遁禅师问。
雄雄之尊。
因什么亲近不得。
曰。
如火与火。
曰忽遇水来。
又作么生。
曰。
汝不会我语。
又问。
天不盖。
地不载。
此理如何。
曰。
合如是。
惘然。
固要为说。
曰。
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有矮师叔者。
精峭号能齧镞机。
问。
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矮曰。
左搓芒绳缚鬼子。
曰不落古今师说。
矮曰不说。
曰为什么不说。
矮曰。
个中不辨有无。
曰师今善说。
矮骇之。
久而辞去。
所至少留。
见知识五十四人。
括磨搜剥。
穷极隐秘。
不知端倪。
心志俱疲。
至曹山。
但随众而已。
无所咨参。
有僧问。
眼禅师曰。
十二时中。
如何得顿息万缘去。
法眼曰。
空与汝为缘耶。
色与汝为缘耶。
言空为缘。
则空本无缘。
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
闻悚然异之。
又有问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大悟于座下。
平生凝滞。
涣若冰释。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当大宏吾宗。
行矣。
无自滞于是。
天台
智顗禅师遗踪。
如故居。
眷然有终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时。
吴越忠懿王
以国子刺台州
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
申弟子之礼。
日夕问道。
曰。
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
汉乾祐元年戊申
王嗣国位。
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
说法简而要。
拨去枝叶。
曰古圣方便。
犹如河沙。
六祖曰。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是为无上心印。
至妙法门。
我辈称祖师门下士。
何以解之。
若言风幡不动。
汝心妄动。
若言不拨风幡。
就风幡处通取。
若言风幡动处。
是什么。
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
若言非风幡动。
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
既非种种解会。
合如何知悉。
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
虽百千诸佛方便。
一时洞了。
或问如何是古佛心。
答曰此问不弱。
又问亡僧迁化。
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
曰为什么不道。
曰恐汝不会。
问那吒太子
析肉还母。
析骨还父。
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
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曰大家见。
上座问。
故每曰。
大凡言句。
应须绝渗漏乃可。
僧随问。
如何是绝渗漏句。
曰汝口似鼻孔。
又曰。
中无色识。
色中无识。
识二俱空。
何能令见色。
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馀物。
古圣方便。
皆为说破。
若于此明得寂静法。
不寂静法也收尽。
明得远离法。
不远离法亦收尽。
未来现在。
亦无遗馀。
名一法界。
何有遮障。
各自信取。
僧义寂者。
曰。
智者之教。
年祀寖远。
必多散失。
新罗国有善本。
愿藉禅师慈力。
致之使再开。
东土人天目。
于是以闻忠懿王
遣使航海。
传写以还。
适与智者同姓。
疑其后身也。
开宝四年辛未
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山谷。
六月有星。
陨于峰顶。
林木皆白。
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
闻僧问法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
乃开悟。
夫问词答语。
无所增损。
所谓悟者。
何自而发之。
及观所对问者。
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
如问如何是太子身。
对曰大家见上座问。
则问答之间。
不令意根椿立。
盖尝曰。
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
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
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
幼年出家受具。
同光中
寻访知识。
初发心于投子。
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
雄雄之尊。
为什么近之不得。
牙云如火与火。
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
答汝不会我语。
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
答合如是。
不喻。
益。
牙谓曰。
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百匝千重。
是何人境界。
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
进云。
不落古今师说。
疏云不说。
进云。
为什么不说。
疏云。
个中不辨有无。
进云。
师今善说。
疏大骇。
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
亦倦于参请矣。
后至临川但随众耳。
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慧曰。
是曹源一滴水。
其僧惘然。
则豁尔开悟于侧。
遂以所见似慧。
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
祖道光大。
吾不如也。
天台
州牧钱俶
以国王子。
向韶之名。
延请问道。
知其他日必贵。
因以佛法嘱累焉。
汉乾祐元年。
戊申果嗣国位。
忠懿王
即遣使迎致。
申弟子之礼。
择形胜地。
为作道场。
而般若其一也。
开堂说法。
凡十二会。
语多不录。
得其旨者。
遍天下。
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
自唐季以五代之乱。
放失海外。
新罗诸国。
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
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
韶之力也。
故世以智者后身云。
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遐迩。
曰吾宁久乎。
明年六月
大星陨于峰顶。
林木变白。
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
时二十八日
集弟子言别而逝。
寿八十二。
腊六十三。
释德韶者。
姓陈氏
缙云人也。
幼出家于本郡登。
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屈指不胜其数。
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
后见临川法眼禅师
了心要。
承嗣焉。
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
无几大兴玄沙法道。
归依者众。
