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童德中
维基
童德中(1833年—?年),四川省重庆江北厅人(现属重庆市渝北区),清同治进士翁同龢门生。
童氏受姓由颛顼生老童以王父字为氏派衍雁门康熙初迁本境,居𠫊之礼里静观场,历十六代,男女约三千馀丁口,有童德中者以进士起家,官主事,卒于京,其弟童德辉以举人浙江知县童德璋举人芜湖兵备道
景廉晚清 1824 — 18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85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颜扎氏,字秋坪一字俭卿又字季泉
咸丰二年进士
编修,历任伊犁叶尔羌参赞大臣
筹饷练兵,防范俄国侵略。
同治初,以事落职。
旋复起用,为乌鲁木齐都统,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光绪间官至兵部尚书,迁内阁学士
维基
景廉(1823年—1885年),颜札氏,字俭卿又字季泉号秋坪满洲正黄旗人
晚清重臣,进士出身
咸丰二年进士,任侍讲学士,后迁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八年,授伊犁参赞大臣,在任严肃吏治,禁止官吏勒索摊派。
同治元年,调任叶尔羌参赞大臣
四年,督兵镇压甘肃新疆回民起义。
五年,任哈密帮办大臣
十年,授乌鲁木齐都统,时沙俄强佔伊犁景廉奉令收复,未果。
十三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光绪元年,任命替补正白旗汉军都统,与侍郎袁保恒回京供职。
二年,入值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
十一年,病卒,年六十二。
李慈铭撰、翁同龢正书《景廉神道碑》。
子进治麟作《先考秋坪府君行状》(载盛昱杨钟羲八旗文经》)。
今存景廉楷书《碧血碑》(同治六年(1867年)作于兰州拂云楼,甘肃省博物馆藏)。
著《冰岭记程》(1879,潘祖荫林之望序)。
僧药龛晚清 1825 — 1909
人物简介
药龛(一八二五—一九零九)名昭尘号石头陀俗姓赵常熟人
虞山三峰寺和尚,后升主持。
好读书,内典而外旁及子史百家,工诗善画,与翁同龢友善。
有《药龛集》。
杨先棻
维基
杨先棻字茹香贵州贵阳府贵筑县(今贵州贵阳)人,进士出身
同治元年(1862年),登壬戌进士,二甲六十九名,房师为翁同龢,改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二年散馆授编修
同治四年,任会试同考官,是张英麟的房师,当年他的进士门生共15人,。
同治八年内阁侍读学士同治九年(1870)去世。
孙家鼐晚清 1828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909 【介绍】: 安徽寿州人字燮臣
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光绪间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帝师
历工、礼、吏、户各部尚书
戊戌新政时为管学大臣管理官书局,开办京师大学堂。
以反对废立,引病解职。
辛丑议和后拜武英殿大学士任学务大臣,充资政院总裁
卒谥文正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冯汝骐
维基
冯汝骐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66名。
殿试登进士二甲第23名。
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任国史馆协修
师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状元翁同龢
汪祖绶晚清 1829 — 1886
简介
汪祖绶(1829—1886)字汉青岸卿盱眙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曾率领军队收复诸翟、常熟等地,担任过新阳、福山川沙无锡金山青浦江阴吴县江南八个县的知县
这位翰林院出身的才子,战场上的英雄,人脉很广,虽是翁同龢的同年,曾国藩幕僚李鸿章的同事,却当了一辈子七品芝麻官。
维基
汪祖绶安徽盱眙县(今江苏盱眙)人。
进士出身
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江苏金山县知县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去职。
改任青浦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年)张庭兰接任。
柳宝贻
江上诗钞
字谷孙号冠群江阴周庄东街人。
出身贫寒,嗜书好学,博览群书,同治四年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年以优贡推荐,入京经廷试,任正红旗官学教习,并兼悬壶,名噪一时。
后弃仕行医,造福人民。
军机大臣翁同龢,因惜其才竭力劝留,反为其淡泊名利,志在活人之精神所感动。
柳宝贻一生,仁术福人,对贫者免费诊治。
名满江浙,著有温热逢源等十二种医书,均为其经验与研究所得,刊行全国。
柳氏善诗文书法,曾在周庄创办宗言文社,和读书人相习相吟。
