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蒋和宁
维基
蒋和宁(?—?),字用安一字榕庵又字耕叔号耦渔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清朝官员、诗人。
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175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方略馆纂修官,改湖广道监察御史
主贵州乡试。
壮年即辞官归里,不再出仕,以奖掖后辈为己任。
工诗,与侍郎王昶编修蒋士铨等诗酒交游。
法式善评价其诗作“皆能以工炼出之,不作凡响”。
汪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亦作
江苏嘉定人原名景龙字翼青一字少山
贡生
少有诗名。
通金石,善八分书。
晚年精研经学。
有《大戴礼记注补》,王昶序其书,推重甚至。
陈琮
维基
陈琮(1761年—?
),字应坤又字爱筠青浦人,一作广东琼山兴义人清代文学家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出生。
乾隆时诸生,从钱大昕游。
爱好抽烟,不肯自拔,受师傅的指责。
王昶主讲青溪书院,深重其才。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登丁未进士,授陕西淳化知县
晚年绝意进取,专事撰述。
尝与赵逢源论诗曰:“作诗之难,非病其不似古人,即病其太似古人。
”撰《烟草谱》八卷。
有诗文集《墨稼堂稿》传世。
曹仁虎清 1730 — 17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786 【介绍】: 江苏嘉定人字来殷号习庵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
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
有《宛委山房集》、《蓉镜堂文稿》等。
(⊙ 《清史列传》卷七二)
曹仁虎字来殷号习庵嘉定人
乾隆辛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
有《委宛山房集》。
词学图录
曹仁虎(1731-1787) 字来殷号习庵
江苏嘉定人
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累迁右庶子,擢侍讲学士
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
博学多通,诗尤妙绝。
王鸣盛王昶赵文哲吴泰来钱大昕黄文莲唱和,称"吴中七子。
"有《宛委山房》、《春盘》、《瑶华唱和》、《秦中杂稿》、《辕韶》、《鸣春》等集,及《蓉镜堂文稿》、《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考》、《转注古音考》。
朱文藻清 1735 — 1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5—1806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映渭号朗斋
诸生
精六书金石之学,又通史学
王杰延之入,佐校《四库全书》。
山东阮元孙星衍与之合作,成《山左金石志》。
王昶著《金石萃编》,亦得其校正之力。
在浙又分编《两浙輶轩录》、《嘉兴府志》。
另有《碧溪草堂集》等。
朱文藻字映漘号朗斋仁和人
诸生
有《碧溪草堂诗集》。
施朝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仪徵人字培叔一字铁如号小铁
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太仆寺卿、宗人府丞
性廉介,诗朴质清真。
有《陵阳集》。
施朝干字培叔号铁如仪徵人
乾隆癸未进士历官宗人府府丞
有《六义斋》、《陵阳正声》诸集。
维基
施朝干(生年不详—1797年),一写为朝干字培叔又字铁如号小铁廷午,室名六义斋
江苏省扬州府仪徵县(今属扬州市)人,诗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出身
历官不详,至四十三年(1778年)任礼部仪制司郎中
缘事革职,四十五年(1780年)复官。
五十三年(1788年)任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数次密奏,得到乾隆帝嘉许悦纳、下部议行。
至五十七年(1792年)通政使司副使九月七日太仆寺卿。
六十年(1795年)太仆寺卿,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卿
七月七日山东乡试正考官
八月出差以太常寺卿提督湖北学政
嘉庆二年(1797年)太常寺卿湖北学政三月二十四日宗人府丞、仍湖北学政
十一月卒于任上。
个性清廉耿介,居住在邗上,不屑跟盐商往来。
