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陆典明末 1617 — 1686
陆典一名芳字敕先号觌庵常熟人
诸生
有《觌庵诗钞》。
人物简介
陆典(1617—1686),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
一名陆贻典,早年名陆行,又名陆芳原字敕先自号觌庵
江苏常熟人
诸生
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
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入钱谦益门下。
博学工诗。
其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
又工书法,尤长汉隶
精校审、富于藏书,多善本。
藏书楼名曰:玄要斋、颐志堂。
钱谦益门下,又与毛晋结成儿女亲家;对冯班、孙泯自诗集,皆搜讨佚编,并为之刊行,明亡后频频出入于牧斋红豆庄、遵王述古堂、毛晋汲古阁,与冯班孙永祚、陈南浦虞山诗人赠答酬唱亦多。
收藏校雠图书,精力于诗,显示虞山诗派中坚的风貌。
杨炤明末清初 1617 — 16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92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明远
明清易代之际,归邓尉山,为终隐之计。
诗自谓学白居易苏轼,实似宋末汪元亮,先后为钱谦益吴伟业宋琬等所赏。
五十年间世事,诗中反映颇多。
有《怀古堂诗选》。
柳是明末清初 1618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后改姓,名是字如是小字影怜号我闻室主人称河东君
明末为吴江名妓,能诗善画,多与名士往来。
崇祯十三年,男装访钱谦益
次年,嫁谦益
南明亡,劝谦益殉国,不能从。
入清,传有密谋复明之举。
谦益死,族人要挟索舍,竟自缢死。
有《河东君集》。
词学图录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杨,名爱字蘼芜,又有影怜、云娟等别名,改姓柳,名是又名隐字如是号我闻室主人人称河东君
嘉兴人
明末名妓。
幼年为盛泽徐氏养女,后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为侍婢。
继为盛泽归家院妓,交陈子龙,欲托身而未能。
后嫁钱谦益为妾,谦益卒,族人争产,自经死。
有《戊寅草》、《湖上草》等。
今人辑有《柳如是集》。
词见《戊寅草》。
柳是初名隐斐字如是小字影怜
常熟钱谦益侧室
戊寅草·序
余览诗上自汉魏,放乎六季,下猎三唐。
其间铭烟萝土之奇,湖雁芙蓉之藻,固已人人殊,而其翼虚以造景,缘情以趋质,则未尝不叹神明之均也。
故读《石城》《京岘》《采菱》《秋散》之篇,与《宁墅》《麻源》《富春》之咏,致莫长于鲍谢矣。
现《白马》《浮萍》《瑟调》《怨歌》之作,情莫深于陈思矣。
至巉岩骏发,波动云委,有君父之,具黯怨之志,文莫盛于杜矣。
后之作者,或短于言情之绮靡,或浅于咏物之窅昧,惟其惑于形似也。
故外易而内伤,惟其务于侈靡也。
故貌丽而神竭,此无论唐山班蔡之所不逮,即河朔汉南之才,雕而多蒙密之失,深谋而益拟议之病,亦罕有兼者焉。
故有嫒远之略,而失在于整栗,此其流逸之患矣。
有割曳之姿,而失在于壮溟,此其轻脱之患矣。
夫言必诡以肆,气必傲以骋,文必奔腾而涌浏,义必澄泓而取寂,此皆非其至也。
然可语于学士大夫之作,不可论于闺襟之什焉。
乃今柳子之诗,抑何其凌清而瞷远,宏达而微恣与?
夫柳子非有雄妙窅丽之观,修灵浩荡之事,可以发其超旷冥搜之好者也。
其所见不过草木之华,眺望亦不出百里之内,若鱼鸟之冲照,驳霞之明瑟,严花肃月之绣染,与夫凌波盘涡,轻岚昼日,蒹葭菰米,冻浦岩庵烟火之袅袅,此则柳子居山之所得者耳。
然余读其诸诗,远而恻荣枯之变,悼萧壮之势,则有曼衍漓槭之,细而饰情于潴者蜿者,林木之荡,山雪之脩阻,则有寒澹高凉之趣,大都备沉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
盖余自髫年,即好作诗。
其所见于天下之变亦多矣。
要皆屑屑,未必有远旨也。
至若北地创其室,济南诸君子入其奥,温雅之义盛,而入神之制始作,然未有放情暄妍,即房帷亦能之矣。
迨至我地,人不逾数家,而作者或取要眇,广遂一起青琐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竟深有合者,岂非难哉?
岂非难哉?
