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尹瑾明 1541 — 1595
全粤诗·卷四○二
尹瑾字昆润号莞石
东莞人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
福建漳州府推官
历任工部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晋南太仆寺卿。
年五十五卒,有《莞石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五有传。
维基
尹瑾(1541年—1595年)字昆润号莞石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军籍。
广东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进士
福建漳州府推官万历五年(1577年)闰八月选授工科给事中,弹劾兵部尚书王崇古,使其致仕。
巡视河工,八年二月升本科右,九年二月升兵科左,十年三月升吏科都,十二月南京太仆寺少卿
年五十五卒,著有《莞石集》。
吴百朋明 1519 — 15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9—1578 【介绍】: 浙江义乌人字维锡,一作惟锡号尧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永丰知县
征拜御史,历按淮、扬、湖广
累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与吴桂芳击灭李亚元、叶丹楼为首诸寨。
派兵擒获活动于闽、粤、赣间之蓝松山等。
右副都御史,遣将擒赖清规,消灭和平三寨。
兵部右侍郎
万历初,奉命阅视宣、大、山西三镇,进边图,凡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历历如指掌。
累官刑部尚书
维基
吴百朋(1519年—1578年)字维锡号尧山,浙江承宣布政使金华府义乌县(今浙江省义乌市)人。
官至刑部尚书
初名吴伯朋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中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授永丰县知县
三十一年正月受召为试监察御史七月实授山西道御史巡按浙江湖广四十年晋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四十一年二月左寺丞七月右少卿
世宗改其名为百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次月改任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昌赣州汀州漳州)。
与两广提督吴桂芳讨伐、平定河源的李亚元程乡的叶丹楼,又会师一处,在海丰打败倭寇。
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大眷倡导叛乱,在漳州延平兴州泉州之间流窜、抢劫。
被官军击退后,他们逃到永春,与香寮盗贼蓝阿普、范继祖联合侵犯德化,被都指挥宗元打败,他们假装请求招安
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徒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叛贼巢穴没有攻下。
分别是指和平的李文彪所占据的岑冈,龙南的谢允樟所占据的高沙,赖清规所占据的下历。
朝廷因为倭患棘手,十年没有讨伐三股乱贼。
李文彪死后,他的儿子李珍与江月照接替他,更加猖獗。
嘉靖四十四年秋天七月吴百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依然巡防上述地区。
他上奏说:“三个巢穴的乱贼冒犯尊卑之礼而称王,即刻招安即刻又叛乱。
广东和平龙川兴宁江西龙南信丰、安远,被蚕食过半。
不加紧讨伐,很难评估祸害。
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
世宗将奏章交给部中议论,并依从了他。
吴百朋便命令守备蔡汝兰在苦竹嶂讨伐并擒拿了赖清规,震慑叛军。
隆庆初年(1567年)吏部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改升他任大理寺卿
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奏请明穆宗仍将吴百朋留任负责剿灭乱贼,穆宗下诏将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依旧巡抚故地。
吴百朋上奏,春天用兵妨碍农田的耕作,应该进行招安穆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二年正月,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随后请求回乡,穆宗不准;三年正月改任刑部右侍郎
父亲去世,回乡服丧,五年十一月再起改兵部右侍郎
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西三镇
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等八件事情考核边疆大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的官吏,分别赏罚有别。
又进呈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了如指掌。
后因母丧归乡。
除服后,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出任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五年九月升任刑部尚书
过了一年后去世。
方逢时明 1523 — 15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 【介绍】: 湖广嘉鱼人字行之号金湖
嘉靖二十年进士
宜兴知县,迁宁国知府
隆庆初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万历初总督宣大山西军,与兵部尚书王崇古共决大计,接受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来降,使明与鞑靼归于和好。
后入为兵部尚书
有《大隐楼集》。
方逢时(1523~1596)字行之号金湖
嘉鱼(今属湖北)人。
嘉靖二十年 (1541)进士
历任宜兴知县户部主事宁国知府工部郎中兵备副使等。
隆庆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四年(1570)正月移大同。
着有《大隐楼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兆行嘉鱼人
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
维基
方逢时(1522年—1596年)字兆行一字行之号金湖湖广嘉鱼县(今湖北)人,明朝政治、军事人物。
同进士出身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湖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联登辛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九名,三甲三十一名进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
历改宁津曲周,擢户部主事,历升工部郎中,迁宁国府知府
广东江西盗起,朝廷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压。
隆庆初年(1567年)改宣府口北道,加右参政
不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四年正月大同巡抚
俺答斗智,俺答遣使定约,方逢时以功进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
旋即因丁忧归里。
万历初年(1573年)起故官,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与王崇古共决大计,首尾共济,边境安定
累进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仍任总督,加太子少保
不久,代崇古尚书,署吏部事,加太子太保
以平两广之功,进少保
多次上疏请求致仕,得赐御书「尽忠」字归里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卒。
刘应箕
维基
刘应箕(1513年—?
年),字维南号平川四川重庆巴县人
官至大同巡抚
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七十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会试第二百五十六名,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
浙江馀姚县知县
历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布政司左参议按察副使右参政四十四年被革职为民。
隆庆初以荐起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四年三月调任山西,整饬沿边兵备兼理屯田诸务,五年(1571年),代方逢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万历元年(1573年)七月,以言官交章论劾,令回籍听勘,十二月因违例奏辩,丑诋言官,无人臣礼,被革职为民。
俺答封贡,应箕适逢其事,与总督王崇古共同处理了封贡事宜,并亲赴市场,参加了开市大典。
陈堂明 1537 — ?
全粤诗·卷四○一
陈堂字明佐
南海人
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
严州司理,征拜南京监察御史
屡奉敕巡视京营及上下江监兑漕粮。
明神宗万历五年(一五七七),以星变,上疏论河套贡市漕河段匹诸宜兴革状,及请斥权珰、易枢部、宥谏臣。
因忤大臣张居正,被贬归。
后复起用,历官广西佥事光禄寺少卿南京尚宝司卿
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营树。
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华》、《南归》诸集。
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四有传。
维基
陈堂(1537年—?
),字明佐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
广东府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五十六名,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
五年九月选授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奉差巡视下江地方,二年四月弹劾总督河道侍郎万恭不称职,因弹劾兵部尚书王崇古五年十一月外放为四川左参议,不久辞官。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四月降补广西佥事,二十五年八月光禄寺少卿,二十六年四月副使,奉命册封荣王朱翊珍,二十七年三月改任南京尚宝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