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江北” 相关资源
人物库
何鉴明 1442 — 1521
维基
何鉴(1442年—1521年)字世光浙江承宣布政使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省新昌县)人,累官刑部尚书兵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进士,授直隶宜兴县知县,徵拜为监察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地,弹劾巡抚郑宁等数十人不称职。
巡按太,因逮捕总督太监违法,被诬陷下诏狱。
得释之后,再次巡按江北
出官河南府知府,赈灾饥荒,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弘治三年正月升任四川右布政使五年十月左布政使
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管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税粮。
并发漕米十五万石赈灾苏州松州水灾。
并与侍郎徐贯上疏建造吴淞、白茆诸渠以除水患。
历官山东巡抚、升刑部侍郎
因母丧丁忧去职。
弘治十八年(1505年),除服还朝,以左佥都御史出巡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
正德二年(1507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文冕刘瑾面前诬告何鉴,被连坐免职罚米。
刘瑾被诛后,正德六年,召为刑部尚书,恰逢当时四川京畿江西等地纷纷有民变。
兵部尚书王敞不能治理,武帝洪钟陈金马中锡督师分讨,同年罢免王敞,改命何鉴替任。
何鉴上任后,选将练兵,录民间武士,令乡聚悉树栅浚沟,团结相救。
各地民变陆续平定。
加封太子少保
何鉴虽然尽职兵事,但明武宗好弄兵,肆意调整边军于大内团操,重用江彬等人。
何鉴终因言官弹劾致仕。
九年后去世。
洪钟明 1444 — 1524
维基
洪钟(1443年—1523年)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浙江钱塘县人
累官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名。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
官至刑部尚书洪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与四川巡抚林俊,镇压农民军。
正德元年(1506年)洪钟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
七年(1512年),告老还乡。
嘉靖二年(1523年)洪钟在家中逝世,嘉靖帝三次派使者谕祭,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
墓碑王守仁撰写,吏部尚书董圮篆额。
王守仁还撰有《祭洪襄惠公文》。
马廷用明 1446 — 15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6—1519 【介绍】: 四川南充人字良佐号紫崖
成化十四年进士
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读,预修《大明会典》。
南京翰林侍读学士,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尝署南京户部,适岁歉,发廪赈济江北流民就食南京者,全活甚众。
有《紫崖集》。
丛兰明 1456 — 1523
维基
丛兰(1456年—1523年)字廷秀号丰山山东文登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山东乡试第六十六名举人
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
户科给事中,弹劾梁芳陈喜汪直、韦兴等人,进兵科右给事中,并罢免都督佥事吴安等人,升通政参议
蒙古小王子俺答汗侵犯大同,命其担任经略紫荆关等地,获胜。
正德三年(1508年),进通政司左通政次年出理延绥屯田。
安化王朱寘鐇谋反,丛兰陈言称官员腐败。
刘瑾大怒,矫旨严责,而给事中张瓒御史汪赐亦弹劾丛兰
数月后,刘瑾被诛,丛兰升为通政使,不久升户部右侍郎,督理三边军饷。
正德六年(1511年),兼管固、靖等处军务
同年,赈灾河南等地饥荒,并率军平定河南白莲教赵景隆作乱。
次年巡视居庸关等地、兼督宣府、大同军饷,进右都御史总制宣府大同山东军务,因敌寇作乱失事停半年俸禄。
正德十年,改为漕运总督,后兼巡抚江北
四年后,因忤逆兵部尚书王琼,解漕运总督职位,专任巡抚
宁王朱宸濠谋反,丛兰移镇瓜州
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南京工部尚书
乞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景旸明 1476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24 【介绍】: 扬州府仪真人字伯时
正德三年进士,授编修
刘瑾凌辱朝士不屈。
司业,讲学不避寒暑。
后乞便养改中允、掌南京司业
卒于官。
与乡人蒋山卿赵鹤朱应登并工诗文,称江北四子。
有《前溪集》。
维基
景旸(1476年—1524年)字伯时号前溪直隶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人,榜眼及第。
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中举。
正德三年(1508年)会试第三十四名,殿试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此后出任北京国子监司业,因梁储举荐,担任左春坊左中允,官至南京国子监司业
其善于书法,与同乡蒋山卿赵鹤朱应登并称“江北四子”。
正德十二年(1517年)因母丧丁忧致仕。
嘉靖二年(1523年)除服后返京途中得病去世。
生前著有《前溪集》十四卷。
黄衷明 1476 — 15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子和
弘治九年进士
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
