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周灿明末清初 ? — 1645
维基
周灿(?
—1645年),字光甫号闇昭苏州府吴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宣化县知县八年丁忧十一年补调浙江会稽县,为政有成绩。
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入境时,部下官吏都命差役出迎,只有某邑带来丰厚的礼物。
周灿很生气,留下差役不遣派,官吏恐怕要辞官,他就召谕那些官吏,让他们自己辞免官职。
其时张献忠连破袁州吉安南昌大为震动,军情紧急。
巡抚郭都贤关门不理,他亲自带兵登城巡险,再调兵征讨,二府才得以恢复。
周灿特别上疏兵饷事宜,指出楚地分割,请求救诸臣合力夹攻,藉此保卫南直隶,又请求南漕粮食赋税各减半纾解民困;并暂停九江关卡,抚恤商艰。
弘光帝继位,惠王常润暂住广信府,他上表江右险要贫瘠,诸王星罗棋布,没有位置再分封,言辞非常恳切。
宗室朱统𨰥奉承马士英,诋毁姜曰广,并诬蔑杨廷麟犯法,曰广因此去职;周灿反驳朱统𨰥误国殃民,又指出杨廷麟得知北京失守时赤足痛哭,希望恢复家国,虽然中途被阻止,而他奋不顾身救国是有实心,怎可能得到诽谤,结果事情没有再被过问;同时他也请求恢复艾南英举人资格,召用傅冠熊明遇,被马士英怨恨,罢官归乡。
其后他组织诗社,追悼国事而令自己痛哭失明,很快去世。
刘若金明末清初 1586 — 1665
维基
刘若金(1585年—1665年)字用汝号云密湖广承天府潜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刘若金天启元年(1621年)湖广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平息盗贼有功,之后调任浦城,在当地平衡粮食,举发奸人;迁官南京吏部主事,外任淮海佥事
流寇横行,他训练士兵、选择将领,设堡防禦,盗贼超过一年不敢入侵当地;他又疏通河流和水道,不久遭弹劾归乡。
弘光帝继位,刘若金升任通政参议,很快以副都御史提督福建广东沿海开垦、屯田、市舶、桥税、珠池,兼管海防军务,驻守福宁,商榷洋税时令士民罢市。
隆武帝时,他与钟炌刘安行同召任,升为兵部右侍郎,改任礼部左侍郎,再改任刑部,兼任左副都御史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代周应期刑部尚书,受赐「赞襄补兖」银章。
福京沦亡后去世,时年八十一岁。
刘泽清明末清初 ? — 1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曹县人字鹤洲
在明自守备累擢至右都督,镇守山东
崇祯末,大掠南下。
弘光时,与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为四镇,封东平伯,辖淮、海十一州县。
清兵南下时迎降,导清兵追弘光帝芜湖
顺治五年,以谋叛被杀。
李清明末清初 1591 — 1673
维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号映碧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属江苏省泰州)人。
明末政治人物。
李春芳之五世孙,李思诚之孙。
父李长祺早亡,由伯父李长敷养成。
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会试副榜,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宁波府推官六年福建乡试同考官七年举卓异,八年拔贡同考,九年浙江本省同考十一年考选,授官刑科给事中十二年巡视十库,以忤旨降为浙江布政司照磨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前夕,奉旨出封淮府。
后任弘光帝工科都给事中,迁大理寺左寺丞
不久受命祀南镇,刚到杭州桥山,弘光朝灭亡,“踽凉孤踪,飘泊江之南北”。
明亡,隐居枣园,杜门不出凡三十八年,以著述为乐。
王忠孝明末清初 1593 — 1666
维基
王忠孝(1593年7月21日—1666年5月31日)字长儒号愧两福建惠安南埔乡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明朝、南明时期王忠孝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
崇祯元年(1628年)王忠孝进士,并授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以及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的关系,所以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28月
崇祯十七年1664年)甲申之变后,王忠孝投入福王朱由崧(后来的弘光帝幕下为反清而努力。
南明弘光帝授之为绍兴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辞不受。
隆武帝朱聿键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后辞。
永历帝授之为兵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再次辞而不受。
曹勋明末清初 ? — 1655
维基
曹勋(?