京城当官后,只有破车一辆、老屋子几间,贫乏中诵读经籍,很少接待宾客
年少时就以诗闻名,王鸣盛刊行《吴中十子诗》以施朝干居首位。
王昶施朝干「质朴清真、不尚才藻、得之孟东野梅圣俞为多」。
钱大昕评价施朝干诗风在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
古文文笔也简洁、有法度。
赵魏清 1746 — 18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6—1825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恪生号晋斋
康熙岁贡生
博学嗜古,尤工篆隶。
考證碑版有独识,收藏金石甚富。
阮元所作《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及王昶所作《金石萃编》,皆其手定。
兼善画,人称鬼工
有《竹崦庵金石目》、《竹崦庵传抄书目》等。
马銮明末清初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
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
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
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伯和泣谏,赖以稍止。
是亦能干蛊者。
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
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
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
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
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
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
阮大铖闻,大恚。
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
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某上疏。
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
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
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
士英之子亦以此意极言之。
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
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
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
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
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
”《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
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
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
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
”《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索居。
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
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
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
”)诗亦雅澹新警。
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
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
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
吴嵩梁清 1766 — 1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6—1834 【介绍】: 江西东乡人字子山号兰雪
嘉庆五年举人,由内阁中书贵州黔西州知州
工诗,为王昶翁方纲法式善所推重。
有《香苏山馆诗钞》。
吴嵩梁字子山号兰雪东乡人
嘉庆庚申举人,由内阁中书历官黔西知州
有《香苏山馆诗集》。
许宗彦清 1768 — 1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8—1818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积卿一字固卿又字周生
嘉庆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就官两月告归。
专心读书著述。
学问通达古今,尤精天文及礼制。
有《鉴止水斋集》。
许宗彦原名庆宗字积卿号周生德清人
嘉庆己未进士,官兵部主事
有《鉴止水斋集》。
维基
许宗彦(1768年2月18日—1819年1月17日)字积卿号周生
浙江德清人
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768年2月18日)生。
九岁能读经史,侍郎王昶爱其才,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进士,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居官仅两月,即以亲老辞归。
好藏书,有“藏书三十六橱,类多精善”。
精通天文、历算,自制浑金球,曾观测到天王星(逻候星),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19年1月17日),卒于杭州
著有《鉴止水斋集》二十卷。
梁德绳
陶梁清 1772 — 18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宁术号凫乡
诸生
善填词。
有《红豆树馆词》。
陶梁字宁求号凫乡长洲人
嘉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
有《红豆树馆诗稿》。
词学图录
陶梁(1772-1857) 字凫芗,一作凫乡或凫香
长洲人
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
编修
官至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以病乞归,士论多归之。
诗不多作,白而不浅。
尤擅倚声。
编有《国朝畿辅诗传》、《词综补遗》。
有《红豆树馆集》,词在集中。
红豆树馆词·王昶序
红豆出南海,载南州异物记,益部方物略诸书。
种,有树种,初见于王摩诘诗,其实圆而红,然不能移植他处,故江浙间绝少。
近时惟吴门惠学士半农家有之,以名其斋,而他处无闻焉。
陶子凫乡居娄齐之间,家亦有此树。
结实累累下垂,殊可爱玩,憩其下者,每流连往复,若不能去。
盖红豆一名相思子,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乃不堕纤巧浮靡之习,得为风骚之苗裔。
凫乡雅歌,通诗古文,性情风格似魏晋间人。
而尤以词擅名于时,所作前以石帚、玉田、碧山、蜕岩诸公为师,近则以竹垞樊榭为规范。
其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之半树,用寄其清新婉约之思,信可为南宋以来词家之别子矣。
凫乡博雅嗜古,从余游。
余缉续词综,得其搜采之功居多。
余少时于倚声一事颇曾致力,今衰老,久辍不作,而凫乡年力初壮,进而不已,行以著作擅长艺苑,集词学之大成。
读红豆词者,其以此为骥之一毛、豹之一斑可也。
昭阳大渊献寎月望日,青浦八十老人王昶序。
红豆树馆词·吴锡麒序
驻枫烟而听雁,舣葭水而寻渔。
短彴遥通,高楼近接,琴横春荐,杂花乱飞,酒在秋山,缺月相候,此其境与词宜。
金迷纸醉之娱,管语丝哇之奏。
浦遗余佩,钗挂臣冠。
满地蘼芜,夕阳如画,隔堤杨柳,红窗有人,此其情与词宜。
若陶子凫乡者,家住中吴,烟波绕户,船来虎阜,罗绮生风。
狎浪而订鸥盟,折花而招燕梦。
东风白苧,最怜寒食之天,细雨黄梅,重认横塘之路。
窟真容懒,语不嫌痴。
芊绵而绿意生,宛转而红腔应。
论其技则肱经三折,绎其思则肠转九回。
情之引人,兴不能已,固如斯也。
况复湖寻高士,庙访水仙,踵花鸟之前缘,蹑烟霞之古径。
南渡之江山宛在,西泠之依然。
于是击钵于青豆之房,调弦于黄篾之舫。
浅斟未已,逸调先铿。
响落凉苔,声催落叶。
流水均其采采,白雪振其霏霏。
唱如小海而尤豪,人比中仙而更胜。
又孰不思同旅语,并写灵襟。
盖其居也如此,其游也如彼。
以佳丽之地,作其謻台,以灵秀之区,为之骑驿。
单衫小扇,则街子无猜,短笠大瓢,则芦人亦熟。
和徵招而去,歌哨遍而来。
石门文字禅,为东泽绮语债。
此红豆树馆词一编所以清而能婉,丽而不佻,得大雅之遗音,传南宋之正轨也乎。
仆久违衡泌,屡溷风尘。
乞食叩门,马如蛙钝,息交闭户,车类鸡栖。
即欲裁寄小词,量填短拍。
而故山有阻,旧雨不来,远趣莫招,孤吟易辍。
兹幸遂循陔之愿,申伐木之欢。
桂隐南湖,伫渔歌于西塞。
馀情有触,结习未忘。
则蚕抽未尽之丝,蝉曳将残之响,得是编而振发之,不啻迷津而逢宝筏,失路而得导师,其助予为不少也。
嘉庆壬戌秋八月钱唐吴锡麒撰。
红豆树馆词·李云章序
