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陈维崧清 1631年12月6日 — 1688年5月7日
乌丝词·序
丙午之秋,余与陈子其年俱落第,后会黄山孙子无言,意欲以吾两人诗馀梓以行世者。
嗟乎!
余与陈子少志观光,许身,意谓有神之笔。
庶几致君上,再使风俗淳。
谁知萧条瓠落,而与莺嘴啄红,燕尾点绿,争长于钩帘借月,染云为幌之间,岂吾两人之志哉?
陈子叹曰:是亦何伤!
丈夫处不得志,正当如柳郎中使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以陶写性情,吾将以秦七黄九作萱草忘忧耳。
虽然昔裴休为相,李群玉能诗,荐授校书郎,而陈去非长于歌词,亦为高宗所眷注。
孰谓诗词一道,何尝不得知巳于天子宰相哉。
尤尚书程正伯之文每过于诗,说者以为是时当涂诸公方且以文章荐正伯,尤公之言,可谓识正伯之大者。
但不知代往年遥,此事可传,而复可见否耶?
为劝陈子生,垂翅青冥,此意宜付之悠悠,旷士之胸,且暂往东皋,与汝石交辟疆冒君,每得一好词,如沈廉叔、陈君宠辈,付莲、鸿、苹、云,品清讴为一笑乐。
冬季阳羡,当复借紫云相伴,又何减尧章垂虹桥畔,小红低唱我吹箫也。
至于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驱遣齐梁,舆台温李,则又当世传写,织帕机房,不必待余扬扢矣。
时穷冬凛冽,不亚改之寒甚手颤时,陈子幸为余沽酒。
江都宗元鼎定九撰。
刘大观清 1753 — 1834
娱老集·自序
嘉庆辛未(十六年,1811年)来居怀州,迄道光丁亥(七年,1827年),越十七年,而予老矣。
一切胶胶扰扰、妄念起伏,皆以老屏绝之。
妄念销磨,归于闲适。
朝哦暮咏,逍遥以送日月,是此生欢娱境也。
怀州集》三卷,始于嘉庆辛未,截自道光辛巳(元年,1821年)
壬午(道光二年,1822年)以后,所得诗名《娱老集》。
盖以诗娱悦性情,而自忘其为七旬之外之老夫也。
予诗有数集,序我《岭外集》、《漓江归棹集》者,阁学翁覃溪先生也;序我《留都集》者,侍御、出守彰德吴玉松先生;序我《邗上集》者,粤东制府阮芸台先生也;《回帆集》不几首,则无序;序我《鹾城集》者,少司空陈钟溪先生也;序我《行箧集》者,农部员外同年杨蓉裳先生也;序我《怀州集》者,少司空詹事鲍觉生先生也。
翁、、杨、鲍,墓草已宿。
芸台制府在滇南,路遥百驿。
玉松先生老于江乡,年八旬有一,近多不称意事,岂复敢劳以笔墨?
而平生文字之交,深于风雅,如吴舍人兰雪者,又牵羁人海,老病窘蹙,无兴趣及于此事,故是集辄自序之。
或问:“集中有伤逝之作,不得以《娱老》概之,曷芟去?
”答曰:“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子未读陈简斋诗乎?”
单瑞龙
维基
单瑞龙字皞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朝官员。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二甲进士
福建同安县知县,因失察下属吏员舞弊被革职,发往台湾镇总兵奎林处效力。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接替单去非,担任台湾府嘉义县知县
乾隆六十年(1795年)彰化县知县
朱绥
人物简介
朱绥字安公黟县人,侨居六合,顺康间布衣,著《简斋诗》。
延彩清 1799 — 1845
维基
延彩(1799年—1845年)字紫筠子云号丽峰清代人物,山西阳城县润城北音村人
“才思敏捷,学富五车”,喜游历四方。
1818年嘉庆戊寅科,延彩曾参加乡试未能考中,至1825年考中道光乙酉科,被提拔为贡生,通过捐官获得教谕头衔。
三年后,他在道光戊子科考中举人,先后在榆次、长子训导
1844年,考中道光甲辰进士,赐进士出身
次年四月,署理直隶永清知县
当时,永清县频频遭受蝗、旱等灾害,延彩冒暑率众捕蝗,积劳成疾。
后虽又获任命为直隶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县令,但还未到任便病逝.
著有《简斋诗草》、《一艺堂文集》。
王松清末民国初 1866 — 1930
四香楼少作附存·林跋
余年十六,侍先君于台湾之淡水
淡水为新开埠,荒寒清寂。
余开户即对观音山,海上帆来,风中片白,楚楚然山光海色,掩映窗户,余亦少悟画理;去今匆匆五十四年。
台湾既割让,视淡水当日游迹,犹同隔世。
去年,及门江生次鹰以新竹王子寄生先生诗草见示;且以书寓余,推奖逾分。
读其近体,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然往往流出悲音,则伤其故乡之属他人也。
呜呼!
清室之不振,且丧其二百馀年创造之皇基;当日百战所有之藩属,今已一一无存,矧在台湾一隅耶?
友竹台湾,余则兼悲清室;脱不落彼二、三乳臭之近支,胡使余今日有离之悲!
