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兰茂明 1397 — 14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76 【介绍】: 云南嵩明人字廷秀号止庵和光道人
通经史术数之书。
曾以方略兵部尚书王骥麓川
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隐君集》等。
字廷秀杨林人
洪武中布衣。
有《止庵吟稿》、《山堂杂稿》。
袁文典《明滇南诗略》:杨升庵诗云:「叟和光卧白云,贾生东每挹清芬。
何人为续嵇康传?
题作杨林两隐君。
」和光,止庵别号,东每名惟孝,亦能诗。
田按:滇自汉通西南夷后,张叔、盛览尹珍、许淑诸人号为才杰。
吾黔与滇接壤,长通、道真、遥遥名德,互相矜重,牁牁母敛,人各异说,既无碑志之录,又无琬琰之编,两地人士,共为俎豆。
斯笃论已。
袁文典《滇南诗略》谓《渡澜沧》、《白狼王》等歌为滇南韵语之始。
考《渡澜沧》为行路所作,不必滇人也。
《白狼王》歌言语侏离,译其文字,殆经润色。
考南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同光三年,使人布燮来贡,作《思乡》诗曰:「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此真滇诗也。
有明肇兴,声教斯广,《洪武实录》所纪,云南贡国子生入监读书者,衣钞有赐。
余检程原道巽隐集》有《送太学生汝霖序》云:「段焚大姓也,有其名,汝霖其字者,以经生充贡大学,归省其亲。
中原礼义之邦,名门子孙若汝霖者,甚不多见。
不图得见斯人于殊邻绝䣊之地,奚啻百鸟之孤凤耶!
原道誉之如此,惜其著述不传于世。
廷秀家世杨林杨林于明初为县,隶嵩盟州
升庵诗所谓杨林隐君也。
所著有《元壶集》、《监例折衷》、《经史馀编》、《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今皆不传。
金马碧鸡之乡,蜻蛉螳螂之域,采明诗者,当以廷秀数诗为西南雅音之首矣!)
唐龙明 1477 — 1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
正德三年进士
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
兵部尚书总制边军务
陕西饥,屡败吉囊俺答
累官至吏部尚书
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
卒后复官,谥文襄
有《渔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
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
字虞佐兰溪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
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
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
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
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
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
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
《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
集为蔡子木所编辑。
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
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熊浃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应良明 1478 — 1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9 【介绍】: 浙江仙居人字原忠号南洲
正德六年进士,官编修
王守仁吏部从之治学。
亲老归养,讲学山中垂十年
嘉靖初还任,以争大礼受廷杖,出为山西副练,谢病归。
卒年七十余。
维基
应良(1478年—1549年)字原忠晚号南洲浙江台州府仙居县人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
正德三年(1508年)中会试第五十四名,因愤慨权阉刘瑾专权,避归。
正德六年(1511年)补应辛未科殿试,登第二甲第七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黄绾朱节等同受业于王守仁
正德七年(1512)春,乞终养归,家居十年
嘉靖二年(1523年)应良朱节等举荐下,与吕楠湛若水同起,授编修
次年,大礼议时间爆发,随编修杨慎等参与左顺门哭谏,被廷杖。
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随即调广西
官至广东布政使致仕。
黄峨
安人遂宁黄简肃公珂之女,新都杨修撰用修之继室也。
用修史馆正德丁丑,以谏巡幸不报,引疾,归里。
明年王安人卒,又明年,继娶黄氏。
吕楠明 1479 — 15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42 【介绍】: 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
正德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因忤太监刘瑾,引疾归。
死后,以荐复官。
嘉靖中因大礼议触帝怒,下诏狱,谪解州判官,摄行州事,有政绩。
尚宝司卿南京礼部侍郎,署吏部事。
致仕归。
卒谥文简
薛敬之弟子,专守程、朱之说,以穷理实践为主。
南都时,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
著作甚富,有《泾野子内篇》、《泾野诗文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木高陵人
正德戊辰进士第一,累官南礼部侍郎尚书谥文简有泾野集
字仲木高陵人
正德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议礼下韶狱,嫡解州判官
改南宗人府经历,就迁吏部郎中,历尚宾卿、太常少卿,韶拜国子祭酒,攉南礼部侍郎
隆庆初礼部尚书谥文简
有《泾野集》三十六卷。
田按:泾野及第后,以忤刘瑾引疾去。
