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樊增祥清末民国初 1846 — 1931
全台诗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
湖北恩施人
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
曾任陕西宜川渭南县令
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
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参政
擅长诗、骈文、词,为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
著有《樊山全书》。
  樊增祥关系台湾诗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樊山全集
1846-1931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
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
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参政
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
著有《樊山全集》。
柯劭忞清末至民国 1848 — 1933
词学图录
柯劭忞(1848-1933) 字凤荪凤笙号蓼园
山东省胶州市大同村人
同治九年举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典礼院学士,被赐"紫禁城骑马",教4岁溥仪读书。
民国任宣统侍讲,以遗老自居。
民国三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篡,赵尔巽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任《清史馆》总纂,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
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
长于史,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独力编著《新元史》,并为岳丈吴汝纶订正《尚书》4册。
王国维以为"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诣甚高也。
"祖培元嘉道间名诗人,父横亦名学者,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母李长霞亦长于诗文。
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注》、《说经札记》、《蓼园文集》、《蓼园诗钞》等。
张謇清末民国初 1853 — 1926
人物简介
张謇(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
光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民国,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中任农商总长。
后辞职归里,兴办实业、教育。
有《张謇日记》。
江春霖清末民国初 1855 — 1918
简介
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阳道人福建莆田县萩芦(今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人。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转御史
历任江南新疆河南四川道监察御史,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多次弹劾北洋大臣袁世凯
后辞官归里。
著有《江御史奏议》、《梅阳山人诗文集》。
宋育仁清末民国初 1857 — 1931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四川富顺县人
近代学者,思想家。
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一八八六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改任翰林院检讨,为改良派人物。
一八九四年任英、法、意、比四国参赞,著意考察西欧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爆发后,育仁在伦敦招募水师,准备偷袭日本长崎与东京,清廷制止之,解职归国,降为四品顶戴。
一八九五年参加强学会,鼓吹君主立宪。
一八九六年回川办实业。
1897年创办四川近代最早报刊《渝报》。
一八九八年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办《蜀学报》,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后出任国史馆修纂,反对袁世凯称帝。
一九一六年受聘主修《四川通志》。
一生著述甚丰,现存有《时务论》、《泰西各国采风记》、《问琴阁丛书》等多种。
易顺鼎清末民国初 1858年9月5日 — 1920
全台诗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又字中硕自号眉伽哭庵
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
1875(光绪元年举人张之洞曾聘他担任两湖书院经史讲习。
光绪21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易氏曾两次上书都察院条陈时务,力陈不可割地赔款。
割台议定后,更自动请命于光21年5月7月间两度携军饷赴台湾,协助刘永福、黎景嵩抗拒日军之接收。
其著作《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
  易氏在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其后历任广西云南广东道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逃居上海,后赴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有交情,袁氏称帝,被任为代理印铸局局长,帝制失败,易氏益纵情歌楼妓馆。
  易氏平生诗作近万首,结集成册者有20馀种,其中《四魂集》共分五卷,含〈魂北集〉、〈魂东集〉、〈魂南集〉、〈归魂集〉、〈魂南记〉等。
台湾银行发行的「台湾文献丛刊」将〈魂南记〉、〈魂南集〉合并为一册发行。
(廖振富撰)
哭庵词
1858-1920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
光绪元年举人
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
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
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
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
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
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
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梁鼎芬清末民国初 1859年6月6日 — 19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8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星海
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
张之洞倚重,聘主广雅书院、钟山书院讲席。
之洞推行新政,言学事惟鼎芬是任。
累官署布政使
以劾袁世凯去官。
卒后,清室谥文忠
朱青长清末至民国 1861 — 1947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朱青长(1861—1947)名策勋又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人
幼学经史诗文,曾游历南北达十年之久。
光绪二十九年中举,遂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创“东华学社”。
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杀害,青长赴京告状。
王闿运任国史馆总裁,特聘他为国史馆总顾问。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返川。
朱德任护国军旅长驻泸州时,曾师事青长
后曾任成都高等师范教授,著有《东华学派全书》及《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词》等多种。
杨士琦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8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
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
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
此间,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过往甚厚。
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
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
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
辛亥革命告成。
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
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
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
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
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杜关清末民国初 1864 — 192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杜柴扉(1864—1929)原名德舆改名关字若洲号柴扉四川长宁县人
光绪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
孙中山影响,加入同盟会。
一九一○年,与其妻杜黄在京成立乾元会,秘密策划起义。
民国建立,任内务部礼俗司司长。
袁世凯窃国,柴扉愤而辞职回川,被选为四川省议会议员。
感国事日非,川乱频仍,抑郁而终。
