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康有为清末民国初 1858 — 1927
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
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
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吕调元清末至民国 1865 — 1932
维基
吕调元(1865年—1932年)原名景丰字权予号燮甫安徽省太湖县人
清朝中华民国官员。
中华民国安徽省省长,皖系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此后,历任直隶省隆平县献县吴桥县南宫县等县知县
宣统元年(1909年)清苑县知县,调署天津县知县
当时,袁世凯称病避居河南项城
据说,吕调元通过天津的小报制造舆论,吹捧袁世凯宣统二年(1910年)吕调元带小报及陈情信赴项城拜会袁世凯袁世凯出资要吕调元办大报,还写下信件嘱吕调元面交段祺瑞吕调元由此结识了段祺瑞
民国元年(1912年)吕调元天津府知府,调署保定府知府,不久升任豫南观察使
民国2年(1913年)吕调元升任湖北民政长,后改为巡按使。
民国3年(1914年)吕调元袁世凯大总统府警卫军参谋
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升为陕西督军吕调元出任陕西巡按使。
袁世凯称帝后,陕北镇守使陈树藩民国5年(1916年)宣布独立,陆建章遭到驱逐,吕调元避居天津
1916年袁世凯逝世后,吕调元投靠段祺瑞,成为皖系人物,充任国务院顾问。
民国7年(1918年),出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员。
民国8年(1919年)1月段祺瑞特任吕调元安徽省省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安徽省的青年学生响应,举行游行示威,市民也加入。
5月10日安徽省安庆的各学校公举代表赴安徽省长公署,请求援救北京的被捕学生吕调元称要“嘱商会、教育厅拍电力争”。
5月22日北京政府内务部电令安徽省镇压学生
吕调元随即命省会警察厅发布布告:“遇有学生发散传单,有违法纪,而不服从取缔者,一经查出,即行依法严办,决不姑宽。
5月29日学生策划罢课,吕调元安徽省教育厅警告罢课学生“限定三日复课,否则军警干涉”;后来又改为提前放假,开文武官考试。
学生反而利用提前放假之机,各自回家乡,在各县成学生合会
民国8年(1919年)8月到9月,驻扎安庆的皖系倪嗣冲所部,两次闯入安庆女子蚕桑讲习所集体强奸女生,导致十多位受辱女生羞愤自杀。
此事曝光后,吕调元伙同倪嗣冲两度电告北京政府,否认此事,并指控报界“无中生有,任意栽诬”,声称要“依法起诉”。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1919年12月安庆安徽省长公署卫兵在市间购物,因争秤之事与警察发生冲突。
吕调元即命其子率卫队前往弹压。
安徽全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刘道章曾谋安徽省省长一职而未果,乃借口警察受辱而提出辞职。
吕调元下令开除滋事的卫兵,并令儿子离开安徽
而刘道章仍然径行离职,并指使安庆全城的警察一律罢岗。
吕调元因此被迫向北京政府引咎辞职。
安徽督军倪嗣冲电请北京政府“于吕省长、刘厅长皆予慰留”,但电文中显指过错在吕调元方面。
12月31日吕调元省长职务被免,专任督办斋堂煤矿事宜。
民国8年(1919年)吕调元在任安徽省省长时,曾经通令安徽省各县修志,以备省志甄录,并且亲自担任太湖志局总裁
民国12年(1923年)2月安徽省省长许世英辞职。
北京政府安徽督军联甲江苏督军齐燮元协商之后,命吕调元再度出任安徽省省长
当时,安徽省内外各公团、法团、同乡会强烈反对,但仍然未能阻止吕调元就职。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激起全中国反对,安徽芜湖安庆的青年学生捣毁了国会议员吕仰南、彭昌福、张伯衍、何雯的住宅。
吕调元下令通缉学生及教育界人士多名,并将刘希平、卢仲农等支持学生运动的校长撤职。
吕调元再度出任安徽省省长时,曾经保证“不欠教育经费,诚心维持教育”。
但到任仅仅数月后,便开始拖欠教育经费。
1923年11月初,安徽省立各校因为两个月不发工薪,教职员工生活无着,乃派代表30多人赴安徽省政府求见吕调元,请下拨教育经费,与吕调元发生了争执。
吕调元亲自指挥军警将十多名代表殴伤。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在场从中劝解,也被殴伤。
事发之后,安徽省教育会通电宣布吕调元的罪行,请求各方声援。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因气愤而辞职。
学生罢课强烈要求惩治吕调元
吕调元害怕事态扩大,便请人调解,向各校校长道歉,同意教育界提出的8条办法,下发工薪,负担遭到殴伤人员的医药费。
此案方告结束。
1923年12月11日吕调元被免去安徽省省长职务,调任督导安徽省铁路筹备事宜。
民国15年(1926年)吕调元投靠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援东北军总司令。
民国21年(1932年)吕调元病逝于天津意租界,葬于太湖石嘴山。
梁启超清末民国初 1873 — 19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1929 【介绍】: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