时物变态,山川殊状,人少壮老异形,目寓焉而不能留者,唯文词可以留之。
昔人零篇断简偶传于世,虽数百年后、数千里外,观者辄如置身其中,与之周旋,而不胜流连嘅慕之致,以为笔墨之可以移我情矣。
况在作者非深于情,而能若是哉。
仆读红豆词而叹凫乡先生之情之至也。
夫士方贫贱,恒郁郁无以自乐,一旦得志,律法填其膺,声色炫其外,酬应汩其神明。
与之语平夙之交游、登览之胜迹,忽若梦寐,不复省忆者,往往有焉。
君起寒素,结交老苍,驰骤坛坫,为江南诸生
及入翰林,出任郡守监司,为畿辅贤大夫而意趣无少异。
俸馀则聚书画,政暇则延纳才士。
每与座上客谈向时江湖之乐,徵文献,举佚事,津津然不以为疲。
至亲故离合之感,俯仰陈迹,则凄然黯然莫能自已,盖居恒未尝一日而忘旧也。
于是聚其旧时所著,加以近今之作,合为一编。
大而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君臣之遇合,师友之渊源,礼典政绩之敷贲,暨乎岩居川观、嬉春访秋,一觞一咏,罔不抒写性情,而芳菲恻怛之怀、绵邈庯峭之笔,白石白云合为一家。
使读者展卷神往,如成连之琴、桓子野之歌,自不禁其情之与俱深也。
仆与君甲子订交于人海中,兄事弟畜,意气相得。
别而复聚,则升湛悬隔。
主客追陪,申之以婚姻,又十馀年于兹,而交情日益笃。
以君待仆之情,知君用情之厚。
词虽小技,而激发于孝友忠信之大节,无非至性所流,岂直词翰之工而已哉。
道光癸巳孟夏,大兴李云章谨序。
红豆树馆词·吴长卿序
将使敦古欢于尘壒之表,延峻赏于冲漠之区。
握月担风,徐仆射聊资谈助,模山范水,宗处士惟事卧游。
虽复寓意丹青,希踪元素,而高风已邈,仅传之真,穆行无徵,虚忆萍蓬之迹。
讵知苦,旧境频迁,玦判璋分,新愁易积。
鸿印泥而莫定,驹过隙而难留。
设非追感抚尘,兴怀坠雨。
状唾月推烟之景,写牵云曳雪之情,几几乎迷五散于棋枰,索一吷于剑首矣。
凫乡观察系传栗里,家住苏台
绚火凤之九苞,标石麟之独角。
彩笔则平分李峤,艳锦则早夺江淹
义苑共羡其奇侅,艺海足资其荡涤。
方其蜚英横塾,撷秀回泉。
陈庚子之遗经,辩己亥之误字。
秋澄玉宇,桂子飘来,路接金台,槐花踏遍。
用是息尘鞅于梵刹,洽幽贽于礼堂。
已而放棹潞河,停骖苑。
南陔则艺兰发咏,西堂则梦草裁诗。
洵足庆焦氏之福兄,颂鲁侯之寿母。
无何云回鸾驭,风急鸰原。
菤葹心拔而弥伤,箖箊泪清而欲槁。
洎乎芝芙圆梦,鹣𪃸齐心。
玉作田腴,金将屋贮。
曹大家史编旧稿,浅印脂痕,卫夫人笔阵新图,浓留墨沈。
著姓交推于徐淑,深情尤甚于高柔
此又茑萝莫喻其缠绵,蘅芷自成其馨逸已。
是时述庵少寇方筑平津之馆,辟涑水之园。
万壑涛声,曾陪讲席,九峰黛影,重访渔庄
觅旧伴于短李迂辛,赏奇文于大邢小魏。
刘孝标五十纸之课,搜李承休三万轴之储。
靡不雪纂露钞,劬于淬掌,琼纲玉格,朗若列眉。
重以谷人司成鸥鹭寻盟,岑苔合契。
谢混改席之敬,修袁逢分坐之仪。
往往携屐探幽,支筇选胜。
偶拈逸调,同谱新声。
题花而香拂酒卮,伫月而凉侵琴荐。
宜乎张温无辈,推重于元晏弁言也。
至若瓜步潮生,蒜山月落。
秣陵桃叶之渡,认芜城皂荚之桥。
虎阜秋深,未消剑气,马塍春老,欲葬花魂。
缄情则转绿回黄,选恨则等莺期蝶。
又若千丝系缆,六柱移船。
借蓝尾而飞觞,眼才一瞥,就红牙而按曲,肠已九回。
虬漏沉沉,二分明月,蚖膏滟滟,四照琪花
亦复逞咀之妍词,抒擘石研丹之幽怨。
禺山耀彩,五色相宣,若木舒华,千寻直上。
观察握画日之笔,步登云之梯。
玳筵乍启于樱厨,琳简近承夫蓬观。
于是鸾坡儤直,螭陛趋班。
纂有唐一代之钜文,传名山千古之绝学。
美矣茂矣。
长卿朅来东阁,得遂管窥,偶忆西泠,已成梗泛。
一邱一壑之位置,慕半村半郭之嬉游。
李公垂雅有同心,句传珂里,元次山请申后约,笑指杯湖
时道光癸巳孟夏钱塘吴长卿谨序。
红豆树馆词·王柏心跋
凫芗观察曩著红豆树馆词,梓行已久。
后复有感旧纪恩之作,都为八卷,合而刊之,授柏心使论其大略。
余考词之始兴,大抵流连风月,泛咏皋壤,感物而动,其绪无端,以凭虚为奇,以超旷灵澹为宗。
子瞻幼安辈为之,泛滥于子史,驰骋议论,其体一变。
然以发摅其壮气雄心而已,未有综贯生平,标举志行,若年经月纬,粲然可睹指者也。
兹则体沿协律,义兼纪事,排比敷陈,开昔人未辟之町畦。
其伦则君亲、昆弟、夫妇、师友,其事则遨游、羁旅、敷文纬典,其情则忻愉悲戚,其境则壮老穷达。
析之各有宗旨,合之互相首尾,又能分刌节度,穷极窈眇,有启涂拓宇之观,无宫凌羽替之疾,于此体为创见,而仍不失其正宗。
盛矣哉。
前此所未尝有也。
昔者司马子长杨子云班孟坚皆有自叙,杜子美北征、昔游等篇亦檃括出处,览者资为援据。
独填词家无之,世遂以为束于体格,无能恢廓,至有目诗馀为小道者
今读红豆树馆词,包含宏大,直举胸情,然后知此境正自无穷,人特未能穷其所至耳。
集中他美,诸公论之详矣,余以为自有倚声以来,兼众长而扩其境之所未至者,独于兹集见之。
遂举所见,识之简末。
时道光癸卯夏五监利王柏心谨跋。
维基
陶梁(1772年—1857年)字宁求凫芗号凫香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人,进士出身
官至礼部左侍郎
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庶吉士
嘉庆十四年(1809年)翰林院编修,任日讲起居注官