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
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
官至兵部右侍郎
致仕卒,年八十。
有《海语》、《矩洲集》等。
林希元明 1481 — 1565
维基
林希元(1481年—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官员、学者。
陈琛张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福建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三甲177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
明世宗登基,林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倡行新政,得到采纳,升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因忤逆寺卿遭劾,贬泗州判官
江北饥荒,他主持赈灾,悉心赈济各地,救活者无数。
起复大理寺副,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上《荒政丛言》。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因敬一箴碑亭怠缓,失于督察,被逮问,后事白得释。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处理辽东兵变之事,与夏言意见相左,被谪钦州知州,在任三年。
嘉靖十九年(1540年)安南莫登庸屡犯边境,林希元主战,授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
乱平,林希元因上疏抨击夏言等,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以考察被黜归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年八十五。
朱衣明 148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汉阳人字子宜
正德十六年进士
江西道监察御史
江北清理军籍,值大饥,人相食,便宜赈济,全活甚众。
旋以议大礼,直言忤张璁,罢官。
刘隅明 1490 — 1566
维基
刘隅(1490年—1566年)字叔正号范东山东东阿县人
河南右参政刘约之子。
正德八年(1513年)山东乡试第八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十九名,廷试三甲一百九十六名进士三年正月擢授福建道试监察御史巡按江北,惩治贪官,打击恶霸。
出为直隶永平府知府
十七年七月河南按察司副使十九年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任内剿灭盗匪王士举等。
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二十一九月遭科道官员弹劾而罢归,家居三十余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
张经明 1492 — 1555
维基
张经(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政治人物,正德丁丑进士嘉靖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因得罪严嵩赵文华胡宗宪等,遭明世宗以“抗倭不力”处死。
著有《半洲诗集》传世。
穆宗时追谥襄悯
张经出身贫寒,其高祖父曾随母改蔡姓,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福建乡试位列第十九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百七名,三甲六十四名进士,任浙江嘉兴县知县
丁继母谢氏忧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入京任吏科给事中,曾上疏劾罢纳贿的兵部尚书金献民、匿灾不报的河南巡抚潘埙,并请裁撤为害百姓的锦衣卫,为嘉靖帝所采纳。
六年五月升礼科右,七年四月升吏科左,六月户科都给事中
十一年三月太仆寺少卿十二月大理寺右少卿十四年三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五年十一月以原职协理院事,十六年(1537年)五月右副都御史,数日后升兵部右侍郎左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令立即赴任,主持征讨侵边的安南莫登庸政权,大获全胜。
十八年闰七月,率军平定广西断藤峡弩滩诸巢贼,以功升左侍郎右副都御史,仍加俸一级。
二十一年五月,再以剿平琼州府黎贼军功,升兵部尚书衔,二十三年父丧守制离任。
嘉靖二十五年三月,起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不久被论劾而罢。
同年复张姓。
三十年四月起用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丁忧归。
三十二年八月服阕,起复南京户部尚书十月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肆袭扰中国东部沿海各州县,明廷以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福建山东湖广诸军讨贼;张经以倭寇势众,且勇猛桀黠,未敢轻敌,每日选将练兵,以为万全,并积极徵调广西壮族“狼兵”作为精锐。
倭寇肆虐,东南百姓民怨沸腾,明世宗张经动员缓慢,怒命其限期进兵,并派兵部侍郎赵文华至浙督师,催张出兵。
赵文华大怒,指示党羽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二十日张经指挥总兵俞大猷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水陆军联合进击。
汤克宽水师于中路突击,俞大猷卢镗等将则前后夹击,多日血战,终在石塘湾、川沙洼(今上海川沙附近)、王江泾(今嘉兴市州里)获大胜,毙倭寇一千九百馀人,俘获五千,史称“王江泾大捷”,为东南抗倭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