光绪十五年举人
与其师康有为同为戊戌变法首领,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后,先后在上海主编《时务报》、编辑《西政丛书》,主讲长沙时务学堂。
鼓吹和推进维新变法。
二十四年,参与“百日维新”。
失败后逃亡日本,持立宪保皇立场。
辛亥革命后,初拥护袁世凯,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
文学上曾倡导文体改良、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五四”后反对“打倒孔家店”口号。
有《饮冰室合集》。
全台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
光绪十六年(1890)经陈千秋引荐,拜康有为为师。
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时,与康有为发动十八省一千二百名举人,上书朝廷,向清政府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要求。
其后办《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鼓吹维新变法。
「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达十四年(1898~1912)之久。
宣统二年(1910)林献堂相遇于日本横滨,建议台人效法爱尔兰放弃武力抗争,改采成立议会的方式争取岛民之权益。
1911年访台两周,游台期间,留下诗八十九首,词十二首。
1913年返回中国,先后在袁世凯段祺瑞政府任职。
1919年,鼓吹改良主义,抵制社会主义思想。
1920年初,自欧洲考察返国后,决定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教育事业。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后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
著有《清代学术概论》、《欧游心影录》、《饮冰室全集》等。
梁氏在台诗作,原拟刻曰《海桑吟》,惜无定本流传。
以下所收梁氏之作,原刊于连横台湾诗荟》十六号及十八号。
(施懿琳撰)
赵尔巽
维基
赵尔(1844年5月23日—1927年9月3日)字公镶号次珊,一作次山晚号无补无补老人
清朝汉军正蓝旗人,祖籍登州蓬莱。
清末政治、军事人物,曾任四川总督湖广总督、东三省总督、清史馆馆长。
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讲武堂的创办人。
遗著有《刑案新编》、《赵留守攻略》等。
现有赵尔巽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北。
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陕西等省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1月,奉命护理山西巡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巡抚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内调署户部尚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复外调出任盛京将军
1906年1月1日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奉天设商务总局,调查全省矿产及各项商业。
5月25日,清廷电饬袁世凯赵尔巽程德全等协力进剿马贼。
10月19日,清廷以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奉省应办事宜为难,谕军机大臣等奉省所用人员,准其奏咨调往,所需款项随时咨商户部设法协济,并勉赵尔巽力任该职,所有练兵、理财以及农工商业,务当认真筹办。
1907年3月17日赵尔巽札行各州县,通谕民间禁止售地租地于外人。
4月11日盛京将军赵尔巽电告外务部:日本驻屯满洲军队,除铁岭奉天两处铁道守备队外,已全部退完。
5月3日,清廷以四川总督岑春煊邮传部尚书,裁缺盛京将军赵尔巽四川总督
5月9日,外务部电前盛京将军赵尔巽,日商私订开矿合同,应切实谕禁,并照会日领事声明不认。
5月17日赵尔巽电外务部,请照会日使,禁阻日人越界收取黄海、渤海山东沿海一带渔利。
后由赵尔巽赵尔丰代理四川总督
同年7月张之洞入京授军机大臣,乃以赵尔巽补授湖广总督,在此期间主持创办湖北法政学堂。
11月13日湖广总督赵尔巽电请外务部力阻日人在汉口租界外购地。
1908年2月,复调任四川总督
1911年3月锡良任东三省总督,并授钦差大臣
期间重用张作霖,任其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
1912年1月30日赵尔巽致电袁世凯,要求袁世凯承认东三省的立法、人事、财政、军事的独立。
3月15日袁世凯任命赵尔巽为东三省都督
民国成立后,隐居青岛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委任其为清史馆馆长,主编《清史稿》。
初期经费充足,每月拨款10多万银元,最高者每月薪金600元。
赵尔巽做主,广聘人员。
清末耆儒通士,不少都进入史馆
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政府财政维艰,馆中经费骤减10万银元。
史馆开支成为重大问题,编纂人员纷纷离去。