十年以来,九谒德宗景皇帝之陵,至伏雪中痛哭亦不知寒;其不死于陵下者,先帝之灵佑此恋恩之措大耳。
此事使友竹闻之,其必以余为同调,且将以诗勖余也。
余诗可六卷,多伤时之作,不欲付刊;友竹诗,则和婉中寓悲梗,「小雅」之遗也。
诗数不多,然多可传者。
为序弁首,则吾岂敢;此文用为跋尾可也。
辛酉(民国十年)正月,愚弟林纾识。
时年七十。
周达晚清 1879 — 1949
今觉盦诗
梅泉观察至德右族也。
至德置县始于唐,杨吴时改建德,近又复唐旧称,故君为至德人,而其先德著述尚署建德也。
唐咸通中,君六世祖讳繇者,与弟蘩同成进士,仕至中丞,并工诗,厕咸通十哲,又称至德二周,其集收入《钦定全唐诗》。
自唐以后,代有闻人。
逮君祖悫慎公,起自兵间,迭拥节钺,诸父多掇巍科高第,家世之盛,皖南列郡无与比。
君幼颖异,成童已以茂才上舍,工制举文,顾非所好,独酷嗜六书、九数之学,迈往深造,若有天授。
其于六书,不蹈袭乾嘉门户,以为段、诸儒,但能纠元、明之谬,以还二徐之旧,刊二徐之误,以还许君之旧,如是而已。
不知许君为东汉经师,去古已远,于字义之不得其解者,辄以诂经者训之,滋非朔谊。
道、咸以后,地不爱宝,山川郡国,多出鼎彝,而龟甲出土尤晚,其中多三代真古文,往往能正篆变之讹,匡许君之失。
此道至近世渐即昌盛,而君于四十年前,固已为先河之导矣。
戊戌政变,国论趋新,君念制器尚象,必稽于数,因暂置六书,而专壹于畴人之术。
自《周髀》、《九章》、李冶郭守敬以迄清季项(名达)、戴(煦)、徐(有壬)、李善兰之书,旁及五十三家历法,凡有字者,靡弗遍究。
又兼习旁行斜上之文,广罗泰西新著,与古法勘校异同,得其会同之旨。
前辈名家如兴化刘先生彝程、金匮华先生蘅芳,并惊叹推服,谓足以扫千古积疑,成一代宗匠云。
君心思缜密,治事有谋断。
郑海藏先生夙号知人,每谓君有杜牧之陈同甫之风,若调物度宜,明敷庶绩,以辅翼世运,亦元恺之俦也。
君初亦慨然有揽辔之志,会迭丁内外艰者五年,比服阕,而辛亥之变适作。
君避地海上作流人,时皖督孙某欲延揽君,遣使奉书造请,财、教两厅惟所择,君婉词拒之。
未几,所谓国会者成立,乡人倡言必以周氏一人为议员,佥推君,君又让之于季父实之先生
盖君阳示通脱,而阴怀梨洲、舜水之志。
既觇知国事不可为,退隐之志益决,乃于沪西买地五亩,结庐筑园,杂植松栝棠樱踯躅之属,春秋佳日,辄与东南诸遗老诗酒高会于其中,泊然有遗世之志。
余屡厕游宴,绵历二纪,每相见必谈诗。
君自言少时习西昆体,泛滥于陈黄门吴祭酒诸家,及闻散原海藏二老绪论,遂幡然一变,而改宗北宋,尽弃少作。
岁庚辰,君年六十过二,裒其四十以后诗,为《今觉盦集》四卷,督序于余。
余受读一过,七古则《法相寺》《华龙园》《巢园赏樱》诸篇,写景得昌黎东坡之髓;五古则《出郭》《春夜不寐》《游香山静宜园》《辍茶室赠海藏》,述事摅情,得柴桑少陵简斋、白石之长,而《秋怀》六首、《家人供烹蟹》诸篇,则又模拟都官,力追乡哲;七言断句如「灭烛海生残夜月,拥衾人语四更霜」「异种也堪称国艳,繁英真欲裹春城」「意行渐觉屋移树,小立不知月上衣」「岚气结阴成夕彩,野云分雨与春田」「吾辈犹抽将尽茧,群儿已积后来薪」「罢絮池台易暮,落花天气雨馀寒」「小炉熨手不龟药,大月照人无尽灯」「久客厌闻吴语渹,破春谁敌兵寒」,皆昭文遗韵,广武同嗟。
夫名篇秀句,标举易知,独其诗律精严,尽袪声病,不侈谈龙,自然叶谱,乃至古体长篇,亦力避复字,此则余饫闻有素,而叹其老而弥细者也。
方今文学凋做,中夏溃防,君独恳恳亢精极思,自树一帜,殆可以冠冕皖之词流矣。
余在乡言乡,未敢踰越。
昔刊《皖雅》,尝赖君集事,溯流风而独写,感不绝于予心,称情而道,相得益彰已。
庚辰端阳后七日庐江柴山人陈诗,时年七十有七。
王易清末至现当代 1889 — 1956
词学图录
王易(1889-1956) 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
南昌人
清末肄业京师大学堂,后入南京大学,与汪东黄侃、王伯沅、胡小石等唱酬。
晚年就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博学多才。
工宋诗,酷似陈简斋
书法初学灵飞经,后改习钟、王,兼擅褚楷。
又擅音乐,鼓琴品箫,无不尽善。
篆刻则得黄牧甫(士陵)之传,造诣颇深。
有《国学概论》、《词曲史》、《乐府通论》、《修辞学通诠》、《藕孔微尘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