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聂际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长山人号松岩
诸生
笃志好学。
通六书,尤擅长篆刻,然不轻为人奏刀。
所刻印章为纪昀赞赏。
有《司空表圣诗品印谱》。
杨廷理清 1747 — 1816
杨廷理字清和号半缘又号更生柳州人
乾隆丁酉拔贡,历官福建台澎兵备道,罢,复起建宁知府
有《知还书屋诗钞》。
全台诗
杨廷理(1747~1816)字清和一字半缘号双梧晚号更生
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刘汉忠〈杨廷理的「劳生节略」及「东游草」〉,《台湾文献》第四十七卷第一期,台北1966年、何培夫〈杨廷理治绩及其风范〉,《台湾文献》三十四卷第三期,1983年杨永智《明清台南刻书研究》,东海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次年朝考一等一名。
初任福建侯官知县
分别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十四年(1809),三度来台,前后十六年,即使日后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终不离台湾,可说是清代治台官员中,最熟悉台湾事务者。
先后曾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台湾府知府、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提督学政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噶玛通判等多种职务。
第一次来台时,适值林爽文、庄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义勇,守城有功而累升道台,后因侯官任内亏空褫职,谪戌伊犁八年。
第二次、三次来台,除击溃海盗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粤、泉分类械斗外,其力主开发噶玛,关系台湾开发颇钜。
其经历之广可谓历来游宦之罕见者,此所以许乔林许之曰:「祈连万里,台澎三至,游岑嘉州未到之境,创蓝鹿洲建之勋哉!
」(许乔林《知还屋诗钞》序)  廷理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升任台湾知府,随即主持岁试,并委由海东书院掌教曾中立编辑优等文章,亲自校订,以为课艺,计有《台阳试牍》初集、二集、三集,并重刻《柳河东先生集》,著作有《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噶玛节略》一卷及《叙刊年谱》。
生前自刊诗集九种,包括《西来草》、《东归草》、《南还草》、《北上草》、《再来草》、《双梧轩诗草》、《东游草》,另有未刊本《候虫吟》,于林爽文之役中佚去。
道光十六年(1836)杨廷理第五子杨立亮请许乔林据各集重加汇辑刊刻,稍删其涉应酬者订为《知还书屋诗钞》十卷,内含《西来草》三卷、《西来剩草》一卷、《东归草》一卷、《南还草》一卷、《北上草》一卷、《东游草》一卷、《拾遗草》一卷及附录杨廷理自撰年谱《劳生节略》一卷,其中《拾遗草》三十首是他从书箧中拾得《候虫吟》的片稿。
台湾省文献会所印《知还书屋诗钞》除包含上述《诗钞》十卷、《劳生节略》一卷外,尚有附录《再来草》一卷、《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山噶玛节略》一卷、补遗诗(包括《噶玛兰厅》、艺文总集《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柳州文艺集》中偶关杨廷理之诗作,凡未见于《知还书屋诗钞》者一并录入)、补遗文。
  今此处所用版本即以文献会出版《知还书屋诗钞》为主。
诗钞中或有增字、缺字者,于注中标示出;又诗钞中点校者对该诗作之按语,亦一并附上。
诗钞每卷皆清楚地载明时间,且诗注甚详,或引前人之诗、佛典、道书等,或记个人生活琐事,种种丰富的生活经验,皆在其诗注中毫无隐瞒;而卷名以「西来」、「东归」、「南还」、「北上」、「东游」为题,更表明了他的官辙无定,四方奔驰的浮宦生涯。