厥后康封山以救李空同刘瑾牵连放斥,泾野封山浒西唱和,相得甚欢,能谅其心故也。
讲学舆阳明良知不合。
时阳明倡学东南,当路者嫉之。
癸未会试,主司发策有焚书禁学之议,泾野力辨而解救之,得不行。
此皆盛德事,可以愧讲学攻声者。
维基
吕楠(1479年—1542年)字大栋又字仲木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陕西高陵县人明代政治人物、学者。
正德戊辰状元,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吕溥有隐德。
吕楠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陕西乡试第十。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据传本科原取杨慎为第一,但杨因试卷为火所焚而落第(不过杨慎三年后再试,仍抡元)。
任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
师事薛敬之,与湛若水邹守益主讲三十馀年。
吕楠因居泾水之阳(水北曰阳),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
卒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曾玙明 1480 — 15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58 【介绍】: 四川泸州人字东玉号少岷山人
正德三年进士
官至建昌知府
宁王朱宸濠叛,从王守仁破之,收复南康
致仕归后,构茅斋数楹,藏书数万卷,以著述自娱。
有《少岷拾存稿》。
维基
曾玙(1480年—16世纪),字东石号少岷四川泸州直隶州人。
曾玙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四川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进士,获授户部郎中,因为忤逆刘瑾遭外任建昌府知府
宁王之乱期间,他带著书生和广信府知府周朝佐攻下南康九江,协助王守仁讨平叛乱,当地人将踏入祀名宦祠。
曾玙擅长诗文,和新都杨慎、州人章懋等人友好,有作品《计部大事记》、《少岷存藁》流传。
严时泰明 1480 — ?
维基
严时泰(1480年—?
),字应阶号术山(𤇍山),浙江余姚县人,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匠籍,曾任永昌知府
原籍浙江余姚人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湖广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十二名,三甲一百名进士历官云南永昌府江西南康府知府江西按察司副使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广东布政司右参政,累迁四川布政使南京太仆寺卿,二十六年十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二十七年十一月南京工部右侍郎,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严时泰杨慎同届,故与杨交好,当杨氏不遇后曾提携杨氏。
杨慎有《伏枕行赠严应阶》送严时泰
曾任云南永昌知府,负责守卫滇西,后调任江西南康府
明嘉靖丁亥(1527年),在中国缅甸边境腾冲明时称为腾越)建龙光台
明嘉靖七年(1528年)离任云南,立碑刻明世宗嘉靖帝赐《重建永昌府敕谕》于府署,敕谕全文506字,碑高244厘米、宽94厘米,今尚存。
樊景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新繁人
嘉靖二年进士
历知汉阳府
大水坏城墙,亲率仆役采石转运,以修城墙。
官至云南按察副使,忤上官归。
维基
樊景麟(1485年—16世纪),字季仁号九冈山西蒲州人,四川成都府新繁县军籍。
樊景麟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四川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二百六十八名、廷试三甲一百十九名进士,授湖广汉阳府知府,为政公正不阿、体恤穷民,曾亲自在水齧城和家僮移走巨石转运江岸,身先士卒节省财费,人民都称颂其功德。
不久,樊景麟调任长沙府,任内清苦勤劳、恤民简讼,有民谣歌颂:「樊作长沙官,止饮长沙水
又称为福星,后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因忤逆巡抚遭弹劾而辞官回乡,杨慎有《春日访樊九冈幽居》及《即席赠樊九冈黄梓谷》诗。
王思明 1481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1—1524 【介绍】: 江西泰和人字宜学号改斋
正德六年进士
编修
乾清宫火,应诏上疏不合上意,贬潮州三河驿丞,怡然就道。
王守仁赣州,赞讨宸濠军机。
世宗立,召复原官,与同官屡争大礼议,继以哭谏,再受廷杖,创伤卒。
著有《改斋集》。
维基
王思(1481年—1524年)字宜学号改斋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人。
吏部尚书王直曾孙。
正德辛未进士嘉靖三年,在大礼议中与杨慎等众官在紫禁城左顺门哭争,被廷杖身死。
弘治十四年(1501年)江西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五十九名,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正德九年,因乾清宫火灾,而上疏请求明武宗重整吏政纲纪。
同年九月,再次上疏进谏,而被贬为潮州三河驿丞
当时王守仁赣州讲学,王思跟从游学。
王守仁讨伐朱宸濠叛乱时,檄令王思参赞军务
明世宗继位后,王思被召回恢复官职,并充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参与大礼议事件,王思与群臣在左顺门哭谏,此后下诏狱,行杖刑,不久因病疮发作去世,年四十四。
隆庆初年,追赠右谕德
程启充明 1482 — 1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嘉定州人字以道
正德三年进士
三原知县,入为御史
上章请革权倖子弟冒滥军功及早视朝、罢冗费等,帝不省。
嘉靖间,屡言事忤旨,又为张璁桂萼所恶。
后以劾郭勋李福达狱,谪戍边卫。
有《南溪诗话》。
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三原知县
入为御史,以劾郭勋谪戍边卫。
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有《初亭集》。