—1655年),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曹勋中式浙江乡试举人(经魁)。
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任经筵展书官、当值起居注崇祯七年(1634年)主持会试,取录得许真等二十一人位名士,后来这些人都以节义显贵。
温体仁在朝廷排除异己,他总是公正无私,绝不屈服,暗地补救保护清流,包括章正宸弹劾王应熊通内,在他斡旋才免于入狱,之后他负责册封鲁王朱寿镛,很快请求辞官供养母亲。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担任詹事左谕德左庶子侍读,晋官詹事
弘光帝即位,徵召曹勋吴伟业,他说:「国难当前,臣子怎能安枕呢!
」写诗诀别母亲,诗歌中有「孙儿幸免为徐庶,报国难当是李纲」的句子,得任命掌管翰林院;当时朝廷门户对峙,他在讲筵间直陈问题,但无人听取,因母亲逝世归乡。
隆武帝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左侍郎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福京失守后隐居在松江的干巷,自称「东干钓叟」,不接受清朝荐举,到永历九年(1655年)去世。
姚孙棐明末清初 1598 — 1663
维基
姚孙棐(?
—17世纪),字纯甫号戊生安庆府桐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孙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姚之兰第四子,七岁就懂得写作,天启七年(1627年)中乡试副榜,但舍弃州判官职;到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次年(1634年)流寇侵犯桐城,县民不懂军事而恐惧,县令杨尔铭连夜请求支援。
参将潘可大来到,他带领亲友供粮协助;流寇围城攻四十日,他不畏风雪登城,设置火器攻击盗贼,城池得以保全。
崇祯十三年(1640年)他成进士,获授兰溪知县,以当地粮漕问题上疏减折粮饷;改任东阳后,发生许都之乱令东阳失陷,他命令主簿宋琦前往杭州求援,自己走到楼村山中,集结义士赵鸣皋等数千人谋求复城
其时城中有狱囚三十六人感恩其德行,城陷后没有逃狱,他的儿子姚文鳌与囚犯合作,约定十七年(1644年)元旦义军攻城时和应,同期宋琦也带来游击陆超军队来到,因此收复东阳城
朝廷以此功劳升任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再次击退流寇;许都愈发薄弱,向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求抚,但巡按左光先厌恶他曾佔领城池,结果决定斩杀许都与党羽三十多人。
弘光帝继位,他和朱芾煌吴国琦刘若宜徐天麟姜一学周祚新张印中吴亮明潘自得王健、贺燕徵、黄衷赤、张大赓、张延祚金邦柱黄泰来黄钟斗李长似张拱端、徐肇森、荆廷实、许士刘星耀陈璧、董念陛共事;当政的马士英阮大铖左光先不和,命人拿著弹劾的奏章让他看,说:「左光先杀降有罪,你指證他可以升官,否则祸患将来临。
」他回答:「左先生是君子,我宁愿连坐而死,也不能负他的心。
」马阮二人愤怒,诬陷他刺激左光先杀降,被逮入大理寺,因清朝军队攻入南京无疾而终,归隐龙眠山屋居住,永历十七年(1663年)去世,年六十六岁,有著作《亦园诗集》十卷。
康熙八年(1669年)乡人思念他的守城功劳,请求让他奉祀乡贤祠,而兰溪东阳两地亦入祀名宦祠。
妻子方维仪字仲贤,是大理卿方大镇的女儿、崇祯十三年进士方以智姨母,擅长诗文。
潘应斗明末清初
维基
潘应斗(?