因足而欲以水竹之渺濛,庭阶之荟翳,遂可以伏匿其声援,而震怵其意气,此实非矣。
庶几石林淙舍之寂,桂栋药房之艳,天姥玉女、海上诸神山之侈以巨,使子游而不出焉者可也。
夫灵矫绝世之人,非有以束之,固不可。
笱天下有以束之,亦非处子最高之致也。
则意者挟沧溟之奇,而坚孤栖之气乎?
夫道之不兼,斯遇之不两得者也。
故舍飙驰而就淡漠,亦取其善者而已。
使繇是焉,寰中之趣,其亦可眇然而不睹也夫。
陈子龙
柳如是诗·小引
予论次闺阁诸名家诗,必以河东为首。
“花非花,雾非雾”,不足为其轻盈也。
“玉佩来美人,朱弦弹绿绮”,不足为其和丽也。
“秋菊有佳色,兰草自然香”,不足为其芳韵也。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不足为其清遥也。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清霜欲堕时”,不足为其幽怨怡怅也。
盖闲情澹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
而又日侍骚雅钜公,扬扢古今,吐纳珠玉,宜其遗众独立,令粉黛无色尔尔。
岂止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而已哉!
令晖容华,不闻哲耦,岩卿羽仙,终成怨妇。
香山樊素东坡之朝云,得所依矣。
然读“春随樊素一时归”与《六如塔铭》,辄为黯然魂消。
且不闻二姬当日以红香视草,粉题笺,见重二公也。
河东之遇,俪于二姬,而才复远过焉。
然则其冠冕闺阁诸名家,岂独兹集而已哉!
梁溪邹斯漪流绮题。
闺秀词钞·卷九
字如是一字蘼芜号我闻居士嘉兴人虞山钱宗伯谦益室。
钮秀觚剩
如是,本吴江名妓,徐佛弟子,姓杨名爱,其寓姓也。
丰姿逸丽,翩若惊鸿,性敏慧,赋诗则工,尤长近体,作书得虞褚法。
年二十馀归虞山钱宗伯,而河东君之名始著。
妇人集
人目河东君,风流放诞,永丰坊底物。
冒褒注:河东君钱尚书姬人。
尚书筑“我闻”室以居之,常于鸳湖舟中作百韵以赠
中有云:“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
汉殿三眠贵,吴宫万缕连。
瑶光朝孕碧,玉气夜生元。
”又云:“纤腰宜蹴鞠,弱骨称秋千。
天为投壶笑,人从争博癫。
”又云:“凝明嗔亦好,溶漾坐生怜。
薄病如中酒,轻寒未拆棉。
清愁长约略,微笑与迁延。
”君之风情与才艺,概可见矣。
西泠闺咏
如是名是亦名隐又名因本姓杨字影怜一字蘼芜,晚归吴山钱宗伯,称河东君
宗伯与为西湖之游,刻《东山倡和集》,顾苓河东君传,徐芳夫人小传。
陈其年《妇人集》、徐釚本事诗》、《三冈识略》、《觚剩》、《莲坡诗话》、《柳南随笔》皆载之。
甲申以后,尝劝宗伯殉国难,晚殉宗伯家难,世多贤之
墓在虞山耦耕堂故阯,迷失久矣。
余宰琴河,访得修之,且数碣焉。
桃花得气美人中”,如是西湖句也。
黄与坚清 1620 — 17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南太仓人字庭表号忍庵
顺治十六年进士
推官
奏销案起,罢官。
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擢推官
诗画均工。
黄与坚字庭表号忍庵太仓人
顺治己亥进士,官知县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历官赞善
有《忍庵集》。
词学图录
黄与坚字庭表号忍庵
太仓人
顺治进士
知县
康熙间,荐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及《一统志》。
工诗,与周肇等被吴伟业合称为"娄东十子",与坚为冠。
文章醇雅,诗受韩偓元好问的影响。
有《忍庵集》、《论学三说》等。
清诗别裁集
字庭表江南太仓人
顺治己亥进士
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官詹事赞善
有《忍庵诗集》。
钱牧斋忍庵诗,谓长安金陵《杂感》诸篇,顿挫钩锁,缠绵恻怆,在韩致尧元裕之之间。
庭表太仓人有忍庵
维基
黄与坚(1620年—1701年)字庭表号忍庵江南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人,清朝诗人、学者。
黄与坚自幼颖悟,三岁识字,五岁能诵诗,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式己亥进士
知县
康熙十八年己未,荐应博学鸿词科,名列二等,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及《一统志》,甲子奉命典贵州乡试,迁左赞善
后辞官归,寓居陋巷,一心著述。
清史稿》有传。
主要活动
  • 165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 1679年,宏词科,第二等
寇湄明末 162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南京人
字白门,妓女。
能度曲、善画,略能吟诗。
保国公国弼
明亡,国弼降,家口没入官。
以千金予朱赎身,匹马南归,郁郁不得志而死。
词学图录
寇湄(1624-?) 字白门
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
"十七岁嫁保国公国弼,朱降清被执,寇集资赎释,与朱决绝,后从扬州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后流落乐籍病死。
钱谦益作《寇白门》悼曰:"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
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
"又:"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
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闺秀词钞·卷九
字白门
众香词
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粗知拈韵吟诗词,然滑易不能竞竟学。
十八九时,为保国公购之,贮以金屋,如李掌武之谢秋娘也。
甲申三月京师陷,保国生降,家口没入奚官白门以千金予保国购身逃,匹马短衣,从众婢南归。
归为女侠,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
酒酣以往,或歌或笑,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也。
既从扬州孝廉,不得志,复还金陵
老矣,犹日与诸少年伍。
卧病时,招所欢韩生来,绸缪悲泣,欲留之偶寝,韩生以他故辞,犹执手不忍别。
至夜,闻生在婢房笑语,奋身起唤婢,自箠数十,咄咄骂生负心禽兽行,欲啮其肉。
病愈剧,医药罔效,遂以死。
虞山《金陵杂题》有云“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
黄土盖棺心未死,香飞一缕是芳魂。”
沈春泽《寒夜醉后看寇五姬画》“诗画亦常事,疑信何参差。
昨宵水阁中,酒深灯短时。
看子停银觥,支颐如有思。
开箑浣香豪,墨花生几枝。
纤指过寒笺,餐墨成冰澌。
缀以竹石情,洗却儿女姿。
此时众信坚,吾复转疑之。
安得手与心,出奇能若斯。
相顾各叹息,歌子明月诗。”
郑成功明末清初 1624 — 16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62 【介绍】: 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
郑芝龙子。
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
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
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
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
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
不久病卒。
全台诗
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
十五岁补南安县博士弟子员崇祯十七年(1644)徐孚远钱谦益,钱氏为他取名「大木」。
次年唐王福州赐姓朱,改名成功,俗称国姓爷。
清兵南下时,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翁夫人殉难,郑成功慷慨起义。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门的监国王及宁靖王,并且礼遇卢若腾王忠孝徐孚远沈佺期等遗臣。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败荷兰,取得台湾
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南,年三十九岁。