此时,明世宗听信朝中人士的指控,以“抗倭不力”的罪名,遣锦衣卫逮捕张经
明史》记载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张经李天宠拟定死罪,“(严)皆有力焉。
”,十月初一张经汤克宽李天宠杨继盛等同被斩于西市。
时人多为其鸣冤。
王世贞指出,张经之死与徐阶有很大关系。
赵文华将破倭之功据为已有,至于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本职由正七品监察御史一跳而成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复其官职,谥襄悯
苏祐明 1492 — 1571
维基
苏祐(1492年—1571年)字允吉,初号舜泽,改号谷原山东承宣布政使东昌府濮州人同进士出身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举人十六年丁外艰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进士,授吴县知县,丁嫡母丧归。
服除,改束鹿县知县十一年十一月选授广东道试监察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十四年出按江北十六年巡按山西,监临省试,代掌河南道
十八年六月江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二十一年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理雁门三关,二十三年十一月大理寺右少卿二十四年三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二十六年四月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五月刑部右侍郎十一月兵部右侍郎二十九年三月转本部左侍郎,以大同督抚官缺,六月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暂行总督事兼管巡抚九月诏留大同,实任总督宣大军三十二年六月以六年考满,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原职管事,进兵部尚书衔,因得罪严嵩三十三年四月因年老被罢职回籍,六月以不请兵饷失事连坐,与大同巡抚都御史侯钺一同被锦衣卫逮捕至京讯问,九月被削籍为民。
隆庆五年次子苏澹应试时卒于京师,哀痛而病,其年九月卒,年八十。
万历元年(1573年)恢复官衔。
江东明 1508 — 1565
维基
江东(1508年—1565年)字伯阳号芳溪山东东昌府濮州朝城县人,民籍。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山东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进士
户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清江船厂,历刑部员外郎中,出为河南按察佥事,历升山西左参议陕西副使陕西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山西右、左布政使三十一年十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兼赞理军务
在任四年,三十三年三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五月以疾归。
三十五年正月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三十六年三月兵部管事,六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山西保定河南等兵,以北楼口游击丘某、升京营参将徐珏、升万全都司夏时游击,分统其众,往淮扬剿除倭寇,不久江北倭患平定,江东统兵还京。
嘉靖三十六年十月,俺答围大同右卫,朝廷诏江东侍郎暂理总督宣大,急赴蓟镇视事,江东巡抚杨选总兵张承主客兵数万,严部而进救大同右卫,虏寇遂解围退兵。
皇帝大喜,下诏命江东驰驿还朝,赐二品大红纱衣一袭。
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廷试,充读卷官
三十九年三月户部尚书四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加太子少保
四十年三月振武营军变为刑科左给事中魏元吉弹劾,五月又以南京池河新营兵变,被令回籍听用。
十二月复起为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仍加太子少保如旧。
四十一年四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四十二年十月辛爱把都儿入犯蓟西,大掠顺义三河等处,分兵围下店江东居庸关提兵急救,总兵胡镇分击于孤山,贼气丧宵遁,江东突出战于石匣,斩首七十九级,捷闻,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子生,赐蟒衣玉带。
后命兼督蓟辽等六镇巡边,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卒于怀来,赠少保谥恭襄
陈洪濛明 1512 — 1581
维基
陈洪濛(1512年—1581年)字元卿号抑庵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匠籍。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浙江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联捷辛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四名,登第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
刑部广西司主事二十五年虑囚江北二十六年升云南司员外广东司郎中,出知河南彰德府三十一年壬子乡试。
江西按察司副使三十四年母亲去世丁忧
服阕,复除湖广副使兵备蕲黄,三十九年山西右参政,分守冀南。
历官湖广按察使四十一年春四川右布政使次年左布政使四十四年六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湖北川东军平定施州土寇黄中四十五年十月因病乞求致仕。
卒年七十。
雷梦麟明 1514 — ?
维基
雷梦麟(1514年—?