田按:以道在正、嘉两朝,号为敢言,惜谪戍后不复起用。
升庵为素交,升庵亟称其诗。
今全集不馥可观,仅于费经虞剑阁芳华集》见二诗,不足见所长。
所著又有《南溪诗话》三卷。
《四库存目》著录者仅二卷,《提要》亦不详其名,未知是二是一也。
维基
程启充(1482年—1537年)字以道号初亭又号南溪四川嘉定直隶州(今四川省乐山市)人。
治《书经》,行一,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年二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
陕西三原县知县九年六月入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正德十一年(1516年),反对都督马昂进上有怀孕的妹妹,并弹劾边疆开支。
十二年(1517年)称病告归。
明世宗即位,恢复官职,随即争兴献帝皇号。
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江西,得到朱宸濠萧敬张锐陆完等私书,其中欲赶走孙燧,云:“代者汤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
”于是弹劾萧敬张锐,并称王守仁党逆,宜追夺爵位。
给事中汪应轸审查此案后认为:“逆濠私书,有诏焚毁。
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
主事陆澄亦为王守仁奏辨。
明世宗确定此事不再更议。
嘉靖二年丁忧归乡。
五年丙戌冬,服阕,入京师,复任御史,当时张璁桂萼都厌恶他。
恰逢郭勋李福达狱,为程启充所劾,张璁桂萼于是主张他挟私,六年九月谪戍边沈阳
嘉靖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任用
回乡不久即去世。
隆庆初年,赠光禄少卿
黄凤翔
维基
黄凤翔(15世纪—16世纪),字冲霄号竹泉云南都司云南右卫人
黄凤翔嘉靖四年举人凤翱之弟,当诸生时赴考曾经由落第变作拟录,被监临官怨恨,适逢学政来观试,刻下新碑令二人暗中摸索,以五次为限,他们却不用五就而依次猜中,监临官惊异赞叹。
之后他多次参加乡试不遇。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乡试首场中,仍未入选,分房考官后来拿到他遗下文章阅读,才发现其文章字句骈丽,因而得推荐成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
此后黄凤翔应选,任桃源知县,为政崇尚德化,审问从不拷打,涉及伦理总会自责,人民都感到悔悟,同时他又修理学校,公馀和诸生讲学;当时朝廷修葺显陵,他也为民代为捐输。
调任宣城知县时,当地人挥泪送别。
再升南京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因于宦官盗窃宫嫔发簪一事得罪刑部尚书唐龙而外调重庆知府,又因审讯黄总兵事件执法公正,遭当权者嫉妒,最终辞官杜门,著作极多。
甚富,四川人简绍芳曾问杨慎:「黄竹泉其实平平。
杨慎回答:「好像竹泉得人,海内不易找到。」。
崔庆昌
崔庆昌
黄海道海州人
字嘉运
孤竹。
其号也。
才高气豪。
风采动人。
少与白光勋
青莲李后白之门。
戊辰科。
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
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
时余未能晓事。
不知他求于公也。
壮岁。
得依金文敬公门墙。
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
因想像公家法之懿。
风流之美。
而惜其只以诗闻也。
及其老也。
遍阅公遗事。
又从先辈长者。
得公之事迹尤详。
然后乃喟然而叹曰。
是将以人掩诗。
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
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
盖撮而言之。
则公之所与游。
牛,先生也。
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
古语云。
不见其山。
愿见其木。
斯实语也。
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
盖其清苦之节。
人有所不堪。
而处之悠然。
见山海等闪奸之状。
便绝旧要。
以故。
玉堂湖堂铨郎之选。
皆被阻遏。
而终不悔焉。
其以先见之明。
讽切谷。
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
而其言之符合
如左契焉。
然则公之为人。
不待胪列而可知也。
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
岂足以掩其人乎。
抑公之诗。
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
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
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
而著说以难之。
华使朱给事之藩。
叹赏不已。
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
刊布于中朝。
若是者。
诗可以掩人乎。
人可以掩诗乎。
必有能辨之者矣。
公。
海州人
讳庆昌
字嘉运
孤竹。
其号也。
隆庆戊辰及第。
官止钟城府使。
镇安公讳振海
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
其季胤硕英。
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
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
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
时崇祯癸亥仲夏
恩津宋时烈
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
每惜其风流才力。
不得用于当世。
使人往往感叹。
想见其人也。
及读程,朱二夫子书。
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
为能形容浩气。
又谓其胸次极高。
非他人可及。
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
况有生于偏季。
能以才气词章。
被诸贤所推。
仍且上而遇知明主。
远而闻名中华。