  彭国栋评其诗:「五言雅近选体,七言直写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相娱能几何,胡不自结束诸语,微伤局促,殆为不永年之徵。
」编者辑录郑成功诗作的主要底本为《延平二王遗集》,目前台湾通用的版本则是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的《民族正气丛书》本,由台北市世界书局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钞本问世。
〖参考杨家骆〈《延平二王遗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遗集》。
〗同时再比对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许丙丁《台南市志稿文教志》、陈汉光《台湾诗录》参校,辑录郑氏在台诗作仅一首。
杨永智撰)
严熊清 1626 — 16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1691后 【介绍】: 江南常熟人字武伯号白云别号枫江钓叟
诸生
入清弃科举。
曾从钱谦益学诗。
谦益卒后,族人哄闹,欲逼钱妾柳如是自杀,夺其所藏。
鸣鼓草檄,以声族人之罪;人谓有燕赵侠士之风。
有《严白云诗集》。
钱曾清 1629 — 17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1701 【介绍】: 江南常熟人字遵王号也是翁
贯花道人、述古主人。
少学于族祖谦益,深受赞赏。
所居述古堂,多善本书。
绛云楼失火后,所余书籍及谦益之诗文稿,均归述古堂。
所撰《读书敏求记》,于板本原委,叙述甚详。
又为谦益《初学》、《有学》两集作注。
另有《述古堂书目》及《怀园》、《莺花》、《交芦》、《判春》、《奚囊》诸集。
清诗别裁集
字遵王江南常熟人
遵王牧斋诗集,固博闻士也。
诗流易有馀,不求警策,得牧斋一体。
季振宜明末清初 1630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江南泰兴人字诜兮号沧苇
季开生弟。
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
历任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
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复道可通。
藏书富甲海内。
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诗为《唐诗》,为后时编辑《全唐诗》底本之一。
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御史
有《静思堂诗稿》。
清诗别裁集
字沧苇江南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官御史
维基
季振宜(1630年—1673年)字诜兮号沧苇江南扬州府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
明末清初官员、豪富,与山西平阳亢氏并称「北亢南季」。
季振宜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
季家为名门望族,曾祖父季缙为山东乐安县县丞,祖父季三卿贡生,为河南祥符县知县,父亲季寓庸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迁居泰兴县城,建嘉树园,革职归里后经营盐业致富。
收藏国宝级名画《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其兄季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顺治六年(1649)进士
清顺治三年(1646)季振宜17岁中举,顺治四年(1647年),18岁中进士,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后历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官至广西道御史
擅长行书,工诗文,喜藏书,又精鉴别,贮书于“静思堂”和“辛夷馆”。
季振宜是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冠于江南,宋元名刻甚富;钱谦益的曾孙钱曾死后,其书尽归振宜,后撰成《季沧苇藏书目》,该书搜集唐诗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时编《全唐诗》即以此为底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下诏彭定求沈三曾等10人修《全唐诗》,至次年十月,《全唐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这主要是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在这之前,季振宜钱谦益整理唐诗七百十七卷,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
著有《静思堂集》等。
主要活动
  • 164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李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朝邑人字叔则一字岸翁人称河滨夫子
举人
宝应知县
善作赋,为钱谦益所称赏。
康熙初督修《陕西通志》。
有《河滨全集》。
李楷字叔则号岸翁朝邑人
明举人
入国朝,官宝应知县
吴历清 1632 — 1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1718 【介绍】: 苏州常熟人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
诗画书法、竹刻鼓琴皆善。
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字画于王鉴王时敏
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
所画山水,学黄公望王蒙,又得唐寅意趣,丘壑层叠,风味醇厚。
书法苏轼
后人以之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
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常熟人
有《墨井诗钞》、《三巴集》。
词学图录
吴历(1632-1718) 字渔山
江苏常熟人
所居有言子墨井,故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
少孤,母以节著。
清洁自好,于世俗多不厝意。
尝问学于孝廉陈确,问诗于宗伯钱谦益,学画于太常王时敏,学琴于高士陈砥阮,皆得其指授。
有"四王吴恽六大家"之称。
著《桃溪集》、《三巴集》、《墨井画跋》。
王士禛清 1634年8月26日 — 1711年5月11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711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
身后避世宗讳,改“禛”为“正”,高宗命改“祯”。
顺治十五年进士
扬州府推官
康熙间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以与废太子唱和,于四十三年被借故革职。
诗有一代正宗之称,而后人嫌其才力不足。
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
文章亦颇雅饬。
诗集初有《阮亭诗钞》,晚年并年所刻为《带经堂集》,又自选部分诗为《渔洋山人菁华录》,另有笔记《池北偶谈》。
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
顺治戊戌进士,授扬州推官,行取礼部员外郎,改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谥文简
有《渔洋》、《蜀道》、《蚕尾》、《南海》、《雍益》等集,合为《带经堂集》。
简介
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
而余以为不然。
《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
《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是西昆之变也。
至所云字必色飞,语必魂绝,则美出自然,诚非缘借矣。
尝试论前代诸家,文成之于元献,犹兰亭之似梓泽也;新都之于庐陵,犹弘治之似伯玉也;琅琊之于眉山,犹小令之于大令也;公谨之于稼轩,犹宣武之似司空也;逮黄门舍人之于屯田待制,直如曹刘之于苏李