夏同善晚清 1831 — 18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80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舜乐号子松
咸丰六年进士
同治间累擢兵部侍郎,兼刑部
光绪间吏部右侍郎,督江苏学政
旋受命巡视黄河,阅沿江炮台,所奏均合机宜。
居官清廉,持家节俭。
卒谥文敬
夏同善字子松仁和人
咸丰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谥文敬
维基
夏同善(1831年—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浙江仁和塘栖镇(今属临平区)人。
晚清政治人物。
夏同善幼年丧母,父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常随继母住外婆家,好读书,遍读外祖父萧麒藏书,与胡雪岩有交情。
咸丰六年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
善写文章,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甚得慈禧太后赏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善反对议和。
太平军杭州夏同善在家服父丧,携母到上海
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少詹事
同治十年(1871年)兵部右侍郎
同治十二年(1873年)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闻名。
光绪元年(1875年),与内阁学士翁同龢毓庆宫授读
光绪四年视学江苏
光绪六年(1880年)卒。
朝廷赐祭葬,谥文敬
于大清岭。
浙江图书馆今存夏同善手稿《夏子松先生函牍》。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夏同善翰林第
胡俊章晚清 1836 — 1906
维基
胡俊章(1836年—1906年)原名多春字效堂效山效三肇鸿号笑山彦升别号燕笙晚号驻春老人汉军正蓝旗人(家族属正蓝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铁岭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书,通目录学和校勘学。
乡试榜名多春,后更名俊章
16岁时中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举人(时隶正蓝旗汉军德英佐领下),初任国史馆 (清朝)誊录官,后在京师以诗课授徒二十余年。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进士第三甲,授工部主事,同年改工部郎中,参与编修《钦定工部则例(光绪朝)》。
八年(1882),任户部广西司郎中
十三年(1887),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十六年(1890),任广道监察御史
十七年(1891),改户科给事中,担任《钦定台规》(清都察院刊本,1892)分校官(总阅官进士延煦 (清朝宗室),分校官同榜进士贵贤)。
十九年(1893),转工科给事中,后任工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四年(1898)戊戌,补授户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五年(1899),简放陕西延榆绥道(治所在今榆林市)。
二十六年(1900)庚子陕西粮道(驻西安),同年以病乞休。
从陕西任上退休后,胡俊章去了杭州苏州,中途在湖北武昌停留访友(可能拜会亲戚、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系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同榜;或者亲家、时任武昌府同知的内务府正黄旗汉军杨长坦,即翰林杨钟羲之父;或者诗友、时任湖北巡抚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住在武昌兰陵街。
他在途中写给好友镶白旗蒙古延清的诗中写道:“今年宦长安,天旱久不雨。
长安十万家,无无禾黍。
......因之减粮价,欢欣遍蓬户。
......小寓兰陵街,雨雪滞庭宇。
我欲诘天心,界限太分割。
将雨移长安,绝长短可补。
万民乐丰年,岂止富仓庾”(见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晚年(1900-1906)就养吴中苏州),与俞樾汪鸣銮陆元鼎镶白旗满洲恩寿(字艺棠)、镶白旗满洲景星 (朝)(字云伯,号月汀)唱和最久(俞樾癸卯1903年诗注记,“俞与诸君子皆有年世谊”)。
俞樾的著书校阅。
俞樾,“[胡效山胡俊章)]少年时文名颇盛,在都下以授徒为业,门下多贵显者。
溥玉岑溥良尚书即其一也”(引自《春在堂楹联录存(五)》)。
购得阮元两浙輶轩录》抄本,与俞樾各享一半。
俞樾1906年胡效山观察俊章挽词》中写道:“安定先生姿,岁寒标格最堪思。
人钦京国知名早,我恨苏台把臂迟。
……居易方欣交梦得伯牙何意失钟期”(引自《春在堂诗编》卷二十三)。
另有俞樾写给胡俊章的《俞曲园先生手札》(手稿本)现藏于日本中央图书馆古书资料库(曾由日本诗人会津八一收藏)。
胡俊章咸丰八年戊午(1858)(?