如孤竹崔公者。
其盛美曷可少哉。
公讳庆昌
字嘉运
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
天资豪爽俊迈。
风采耸然。
见者恍若神仙中人
少与玉峰白光勋
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
未弱冠。
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
唱酬于武夷洞。
世号八文章稧
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
游三清洞。
又称二十八宿会
其文艺夙成。
交游亲附。
为一时艳慕者。
可知也。
二十三岁。
上庠
隆庆戊辰
阐大科。
久之。
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谏院正言
万历丙子
赞价朝京师。
还出守灵光。
公既才高气豪。
不屑屑于功名。
以廉白简贵自厉。
与世寡合。
其亲脂韦躁竞者。
不啻若浼己也。
公素时宰李山海相驩。
后见其秉心不公。
因绝往还。
至是。
许篈在要地。
持论颇僻。
然悦公文才。
连一旬来候。
公深恶之。
未尝有假贷色。
许怒甚。
累泥瀛馆铨郎之选。
仍黜补外郡。
思庵朴公为之周旋。
不能得。
岂亦所谓趍舍大节。
无一悖于理者然耶。
明年
弃官归。
复贬为大同察访
壬午春
宣庙特授钟城府使。
台谏论以骤升。
不从。
乃赴官。
会。
北帅纳谗。
驰启言戎政不修。
台论复发。
始命改正。
直讲
道卒于镜城客馆。
癸未三月某甲也。
年堇四十五。
葬于坡州某原。
李先生际遇宣庙
时辈如李泼者。
多浮慕尊事之。
公知其险巧难信。
作养虎词以寓讽。
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
泼又累死逆狱。
人服公先见焉。
公于诗。
天才绝高。
必皆轨范于盛唐
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
兼通书射。
书法清遒劲紧。
殆与玉峰相埒。
其佐北幕。
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
约与较艺。
各中四十九矢。
最后禹瑞复中侯。
公遽号曰。
将军负矣。
遂中鹄。
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
有一善射者心惮公。
公笑曰。
无忧。
吾今日病矣。
乃虚发一矢。
善射者即以魁升绯。
公居其次。
受皋比厩马之赐焉。
又妙琴笛。
少时寓居灵岩
值倭寇猝至。
乘舟以避。
贼围之急。
时月光如昼。
海波不动。
公取所藏玉箫。
朗吹一阕。
声更清越。
贼众闻之。
皆怀思还乡。
瞿然相顾曰。
此围中必有神人。
遂解一面。
公得脱归。
其才高旁通。
多此类。
第今距公世远矣。
言行实迹。
殆无所徵信。
东皋公之言曰。
嘉运才隽风流。
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
其或放迹在外。
犹得高牙大纛。
轻裘缓带
横槊赋诗
逞气象也。
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
俊逸清新子庶几。
穿杨又道似君稀。
金銮未著词臣迹。
玉帐还伸虎旅威。
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
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
况公当被物议时。
宣庙教曰。
崔某有文武全才。
吾将大用。
尔等敢为是耶。
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
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
奉诏东来。
得公诗。
亟加歆叹曰。
当归布江南
以彰贵国文物之盛。
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
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
乃能卒以才气词章。
获上而施远如此。
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
是将愈信而愈久也。
呜呼盛矣。
公之曾孙硕英。
以世采粗知慕公。
请叙其本末。
俾有后考。
兹谨不揆而为之辞。
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
潘阳朴世采
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
抱大才负重名。
文采冠一诗。
少壮登第。
与群贤汇进。
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
且受人主知奖。
见褒以文武全材。
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
宜达而窒。
落拓不进。
年又不永。
而殁于边陲。
是果孰使之然哉。
夫才与名。
不但为人所畏恶。
亦鬼神之所深忌也。
自古贤豪奇杰之士。
坐此而不振者。
不可胜记。
先生清苦之节。
豪隽之才。
卓绝之艺。
皆间世一觏者。
而萃于一身。
名以是章彻。
其阨于人而畸于天。
何足怪哉。
国朝以诗名家者。
虽有铺张藻丽之称。
而才不逮意。
气局而语卑。
罕能自拔于流俗。
先生力追先古。
深造正始。
翛然清远。
卓尔高蹈。
发剔振厉。
而不入于狂怪。
隐约闲静。
而不病于枯槁。
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
呜呼盛矣。
此乃天机之自动。
正色之自美耳。
岂郊,岛之伦。
雕琢絺绘。
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
顾其遗篇。
尽失于兵燹。
收拾散亡者。
不能其什一。
重可惜也。
虽然。
诗不云乎。
诚不以富。
亦秖以异。
又奚以多为哉。
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
及守淮阳
遂鸠材刊板。
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
而粗知好斯文者。
俾相其役。
而责一言以示后。
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
书诸卷末而归之。
癸亥仲秋
甥孙正宪大夫江华留守镇抚使李敏叙
再拜谨跋。
何景明明 1483 — 15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21 【介绍】: 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
