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神秀初唐 606 — 706
释神秀
俗姓李氏
东京尉氏人也。
少览经史博综多闻。
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
以坐禅为务。
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
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
得禅宗妙法。
释迦佛相传授
以衣钵为记。
世相传付。
航海而来。
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
达磨贵传径门心要。
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
寻卒。
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
门徒发其冢。
但有衣履而已。
以法付慧可
付粲。
粲付道信。
信付忍。
忍与信俱住东山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既事忍。
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
谓人曰。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忍于上元中卒。
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
四海缁徒向风而靡。
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
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内道场丰其供施。
时时问道。
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
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中宗孝和帝即位
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
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
厖眉目威德巍巍。
王霸之器也。
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
尝奏天后请追赴都。
恳而固辞。
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
终不起。
使者曰。
吾形不扬。
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
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
且不可违也。
了不度大庾岭而终。
天下散传其道。
宗为北。
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神龙二年卒。
士庶皆来送葬。
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
岐王范燕国公张说
徵士卢鸿各为碑诔。
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
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
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
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
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
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
如是则为药治病。
偏重必离也。
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
五祖丧而大义乖。
秀也拂拭以明心。
也俱非而唱道。
及乎流化北方。
尚修练之勤。
从是分岐南。
服兴顿门之
由兹荷泽行于中土。
以顿门隔修练之烦。
未移磐石。
将弦促象韦之者。
空费躁心。
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
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
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
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
理病未效乖竞先成。
秖宜为法重人
何至因人损法。
二弟子濯击师足。
洗垢未遑折胫斯见。
其是之喻欤。
释如净隋末唐初
释如净
不详何许人也。
甫参法位。
当纳戒津明练毗尼砥砺名节。
时恒讲勖徒侣云屯。
辞笔偕长博达儒典。
先是关中智首律师四分律疏。
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
尔时关辅河北各竞宗派。
微似参辰。
隋末唐初道宣律师
大疏为本。
造删补律钞三卷。
稍为会要。
行事逗机。
贞观已来三辅江淮岷蜀多传唱之。
次装三藏弟子怀素者。
先习钞宗。
后委弃砺之学。
于咸亨年中别述开四分律记。
后号新章欤。
至代宗大历中新章旧疏互相长短。
十三年敕。
集三宗律匠。
重定二家隆杀。
推为宗主。
语在圆照传。
至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之力也。
盖以国相元公载笃重素公崇其律教。
乃命为新疏主作传焉。
僧智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未详何许人。
悬解二乘。
尤善毗尼。
然于著述盖出天性。
每以大藏之目。
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
所撰晋魏汉等录。
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
人物名字耳
若其同本异出。
以一为二。
以旧为新。
后先浑淆。
真伪杂滥。
则其过不可枚举。
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
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其甄别之至。
遂能黜江泌女子之文。
以塞妖忘之源。
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
犹相去远矣。
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
靖迈图纪一卷。
释智升
未祥何许人也。
义理悬通二乘俱学。
然于毗尼尤善其宗。
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
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
各著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
谓之晋录魏汉等录。
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