—17世纪),字章辰湖广宝庆府武冈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潘应斗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十六年(1643年)进士,在北京等候授职。
李自成北京,他逃到南京,适逢弘光帝即位,因此哭著上陈时政,言词激切,被马士英阮大铖控制。
获授万州知州,代理乐昌县知县
清朝军队来到,潘应斗倚靠王启祚、韦章玉居住。
永历帝继位,迁潘应斗为云南道御史,但未就任就改官验封司郎中,调往文选司郎中,很快晋任太常寺卿
他见刘承胤败坏朝政,无法对抗,于是告老归乡,和弟弟潘应星在威溪河泮安居,写作唱和,文章类近欧阳修王安石高洁而有章法。
清朝三次徵用他,他也不出仕;晚年从事农务,穿戴破旧,虽然穷苦但安宁。
敦拜清初 ? — 16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0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
天命十一年,以佐领从攻宁远
崇德间,屡次从攻锦州
入关后从多铎河南江南,追明弘光帝芜湖,破黄得功军,俘弘光帝
后佐珠玛喇广东新会,击退李定国军。
一等子,官至盛京总管
图赖明末清初 1600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46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从镶黄旗改属,瓜尔佳氏。
费英东子。
太宗天聪间屡从攻战。
崇德初,授议政大臣
三年,从岳托深入内地。
次年,从山东北归。
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败李自成
又从多铎南下,西进再败李自成,取河南陕西,南进攻扬州,追明弘光帝
一等公
后从博洛取浙闽,在金华病死。
顺治亲政后,谥昭勋
张缙彦明末清初 1600 — 16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新乡人
明崇祯四年进士,授知县,官至兵部尚书
先迎降李自成自成败走后降清军,又南投明弘光帝
南京陷落后,再降于洪承畴
在清官至工部侍郎,降授江南徽宁道
顺治十七年,坐编刻《无声戏》,自称“不死英雄”,籍其家,流宁古塔而死。
祁彪佳明末清初 1602 — 1645
维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戏曲作家、造园家,天启壬戌进士
弘光时,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南京陷落后自尽殉国。
祁彪佳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时生于山阴墅。
自幼聪敏,六岁能诵帝王名。
九岁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兰兵部尚书商周祚第三女)。
万历四十六年赴童子试,无出其右者,遂为第一。
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会试下第不中。
跟随父亲赴任沂州,游览琅琊名胜,归家后继续读书。
泰昌元年,与商氏成婚。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时年二十一岁,次年福建兴化府推官,旁人或觉得彪佳年轻,而莆田有时缙绅势力强大的地方,恐怕不能胜任,结果其在任时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尽力去除底层穷困百姓的负担,名声颇佳。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亲祁承㸁去世,二十二日听到讣告,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终生不庆生辰。
崇祯四年(1631年)考选,五年选授福建道监察御史次年巡按苏松
宜兴缙绅陈一教势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势肆意,积累了许多民怨。
平民陈轼聚众对抗文爙,烧毁了陈一教的房屋和别墅,还在附近劫掠,差点导致民乱。
祁彪佳逮捕、陈二人并问斩,其余惹事者各戍边、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来。
他将周文爙所占别人的田产、子女归还人民,奏免陈一教父子的官职,民心大定
当时三吴一带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恶势力,为无籍之徒组成,到处作案犯罪,打枪奸淫,招摇过市。
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将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杀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讯问直接杖杀。
很快平定了该势力的恶行。
文震孟祁彪佳的治绩大为赞赏,称之为“国朝二百年所仅见”。
后受权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
崇祯八年五月,到杭州养病,与母亲王氏游览西湖
病痊愈后回到绍兴
十月,在寓山构筑别墅,准备隐居终身。
彪佳对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严,禁止他们与外人发生争吵。
崇祯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与友人闭关论性理之学。
同年,由于彪佳常苦于疟疾之症,为治地方疟疾,于是捐资与友人王金如建立了医药局,在疫病期间保全了民众的生命,此外彪佳还建立乡贤祠。