嘉庆十八年(1813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嘉庆十九年(1814年)林清之变,天理教徒闯入紫禁城。
陶梁正在文颖馆修书,其仆骆升听闻警讯,把陶梁藏在书橱之中,只身守护,身中数刀。
次日,纷乱平定,陶梁出,将骆升救醒。
仁宗回銮,听说此事,赞骆升为「义仆」,并赐金。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陶梁直隶天津道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担任永平府知府
次年,改正定府知府
道光四年(1824年)任清河道。
道光五年(1825年)盐运使衔
道光十年(1830年)天津道
道光十二年(1832年)永平府知府、任大名府知府、护大顺广道
次年,护大名道
道光十七年(1837年)大顺广道
道光十八年(1838年)湖北荆宜施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湖南粮储道湖北汉黄德道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甘肃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
次年,任江西布政使太常寺卿
咸丰二年(1852年)内阁学士、加紫禁城骑马
咸丰三年(1853年)朝考阅卷官管理中书科事务、署吏部左侍郎
咸丰五年(1855年)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
许廷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子逊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福建武平知县
精弓马,能击剑夺槊,足迹遍四方,交海内名士。
诗尊唐黜宋,工五律、七绝,颇多丽句清辞。
晚年与沈德潜王昶相往来。
有《竹素园集》。
许廷鑅字子逊号竹素长洲人
康熙庚子举人,官武平知县
有《竹素园诗存》。
王兰泉曰:“竹素先生诗才绮丽,始学杜牧之王仲初,继而规模何大复徐昌谷志和而节雅,七言绝句尤为人所传诵。”
清诗别裁集
字子逊江南长洲人
康熙庚子举人,官武平知县
著有《竹素园诗》。
子逊少英敏,长弓刀马槊,遍历四方,友海内知名士,居官有善政。
去官后,人歌思之。
诗严于唐、宋之限,五律近李翰林,七绝近杜樊川,诸体中二体为尤工也。
高文良公章之对客每吟子逊佳句,而文良有作,子逊每与商略,艺林两贤之。
浦起龙清 1679 — 1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9—1762 【介绍】: 江苏金匮人字二田
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
史学
有《史通》、《读杜心解》。
梁溪诗钞
浦起龙(1679-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晚自号山伧无锡人,居邑之前涧,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教授
有《不是集》附词。
卒祀惠山尊贤祠。
维基
浦起龙(1679年—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学者称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学者,进士出身
以弱冠补诸生,屡试不第。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进士
雍正十年(1732年)扬州府学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
雍正十二年(1734年)应当时的云南总督尹继善之邀,担任五华书院山长
乾隆四年(1739年)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
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
浦起龙杜甫十年,不穿凿字句,如《别董颐》一诗,历代皆以为董颐南下邓州浦起龙指出: “南适恐误,邓在江陵西北也。
清朝著名的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均受业其门下。
乾隆十年(1745年)被江苏布政使爱必达参劾,遂以年老辞官回家,居乡撰写《史通》一书。
乾隆十五年(1750年)无锡县知县王镐邀请,与同邑华希闵顾栋高等共同编纂无锡县》。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
另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诠》、《酿蜜集》、《不是集》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