廷理在台之诗作主要见于《东游草》中,时间为嘉庆十一年十八年(1806~1813),其前自序云:「予以诗纪事,据事直书」,又云取司空图诗品》之语,作品以「实」、「率」为期,因此《东游草》可说是记录杨廷理开发噶玛心路历程的重要作品。
(余美玲撰)
释永光清末民国初 1860 — 1924
人物简介
释永光(1860-1924年)字海印湖南益阳县瑶华乡杨溪江人。
俗姓张法名释永光自号憨头驼
自幼聪敏好学,十六岁在南岳祝圣寺出家,从师默庵,潜研禅理,习诗书画,尤擅画
又以其飘然超脱,广结贤士,相与唱和。
被人誉为“今人齐已也”。
民国初年主长沙碧浪湖开福寺,继组碧湖诗社,王湘绮程颂万曾广钧、吴雁舟、陈天倪刘善泽等诸先生皆与焉。
王湘绮先生为社长,主其事者实为上人及刘善先生,诗社名满海内。
海印上人后主南岳祝圣寺益阳白鹿寺长沙开福寺沅江景星寺诸寺。
民初白鹿寺被学校占用,景星寺被毁。
海印上人为恢复重建,曾七上首都北京,两行蒙古求助,终得如愿。
蒙古归来,有诗句云:“十年瓢笠遗民老,万里边沙老衲归。
”著有《碧湖集》及其弟编辑的《曼陀罗室遗稿》四卷。
碧湖集·溥儒序
东晋之乱。
慧远雁门也。
抱道遐游,杖锡南渡,开社东林,阐扬象教。
契元亮之高举,识灵运之不终,君子所谓明哲之士也。
及其玄览物表发为至言,蕴道隐机,孤搴善藏,美哉渊乎。
海印上人慧远之道,游于京师,与余邂逅西山,赋诗相答。
当时公卿,方草禅表、上征车、负物望者皆傅亮颜延之之徒,上人伤之。
乃归长沙,与湘中遗民结碧湖诗社。
衡岳、望苍梧,临三湘之表、揽七泽之胜,屈原贾谊以寄匪风之悲。
其为五言,近辋川、襄阳,高俊及于沈、
自诗教之衰,宇宙雷同,风驰云趋,逶迤凌颓。
上人际遇阳九,迍邅艰瘁,咏兴亡之事,以变风雅。
若出仕于朝,必能尽忠致身,似屈原贾谊之所为者。
晦是懿德,入于浮屠,然能独善自守,不磷于乱者其幸与?
其不幸与?
辛未秋长沙刘隐居腴深,元亮之俦也。
寄上人遗稿四册,属序而行之。
惧其湮没,以负生之言,乃论次卷帙,列叙梗概,庶俾后世罔因文词以盖其忠贞。
壬申暮春之初溥儒书于萃锦园
碧湖集·刘善泽序
吾湘多高僧,唐以来,南岳石霜沩山、道吾、药山、云岩,尊宿相望,惟阐禅宗,独齐己以诗鸣于乾宁龙德之间
三唐缁流诗集传者,齐己如皎然、贯休辈可指数也。
《四库提要》称齐已五言律诗风格独遒,有大历以还遗意。
予读《白莲集》,睪然想见其人,以不并时为憾。
及予得交海印上人,则深引为幸,以为今之齐己也。
海印益阳,习儒业,与齐己同。
幼祝发,长而历名山亦同。
晚值革除,运丁百六,惓惓有所思亦同。
其耽吟咏,与士大夫游,亦莫不同。
此意予为海印言之,为之愀然。
而天下后世之不知海印者,以知齐己者知之,不必泥其为齐已为海印可也。
国变后,海印续倡碧湖诗社于会春园遗址,旧志所谓碧浪湖者,葺舍数椽。
人多河汾之俦,社则月泉之比。
以予沉冥孤往,相招㞚㞏其中,沆瀣之投,殆逾夙分。
每制一章半偈,必示予推敲而后快。
自后行迈羁旅,时获与俱。
其诗虽不必袭前贤之迹,以篇句相高,而自有其所以为诗者。
故五律攀王、孟,七绝亦追大历诸子,皆出于机杼之自然,斯又疑齐己未逮者矣。
钟伯敬齐己诗有一种高浑灵妙之气翼其心手,予于海印亦云然。
顷者西山逸士为订遗稿付剞劂,书来督序,盖去海印之没且十稘矣。
回忆湖社之雅,旷若隔世。
曩日俦侣,经乱离老死,存无二三,予亦不复自放于诗。
海印之诗之卓尔可传,则终有不能泯灭如齐己者在。
要其性情意趣、悲欢歌哭,非诗何以传海印哉。
其传不传,海印无容心,后死者固不得不尸其传之之责也。
抑予夷考齐己生平,与司空图缔交尤挚。
海印可拟齐己,予虽不敢拟表圣,而襟契之深,则无不及。
即阳九之厄,似又过之,是不能不重发予愧,增予喟! 壬申孟春刘善泽谨序于长沙天隐
曼陀罗室遗稿·柳敏泉序
癸未甲申间,余避寇资阳,得识白鹿寺僧烛冥、弘畅。
烛冥年已髦,恒瞑坐无片语。
话及寺之兴废,津津道之,而归功于海印上人为多。
无何,烛冥圆寂,弘畅出海印诗抄,嘱删订,曰:“海印所为诗,不自珍惜,北平心畬居士曾节刊之。
示寂后,烛老常以念,今又西归,将理而梓行,以成其志。
”时寇氛方炽,乱离中恐散佚,偶一翻阅,仍归之。
乙酉秋,余返长沙,弘畅复申前请,因即原本校雠,更就正于天隐居士
居士海印老友也。
海印与余同为南社友,其诗曾一再见之,清逸澹永,涵养功深。
闻烛冥言,知为清修所得。
海印初不知诗,尝出定,忽琅琅成韵,故多性情语。
佛之六行,而有大般若,不我诳也。
晋唐之际,僧以诗名者众,足与庾鲍、、白相颉颃。
其时入空门者,深修梵行,诗思清醇,不期然而然。
迨后僧教日隳,求安心性于斋鱼钟磬中,亦不多得,乌足以言诗?