遂觉后来益工,然未有如吾阮亭者也。
阮亭少才丰,无所不擅,千古文义书词,直欲一时将去,即如诗馀一事,于阮亭直雕虫耳。
而以余读之,篝灯萧寺,中夜琅琅,觉十年中离别之苦,哀乐之多,无不怦然欲动。
而艳思绮语,人手推口维,而不能解,则阮亭之移我情,与我情之合于阮亭
诚有不自知者,又何色飞魂绝之足拟也哉。
如余舌本作强,笔底如椎,偶赋短言,无关佳事,即至同里诸子,好工小词,如文友之儇艳,其年之矫丽,云孙之雅逸,初子之清扬,无不尽东南之瑰宝,以视阮亭并驱中原,犹恐不免为黄耳。
兰陵年同学弟邹祗谟撰。
词学图录
王士禛(1634-1711) 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雍正时避帝讳,名改为士正,乾隆时又改为士祯
山东新城(今桓台)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谥文简
康熙时为诗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又为"清初六家"之一,论诗倡"神韵说"。
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
词集名《衍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贻上山东新城人
顺治乙未进士,由司李入为曹郎,改翰林,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带经堂集》。
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
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
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而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
应之曰,是则然矣。
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
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
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
○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
维基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斋号蚕尾山房,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工诗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馀种。
卒谥文简
主要活动
  • 165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王材任
王材任字澹人号西涧黄冈人
康熙己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
有《尊道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子重湖广黄冈人
康熙己未进士,官佥都御史
著有《西涧诗钞》。
西涧早负盛名,去官后,自楚入,买钱牧斋拂水山庄居之,以诗自娱。
晚岁困甚,晏如也。
诗品杂唐、宋间,时有警句。
主要活动
  • 1679年,进士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
浙江绍兴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
癸丑、甲寅间,贞长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
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
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
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
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
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
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
」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
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
夫以贞长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
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
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总督瑞澄字也。
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
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
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
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
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
(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
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
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
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
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
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
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
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
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
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
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
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
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
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
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
居士病之得生,朱翁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姚华清末 1876 — 1930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最善。
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
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留学日本
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
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
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
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
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
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日本学法律政治。
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