骆成骧清末民国初 1865 — 1926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骕四川省资中县人
清光绪乙未状元,任翰林院修撰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任提调负责实际事务。
辛亥革命后由山西学政辞归,任四川省议会议长。
王壬秋举荐出任国史馆纂修,不满袁世凯称帝辞归,主持四川国学院。
著有《清漪楼遗稿》。
张一麟清末至民国 1867 — 1943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
江苏吴县人
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
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
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
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
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
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
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
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
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
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
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
“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
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
“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
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
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
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
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
被聘为国民参政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
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
僧廉泉清末民国初 1868 — 1931
词学图录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
无锡人
杭州上海有别墅皆号"小万柳堂",远祖廉希宪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钓鱼台构别墅,周植柳数百株,名之"万柳堂",此盖袭之,以怀先德也。
杭州小万柳堂在花港观鱼处,亦名廉庄,后归蒋国榜,即今之蒋庄也。
27岁中进士
曾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孙中山徐锡麟苏曼殊、吴稚晖等。
辛亥后隐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号本此),殁即葬此。
有名句"夕阳穿树补花红"。
  吴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号万柳夫人
桐城县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学家庭,父吴康之(号鞠隐),与吴汝纶为族兄弟,历任山东恽县等地知县,为官期间结识山东齐河县知县无锡人廉仲高,订儿女婚约。
光绪十一年结婚,在无锡南门水獭桥居住十二年,后随丈夫移居北京
以诗书闻,瘦金书尤佳,慈禧称赏所书《楞严经》,特予召见,受两宫赏赐。
光绪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绍兴古轩亭口,吴方病,即约盟妹徐自华杭州西泠桥畔买墓地,义葬秋瑾,并手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
上海"小万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遗像,改堂名"帆影楼"为"悲秋阁"。
袁世凯称帝,愤然作万言书,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段芝贵清末民国初 1869 — 1925
简介
段芝贵(1869-1925)安徽合肥人字香岩
北洋武备学堂毕业。
历任陆军第三镇统制督练处总参议
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委为武卫右翼翼长,旋护理湖广总督
民国成立,任驻京总司令官,统制陆军和武卫右军,继任拱卫军总司令、察哈尔都统
1913年江西宣抚使,并任第一军军长。
次年改任湖北都督1915年奉天将军,旋兼署巡按使。
不久,联合十四省将军密呈袁世凯,拥护帝制。
1917年段祺瑞讨伐张勋,曾任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
1919年改任京畿卫戍司令
次年,在直皖战争中任皖系前敌总司令。
后在天津病死。
章炳麟清末 1869 — 1936
全台诗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少从朴学大师俞樾学经史。
1897年任职《时务报》期间,因参与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
光绪戊戌年(1898)十月来台,主持《台湾日日新报》,并参加日人在台创设的汉诗社「玉山吟社」,翌年离台。
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同年返沪办报。
1902年再次赴日本,号召推翻清政府,与蔡元培等人组成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
1903年发表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因此触怒清廷而被捕。
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1909年陶成章等人重组「光复会」,出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曾先后担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枢密顾问、中华民国合会会长、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等职。
袁世凯大总统时,应召前往北京宋教仁被害后,参与反袁活动。
1924年脱离国民党,在苏州以设会讲学为业,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
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被公认为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参考欧修章太炎台湾〉,收于林庆彰编《中国知识分子在台湾》,台北万卷楼2002年10月
〗以下诗作,录自《台湾日日新报》、连横台湾诗荟》所收《太炎诗录》、吴德功编《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钱仲联《清诗纪事》。
方尔谦清末至民国 1871 — 1936
简介
字地山又字无隅别署大方江苏江都(今扬州)人。
雅好集藏文物,尤以古泉为多。
书法挻峭,有山林气。
擅制联语,出口成章。
曾任袁世凯家庭教师,袁克文曾从问业。
梁启超清末民国初 1873 — 19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1929 【介绍】: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
光绪十五年举人
与其师康有为同为戊戌变法首领,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后,先后在上海主编《时务报》、编辑《西政丛书》,主讲长沙时务学堂。
鼓吹和推进维新变法。
二十四年,参与“百日维新”。
失败后逃亡日本,持立宪保皇立场。
辛亥革命后,初拥护袁世凯,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
文学上曾倡导文体改良、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五四”后反对“打倒孔家店”口号。
有《饮冰室合集》。
黄兴清末民国初 1874 — 1916
简介
黄兴(1874-1916)字克强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与孙中山并称“孙黄”。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
袁世凯称帝时,任讨袁总司令。
1916年10月31日上海病故。
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著有《黄兴集》。
杨度清末民国初 1874 — 1931
词学图录
杨度(1874-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号虎公虎禅师释虎
湘潭人
辛亥后任袁世凯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
后策划恢复帝制,袁氏死,被通缉,后向革命。
人物简介
1874-1931.9.17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
次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
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
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
陈叔通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66年2.17月
百度百科
陈叔通(1876年—1966年2月17日)名敬第,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浙江杭州人
清末翰林
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曾参加戊戌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此后,长期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前夕,参加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
1966年2月17日卒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