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最为精要何耶。
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
多惑其文真伪相乱。
或一经为两本。
或支品作别翻。
一一裁量少无过者。
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
黜而不留。
可谓藻鉴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
后之圆照贞元录也。
文体意宗相岠不知几百数里哉。
麟德中道宣出内典录十卷。
靖迈出图纪四卷。
各续一卷。
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
僧利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西域人
婆罗门种姓也。
蚤年结侣。
捋游震旦。
玄奘三藏
方东反。
遇诸金梭岭。
而获师事焉。
遂为门高弟。
宏放冲达
中宗尤器重之。
朝野士贵。
莫不愿交。
开元中
讲华严于安国寺
四众奔拥。
无容膝地。
檀施云委。
而忮求者颇侧目。
时有大理评事总校韦打。
上言。
释道二教。
蠹政久矣。
臣乞与较所学。
若果优长。
则国家存之。
何不可者。
诏三教各选百人。
集内殿辨论。
定其胜负。
于是玎先升高座。
唱所问难。
道士叶静能
沙门思明
皆屈挫。
次升座。
辞指注射。
往复数百千转。
而端绪条畅。
彼常不足。
而此常有馀。
旁观为之骇汗。
乃从容问玎曰。
子先升座。
岂非主耶。
然则主人何姓。
以儒则姓孔。
以道则姓李。
以佛则姓释。
如是则子其姓孔矣。
玎曰。
姓韦
即于座长哦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韦。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待卫百僚。
闻之悚然。
上因忆韦后事。
遽变色曰。
玎是庶人族。
辄敢轻蔑祖教。
淩𨏦释门哉。
玎惧下殿。
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族属。
上怒终不解。
诏贬象州
号明教大师
助钱帛。
明教寺以彰其能。
以小罪。
谪居汉东
南阳龙兴寺
慧忠国师以山野进见。
识之曰。
汝将来当以道德。
为天子模范。
勉之。
非吾辈敢比也。
且遗之衣物。
其藻监类此。
著立法幢论一卷行世。
大历中
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
为作传成十卷。
则其美言懿行之富。
可知。
释利涉者。
西域人也。
即大梵婆罗门之种姓。
夙龄疆志机警溢伦。
宗党之中推其达法。
欲游震旦结侣东征。
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
行次相逢礼求度。
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
特尔远尘归乎正道。
难其移转矣门贤哲辐凑。
季孟于光宝之间。
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
中宗最加钦重。
朝廷卿相感义与游。
开元中安国寺讲华严经。
四众赴堂。
迟则无容膝之位矣。
檀施繁炽利动人心。
颖阳人韦玎。
垂拱中中第。
调选河中府文学
大理评事秘校
讲筵币帛堆积。
就乞选粮所获未厌。
表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
言释道蠹政可除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
都集内殿。
韦玎先陟高座
叶静能及空门思明
例皆辞屈。
次登座解疑释结。
临敌有馀。
与韦往返百数千言。
条绪交乱相次抗之。
棼丝自理正直有归。
重问韦曰。
子先登席可非主耶。
未审主人何姓。
玎曰。
姓韦
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
偈词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之吟作百官悚然。
帝果忆何韦之事。
凛然变色曰。
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玄元祖教。
及凌𨏦释门。
玎下殿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之属。
贵其钳利口以解疏狂。
奏曰。
玎是关外之人。
非玄贞之族类。
敕贬象州百姓。
钱绢助造明教寺
加号明教焉。
二教重熙之力也。
因著立法幢论一卷。
公卿间有言曰。
涉公是韦掾之膏盲也。
曰。
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此京城无不改观。
言谈讲者以为最焉。
晚节遭其谴谪汉东
寻属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
惠忠国师知重名。
聊款关相谒曰。
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
适观师当有贵气。
可作高道国德。
勿同吾也。
乃开箧提物令师曳娄。
由此襄邓之人皆惊如此悬记。
师道声又光阐焉。
望重之故也。
上元二年师入供养。
肃宗时入宫起居。
太上皇乃引见上皇曰。
此人何如利涉
则知才业优长帝王器重。
复多著述。
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传成一十卷。
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勿提提羼鱼
勿提提羼鱼
华言莲华精进
本屈支城人也。
龟兹国亦云丘慈。
正曰屈支。
时唐使车奉朝到彼土。
城西门外有莲华寺。
进居此中号三藏苾刍
奉朝至诚祈请。
开译梵夹传归东夏。
进允之。
遂译出十力经。
可用东纸三幅。
成一卷。
是佛在舍卫国说。
安西境内有前践山。
山下有伽蓝。
其水滴溜成音可爱。
彼人每岁一时采缀其声以成曲调。
故耶婆瑟鸡。
开元中用为羯鼓曲名。
乐工最难其杖撩之术。
进寺近其滴水也。
其经是沙门悟空同十地回向轮经。
共十一卷赍进贞元中请编入藏。
圆照续录故述其由。
僧乘如中唐 ? — 77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未详其氏族乡里。
精研律部。
尤能力行不怠。
代宗朝。
与翻译。
兼应奉两街临坛度人之任。
当是时。
凡僧寺皆隶有司。
五众身亡。
衣资什具。
悉入官库。
正同籍没。
殊非律指。
于是上言。
乞加釐革。
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诏今后亡僧物。
随以入僧。
仍斑告中书省牒天下遵行者。
积弊顿除。
如之力于教门多矣。
终于西明安国二寺上座。
平生盛著述。
圆照编集为三卷。
行世。
释乘如
未详氏族。
精研律部颇善讲宣。
绳准缁徒罔不循则。
代宗朝翻经预其任。
左右街临坛度人弟子千数。
先是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
然历累朝曷由釐革。
乃援引诸律。
出家比丘生随得利死利归僧。
言其来往来无物也。
比丘贪畜自兹而𡞞者职由于此。
今若归官例同籍没。
前世遗事阙人举扬。
今属文明乞循律法断其轻重。
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
今后僧亡物随入僧。
仍班告中书门牒。
天下宜依。
如之律匠非上训二众而已。
抑亦奋内众之遗事立功不朽。
如公是乎。
西明安国二寺上座。
有文集三卷。
圆照鸠聚流布焉。
僧悟空盛唐 729 — ?
