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钱振常晚清 1825 — 1899
维基
钱振常(1825年—1899年)初名福宗字篪仙
大清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道光进士钱振伦之弟。
吴越国王钱镠之后。
钱香荫次子。
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
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辞官南归,曾为绍兴扬州书院山长蔡元培是他的学生
又寓居苏州,晚年精于考据。
小学,能究文字之变迁。
不好名,文章所传者少。
不满康有为
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著有《樊南文集补编笺注》十二卷、《示朴斋骈体文》六卷、《示朴斋制义》四卷、《制艺卮言》八卷、《鲍参军集注》、《示朴斋骈体文胜》。
有子钱恂、钱玄同。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
《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
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
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
亦艺苑之宝书矣。
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
癸亥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
己丑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
)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
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
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
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
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
后学诸暨蒋瑞藻。
(录入:顾青翎)
李云庆
维基
李云庆字霖卿号箭谱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
进士出身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与蔡元培叶德辉等同榜。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改兵部主事候选道。-
张元济
维基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字筱斋号菊生,男,浙江海盐人,中国出版家,为宋朝张九成的裔孙。
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任刑部主事,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甲午战争后,积极投身维新运动,组织陶然亭集会。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北京创办溪学堂。
戊戌变法时,被徐致靖推荐给光绪帝,变法失败后被清廷革职,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元济投资上海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倡议设立编译所,聘蔡元培为所长,主持编定教科书,并延请夏曾佑编《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张元济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后来任董事长。
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一文评价:“张先生把商务看成是他的终生事业。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张元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次年,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8月14日上海逝世。
上海福寿园内有其铜像。
章炳麟清末 1869 — 1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9—1936 【介绍】: 清末浙江馀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
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二十六年入“张园国会”,力倡革命排满。
二十八年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图求推翻清政府
后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爱国学社于《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革命军序》等。
“苏报案”后被捕入狱。
出狱后至东京,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抨击改良派。
辛亥革命后归国,任总统府枢密顾问。
后曾因策动讨袁遭软禁。
晚年寓苏州,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事讲学。
对文字学、声韵学、经学、诸子学都有精深研究。
著《訄书》、《文始》、《国故论衡》等刊入《章氏丛书》、《续编》、《三编》。
全台诗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少从朴学大师俞樾学经史。
1897年任职《时务报》期间,因参与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
光绪戊戌年(1898)十月来台,主持《台湾日日新报》,并参加日人在台创设的汉诗社「玉山吟社」,翌年离台。
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同年返沪办报。
1902年再次赴日本,号召推翻清政府,与蔡元培等人组成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
1903年发表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因此触怒清廷而被捕。
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1909年陶成章等人重组「光复会」,出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曾先后担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枢密顾问、中华民国合会会长、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等职。
袁世凯大总统时,应召前往北京宋教仁被害后,参与反袁活动。
1924年脱离国民党,在苏州以设会讲学为业,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
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被公认为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参考欧修章太炎台湾〉,收于林庆彰编《中国知识分子在台湾》,台北万卷楼2002年10月
〗以下诗作,录自《台湾日日新报》、连横台湾诗荟》所收《太炎诗录》、吴德功编《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钱仲联《清诗纪事》。
胡仁源
维基
胡仁源(1883年—1942年)字次珊浙江吴兴人
中华民国教育家。
1899年1901年胡仁源就读南洋公学师范班。
1902年壬寅举人,入京师大学堂就读,后来赴日本留学仙台高等学校、赴英国留学待尔模大学
归国后,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学长、上海江南船坞副总理北京大学预科及工科学长。
1913年11月,代理北京大学校长,自1914年1月1916年12月,为北京大学署理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胡即复任工科学长,后被教育部派往美国考察实业教育。
1921年1925年,任国立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科教授、铁路管理科科长。
1926年民国15年)3月,在北京政府贾德耀内阁胡惟德临时内阁中任教育总长。
同年5月辞任,后转任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
洪镕
维基
洪镕(1877年—1968年2月15日)字铸生一字竹荪安徽芜湖人,中国教育家。
洪镕幼年在上海就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以廪贡生被清政府选派到日本帝国高等工业学校留学。
其间,他被推中国留日同学会的十二位评议员之一。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自日本回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获得工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辞官,到京师高等实验学堂任教习
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命洪镕为国立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校长
1918年2月洪镕蔡元培联合举办学术演讲会,并聘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新旧各派学者演讲。
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为营救被捕学生不果,而一度辞职。
1922年,他辞职回归故里,在芜湖广福矶创办私立芜湖工业专门学校,1925年更命名为私立芜湖中江中学,1927年停办,1928年复办,1931年又停办。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日军占领芜湖,该校停办。
1928年2月安徽大学成立后,1932年因学校欠款,校长辞职。
1932年6月洪镕和方振武许世英柏文蔚杨武之等十五人组成安徽大学董事会,解决学校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经黄炎培举荐,于1951年12月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8年2月15日洪镕北京逝世。
1981年洪镕骨灰从北京迁到芜湖镜湖烟雨墩。
丁文江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
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
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
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
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
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
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
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
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
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
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
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
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
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
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
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
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
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
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
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
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利普莱到北大任教。
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
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
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
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
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
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
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
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
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
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
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
1929年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
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
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1933年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
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
1934年6月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
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
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
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
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
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
1月5日长沙湘雅医院逝世。
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
沈尹默清末至现当代 1883 — 1971
人物简介
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蔡元培主持北大校长时任教,后任北大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当代杰出书法家
有《秋明词》。
刘师培清末民国初 1884 — 1919
人物简介
1884-1919.11.20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
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
1902年中举,1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入反清宣传。
1917年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
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
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