孟秋二十二岁时的一首书法无题诗写道:“秋风凌古渡,夕日下荒基。
铜雀久飞去,君王安再来。
至今语,犹杂管弦哀。
呜咽漳河水,东流无从回”。
咸丰六年进士监察御史钟孟鸿交友,于同治三年甲子(1864)赠书法行书节录《文心雕龙》、楷书节录《小园赋》。
光绪十五年进士监察御史杨深秀友善。
光绪十九年(1893),与儿玉瀛、侄玉泽、正白旗宗室恩煦(与玉瀛光绪八年壬午顺天乡试同榜,阖家殉难于庚子国变,其胞兄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宗室恩景)、正蓝旗宗室毓隆(其父进士宗室溥良)及友杨深秀等作诗跋于冀以和的《乐天园山池记》(此园林位于山西介休)。
与儿、侄曾同时作诗跋于友人镶白旗蒙古延清(字子澄)收藏的一幅代画家张士保于1865年画的《太常仙蝶图》,胡俊章的题诗写道:“容台深处是仙家,绿醉酣红阅岁华。
果与寻常胡蝶异,年年修到见梅花
飞来两度画堂东,红杏香探及第风。
一任仙衣能变幻,庐山真面在图中”。
延清的《锦官堂试帖》(1885)作序(胡俊章之子胡玉瀛参校)。
任职工部期间,曾负责监修北京紫禁城城垣修复工程(据《翁文恭公日记》)。
在京长期参加并主持“绚诗社”,诗友有内务府镶黄旗汉军杨佳氏宜振胡俊章师从宜振)、镶白旗满洲索绰罗氏麟魁、大兴范德馨(字桂山,号小岩同治元年壬戌科进)、正红旗蒙古萨尔图氏百勤(字铁岩同治乙丑科进,妻正蓝旗蒙古玛拉特氏松筠之孙女)、镶白旗满洲彦佳氏玉瓒(胞叔敬和)、镶白旗宗室盛昱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祖父承龄)等;诗社活动地点有东城法华寺 (北京法华寺街)(据奭良《野棠轩文集》)。
胡俊章京师授课的学生包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正蓝旗宗室溥良(载《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光绪元年乙亥恩科》),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榜眼正蓝旗宗室寿耆(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据奭良《野棠轩文集》),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翰林大兴王祖光(字莲孙)之弟王观光(字莲汀)(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家族世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旗分内的尼堪姓氏(hala)旗人,在康熙朝之前,多任八旗参领佐领;从康熙朝至乾隆朝,多任内务府御前侍卫满洲副都统怡亲王佐领;在乾隆朝,出文、武科举人;道光朝至光绪朝,连中五位文科进士
孙家穆
维基
孙家穆安徽寿州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
户部云南司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云南巡抚杜瑞联报销军费,由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前往北京向太常寺卿周瑞清王文韶景廉打通关节,孙家穆索贿十三万两,此时阎敬铭上任户部尚书孙家穆知其清,最后以八万多两了结。
是年六月御史陈启泰奏参周瑞清受贿,朝廷立即派刑部尚书麟书潘祖荫确切查明,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又奏称云南报销案,户部索贿八万两,后来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
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节敬”、“别敬”、“赠敬”等变相贿赂,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连上奏折表示支持,但翁同龢等表示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仅将王文韶景廉奎润董恂降二级调用,孙家穆周瑞清革职、赔赃。
廖寿恒晚清 1839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3 【介绍】: 江苏嘉定人字仲山晚号抑斋
廖寿丰弟。
同治二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间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
戊戌翁同龢被摈后,以足疾罢归。
汪鸣銮清末 1839 — 19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7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柳门号郋亭
同治四年进士
编修
光绪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总理衙门行走
因主张巩固帝位,以奏对离间罪革职。
还乡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
维基
汪鸣銮(1839年—1907年)字柳门号郋亭一号郇亭安徽休宁人,寄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进士出身,清末政治人物、藏书家,碑帖名家,“翁门六子”之首。
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任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光禄大夫
甲午战争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福建台湾省
翁同龢分别奔走各国使节处以期废止割地条款,但最终未成。
养心殿召对之间,言语为太监探知,密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之大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旨,以离间光绪帝慈禧太后为名,革差,永不叙用。
罢归杭州书院教席,在杭州训诂精舍和敷文书院讲学。
曾出赀在桑梓地汪村(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坑口乡)修复历经明清两朝的“汪家花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葬于花山
罢归后,侨居苏州
苏州居所建有藏书楼“万宜楼”,上下三层,中有庭院,用转辘以取书。
藏书印有“万宜楼藏善本书记”。
编有《万宜楼善本书目》1册,收有宋本13种,元本12种,明本、抄本、批校本、稿本数百种,皆为善本。
著有《万宜楼诗录》2卷(稿本)、《郋亭诗》1卷(稿本)、《汪柳门稿》(同治12年刻本)、《能自强斋文稿》。
黄思永清末民国初 1842 — 1914
维基
黄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江苏江宁县五城人,祖籍安徽徽州