释悟空
京兆云阳人
姓车氏
后魏拓跋之远裔也。
天假聪敏志尚典坟。
孝悌之声蔼于乡里属玄宗德被遐方。
罽宾国愿附大唐
遣大首领萨婆远干与三藏舍利越摩。
于天宝九载来朝阙庭。
请使巡按
明年敕中使张韬光。
将国行官兼吏四十馀人西迈。
时空未出俗名奉朝
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令随使臣安西路去。
至十二载。
至健陀罗国。
罽宾东都城也。
其王礼接唐使。
使回。
笃疾留健陀罗。
病中发愿。
痊当出家。
遂投舍利越摩落发。
号达摩驮都
华言法界
肃宗至德二年也。
洎年二十九。
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
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
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
巍地为教授
于蒙鞮寺。
讽声闻戒。
习根本律仪。
然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
后巡历数年遍瞻八塔。
为忆君亲因咨本师舍利越摩。
再三方允。
摩手授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
共一夹。
并佛牙舍利。
以赠别。
行从北路。
至睹货罗国。
五十七蕃中有一城。
骨咄国城果有小海。
行次南岸。
地辄摇动。
云阴雨暴霆击雹飞。
乃奔就一大树间。
时有众商咸投其下。
商主告众曰。
谁赍佛舍利异物殊珍耶。
不尔龙神何斯忿怒。
有则投于海中无令众人惶怖。
如藏匿者自贻伊咎。
为利东夏之故潜乞龙神宥过。
自卯达申雨雹方霁。
回及龟兹居莲华寺。
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
善于传译。
因将十力经夹请翻之。
寻抵北庭大使复命。
出梵夹。
于阗三藏戒法译主
證梵文并度语。
翻成十地。
回向轮经。
事讫随中使段明秀。
贞元五年己巳京师
敕于跃龙门使院安置。
进上佛牙舍利经本。
宣付左神策军缮写。
功德使窦文场
写毕进呈。
敕署壮武将军太常卿
乃归章敬寺。
次返云阳
问二亲坟树已拱矣。
凡所往来经四十年。
于时已六十馀。
所翻经三本共十一卷。
翻经大德圆照续开元录。
皆编入藏。
复记之行状焉。
僧智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智慧
姓憍答摩
天竺迦毕试国人
天资颖悟。
七岁依大德调伏军出家。
诵四阿含。
十万颂。
阿毗达磨四万颂。
既具戒。
诵萨婆多。
近四万颂。
俱舍二万八千颂。
大毗婆沙等。
兼通其义又七年。
习小乘法。
后于中天竺那烂陀寺。
承事大德智护进友智友。
槁大乘金刚般若等经。
唯识。
瑜伽。
中边。
因明。
声明。
医明。
王律等论。
十八年。
受瑜珈法。
入曼啰三密护身五部印契于南天竺达磨耶舍。
诵凡三千五百馀颂。
稔闻支那大国文殊所护乃泛舶东指。
历二十二年再至番禺
仅克有济。
贞元二年
始留京辇。
神策军正将罗好心舅氏子也。
方以朱泚之乱有战功。
相见悲喜。
迎至其家。
延留供养。
八年疏举翻译。
六月八日
内出梵本。
诏以罽宾三藏般若。
开释梵本。
翰林待诏光泽寺利言度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资圣寺道液。
西明寺良秀
庄严寺应真。
醴泉寺超悟。
道岸
𮗿空。
充正义。
仍就西明寺置馆。
是日共施有加。
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般若心经各一卷。
十月缮写进上。
诏于神策军
赐斋。
嚫慧绢五百疋。
冬衣一袭。
馀赐绢各有差。
慧谢有疏。
不录。
其表兄罗好心
谢疏称。
奉天定难功臣
开府仪同三司
检校太子詹事
语多不录。
慧终于洛阳
龙门西国
释智慧者。
梵名般剌若也
姓憍答摩氏
天竺迦毕试国人
颖悟天资。
七岁发心。
违侍二亲归依三宝。
时从大德调伏军教诵四阿含满十万颂。
阿毗达磨三万颂。
及年应法随师往别国纳具足戒。
诵萨婆多近四万颂。
俱舍二万八千颂。
又诵大婆沙兼通其义。
七年于彼专习小乘。
后诣中天竺那烂陀寺。
禀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金刚般若经因明声明医明王律论等。
并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
复游双林经八塔。
往来瞻礼十有八年。
闻南北竺颇尚持明。
遂往咨禀。
彼有灌顶师名达摩耶舍。
见慧勤重可教。
授瑜伽法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印契经。
于一年诵彻三千五百馀颂。
常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
锡指东方誓传佛教。
乃泛海东迈。
垂至广州风飘却返抵执师子国之东。
又集资粮重修巨舶。
遍历南海诸国。
二十二年。
再近番禺
风涛遽作舶破人没。
存焉。
夜至五更其风方止。
所赍经论莫知所之。
及登海壖其夹策已在岸矣。
于白抄内大竹筒中得之。
宛为鬼物扶持而到。
乃叹曰。
此大乘理趣等经。
想支那人根熟矣。
遂东北行半月达广州
德宗建中初也。
属帝违难奉天
贞元二年始届京辇。
见乡亲神策军正将罗好心
舅氏之子也。
悲喜相慰。
将至家中延留供养。
八年上表。