剡县饥荒时,祁彪佳王金如合力赈饥,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没人收尸,彪佳专门请了一位法号“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报酬并让其掩埋三吴一带遗骨。
又出资改善监狱囚犯的生活条件。
崇祯十一年,针对流寇严重的情况,撰写御寇》一书。
十三年绍兴饥荒,彪佳建议《救荒策》十五条。
遂出面负责救灾。
设立粥厂,制定供给米粮的法规,全活不可计,编辑《古今救荒书》。
杭州有卖妻为娼者,彪佳出钱将之赎回娘家。
彪佳与族兄祁宁方倡议保甲,自任正、副长。
崇祯十四年秋绍兴再度歉收。
民乱勃发,彪佳在母忧期间,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抢粮者,绳之以法。
日夜工作,尽力救荒。
崇祯十四年(1641年),起为河南道掌印御史
崇祯十五年北京,路上因兵乱梗阻,历尽艰险。
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门。
在朝上疏,请求皇帝留下有清名、声望的耿直之臣。
崇祯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驻节杭州抵御清兵。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
闰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监国
群臣计划推举祁彪佳苏松总督,还没来得及任命清军便来到杭州,官员四散。
清军贝勒召见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没有回应。
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园莲花池内自杀殉节,有绝命词:“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
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
含笑九原,浩然留天地。
”又有遗言:“山川人物,皆属幻影。
山川无改,而人生则倏忽一世矣。
鲁王朱以海谥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赠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给四代诰命,谥“忠敏”,赐祭葬,荫一子中书科中书舍人
归葬绍兴亭山北麓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奖了其在危难刻的气节,赐谥“忠惠”。
张岱祁彪佳的挚友,祁彪佳殉节后,张岱极为哀痛,写了一篇祭文。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奕远既去,花月、声音、饮食之道难得解人。
吾辈住此寂寞世界,毫无意味。
祁彪佳殉国后,其「澹生堂」藏书亦从此散出,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馀则散入坊间。
曹元方明末清初
维基
曹元方字介皇浙江海盐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曹元方中式壬午浙江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进士
次年,甲申国变。
安宗南京即位后,曹元方南直隶常熟县知县
常熟以难治著称。
曹元方到任后,筹措兵饷,爱惜民力。
南京城破,曹元方弃官归里。
父履泰之前被遣戍,也返回故乡。
父子商议,国难之时,不可安然家居。
曹元方于是改名换姓,前往福建建宁,拜谒唐王
即授吏部文选司主事验封司郎中
随后,履泰也自海路赶到,授太常寺卿,升兵部右侍郎
父子二人之忠义一时为人敬仰不已。
唐王兵败,父子辗转回乡。
父履泰不久病卒。
元方携母亲及妻子离开家乡,寄居于旅舍。
多年后,形势逐渐安定,一家客居硖石村,建筑草堂,元方自号耘庵,终老于此,卒年八十二岁。
清史稿·遗逸》有传。
马得功明末清初 ?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3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
初为明总兵顺治间,缚南明弘光帝降清,授镇江总兵,隶汉军镶黄旗,累官福建提督
康熙间厦门,被郑成功军击毙。
谥襄武
田雄明末清初 ?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3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宣化人
明末为总兵,在芜湖南明弘光帝清豫亲王多铎
杭州总兵,从破舟山
归旗籍,隶汉军镶黄旗
爱星阿清初 ?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扬古利孙,父名塔瞻。
顺治八年领侍卫内大臣
十七年,授定西将军,赴云南,会吴三桂军入缅甸擒南明弘光帝
次年十二月,缅人交出弘光帝等。
还京后加太保太子太保
卒谥敬康
来集之明末清初 1604 — 1683
维基
来集之(1604年5月7日—1683年)号元成晚年自号倘湖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来集之生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崇祯八年(1635年)的选贡贡元,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式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40年)联捷庚辰进士,先在兵部观政,授安庆推官