然则海印以诗传,海印不徒以诗传也。
曼陀罗室,海印清修之地也,因以名之,而序之如此。
顾翰清 1782 — 18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无锡人字木天号蒹塘
嘉庆十五年举人历官宣城知县
工诗词。
诗才清绝,人品狷洁如其诗。
晚岁主讲东林书院
有《拜石山房集》。
顾翰字木天号蒹塘
无锡人
嘉庆庚午举人,官宣城知县
有《拜石山房集》。
词学图录
顾翰(1782-1860) 字蒹塘一字简塘
无锡人
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
太平军无锡,被伤卒。
诗风清奇,间有奥衍之作,歌行体长于抒情状物,曲折瘦峭,又曾仿司空图诗品》,作四言诗二十四首,以论诗的风格。
近体诗有时失之滑脱,亦喜谈禅。
其家三代有词名。
论者谓其词能兼朱、陈二家之长。
有《拜石山房诗钞》、《拜石山房词》、《绿秋草堂词》等。
清名家词
顾翰字蒹塘江苏无锡人
嘉庆十五年举人
教习京师,卖文自给。
久之,出为泾县
归,主东林讲席。
咸丰十年四月,洪杨军陷邑城,以被伤卒。
著《拜石山房词》,论者谓兼竹垞、迦陵之长。
拜石山房词·叙
词盛于宋代,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以情胜,而其派乃分。
然幽深窅眇,语巧则纤,跌宕纵横,语觕则浅,异曲同工,要在各造其极而已。
辛巳岁,汪文白也见示《七家词选》,获读蒹塘先生所为《绿秋草堂词》,穆羽均调,奋弄迸发,深幸竹垞、迦陵而后,克有嗣音。
乃驹光匆匆,星纪一周,良觌未申,瑶想时结,客冬省亲来皖,始通謦欬。
见其造怀夐远,著语幽微,花魂自清,鹤影能瘦。
半面之接,得慰乎輖饥,一夕之谭,若醉乎醇酎。
坐次出《拜石山房词稿》,索叙于予。
予以蟹掌空腹,萤爝微明,兰言鲜通,藻辞奚饰,然而芳草被阪,人知其香,鸣禽在天,众闻其响,流连今昔,乌能无言。
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馀霞绮天,一境也。
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
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
至其兴往无际,思来不穷,夜雨红楼,秋风白纻。
鬓丝禅榻之傍,凄迷诗梦,歌扇舞衫之地,枨触酒怀。
春影镜中,泪痕衫上,一声一咽,亦怨亦愁,即其变徵之音,多益觉么弦之和寡。
又况古情横集,远绪孤牵,东溯曲江,西经陇水,南浮吴楚,北陟幽燕。
怀铅握椠,采九圭之异言,接席抚尘,交四方之奇士。
敲残铜斗,击碎唾壶,何止赋景苍茫,体物浏亮,为足拓眼底之屏山,酌心头之井水乎。
冷趣相洽,清词载搜,洗其淫哇,濯以藻丽,既眇藐而荡气,亦芬芳而悦魂。
凡姜、张清隽,苏、辛豪宕,妍丽,固已提袂而合唱,无俟改弦而更张已。
仆与先生忝附忘年之交,侧闻声音之道,画苔选谱,擪笛吹秋,顾曲花间,赏心弦外,与之味东泽之绮语,参石门香禅,虽略解虫雕,颇知狸别,当不以牛铎之言,诧非同调也。
道光甲午春仲上元宗茂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