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普明”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法护北宋 ? — 1058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普明慈觉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奉诏。
续修法宝录。
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终于嘉祐三年
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护中印度人
闻宋室龙兴,尊崇象教,设立译馆,专待梵僧遍翻经论,欲观光上国,以證所闻,因结徒侣,连翩东迈。
景德元年春,始达京师,召入译院。
法护聪睿超伦,五乘三学,靡不研贯,所演经说妙达其源,前后译经十有二部,中有《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五卷:佛在灵鹫法界殿中与二万五千比丘,七百二十万俱视那庾多菩萨俱,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升师座。
妙吉祥菩萨请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说。
因为广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风云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宝喻,响喻,地虚空喻,及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偈赞礼佛,佛为较显持经功德云云,尤为详尽。
法护,止观兼持,戒操高胜,特赐嘉号曰普明慈觉梵大师,授三藏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
以嘉佑三年示寂,寿九十有六。
释惟净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
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
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
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
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普明慈觉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奉诏。
续修法宝录。
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终于嘉祐三年
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
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
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同译新来诸经。
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
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
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
仁宗庆历三年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
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
”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疏示之,其议遂止。
僧彦晖五代 840 — 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11 【介绍】: 五代时僧。
东京阳武人
俗姓孙
年二十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滑州明福寺。
善讲《因明论》、《百法论》。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示寂。
有《滑台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孙氏
东京武阳县人
襁褓间。
闻父诵金刚经则喜笑。
若得意。
又其家尝斋僧。
磬梵俱作。
即合掌。
称曩谟。
年十五。
从师往太原京兆洛阳听习。
进具于嵩山少室寺。
颇沙毗尼涯涘。
次探经论。
必底渊源。
其曰。
为善不同。
同归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
此其极致耳。
是故南燕之人。
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讲百法论
四海英髦。
云趋波委。
常嬴百数。
讲因明百法各百许遍。
著滑台钞。
行世。
乾化元年。
秋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释彦晖
姓孙氏
东京阳武县人也。
佩觿之岁闻父读金刚般若。
瞪目凝听澹然欢喜。
又属家内斋僧磬梵俱作。
于帘幕之下合掌欣然。
登年十五随师学法。
太原京兆洛阳听采忘劳。
年满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隶习毗尼颇通深趣。
次寻经论皆讨玄源。
且曰。
为善不同同归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此三治性之极致也。
洛都先达无不推伏。
至乎四部悉仰柔明。
临鉴则戚少欣多。
执瓶则轻持重。
三衣之外。
百一之资量足而供更无馀长。
所行慈忍匪事规求。
不畜门徒惟劳自己。
勤勤化导默默进修。
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寺讲百法论也。
四海英髦风趋波委。
恒溢百馀且多俊迈。
精研席钻仰经宗。
其间硕学兼才故有。
分为上下十恶。
十恶者若八伯之号焉。
上十恶则洞闲性相高建法幢。
宗因喻三立破无滞。
下十恶则学包内外吟咏风骚击谈经。
声清口捷赞扬梵呗。
表白导宣。
盖因题目之分。
乃极才能之际。
云恶则倒背之言。
乃是极善也。
其门弟子为若此也。
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
出弟子一百五十馀人。
著钞曰滑台。
盛行于世。
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
气力薾然而奄化矣。
春秋七十二法腊五十二。
滑人追慕其德。
二众三百馀人奉神柩归葬于阳武县侧。
营小塔焉。
僧智佺五代 876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8 【介绍】: 五代时僧。
铜台永济人
九岁于临清王舍城寺出家。
受戒后,往滑州明福寺,从彦晖学,为一门之冠。
寻住汴京万岁百法院,化行河淮间,前后饭僧三十万。
晚住魏府观音院
魏帅陈思让笃志归依,表荐赐紫,署号归政
晚年颇学欧王书体。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张姓
邺之永济人
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城寺。
暨受具戒。
克勤佛事。
诵经之暇。
礼拜旋绕。
必昼三夜三。
不少废。
已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
听习未期月。
顿领玄要。
晖公之门。
畴昔号为杰然者
数十辈。
皆出其下。
于是徇睢阳之请。
法泽霶霈矣。
久之汴都信士舍宅。
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
随赴诸檀。
所得衬施。
前后斋僧三十万。
天雄军戴张郭三氏。
观音院召。
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
于百法尤淹贯。
登座辩给。
初不临文。
每览大藏。
以辅知见。
讽诵诚悫。
当深夜无人声。
或闻户外。
弹指赞叹者。
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向。
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
显德五年
年八十有三矣。
忽命弟子奉晏等。
造木舆曰。
必以西方礼。
阇维我。
其年十一月十一日
奄尔而逝。
塔其遗骨焉。
释智佺
姓张氏
铜台永济人也。
九岁于邺都临清王舍城寺事师。
暨受具戒身器挺然八尺面色玉如。
行步若舒雁。
言音如扣钟。
人望之凛然。
佥曰。
美丈夫也。
恒诵诸经昼三夜三礼佛无阙。
本师知其法器。
遣往滑台。
抵明福寺就晖师讲肆。
期月顿见诸法体用。
喜不自任。
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十员。
皆出之下。
睢阳人请讲。
未久又今东京
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
由此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
自鸠聚檀嚫。
前后饭僧三十万。
天雄军戴张郭三家。
同建观音院命居之。
敏利之性天资。
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
登法座多不临文。
悬述辩给。
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知。
其诵讽经咒也。
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声者。
感鬼神赞叹欤。
魏帅陈君思让
笃志归依。
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
殆临八十一而剋意学欧王书体。
仅入能妙。
或问之。
曰吾习来生字耳。
显德五年年八十三。
呼弟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歛送阇维。
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
奉木塔举高三丈馀。
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
收拾舍利建塔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