翻传。
有敕令京城诸寺大德名业殊众者同译。
罽宾三藏般若开释梵本。
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度语。
西明寺沙门圆照笔受
资圣寺道液。
西明寺良秀
庄严寺应真。
醴泉寺超悟。
道岸辩空
并充證义
六月八日欲创经题。
右街功德使希迁右神策军大将军王孟骠骑大将军马有邻等。
送梵经出内。
缁伍威仪乐部相间。
士女观望车骑交骈。
迎入西明寺翻译。
即日赐钱一千贯三十丳香一大合。
充其供施。
开名题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成十卷。
又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心经。
各一卷。
贞元八年所译也。
是岁十月缮写毕。
二十八日设䌽车大备威仪。
引入光顺门进。
帝览忻然慰劳勤至。
敕于神策军赐斋食。
绢五百匹冬服一副。
馀人赐各有差。
表谢。
答诏褒美。
同日请译经
奉天定难。
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罗好心上表云。
臣表弟沙门般剌若先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梵本经。
伏奉今年四月十九日敕。
令王希迁精选有道行僧于西明寺翻译。
今经帙已终。
同诣光顺门进上。
答诏云。
卿之表弟早悟大乘。
远自西方求游上国。
宣六根之奥义。
演双树之微言。
念以精诚所宜钦重。
是令翻译俾用流行。
卿夙慕忠勤职司禁卫。
省览表疏具见乃怀所谢知。
好心朱泚围逼之际颇有战功预其中兵。
为帝宠重。
好心启导。
译务有光。
帝制经序焉。
后终于洛阳
龙门之西冈。
塔今存矣。
僧寂默中唐 ? — 806
释牟尼室利
华言寂默
其为人也。
神宇高爽量度真率。
德宗贞元九年发那烂陀寺拥锡东来。
自言从北印度往此寺。
出家受戒学法焉。
十六年长安兴善寺
十九年徒崇福醴泉寺
复于慈恩寺请行翻译事。
乃将奘师梵本。
出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又进六尘兽图。
帝悦檀施极多。
元和元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慈恩寺
说中天竺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周围四十八里。
九寺一门。
是九天王所造。
在寺日住者万馀。
大法师处量纲任。
西域伽蓝无如其高广矣。
案守护国界主经。
是般若译。
牟尼證梵本。
翰林待诏光宅寺智真译语。
圆照笔受
鉴虚润文。
澄观證义焉。
释莲华
释莲华
中印度人也。
兴元元年杖锡谒德宗。
乞钟一口归天竺声击。
广州节度使李复修鼓铸毕。
令送于南天竺金堆寺。
乃将此钟。
于宝军国毗卢遮那塔所安置。
后以华严后分梵夹附舶。
来为信者。
般若三藏于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
一云梵夹本是南天竺乌荼国王书献支那天子。
书云。
手自书写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五圣者。
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谨奉进上。
愿于龙华会中奉觐云。
贞元十一年也。
至十二年六月
诏于崇福寺翻译。
罽宾沙门般若宣梵文。
洛京天宫寺广济译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智柔智通缀文。
成都府正觉寺道恒鉴虚润文。
千福寺大通證义
澄观灵邃详定。
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写进。
十四年二月解座。
僧惟宽中唐 755 — 81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
祖安父皎。
皆隐德。
宽甫十三岁。
见杀以馔客。
即不忍食。
退求出家。
落鬋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始习止观。
后见大寂
及證心法。
化行闽越间。
贞元七年
作滕家道场于会稽
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
十三年
少林寺
二十一年止卫国寺。
明年天宫寺
僧问。
如何是道。
答云。
大好山。
进云。
学人问道。
师何以言好山。
答云。
汝只识好山。
且不识道。
问云。
狗子还有佛性否。
答云有。
云和尚还有么。
答云我无。
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为甚么和尚独无。
我非众生。
既非众生。
是佛否。
不是佛。
究竟是何物。
亦不知是何物。
可见可思否。
思之不及。
议之不得。
不可思议。
元和四年
诏迎至安国寺
五年入麟德殿。
上躬问道。
其年以法复灵泉不空三藏久涸之池。
侍郎白居易
尝诣问曰。
禅无言说。
师以禅道自居。
如何说法。
曰。
无上菩提。
被于身为律。
宣于口为教。
得之于心为禅。
应用有三。
其致一也。
何于中妄起分别。
又问曰。
既无分别。
何以修心。
答曰。
心本无垢净。
毕竟何用修。
若去垢取净。
是名金屑翳。
又问曰。
若无修證。
何异凡夫。
答曰。
凡夫无明。
二乘执著。
