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永宁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6月17日
禅师
淮东通州朱氏宦族。
名永宁
字一源
其先东山演公之下开福宁
七传至无用宽。
宽乃永宁之师也。
宽居舒州太湖。
门士不满百。
皆峣然自肯之辈。
其得最晚。
而宽特注之。
以为可继开福。
而阐东山法门
永宁
在襁褓中。
弄以金紫。
即有戚容。
九岁闻邻壁治丧啼哭声。
辞亲弃俗。
依禾州之广慧寺
为州之望刹。
乃故淮海肇禅师说法处。
前一夕。
寺众同梦肇公来。
次日独至。
众欣然。
疑为肇公再世也。
及为大僧。
汗游禅社。
舒州见无用宽公。
公问。
何来。
对曰。
通州
曰。
淮海近日盈虚若何。
对曰。
沃日滔天。
不存涓滴。
公使喝。
拟进语。
公又喝。
拟退。
公连喝之。
大骇而趋出。
自是罢游。
坚依席下。
一日公举云门答僧须弥山话。
闻之脱然。
公乃召曰。
掣电飞来。
全身不顾。
拟议之间。
圣凡无路。
速道速道。
对曰。
火迸星飞。
有何拟议。
觌面当机。
不是不是。
公喝。
曰。
作么。
公曰。
东瓜山前吞扁担。
曰。
今日方知和尚用处。
久之辞去。
公曰。
逢龙即止。
遇水即居。
金鸡玉兔。
鞭影长驱。
至治癸亥
常州道俗。
龙池
以为符其师谶。
欣就之。
三载成丛林。
南国高人。
以见𣆶为感。
同曰龙池尊宿。
不敢名之。
慕高峰之为人。
别业高崖。
至正间
紫书三至。
不赴。
诸方勉之。
始受朝旨。
号佛心了悟禅师
然足不越阃。
顺帝嘉之。
乃召璧峰金
而问宁之行略。
对曰。
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华岳迅烈风雷。
淮海不留涓滴。
东山是其远祖。
宽无用容其入室。
虽经三诏下龙池
野老不知
洪武元年
嘱制纸衣木龛。
次年六月十七日
服衣居龛而化。
有偈曰。
七十八年守拙。
明明一场败缺。
泥牛海底翻身。
六月炎炎飞雪。
释能义
能义
字无言
别号损庵
四明象山高氏子。
颖悟聪敏。
年十三出家智门寺
精行业。
稍长。
复原报公径山
公默识之。
授以楞严。
讲诵通贯。
主藏于雪窦。
恍然有得。
作偈。
有扫空文字五千卷。
流出胸襟一盖天。
复原深嘉许之。
洪武中
馀杭普宁
岿刹竿而皈。
四众久而退席。
隐居径山蒙堂
永乐丙戌
太宗皇帝
命僧录司。
遴选精通楞严经旨者。
师应诏
师为说以进。
上览之。
心甚契合。
乙未
纂修永乐大典。
命师总释典之纲。
极承眷顾。
既而灵谷定岩戒公。
延师为上座
模范后学。
定岩示寂。
灵谷席虚。
仁宗皇帝在青宫。
儗师补其处。
令入朝。
上见师道容
喜甚。
僧录左觉义
赐锦衣一袭貉裘煖帽靴袜。
并钞二百锭。
中官送回南京
钟山第一禅林。
举唱宗乘
缁素悦服。
未几复入朝。
升左讲经。
庆寿寺疾作。
上闻赐医药。
中使相望于道。
集众说偈曰。
已住阎浮七十年。
皇恩如海浩无边。
如今撒手西归也。
万里无云月正圆。
掷笔而逝。
上览偈为之感叹。
赐谕祭。
工部作龛。
茶毗于平则门外。
上有五色云现。
拾骨得舍利数十颗。
弟子请回钟山
仁宗践位。
复遣祭命。
以灵骨舍利归径山
建塔于寂炤祖垄之傍。
师梵貌清整。
人见而意消。
善韵语。
应制和御韵。
送大宝法王
有云有时论到无言处。
心融神会开。
颇为人传诵云。
杨守陈明 1425 — 1489
公字维新,母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乃妊。
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
五岁,读书五行下,举于乡第一,以进士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调。
当轴有欲相援者,公谢不往,私曰:吾犹婺妇也,今老矣,岂至白头改节?
