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丁谨
维基
丁谨山西泽州人同进士出身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进士
嘉靖六年,接替赵继勋,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由谷继宗接任知县
主要活动
  • 152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林东海
维基
林东海字世观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军籍。
嘉靖四年(1525年)福建乙酉科第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登己丑进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接替谷继宗,担任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52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钟羲清末至民国 1865 — 1940
词学图录
杨钟羲(1865-1940) 字子晴号留垞圣遗居士
正黄旗汉军籍。
光绪十一年举人
1933年溥仪命入奉天"国立博物馆"馆长。
有《圣遗诗集》、《学桥词》、《学桥诗话》、《白山词介》。
维基
杨钟羲(1865年—1940年)原名钟广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号留垞梓励又号雪桥雪樵晚号圣遗居士南湖鲜民
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襄平)。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江宁府知府
家族世居辽阳,原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乾隆间改为内务府汉军正黄旗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顺天乡试举人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但未实授,改派外任时冠姓杨。
二十七年湖北巡抚端方幕府三十一年湖北襄阳府知府
三十二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补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江宁府知府
出任光绪二十年(1894)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会试同考官
谥文敬
因父亲在湖北武昌府任职,钟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园,年轻时跟从黄冈嗣兴(字步阶)先生以及未来的岳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时任黄冈县知县李恒琛学习(时黄州府知府镶白旗汉军安氏英启),又师湘中名士邹振麟(字雁峰),并与琛之子宝谦、从子宝巽(又李孺)同中光绪十一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琛另一子宝丰中该乡试副榜)。
中举之后21岁时(c.1886年),受业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状元翁同龢,尤受翁赏识(载《翁同龢日记》,v.4,2006);又师从镶蓝旗宗室福锟正蓝旗宗室麟书、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完颜嵩申等。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问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顺元里,又迁打铁浜之馨德里)。
1912年,遭母忧。
刘承干的《嘉业堂丛书》校阅。
钟羲楼居终岁,伏案整辑,往往彻夜不睡。
微倦则于胡床假寐,少醒则灯尚荧然,与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
尤珍惜物品,凡属片纸寸缣,无不手自捡存。
灯下常为其哲嗣讲掌故,或为长孙课文选。
……盖辛亥之变,钟羲脱身出险,藏书被掠”(载郑逸梅《艺林旧事》)。
1923年由沪回京。
宣统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与景方昶王国维温肃三人均著南书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
1928年北京开设雪桥讲舍,著述课徒(学生包括两位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载《启功学录》)。
1933年应邀赴日本访书。
1927年为逝去的学者王国维作《诰授奉政大夫赏食五品俸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公墓志铭》。
1939年与画家徐操(字燕孙)合作人物、书法扇面图(扇骨阴刻溥心畬书画)。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书扇面。
与溥心畬盛昱的《行书祝寿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铃木吉武收藏)。
李宣龚的《硕果亭诗》作序。
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礼宝刻《椿荫堂诗文存稿》。
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进士姚氏斌桐刻《还初堂诗钞》。
进士宗室盛昱刻《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
正黄旗满洲进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写作者传。
镶白旗宗室盛昱杨钟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称,大概因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恭亲王永锡之侧福晋均姓杨,但与杨钟羲家族是否有姻戚关系有待查证。
杨钟羲雪桥诗话: 附自订年谱》,“伯羲少时往来予家先伯祖,常携以游十刹海。
予赠伯羲诗云:‘桩荫堂开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时
百年门巷留诗卷,表交亲得伟人’。
伯羲和诗(《次韵答杨子勤表弟》)有‘看荷门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时’之句”。
钟羲的诗句“桩荫堂开侍帝晨”,当指其高祖虔礼宝的诗集《椿荫堂诗文存稿》与乾隆帝的室名“椿荫堂”有关。
盛昱在其《次韵答杨子勤表弟》诗注说,“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携余游十刹海”,表明两家在祖父母辈已有密切往来,且透露杨钟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西侧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时叫做油漆作)。
盛昱在其词作《梦横塘子勤表弟乞外》写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谢,模黏门巷非故。
乔木阴阴,只胜我、午桥庄住。
失喜君来,相将几载,又悲君去。
念垂髫年纪,嬉戏君家,略省识、门前树”(载盛昱郁华阁词》;两江总督端方字“午桥”,“午桥庄”意指杨钟羲端方幕府)。
室名“俨山簃”。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袁励准为其作篆书“俨山誃” 横披。
主要活动
  • 188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游朴明 1526 — 1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游朴(1526—1599)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
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
入为大理寺评事
历迁刑部郎中
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
官终湖广参政
有《藏山集》。
游参知藏山集序
鸣鹤以隆庆改元,补博士弟子。
是岁,参知游先生举于乡,其文于同举者最尔雅,余独善之,恒诵习以为模。
万历甲戌先生进士,遂以制义名海内。
及为比部郎,虑囚浙江,又善书狱,其文则西京,其所反除则宁成义纵之流不能易。
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
久之,余从谢司徒汉甫许得先生诗数篇,每一读,辄一叹赏,恨不遂负先生之墙,穷其青箱也。
岁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宾萌得与笔札。
是时先生捐馆舍十五年矣,余采舆论,传之名宦。
其子惟辅居柘阳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
比余将归之前,一日舆疾来请校其先集。
余业戒徒不得留。
明年,惟辅不禄。
明年,其子仲卿辈因余友张叔韬示余以《藏山集》,柘阳非群玉藏书一也。
先生乐府格高词峻,声可绕梁;七言古雄逸瑰伟,气可拔山;五言古及诸近体皆雅秀醇厚,正宗遗响。
文则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论如云。
自唐设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士各颛门,才无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艺苑,韩柳之诗,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经谭诗者,未有能习竹刑而无害者也。
明以制义贡举,收寻其风雅,刍灵其古文,无所用之耳。
徐何李郑,首奋于正、嘉;中原七子,嗣兴于隆、万。
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锐,故得生今反古,图树千秋。
至于爰书李法,则惟恐其尘污人矣。
况肯委心以求其当乎?