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段祺瑞举行善后会议,推其为正议长。
5月,又聘其为临时参政参政,并被指定为临时参政院长
1926年赵尔巽靠个人关系向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等人募捐,方才勉强维持清史馆的运作。
民国十六年(1927年),《清史稿》勉强完稿,旋即逝世于北京
徐树铮清末民国初 1880 — 1925
词学图录
徐树铮(1880-1925) 字又铮号铁珊则林
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
早年投段祺瑞任职,直奉战争后出国考察,回国后被冯玉祥枪杀于廊坊车站。
贾景德清末至现当代 1880 — 1960
人物简介
1880-1960.10.20字煜如号韬园
山西沁水县端氏镇人
阎锡山三岁。
贾作人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举优贡第一名,旋中本科举人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进士
当即用知县分发直隶候补,五年未授实缺,弃职还乡。
后应聘主讲汾州府(今汾阳)西河书院。
叔父贾耕,乙酉拔贡,辛卯举人,先后主讲潞安府长治)的上党书院和令德堂(山西大学堂的前身)。
辛亥革命后,相继出任北洋政府总统礼官、约法会议山西议员、段祺瑞“安福国会”议员。
阎锡山袁世凯合作的牵线人,中原大战晋绥系高层唯一的支持者,阎锡山永远的秘书长
1949年赴台。
1952年4月13日1954年8月16日,代理考试院院长1952年10月10日,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1958年前后台湾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成员(晋系之惟一),与阎锡山同为总统府资政
曹汝霖
维基
曹汝霖(1877年1月23日—1966年8月4日)字润田,男,上海人,新交通系首领,20世纪初官员之一。
1877年1月23日清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十),曹汝霖生于上海
幼年入私塾,继往汉阳铁路学堂读书。
1900年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法学院学习,曾参加译书汇编社,亦曾协助法政大学举办「一年速成班」。
1904年归国,任职商部商务司,后被调入外务部,1910年由摄政王载沣提拔为外务部左侍郎
1913年袁世凯指派为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同年8月任外交部次长。
1915年5月曹汝霖日本交涉二十一条时,因有损害民国主权的严重错失,张勋骂他「曹贼误国」。
1916年2月28日袁世凯特派曹汝霖兼充外交官领事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长。
4月任交通总长,后兼署外交总长,并任交通银行总理
1917年1月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兴业等银行借款500万日元,是“西原借款”之一。
7月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
1918年3月兼任财政总长,又向日本大宗借款,充作军饷。
1918年秋,不惜丧失山东铁路主权,向日本再次借款。
1919年初任钱能内阁交通总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由于部分西方国家与日本事前签署了密约,故此协约国未经中方同意,将属于德国的山东之权益转移给了日本
凡尔赛条约触发国内不满情绪,引起北京大学生在1919年5月4日天安门示威之事件。
结果,五四运动正式展开,对民国国运、思想与学术发展有重大影响。
当时,出任交通总长的曹汝霖由于负责把部分权益让予日本,并与货币局总裁陆宗舆及驻日公使章宗祥一同被称为“卖国贼”。
当时其中一句著名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事件发生时,有学生游行到赵家楼附近,并想抓到被指卖国的曹汝霖,但曹氏躲了起来,并逃离赵家楼。
他们误以为当时在曹宅的章宗祥就是曹汝霖,于是痛打了章氏一顿,并把曹宅烧掉,称为火烧赵家楼事件。
后来,事件演变成大规模的罢课、罢工及罢市。
6月10日,曹、陆、章三人被免职。
北洋政府在群众压力之下,最后正式拒绝在凡尔赛条约签字。
山东问题交由华盛顿会议处理。
此后曹转入实业界,仍任交通银行总经理,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天河煤矿公司总经理,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正丰、井陉正丰煤矿股份公司董事长。
曹在下野后,与段祺瑞多有联络,例如在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时,曾受邀到关外邀请张作霖
1920年代,由曹汝霖发起,共有20多人出资,在阜成门内白塔寺沟沿建了一所医院,取名中央医院。
曹汝霖一直担任中央医院的院长、名誉院长等职,经费方面都由他筹措。
1941年日军接管了协和医院等后,一些名医如钟惠澜、周华康等纷纷被中央医院网罗过来。