当时安庆张献忠蹂躏,他就白天筹集粮食,晚上巡逻城墙,镇标将贪污苛扣兵饷令部下作乱,他竭力开导给回全饷,士兵因而安宁,流寇三次逼近也安然无恙。
凤阳总督马士英招募贵州兵马,道经徽州肆意抢掠,人民杀伤数名士兵,马士英大怒,命令来集之用乱民律处死人民,他反驳:“人民杀的是劫贼,并非杀兵,他们无罪,不要追究。
”适逢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带兵东下,他驾船迎见,握手结交,因此下江地区无恙。
弘光帝继位,马士英当政,顾念其才干而召任他为兵科给事中,打算让他依附自己,他却拒不赴任,被改授职方司主事,不久得他人疏荐,仍任兵科。
杭州沦陷,来集之和从兄来方炜募兵到七条沙与于颖会合,隆武帝原官起用,在监国鲁王朝廷累升为吏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舟山陷落后辞官杜门,婉拒清朝荐举博学鸿儒,写下《易图亲见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春秋志》、《在四传》、《权衡樵书初二编》、《南行偶笔载》、《笔倘湖近刻》等作,又照顾灶户,提议照田均派贫改善其生计。
曾分考崇祯十五年壬午科应天乡试,取录戚藩等九人,获海内人推崇。
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壬戌十月二十七日子时去世,享年七十有九。
妻子杨氏是诸生杨雪门之姊,他去世后投水而死,孙子来燕雯则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吴伟业明末清初 1609 — 1671
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
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
陈之遴为儿女亲家。
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应天乡试,中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
钱澄之明末清初 1612 — 1693
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田间尺牍》四卷,桐城钱饮光先生遗著,同邑萧氏所庋之钞本也。
犹忆幼时读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为胜朝耆旧,与杜于皇辈同以诗鸣。
其后复于国初诸家集中,杂触杂受,以得先生之言行。
已而于吴中获见先生易学》,知其演倪、黄绪馀,为治易者别宗。
先生暮年尝躬至吴会,刊所著诗文全集,鬻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安节书》有「拙刻付坊间,何法得推行」等语。
然则此椠当为先生刻全集时所自芟存之别本,盖其中多据事直书、且有忌讳语,易罹文网故也。
先生少有声闻,为当时江表诸布衣之一,与方密之诸人友善。
明都既覆,福王由崧马士英拥立于南京阮大铖以阉党久锢之馀,竟缘马起用,挟《南都防乱檄》之憾,修怨东林,党祸甚炽,羼先生名于党籍,名捕四出,先生乃亡命三吴,幸免。
俄而南京破,福王被执,先生因佐嘉善钱柄起义兵,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也。
顾不崇朝,遇战即败死,先生又幸免。
闽中唐王聿键,间关赴之。
至则早为黄漳浦所荐,谒选,授推官,得吉安,值疆臣已前举人题补矣,乃改授延平
未几,闽破,粤中立桂王由榔
先生复度岭走,连上二疏,请急经营江西,以图恢复中原,引两汉关中河内为喻,其言咸中历物之意,关于当时存亡大计至切,顾竟不见用。
会集投奔诸臣廷试,先生庶吉士翰林院教习
居粤二年,亲见武夫悍恣,纲纪陵夷,大势已去,不可复为;重以孙可望封事起,内溃之势尤岌,先生乃引归,遂以文学箸述终老,克享大年
此其生平之大略也。
尝谓明室之亡,讵非人谋之不臧耶?
怀宗旧劳于外,习知天下险易、民生息耗,又复怀澄清之志,宜有拨乱反正之功矣。
然因偏愎自用,好行小慧,以操切之术行政,遂为温、周诸奸所挟持,终其身末由觉悟。
而当时贤人君子,则被杀逐、遭廷杖者接踵不绝,求跂息之安而不得。
迨至国破之馀,诸王踵起,救死不暇,犹扇党锢之馀波,弃大谋而安晏毒,其时朝臣镇将,又颠倒于恩雠我尔之痼见,弘光短祚,仅为宵人傀儡,其馀小腆残腊,且蹙蹙于悍将骄卒之手,生息于其肘腋,虽欲蕲存,抑胡可得?
顾今夷考其世,当时牧相百僚,实多贞干练事之人,皆中屏藩之选;下至里闬之士,怀忠信、笃道义,匹夫匹妇,临危不改而致命遂志者,项背续,绝非历代末叶所及。
本朝入关定鼎,其风流馀韵犹能泽及百年,何其盛也!
夫以如是之人材,而终不获致安危扶倾之效,明室之亡,转如拉枯摧朽,此其原因虽甚駮杂,今为简语以明之,则从来专制之朝,皆行迫狭酷烈之法,始也,虽能凭假天然之力以振一旦;既也,天然之力浸穷,乃至无复可以假,朽索驭马,其势终必逸去而无幸。
当此之时,虽有善者亦无如何,此俚俗所以有「一姓不再兴」之谚,殆为专制言也。
乌虖!
世之君子观于明亡受祸之惨,与夫今日大势之所向,而犹欲守一覕之见,师其成心以断制天下,斯非所谓大惑不解、大愚不灵之至者耶!
歙县汪德渊。
(《藏山阁》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陈子升明末清初 1614 — 1692
全粤诗·卷六七九
陈子升(一六一四—一六九二)字乔生号中洲
南海人
子壮弟。
年十五应童子试,补诸生
黎遂球陈邦彦等以文章声气遥应江南社。
福王弘光帝立,以明经举第一。
明唐王隆武改元,赴闽,授中书舍人
使粤而闽陷,遂归里。
桂王永历帝立,复往奔之,拜吏科给事中,迁兵科给事中
清兵攻袭肇庆永历帝西奔,子升追之不及,久之乃归。
晚入庐山归宗寺,受戒于函是
归后杜门不出,未几而卒。
著有《中洲草堂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