离此二病。
是名真修。
有僧问曰。
道在何处。
答曰在目前。
进曰。
我何不见。
答曰。
汝有我故。
所以不见。
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
和尚见否。
答曰。
有汝有我。
展转不见。
进曰。
无汝无我。
还见否。
答曰。
无汝无我。
教阿谁见。
十二年二月晦
升座别众讫。
奄然顺化
报龄六十三。
僧腊三十九。
葬灞陵西原
谥大彻
塔号元和正真。
弟子千馀人。
得其指者。
三十九人。
入室受付嘱者。
曰义崇圆照
释惟宽
姓祝氏
衢州信安人也。
祖曰安。
考曰皎。
生十三岁。
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
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證大乘法于止观。
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
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
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
七年伏猛虎于会稽
作滕家道场。
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
作回向道场。
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
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
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
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
诏于安国寺
五年问道于麟德殿。
其年复灵泉不空三藏池。
十二年二月晦
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
报龄六十三。
僧夏三十九。
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
谥曰大彻禅师
塔号元和正真。
说心要法三十年。
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
应病授药安可既乎。
白乐天宫赞时。
四诣法堂。
每来垂问。
答如流。
白君以师事之。
门弟子殆千馀。
得法者三十九。
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罗浮山宝修
俗姓周
资州人也。
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
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
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
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
一日告门人曰。
因缘相偪。
愀然不乐众咸莫测。
顺宗皇帝
深重佛宗。
知修之名。
诏入京与三藏击问。
并答翻译之意。
朗畅如流。
乃留居辇下三年。
终于京寺云。
僧端甫中唐 770 — 8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36 【介绍】: 唐僧。
天水人俗姓赵
十岁出家,受戒于西明寺照律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德宗时被征,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
顺宗亲之若兄弟,恩礼特隆。
宪宗时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
卒谥大达
释端甫
俗姓赵氏
天水人也。
世为秦著姓焉。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
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
必当大兴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
长六尺五寸。
其音如钟。
夫将欲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
固必有殊祥奇表欤。
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沙弥
十七正度比丘
安国寺
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律师
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又梦。
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
且曰。
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
囊括川注逢源会委。
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