晚清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书法家
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光绪六年(1880年)以拔贡京官考取状元
翰林院修撰
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试同考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国子监司业
官至侍读学士
后弃官经商。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行改革措施,设立农工商部,特聘黄思永和南通状元张骞为顾问。
二人共同起草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章程》以及铁路、矿务、商标等部门的相关章程和法规,致力于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时人有“商部两状元”之誉。
又与翁同龢文廷式等为帝党中坚。
民国三年(1914年)卒于上海
翁端恩
翁端恩字璇华常熟人
文端公女,文恭公女兄,归安国子监祭酒钱振伦继室。
有《簪花阁诗钞》。
闺秀百家词选·簪花阁诗馀
翁端恩字璿华常熟人
钱振伦室。
何威凤清末近现代初
简介
字瀚伯端之孙。
由拔贡中光绪乙酉(1885)乡试举人
负才名,放荡不羁,书法遒劲,善书,文多寄托,著作淹雅。
任省城正本书院堂长
惟性情孤高,不谐于俗。
清相翁同龢称北龙南凤,凤即指威凤也。
民国方中《清镇县志稿》卷十)
何威凤清末近现代初
简介
字瀚伯端之孙。
由拔贡中光绪乙酉(1885)乡试举人
负才名,放荡不羁,书法遒劲,善书,文多寄托,著作淹雅。
任省城正本书院堂长
惟性情孤高,不谐于俗。
清相翁同龢称北龙南凤,凤即指威凤也。
民国方中《清镇县志稿》卷十)
孟超然清 1731 — 1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1—1797 【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朝举号瓶庵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
曾典广西乡试,督学四川,廉正不阿,遇士有礼。
后主鳌峰书院,以讲明朱子之学为宗旨。
有《丧礼辑略》、《晚闻录》、《避暑录》、《使粤使蜀日记》、《瓶庵居士诗钞》等。
孟超然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人
乾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吏部郎中
有《瓶庵居士诗钞》。
汤寿潜清末
维基
汤寿潜(1856年7月3日—1917年6月6日)字蛰先(一作蛰仙),人称汤蛰老浙江省山阴县乐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祖籍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
汤寿潜是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早年投身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晚年在保路运动中领导浙江铁路公司成功反抗清政府出卖利权,并在后来的辛亥革命中一度领导浙江革命,担任首任浙江都督张謇称其“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
光绪十四年,乡试中举,名列正榜第六,次年考取内阁中书,并结识毕生好友张謇
光绪十六年(1890年)4月汤寿潜发表《危言》。
在《危言》中汤寿潜主张迁都长安、设立议会、废除八旗、兴办铁路,社会回响强烈,多次再版,“时人以比唐甄冯桂芬”,翁同龢还将这本书推荐给光绪帝
同年,他离开山东张曜门下,北上参加科举会试,落榜后到上海带领一群考生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
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期满,初授山西乡宁县知县,因请求方便回乡照顾双亲改派到邻省安徽青阳县、。
赴任之前的3月18日翁同龢召见汤寿潜,两人促膝长谈,翁同龢在日记中称汤寿潜“必为好官”。
4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维新派开始在全国开展。
汤寿潜做了3个月县令就因为父母病重辞官回老家,接着到金华丽正书院(今金华第一中学)担任山长,推动教育“讲求实用之学”,门下许多学生后来都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汤寿潜会同张謇加入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注 1]。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百日维新中,汤寿潜当时在浙江巡抚廖寿丰府中充当幕僚光绪帝5月7月两次谕令廖寿丰传召汤寿潜汤寿潜都以母亲病重为由请求暂缓,9月慈禧发动政变推翻变法,此事不了了之。
周锡恩晚清 1853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1900 【介绍】: 浙江平湖人字伯晋一字荫常学者称是园先生
光绪九年进士
编修
历任陕西浙江等地乡试副考官,驻英一等参赞
心经世之学,其始注意地方利病,中日甲午战后,以为非变法不能雪国耻,曾上书翁同龢,劝其主朝议谋富强。
常欲联长江各省督抚倡新政
戊戌政变后,被勒休编管。
工诗文。
尝创黄州经古书院,以考据、义理、经济、词章教士子。
有《是园遗书》。
全台诗
周锡恩(1852~1900)字伯榗,一作伯晋又字荫常号是园学者称是园先生
湖北罗田人,原籍浙江平湖
室名有传鲁堂、观二生斋、研二生斋、搴芙蓉室、木芙蓉馆等。
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陕西乡试副主考十九年(1893)任浙江乡试副主考
著有《传鲁堂文集‧骈文‧诗》、《观二生斋随笔》、《搴芙蓉室骈文》、《使陕记》、《易说》等,合为《传鲁堂遗书》。
以下自陈汉光《台湾诗录》、广雅出版有限公司编辑部《中法战争文学集》、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辑录与台湾相关之作编校。
维基
周锡恩(1852年—1900年)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湖北省黄州府罗田县人清朝翰林
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1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任命殷汝璋正考官周锡恩副考官,同主浙江恩科乡试。
绍兴人、前内阁中书周福清派人行贿请托。
事发,周福清下狱。
同年十二月考察,御史李慈铭奏其人品有问题,被严加察看。
光绪二十年(1894年),经复查,被解除察看,照旧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