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
有先见之明。
谓曰。
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
其言信矣。
遣使入山旁午。
后署大禅师号。
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
钱仁奉有疾。
遣人赍香往乞愿焉。
乃题疏云。
令公八十一。
仁奉得之。
甚喜曰。
我寿八十一也。
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
凡多此类。
未终之前也。
华顶石崩振惊百里。
山如野烧蔓筵。
果应终。
焚舍利繁多营塔。
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
享年八十二。
法腊六十四。
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
语录大行。
出弟子传法百许人。
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
功成不宰心地坦夷。
术数尤精利人为上。
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
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
以其触情念而无念。
终日修而无修。
又云正定也。
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
正受简邪思惟。
增遍计故。
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
三摩提以观如幻故。
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
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
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
诸圣度生复若何。
稽夫法演汉庭。
极證之名未著。
风行庐阜
禅那之学始萌。
佛陀什秦摈而来。
般若多晋朝而至。
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
渐染施行依违祖述。
吴之僧会亦示有缘。
俱未分明肆多隐秘。
及乎慧文大士
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
天台智者引而伸之。
化导陈隋。
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
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
认指忘月。
得鱼执筌。
但矜诵念以为功。
不信己躬之是佛。
是以倡言曰。
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
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
曲指则渐修也。
见性成佛者。
顿悟自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毕了无异。
如此修證。
是最上乘禅也。
不立文字者经云。
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
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
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
谓理也行也。
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
云不立文字。
乃反权合道也。
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
向少林而面壁。
慧可以神交。
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
后则临汧。
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
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
可生璨。
璨生信。
信下分二枝。
一忍二融。
融牛头也。
忍生秀与能。
能传信衣。
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
荫车百辆。
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
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
后来得道无央数。
是欤。
重之曰。
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
诸佛得之升等妙。
雌龙得之破障缠。
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
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
师足既伤资争未已。
如闻此心是佛。
便言。
三十二相何无。
闻一路涅槃。
则曰。
八万法门何在。
曾不知经中发菩提此见佛性也。
云何修菩萨行。
此行布修行也。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
何由复业。
或举经以示之。
则对曰。
此性宗法。
或谓之曰。
莫是魔说还焚毁否。
且置而勿论。
又欲弃之。
又欲存之。
不其惑乎。
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
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
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
但破百年之暗。
靡营一室之隳。
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
脱或戒乘俱急。
目足更资。
行不废而理逾明。
法无偏而功兼济。
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
其如玄学多斥讲家。
目为数宝之人。
终困屡空之室。
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定不相违。
施设逗根用有时处。
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
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
授形俱筑释子之基。
唱随行净沙门之业。
拟捐三事何驾一乘。
终包不足之羞。
岂倒转依之地。
通人不诮竖子何知。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吠声贻责迁怒伤人。
因击鼠以破盆。
为争抟而噬主。
自他俱有彼我须均。
纵横尽而成一秦。
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
今从贞观及于宋朝
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
于羽求羽。
放金翅以腾空。
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无相夺伦。
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
若相推重佛法增明。
酬君王度己之恩。
答我佛为师之训。
慎之哉。
慎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