固必有勇智宏辩欤。
无何谒文殊于清凉。
众圣皆现。
演大经于太原
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
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
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符彩超迈辞理响捷。
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
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
缚吴斡蜀潴蔡荡郓。
而天子端拱无事。
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
开法场于秘殿。
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
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波。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
固必有冥符玄契欤。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
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讲涅槃唯识经论。
处当仁传授宗主。
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
运三密于瑜伽。
契无生于悉地。
日持诸部十馀万遍。
指净土为息肩之地。
严金经为报法之恩。
前后供施数十百万。
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而方丈单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
豪侠工贾莫不瞻向。
荐金宝以致诚。
仰端严而礼足。
日有千数不可殚书。
即众生以观佛。
离四相以修善。
心下如地坦无丘陵。
王公舆台皆以诚接。
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
而已矣。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
固必有奇功妙道欤。
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
当暑而尊容若生。
终夕而异香犹郁。
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
遗命荼毗得舍利三百馀粒。
方炽而神光月皎。
既烬而灵骨珠圆。
赐谥曰大达
塔曰玄秘。
俗寿六十七。
僧腊可数。
门弟子僧尼约千馀辈。
或讲论玄言。
或纪纲大寺
修禅秉律。
分作人师五十。
其徒皆为达者。
会昌中相国裴公休
为碑颂德焉。
俗姓赵
天水人
张夫人梦梵僧谓曰。
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
所梦僧。
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
必当大兴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
高颡深目。
大颐方口。
长六尺五寸。
其音如钟。
始十岁。
崇福寺道悟禅师沙弥
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律师
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又梦梵僧。
以舍利满琉璃器。
使吞之。
且曰。
三藏大教。
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
无敌于当时。
无何谒文殊于清凉。
众圣皆现。
演大经于太原
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
闻其名徵之。
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
与儒道议。
赐紫方袍。
复诏侍皇太子东朝
顺宗皇帝
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
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
数幸其寺。
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
虽造次应对。
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
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开成元年六月一日
西向右胁而灭。
茶毗。
得舍利三百馀粒。
赐谥曰大达
塔曰玄秘。
僧全豁唐 827 — 88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泉州柯氏。
少挺特。
器度宏伟。
清源谊公薙落。
长安西明寺照公
受具戒。
即往保寿寺习经律。