游先生八岁能诗,博极群书,乡绅林佥宪试以典故,无所不知,佥宪大惊,遂引与抗礼为小友。
先生之于诗文,其天性耳,顾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书李法
其书狱则如其诗文,焕乎耀采;而诗文则如书狱,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谓“犹龙体成章,而变化无形者”耶。
先生与七子同时而恶涉其颓波,及弃参知归山,诗文遂与身俱隐。
余尝论著《东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当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
余之寡闻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邓少参汝高,皆号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辑《安风雅》,汝高之辑《闽诗正声》,皆于先生失之。
嗟夫,入海探珠而遗明月,可胜恨哉。
先生不秘《延露》、《陵阳》而秘《采菱》、《阳阿》,其以余辈为鄙人乎?
余幸后死,二子复因叔韬固请而发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终遗明月也。
是刻诗十卷、文二卷,其谳书别为集。
万历丙辰腊月望候官后学陈鸣鹤序。
游子乐府叙
古诗皆乐也,古乐皆诗也。
离诗而称乐府自汉始,至唐而诗诸体分,乐府居一焉。
至宋元以诗余词曲为乐府,而诗亡矣。
余尝取汉乐府准三百篇:郊祀,颂之遗也;铙歌鼓吹,雅之遗也;琴曲杂诗,风之遗也。
又取汉、魏、六朝、唐人诗准乐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绝句易见者无论,若齐梁人《折杨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
虞世南《从军行》、耿纬《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
沈佺期卢家少妇》、王摩诘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非五七言长篇乎?
盖乐府备古今诗体如此。
汉去古近,乐府多于古诗,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诚难之耳。
而好事者往往为拟乐府,用力勤而失之弥远,何以故?
王僧虔云:诗有丰约,解有多少。
诸曲调解有辞有声,而大曲有艳有趋有乱。
今所传多不可解,迫诘屈曲,或谓缺文断简,或谓曲调遗声,或谓兼正辞填调,大小混录,取其讹误以为规萭,其不能合宜矣。
即不然者,面目虽合,神情中乖,安足贵哉?
游太初,自为诸生,及仕为理官,入为廷评,居京师为比部郎,使越,出秉宪岭南,参知藩政守郢中,积三十年之功为古乐府,不规规,法其调,袭其意,而调与意、时与古相得,国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诸咏叹。
率自创体裁,不复仿效,悲壮激烈,浑雄真致,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上者优孟之抵掌,胡宽之营新,丰次不失,为蔡中郎虎贲矣。
余亟善元微之持论乐府,沿袭古题,唱和重复,文有短长,义咸赘媵,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
近代惟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马》、《丽人》诸歌行,即事名篇,无有倚傍,友人白乐天辈谓是论为当。
明兴,自许为古乐府者,莫如历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弹射,独太仓乐府,变有少陵卓绝之识,即他所拟,亦总之类虎头传神手。
太初与元美生同时而不及从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矣。
太初诗,诸体俱有至境,而沾沾乐府,抟心辑志三十年不休。
夫三十年攻乐府,则其于诗诸体,譬之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太初之以诗名,有以也。
南新市人 李维桢 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宁州人
万历甲戌进士,除成都推官历官湖广右布政使藏山
维基
游朴(1526年—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
福建福宁柘洋(今柘荣县)人。
万历甲戌进士,官至湖广参政
原籍柘荣县,父游德
游朴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聪慧,九岁能文,因家贫寄读于桐山园觉寺。
隆庆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乡试第八十四名,万历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进士
成都府推官,入京担任大理寺评事,“三主法司,无一冤狱”,升迁郎中
出为广东副使,后再升迁湖广参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荣,任《福宁州志》总裁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卒。
主要活动
  • 157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