医院的妇产科,也在此时创建,由林巧稚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医院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人民医院,现在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27年曹汝霖张作霖军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7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1942年3月,被任命为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新民印刷公司董事长。
日本佔领北后,曾多次要求曹汝霖出任伪政府委员长等官职,曹汝霖坚拒不受。
并多次为被日军拘捕审讯的人作担保,并且无意中保护了重庆国民政府的特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曹汝霖迁居台湾,未几到日本居住到1957年,后又迁到美国
1966年曹汝霖美国底特律逝世,享寿高龄89岁。
陈锦涛
维基
陈锦涛(1871年6月20日—1939年6月12日)字澜生,男,广东南海人中华民国政治家、经济学家。
1885年(光绪11年),陈锦涛香港皇仁书院学习。
1890年(光绪1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
1901年(光绪27年)以官费赴美国学习政治经济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
1906年(光绪32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
9月回国应清廷部试,获法政进士
嗣任度支部预算司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资政院议员等职务。
1911年(宣统3年)10月,出任袁世凯内阁度支部副大臣。
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陈锦涛出任财政部总长。
1912年3月,与许世英组织国民共进会。
1912年9月,出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审计处总办
1913年民国2年)10月,任财政部驻外财政员,驻英国伦敦。
1916年民国5年)6月,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兼署理外交总长。
1917年4月,因受贿罪被收监。
当时,1917年4月上海《申报》揭露北京政府财政部在受理商人张兴汉开办炼铜厂申请的过程中,总长陈锦涛、次长殷汝骊等主要官员涉嫌收受张兴汉的商业贿赂。
该报道发表后,国会众议院提出质问,经司法调查属实,陈锦涛入狱,殷汝骊潜逃。
1918年民国7年),陈锦涛获得大总统冯国璋赦免。
此后,陈锦涛广州参加护法军政府。
1920年民国9年)4月,继伍廷芳之后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
同年11月,主席总裁岑春煊失势,陈锦涛遂辞职,此后寓居上海
1925年任西北银行经理。
1925年民国14年)12月陈锦涛段祺瑞手下再度获得起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
1926年,与胡光鹿等人在天津合办中国无线电业公司。
国民政府时期,1930年民国19年),陈锦涛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研究委员会主席。
1935年民国24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委员会主席。
1938年民国27年)3月,参加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财政部长,5月兼任华兴银行总裁
1939年民国28年)6月10日,参加日本总领事馆的宴会时,中毒,连夜坐飞机到上海静安寺路找西医卓生医治,因陈中毒太深,6月12日,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9岁(满67岁)。
薛宜琪
维基
薛宜琪(1884年—?
年),字麒玉
江苏省武进县人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药科毕业。
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二日内阁奉上谕:薛宜琪著赏给医科进士
宣统三年(1911年),授翰林院检讨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3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呈请任命其为陆军卫生材料本厂厂长。
11月25日,授一等司药正。
民国四年(1915年)7月28日,给予四等文虎章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25日,给予四等嘉禾章。
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技正、编译委员会委员。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华药典》编纂委员会编纂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秘书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16日禁烟委员会总务处第一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