顷之偕雪峰存公
钦山邃公。
北造临济
临济归寂
乃谒仰山
才入门。
提起坐具云。
和尚
山欲举起拂子。
云不妨好手。
继参德山
提坐具上法堂。
徘徊瞻顾。
德山云作么。
咄之。
云。
老僧过在什么处。
云。
两重公案。
遂下参堂。
云。
者个阿师。
稍似个行脚人。
至来日上方丈问讯。
云。
阇梨是昨日新到么。
云是。
云。
什么处学得者虚头来。
云。
某甲终不自谩。
云。
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一日入方丈。
侧身立问云。
是凡是圣。
山喝。
礼拜。
后有人举似洞山
云。
若不是上座。
大难承当。
闻之乃曰。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错下名言。
我当时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饭头。
一日饭迟。
德山拓钵至法堂。
峰因晒炊巾。
见之云。
者老汉。
钟未鸣。
鼓未响。
拓钵向什么处去。
德山便归方丈。
峰举似
云。
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
山闻即呼至问云。
汝不肯老僧那。
密启其意。
至来日上堂。
于僧堂前。
抚掌大笑云。
且喜老汉会末后句。
直是天下人无柰他何。
虽然如此。
也只得三年
雪峰钦山聚话次。
雪峰忽指一碗水
云。
水清月现。
雪峰云。
水清月不现。
踢翻水碗而去。
雪峰同辞德山
问甚么处去。
云。
暂辞和尚下山去。
云。
子他后作么生。
云。
不敢孤负和尚
云。
子凭何见。
有此说。
云。
智过于师。
方堪传授
智与师齐。
减师半德。
云。
如是如是当善护持。
反庵于洞庭卧龙山
僧问。
无师之人还有出身处也无。
云。
声前古毳烂。
云堂堂来时如何。
云刺破眼。
问如何是祖师意。
云。
移取庐山来向汝道。
上堂。
谓诸徒云。
吾尝寻究涅槃经。
三两段文。
衲僧说话时。
有僧礼拜请举。
云。
第一段义道。
吾教意如伊字三点。
东方一点。
点开诸菩萨眼。
西方一点。
点断诸菩萨命根。
上方一点。
点著诸菩萨顶
第二段义道。
吾教意如摩醯首罗。
擘开面门。
竖亚一只眼。
第三段义道。
吾教意。
如涂毒鼓。
击一声。
远近闻者皆丧。
时小严上座出问云。
如何是涂毒鼓。
以两手按膝。
举身横亚云。
韩信临朝底。
光启初
唐年山。
凿岩置院。
号岩头
值天下大乱。
每语人曰。
我死要当大叫一声。
三年四月八日
贼群聚院中。
索供馈。
知事辈皆遁匿。
坐堂上。
贼挥突。
不为动。
乃剚刃其腹。
果大叫。
声闻数十里。
竟卒。
阇维获舍利以葬。
僖庙赐谥清严
塔号出尘。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释全豁
俗姓柯氏
泉州人也。
少而挺秀。
器度宏远而疏略。
清源谊公为师。
长安西明寺照公
与受满足法。
即于左街保寿寺。
听寻经律决择纲宗。
垂成讲导。
振锡南指。
武陵德山
药病相应更无疑滞。
后居所邻洞庭
地曰卧龙。
乃筑室而投憩焉。
徒侣影随。
又居唐年山。
山有石岩巉崒。
立院号岩头欤。
凡所施用皆削繁总兀然而坐任众围绕。
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
实于逆顺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
值光启已来中原多事诸侯角立狂贼来剽掠。
众皆回避。
惟晏如。
贼责弗供馈。
忿怒俾挥刃之。
曾无惧色。
光启丁未岁夏四月八日
门人权葬。
葬后收焚之。
获舍利七七粒。
僖宗赐谥曰清严
塔号出尘。
葬事檀越田咏兄弟率财营构。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提唱斗峻。
时号岩头法道。
难其领会焉。
系曰。
二师何临难无苟免乎。
通曰。
凡夫之难是菩萨之易。
经生累舍。
此乌悕哉。
安世高累累偿债。
去若拂尘业累才轻。
苦依身尽换坚固之体耳。
神仙或从刃殒者。
谓之剑解。
况其正修證果之人。
观待道理不以不令终为耻也。
释大通1109 1035 — ?
全宋诗
释大通号善本俗姓董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人。
及长,博极群书而无仕宦之意。
与弟善思往京师地藏院,选经得度,习毗尼。
东游至姑苏,礼圆照于瑞光。
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渡淮,留太守岩。
久之,出住双林,迁净慈,寻徙法云寺
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偈二首。
禅师名善本
生董氏
仲舒之后也。
其先家太康仲舒村。
大父琪。
父温。
皆官于颖。
遂为颖人。
初母无子。
祷于佛像前。
誓曰。
得子必以事佛。
即蔬食。
俄娠。
及生本骨相秀异。
方晬而孤。
母育于叔祖玠之家。
既长博学。
操履清修。
母亡哀毁过礼。
无仕宦意。
辟谷学道。
隐于笔工。
然气刚不屈。
沈默白眼公卿。
嘉祐八年
与弟善思。
俱至京师
藉名显圣地藏院。
试所习为大僧。
其师圆成律师惠揖者。
谓人曰。
本它日当有海内名。
乃生我法中乎。
圆成使听习毗尼。
随喜杂华。
夜梦见童子。
如世所𦘕善财。
合掌导而南。
既觉曰。
诸佛菩萨。
加被我矣。
其欲我南询诸友乎。
圆照禅师
道振吴中
径造姑苏
谒于瑞光。
圆照坐定。
特顾之。
默契宗旨。