),字伯仁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民籍。
江西乡试第六十二名举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十四名,登第二甲第十八名进士
无为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复除刑部员外郎三十四年十二月奉命往江北恤刑
山东按察司天津兵备副使,官至陕西布政司左参政
刘景韶明 1517 — 15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1578 【介绍】: 湖广崇阳人字子成号白川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潮阳,历贵州佥事淮扬道副使
三十八年,连破进犯江北之倭寇于印庄、庙湾。
次年,以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维基
刘景韶(1517年—1578年)字子成号白川,后改号白原,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军籍。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湖广乡试第六十名举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五名进士
选授广东潮阳县知县,逾四载,入为刑部广东司主事,鞑虏入犯京城,负责守安定门,虏退,遂进署职方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参与兴建京师外城次年工程完工,实授兵部员外郎,出为贵州按察司佥事,以镇压川贵峒苗之功,进浙江按察司副使兵备江北海道。
三十八年九月以剿平倭寇功,升浙江按察使,仍管淮扬海防。
不久升任巡抚凤阳右佥都御史,丁母汪安人忧解任,后以考察闲住。
明穆宗即位,诏恩复故官致仕。
卒年六十二。
庞尚鹏明 1523 — 1580
维基
庞尚鹏1524年—1581年)字少南号惺庵广东南海县人嘉靖进士
万历年间官至福建巡抚
嘉靖丙午广东乡试第三十二名,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会试第二十名,三甲239名进士兵部观政三十三年授任江西乐平县知县三十六年八月选授福建道试监察御史三十七年二月实授,奉差盘点浙直兵粮储三十八年弹劾总督胡宗宪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巡按河南河南巡抚蔡汝楠想同他一起献上白鹿,被拒。
四十一年春父亲去世,归家守制。
四十三年四月服阕,同年赴京,补江西道御史,奉命巡按浙江,总结实行十段锦法的经验,在浙江首先推行里甲均平法,后行一条鞭法。
四十五年五月奉敕提督北直隶学政
隆庆初年(1567年)十一月大理寺右寺丞,同年九月庞尚鹏上疏力攻武英殿大学士郭朴御史凌儒复言
最终致使郭朴致仕回籍。
隆庆二年(1568年)二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长芦山东盐运司兼理江北山东保定河南等处盐屯,经理“九边”屯务,“凡诸色人等有能尽力垦种,悉免起科”。
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东巡盐郜永春尚鹏心术狡猾、行事乘违,吏部尚书杨博引罪致仕,尚鹏被令闲住,四年六月被斥为民。
明神宗即位御史计坤亨等上疏言尚鹏无罪。
万历四年(1576年)十一月起任福建巡抚,清廉自洁,《虚室行》诗云“细视瓶中久无,举火终朝待邻曲。
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
”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
一条鞭法成闽省定制。
六年正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后与胡守仁发生冲突,首辅张居正以重言谴责庞尚鹏
六年(1578年)六月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参劾,被令回籍听用。
罢官南归。
家居期间,撰写《庞氏家训》,内有“务本业”、“禁奢靡”等六章,共计六十七条。
万历九年(1581年)卒于家,年五十八。
天启年间追谥惠敏
杭州西湖葛岭建有庞公
曹克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四川游击将军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骚扰江南、浙西各地,克新游击,统川兵,援松江,败敌于周浦。
三十八年,倭寇数百艘掠江北,犯通州等地,克新时为参将,从李遂击败之。
邵陛明 1535 — ?
维基
邵陛(1535年—?
),字世忠号梅墩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浙江乡试第八十四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第五十名,二甲二十名进士
庶吉士四年三月江西道御史,同年丁母忧
服阕,万历元年(1573年)十月复除河南道御史,二年巡按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四年再按江北六年巡按江西,九年二月升大理寺右寺丞十一月左寺丞,十年七月大理寺右少卿,十一年二月升左少卿,数日后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便道归省,逾月丁父忧
十五年起复,十六年调任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十七年五月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十八年六月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八月改官刑部右侍郎,十九年八月左侍郎,署部事,被弹劾免归。
卒后赠太子少保刑部尚书
苏民望明 1537 — ?
维基
苏民望(1537年—?
),字子惠直隶长垣县人进士出身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七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三名,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
擢授浙江道御史隆庆六年巡按江北,带管清军事务,八月丁忧回籍。
服阕,起复原职万历六年(1578年)十月巡按河南
九年五月陕西按察司副使,后贬山东左参议,十年九月湖广副使
万历二十年(1592年)接替王廷绣任福建永安县知县一职,1593年,由张守让接任。
吴崇礼明 1552 — 1626
维基
吴崇礼(1552年—1626年)字彬卿又字体严号节庵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人,军籍,万历丙戌进士
吴崇礼家在宁阳县城西街吴家巷(今宁阳县城西街西南巷)。
其貌不扬,然少颖悟。
己卯山东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二百四十名,三甲第一百二十四名进士
通政司观政,授山西蒲城县知县,调临晋县
二十年十月福建道监察御史二十二年巡按江北淮扬兼巡两淮盐政
二十三年凤阳淮安等处四十五州县大水,上报赈灾。
二十四年二月巡按陕西三十一年巡按浙江三十三年九月奉敕巡视两关,三十五年七月大理寺添注右寺丞三十九年八月右少卿
万历四十年(1612年)二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地方。
四十二年九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六年考满,四十六年闰四月右都御史,仍兼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五月带管宣府巡抚四十七年秋丁忧去职。
天启五年(1625年),累迁至兵部尚书
因与魏忠贤党不和,改南京刑部尚书
天启六年(1626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