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
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
自是四居议席。
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
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
朝夕所资,略取给焉。
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
宣统己酉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
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
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
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
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
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
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
曾祖玉德,妣吴氏。
廷辅,妣严氏。
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
子四
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
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
鐜,先卒。
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
女三。
銮,适同县文宗沛。
盘、錖,未适人而卒。
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
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
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
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
弗堂词·跋
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
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
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
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
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
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
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
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
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
韩昌黎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
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
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
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
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
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
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
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
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
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
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
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
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
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
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
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
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
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
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
安顺杨恩元覃生识。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主要活动
  • 1904年,进士,甲辰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许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侯官人初名宰又名友眉字有介一字瓯香
许豸子。
诸生
诗孤旷高迥,钱谦益尝录其诗入《吾炙集》,王士禛朱彝尊并称之。
善画工书,少师倪元璐,晚慕米芾,筑米友堂以祀之。
康熙间卒。
有《米友堂诗集》。
许友字有介又名眉字介寿侯官人
有《米友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有介福建侯官人
著有《米友堂集》。
钱蒙叟《吾炙集》称有介诗无句不妙,无字不妙,及读其所收,俱近浅率。
今录二章,其七言一章,系《诗观》中采入者。
计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江人字希深
计东子。
曾作《后论文》,评价侯方域钱谦益王士禛等人文。
有《菉村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希深江南吴江人
○此甫草先生子也。
遨游四方,名满日下。
晚岁,余曾评定其诗,今令子维严物故,无从征索矣。
汪尧峰集中录此,附存二章,可以想见其馀。
柯煜清 1666 — 17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1736 【介绍】: 浙江嘉善人字南陔号实庵
雍正元年进士
湖北宜都知县,改衢州府教授
尝充《明史纂修官
工诗词骈文。
有《石庵樵唱》、《月中箫谱词》。
柯煜字南陔嘉善人
雍正癸卯进士,官宜都知县,改衢州教授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有《石庵樵唱》。
清诗别裁集
字南陔浙江嘉善人
康熙辛丑进士,官宜都知县
著有《石庵樵唱》。
石庵困顿场屋,老而始遇,一官憔悴,以病乞身,至荐举鸿博,而石庵则已没矣。
诗私淑牧斋,亲炙钝翁,论者谓得两家之长,予谓不袭两家之貌,斯为善学两家者。
主要活动
  • 1723年,进士
  • 1736年,宏词科
丁雄飞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清间江苏江浦人字菡生
性好储书。
每出必搜购图书,担荷而归。
其室人亦嗜书,时出奁具佐购,故家藏书籍甚富。
钱谦益南京,有所撰述皆假其书。
晚年颜所居曰:“心太平庵”。
于医学有研究,撰《行医八事图》。
徐波明末清初 1590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字元叹
诸生
隐居,工诗。
谭友夏书其门为“落木庵”。
淡于荣利,笃于交友。
晚年常与灵岩高僧相往来。
有《谥箫堂》、《染香庵》等集。
徐波字元叹吴县人
有《浪斋新旧诗》。
清诗别裁集
字元叹江南吴县人
元叹少年任侠,后工诗,之楚中,交竟陵钟、谭二公,晚归老落木庵,以枯禅终。
生平诗近钟、谭体。
牧斋痛贬钟、谭,而于元叹独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