服勤五年。
尽得其要。
其整顿提撕之纲。
研练差别之智。
纵横舒卷。
度越前规。
一时辈流。
无出其右。
圆照倚之。
以大其家。
以季父事圆通秀公
庐山栖贤
出入卧内。
如寂子之于东寺
元丰七年春
九江游淮山。
遍礼祖塔。
浮山岩丛之胜。
终焉志
遂居太守岩。
久之出世。
婺州双林六年。
浙东道俗追崇。
至谓傅大士复生。
移住钱塘净慈。
圆照之后。
食堂日千馀口。
仰给于檀施。
而供养庄严之盛。
游者疑在诸天(或云西天)。
时号大小 神考(或作哲宗)闻其名。
有诏住上都法云寺
赐号大通禅师
又继圆通之后。
本玉立孤峻。
俨临清(或云千众)众。
如万山环天柱。
让其高寒。
然精粗与众共。
未尝以言徇物。
以色假人。
王公贵人。
施舍日填门。
厦屋万础。
涂金镂碧。
如地涌宝坊。
八年
请于 朝。
愿归老于西湖之上。
诏可。
遂东还。
庵龙山崇德
杜门却扫。
与世相忘。
又十年。
天下愿见。
而不可得。
独与法子思睿俱。
睿与余善。
为予言其平生。
曰。
临众三十年。
未尝笑。
及闲居时。
抵掌笑语。
问其故。
曰不庄敬。
何以率众。
吾昔为丛林。
故强行之。
非性实然也。
所至见尽佛菩萨行立之像。
不敢坐伊蒲塞馔。
以鱼胾。
名者不食。
其真诚敬事。
防心离过。
类如此。
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
屈三指谓左右曰。
止有三日已而。
果殁。
有异禽翔鸣于庭而去。
塔全身于上方。
阅世七十有五(或三)。
坐四十有五夏。
赞曰。
出云门之后。
望雪窦为四世嫡孙。
平居作止。
直视不瞬。
及其升堂演唱。
则左右顾。
象王回旋。
学者多自此悟入。
方其将终之夕。
越僧梦归兜率天。
味其为人。
居处服玩。
行己利物。
日新其德。
不置之诸天。
尚何之哉。
善本
族董氏。
仲舒之后也。
其先家大康仲舒村。
大父琪。
父温。
皆官于颖。
遂为颖人。
母无子。
祷白衣大士。
誓曰。
得子必以事佛。
即蔬食俄娠。
及生骨相秀异。
方晬而孤。
母育于叔祖玠之家。
既长博学。
操履清修。
母亡哀毁过礼。
无仕宦意。
气刚不屈。
沉嘿白眼公卿。
嘉祐八年
京师地藏院。
经得度。
习毗尼。
随喜杂华。
夜梦见童子。
如世所画善财。
合掌导而南。
既觉曰。
诸佛菩萨。
加被我矣。
其欲我南询乎。
圆照道振吴中
造焉。
一见知为法器。
特顾之。
服勤五年。
尽得其要。
其整顿提撕之纲。
研练差别之智。
纵横卷舒。
度越前规。
一时流辈。
无出其右。
圆照倚之。
以大其家。
元丰七年
遍游居浮山太守岩。
出世住婺州双林。
钱塘净慈。
圆照后。
法席冠江浙。
时号大小本云。
上闻其名。
有诏住上都法云寺
赐号大通禅师
师玉立孤峻。
未尝以言徇物。
以色假人。
王公贵人。
施舍填门。
而精粗与众共。
八年
请于朝。
愿归老西湖
诏可。
遂东还。
庵龙山崇德
杜门却扫。
与世相忘。
天下愿见不可得。
师临众三十年。
未尝笑。
及闲居时。
抵掌笑语。
问其故。
曰。
不庄敬何以率众。
吾昔为丛林。
故强行之。
非性实然也。
所至见佛菩萨行立之像。
不敢坐。
伊蒲塞馔。
以鱼胾名者不食。
其真诚敬事。
防心离过。
类如此。
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
屈三指谓左右曰。
止有三日
已而果殁。
有异禽。
翔鸣于庭而去。
塔全身于上方。
阅世七十五。
坐四十五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宗本)弟子善本姓董氏开封人
母祷佛而生,及长,试《华严经》得度,师事圆照时称大本小本
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
后归杭州象坞寺,杜门却扫,专修净业。
有僧定中见方丈弥陀佛,示金色身。
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告门人曰:“止有三日耳。
”及期趺坐,西面而去。
释法道北宋 1086 — 1147
师名法道
旧名永道
顺昌毛氏。
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咒轨。
及传圆顿戒法圆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赐椹衣。
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
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黥流道州
后七年还僧。
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
绍兴间赐对。
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
曰。
虽感圣恩。
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
上曰。
这僧到老倔强。
计自便。
故事。
道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
道士刘若谦论辨。
卒获改正。
十七年秋
说偈端坐而化。
茶毗。
舍利无数。
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虚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