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陈献章明 1428 — 1500
全粤诗·卷九八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
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
受学于吴弼。
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
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
自后屡荐不起。
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
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
明史》卷二八三有传。
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
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称孙校)。
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唐龙明 1477 — 1546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御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熊浃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程资明 1485 — ?
维基
程资(1485年—?
),字仲朴号栎峰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人,民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应天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二名,三甲第一百七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温州府推官嘉靖五年(1526年)台州府推官,行取,升南京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南昌府知府十八年十二月福建按察司副使,调湖广郧阳副使,未到任,升参政,二十五十二月涉吏部文选司郎中高简一案,在考察中以「奔竞骤迁」被罢职。
杨上林明 1500 — ?
维基
杨上林(1500年—?
),字子渐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人,民籍。
嘉靖十年(1531年)应天府乡试第八十七名举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浙江长兴县知县十八年二月选授户科给事中二十一年复除兵科给事中二十二年六月河南道御史沈越清查京卫京营官军力士匠役之冗滥者,二十三年二月兵科右给事中二十四年论劾兵部尚书戴金,使其致仕,二十四年四月礼科左给事中八月吏科都给事中二十五年七月高简一案被革职为民。
熊过明 1506 — ?
维基
熊过(1506年—?
),字叔仁号南沙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民籍,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
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
庶吉士,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十九年(1540年)礼部祠祭司郎中
二十年(1541年)四月因忤严嵩意,谪云南白盐井副提举,改常州府通判,升福建按察司佥事二十三年(1544年)湖州府通判二十四年(1545年)迁安吉州同知
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云南左参政高简事贬秩,后除籍为民。
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是状元学者杨慎的好友,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并称“嘉靖八才子”。
杨慎因议论朝政得罪于上,流放云南,曾绕道富顺,拜望熊过,尝与熊过父子荡舟湖上。
段玉裁评价熊南沙说:“叔仁奥博,时谓在王(王慎中)、唐顺之)伯仲间。”
僧明得明 1531 — 1588
明得
号月亭
以绍万松禅师法。
又号千松
乌程周氏子。
幼歧嶷不凡。
尝随父赴西资佛会。
指𦘕像问曰。
是非僧耶。
父曰然。
遂求出家。
依庆善庵祝发。
初习瑜伽佛事。
知非而弃之。
谒海百川求出世。
法机不契。
遍参名宿。
备历艰辛。
益发愤厉志。
武林上竺哀吁大士
求值明师。
乃遇万松于中竺。
问以来意。
以礼普门对。
万松
竖一指曰。
汝去见了观音来。
师方下顿有所省。
再拜。
求了生死之诀。
万松授以摄心念佛法。
因留侍左右。
朝夕参承。
凡十载。
一日阅楞严。
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豁然契入。
又入径山
结茆凌霄峰绝顶。
独坐三年。
四方禅侣。
接踵而来。
师随机响应。
无不迎刃而解迁传衣庵。
讲楞严。
既游天台
彼中缁素。
邪正淆混。
师为讲华严等经。
化外道以千计。
讲甫毕。
堂内宝花遍生。
今扁为涌莲堂云。
比归。
司寇韫庵吴公
时为杭守。
延师演法于灵隐
佥宪东溟管君
以天池请。
仪部观颐沈君。
延主圆證寺
五台陆公
复延讲华严于秀水之东禅。
乐其雅僻。
乃相与葺法云堂以居。
遂为师示寂之所矣。
师为人。
修干玉立。
性度。
高简伉直。
以道自重。
遇公卿。
未尝降礼。
作卑谄态。
群小或憎诟之。
百折不回。
保护正法。
毅然不为身谋。
其寓天池日。
有豪贵挟妓游僧寮。
师会众逐之。
无所顾惮。
世方崇事真武
师以彼不过玄武之神主。
治一隅耳。
何至奔走天下若狂也。
我薄伽梵。
天人师
何不易彼事此耶。
往往改像设而更庙貌。
性喜汲引后学。
而视外道如雠。
同衣有过。
讥弹不少借。
以故招忌者之口。
非有诸缙绅。
为之金汤。
几不免矣。
万历十六年归寂
寿仅五十有八。
师与五台公
有法喜深缘。
而为铭王村之塔曰。
惟师以苦行得见地。
以强毅任永法。
余获交师三十年
所受教益非一。
期晚年相与修东林故事。
而师先化去。
谁为余作莲邦指南车耶。
塔。
后迁于径山
刘一临明 1560 — 1599
维基
刘一临(1560年—1599年)字天幸号星楼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人
沈丘知县刘世光子。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
常山县知县,历调长兴县信丰县,皆著异政。
为乡试同考,称得人。
时父世光沈丘常山沈丘相望,父子以循吏同被抚按荐剡,一时叹羡。
然性高简,不事权贵,故不得竟其志。
初,一临生三日,举汤饼会,同里王典来会饮,问儿何名,曰一临
典大惊,诘其故,曰:前一夕梦神告典与刘一临乡试同榜,今乃生耶!
众举酒且贺且谑。
一临七岁,即善属文,十六成博士弟子,果与典同登丙子贤书,年四十卒于官。
郑之文
维基
郑之文字应尼一字豹先号豹卿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二甲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南京工部郎中,出知北直隶真定府知府
为人高简清峻,风流轶群,与黄贞父曹能始钟伯敬王季重相友善。
工诗词,曾作杂剧《白练裙》,以嘲名妓马湘兰,盛传一时。
有《远山堂集》、《锦砚斋集》、《郑工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