孝宗出阁,充日讲,时太子以奉制立听,阁臣请殿下坐,讲官宜跪讲,公执不从。
文华大训成,进讲凡事,涉中官俱削去。
公曰:此不足训。
为迹其善恶,具录以进。
诸因事开陈,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语曰:杨学士讲官也。
孝宗即位阁臣忌公,拟迁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
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劝学听政疏,略曰:陛下御极以来,听纳忠谏,躬览题奏,人谓可几
臣愚过虑,若内养未深,外资未博,岂能始终如一?
伏愿遵祖宗遗制,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御早午二朝以听政,慎择讲官,与之徵诘疑义,曲赐清问,左右惟置经书及祖宗典训。
轮阁大臣尝值殿右厢,备顾问,必使居文华之时多,居乾清宫之时少,则所得于内者深矣。
午朝章奏,俱亲为裁决。
有大政,则召诸大臣面谕得失,使各尽谟议,诸臣俱得进言。
常用天下之耳目,为一人之聪明,则所资于外者博矣。
内外交养,日深以宏,即何远之有?
若日讲午朝,徒应故事章奏,并付司礼,积弊未革,臣窃忧其所终。
上温旨报闻。
次月,即御经筵午朝。
后数年,上时召辅臣论政,人谓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发之。
公在部,与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论,为阁臣所忌。
公因屡疏请老,且言吏部进退百官,众怨所集。
尚书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盖为阁臣发也。
诏以本官兼詹事,专职史馆
乃太息言:国家史事,有三大阙未举。
靖难后不记建文帝事,使当时朝政与方黄死事诸臣,皆阙落无传。
及今蒐采,尚可辑补。
景帝已复位号,英宗实录犹书郕戾王附,宜改正。
凡疏留中者,即有可传,例不登实录,宜宣付史馆,择而书之。
疏巳具,病不果上。
适金星犯进贤,占者谓贤臣当厄,公竟卒。
上闻讣惊悼,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论著,为五经四书私抄,常以所见立说,务求其是,不尽从先儒传注。
文章力追大家。
所著有晋庵藁、桂坊藁、镜川藁、东观藁、金坡藁、铨部藁行世。
维风编载公为洗马,乞假归里,次一驿,其丞与公抗坐,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何?
公漫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
忽有一御史乘传至,则公门人也,跪而起。
居此丞乃匍伏请死罪,公笑,使去。
其雅量复如此。
公自为儿时,作诗辄能吐奇语,在史馆,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称其博采深诣,典则沉厚,自成一家言。
而爱君忧国,感事写物,则得诸三百篇者深。
盖公诗裒然大家,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黄仲昭明 1435 — 1508
仲昭,以字行,莆田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纶修。
坐谏鳖山烟火予杖,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副,乞休。
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寻致仕。
有《未轩集》十四卷。
(《升庵文集》:宋时御前内宴,翰林撰致语,八节撰帖子,虽欧、苏、曾、王、司马、范镇皆为之,盖张而不弛,文武不能,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圣人亦不之非也。
成化中,黄编修仲昭庄检讨昶不撰元宵词,又上疏论列以去,以此得名。
然自是而后,内外隔绝,每有文字,别开幸门,有文华门、仁智殿辈,每得美官,至蠹政害人,曷若仍旧之愈乎!
愚谓于丽语中寓规谏意,如六一公「玉辇经年不游幸,上林花好莫争开」,「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亦何不可?
田按:成化三年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
仲昭编修章懋检讨庄昶谏:张灯岂之道?
诗词岂仁义之言?
乞将烟火停止。
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仲昭等妄言,并杖之阙下,左迁其官。
时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人称翰林四谏。
程克勤篁墩集》有《元夕观灯应制》诗云:「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入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赏心一日非为多。
」未免近于迎合上旨矣!
朱浙明 1486 — 1552
维基
朱浙(1486年—1552年)字必东号损岩损岩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
正德十一年(1516年)福建乡试第一(解元)。
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一百二十九名,二甲四十八名进士
嘉靖三年,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当时恰逢昭圣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妇朝贺。
朱浙马明衡上疏反对。
因为当时明世宗给予尊生母为太后,而两人奏摺违背旨意。
遂以离间宫闱,归过于上,下诏狱拷讯。
侍郎何孟春御史萧一中论救,均未成。
御史陈逅季本员外郎林应骢继续上谏明世宗更怒,一并将数人下诏狱并谪边。
当时明世宗欲杀死朱浙马明衡两人,内阁大臣蒋冕称道:“陛下有之治,奈何还有杀死谏臣之名。
”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气,遂欲戍之。
蒋冕继续请奏,并为之哭泣。
于是改为杖刑八十,除名为民,两人遂废。
廷臣虽多有论荐,不复召用。
朱浙家居三十年去世。
马明衡
维基
马明衡字子莘子萃),号师山福建承宣布政使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县)人。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福建乡试第七名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三甲105名进士,任太常博士
嘉靖三年(1524年),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当时恰逢昭圣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妇朝贺。
朱浙马明衡上疏反对。
因为当时明世宗给予尊生母为太后,而两人奏摺违背旨意。
遂以离间宫闱,归过于上,下诏狱拷讯。
侍郎何孟春御史萧一中论救,均不被听从。
御史陈逅季本员外郎林应骢继续上谏明世宗更怒,一并将数人下诏狱并谪边。
当时明世宗欲杀死朱浙马明衡两人,内阁大臣蒋冕称道:“陛下有之治,奈何还有杀死谏臣之名。
”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气,遂欲戍之。
蒋冕继续请奏,并为之哭泣。
于是改为杖刑八十,除名为民,两人遂废。
廷臣虽多有论荐,不复召用。
明史将马明衡字载为“子萃”,经考证系记载错误。
倪嘉善明 ? — 1634
维基
倪嘉善(?
—1634年),字迪之号琼圃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太仆倪应眷第四子。
天启元年1612年)辛酉科乡试三十一名,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父应眷以忤珰归,嘉善亦请假养亲。
崇祯元年,授翰林院检讨,廷对疏论君德甚悉,遇朝鲜擅废其主,上命草檄讨之。
二年(1629年)国子监司业,皇帝幸太学,命坐讲易泰卦,倍深眷注。
三年右中允六年典试顺天乡闱,釐文体,振风气,一时称为得人
尝侍经筵,进讲益者三友,上问孰为益,孰为损,对曰:「为益,非即为损。
」天子为之加敬。
右谕德,后以忧劳成疾,卒于京邸。
任孔当
维基
任孔当字任之号贞野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兵部观政,官阳曲县知县,时亢旱,躬祷小五台山,大雨立降,晋王书“真民父母”四字旌之。
丁外艰,起复,阳曲民群诣晋府求再借任公,朝廷如其请,及旨下而晋阳已陷于贼矣。
甲申家居,值寇变,孔当倡义杀贼,锋既交,有贼突持之,几殆,赖翼者获免。
及寇歼而乡勇头目杨九骄横难制,且不测,孔当一以巽顺待之,杨九感悟,顿首服众,推孔当监军,传檄兖属二十七城,望风响应,声动江淮
孔当负母南行,督师史可法招署兵部郎,赞幕府,不就,寄迹吴越间。
丁母忧,扶柩归里,筑室于城南道院自号鲁狷者
总河杨方兴御史赵弘文欲荐之,曰之世尚有巢田。
旋卒。
孔当尝寓峄山,施方药,来者悉劝以忠孝,土人感之,肖像古庙中,祀乡贤祠。
凌夫惇南明
维基
凌夫惇(?
—17世纪),字厚子四川重庆永川县人南明政治人物。
凌夫惇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获授思南推官南明年间历任都清副使临沅参议,以太仆少卿监督南和贵州学政;他个性端庄,令人肃然起敬。
程源死后,凌夫惇辰州沅州较士,很快归隐开州,甘于粗茶淡饭,不响应清朝任何行动。
清廷下达薙发令,官员对他说:「明朝已结束,先生又能留下多少头发呢?
」他感触地说:「上有,下有巢繇,各行其志。
」没有勉强他,他也不再出门,八十五岁时去世。
古其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明末永历时兵部武选郎中
孙可望谋禅代,遣人求其品绘《禅受图》,其品拒之,被杖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