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
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
败,以荐除中书
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
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
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
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
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
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
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
有《大复》、《雍大记》、《四箴杂言》。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
信阳人,弘治十五(150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诗文与李梦阳齐名,著有《大复》《雍大记》《大复论》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阳人
弘治壬戌进士,由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大复山人
景明仲默信阳人
弘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
吏部员外,出为陕西提学副使
有《大复巢》三十八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间,景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
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龂龂然不相下。
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
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
正不坊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复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蛇、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
《国宝新编》:仲默弱冠入,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淩作者。
观其与李氏论文,直取舍筏登岸为优,斯将尽弃法程,专崇质性。
赋咏著述,互见短长,自古恒然,匪徒今日。
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
《王氏家藏集》:大复欱骚俪《选》,挽视六朝,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升庵》:仲默枕藉杜诗,不观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数数然也。
与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诗谈》:何景明上追汉、魏,下薄初唐
大匠挥斤,群工敛手。
沈恺环溪诗话》:何仲默诗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得心应手
神授非人力也。
《艺苑卮言》:伺仲默诗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
又如西施,毛嫱。
毋论才艺,却扇一顾,粉黛无色。
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调而无累句,诗体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斋丛说》:顾东桥语客曰:「何大复诗虽则稍俊,然终是空同多一臂力」。
诗薮》:李以气骨胜,何以丰神胜。
学何不至,不失雕龙;学李不成,终类画虎。
赵彦复梁园风雅》:大复诗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务在舍筏,而自见神情。
献吉分镳异轸,各臻其极。
一以为霆惊电煜,骇日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国史唯疑》:何大复父为渭源驿丞太守李纪闻丞有佳儿,召与其子同学。
丞致仕归,贫甚,具车马集街官郊送之,举酒酌丞曰:「吾老友。
」酌大复曰:「吾小友。
前辈风流可慕。
李开先中麓闲居集》:大复病危,属墓文必出空同手。
孟有涯、张昆仑并其侄某在侧,相与私议曰:「自论诗失欢后绝交久矣,状去空同文必不来。
吾辈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攒辏一空同。
」 《四溟诗话》:何仲默诗曰:「元日王正月,传呼殿晚班。
千官齐鹄立,万国侯龙颜。
辨色旌旗入,冲星剑佩还。
圣躬无乃倦,几欲问当关。
李献吉改为「不敢问当关」,曹仲礼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 《明诗选》:陈卧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气和朗,发徽音,吐芳讯,令人有形秽之耻。
李舒章曰:「仲默才为风始,学擅雅宗。
长江泛,草木鱼龙咸怀凫藻。
古诗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与李竞爽。
近体则初盛诸家无所常师,意之所寓,工丽即臻。
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而异流,婉佚胜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话》:胡元瑞论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复,不知何《听琴》、《猎图》、《送徐少参》、《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体,特以秀色掩之耳。
胡专举《明月》、《帝京》,陋矣!
东泉诗话》:信阳古体,佳句如《种麻篇》:「孤生易憔悴,独立多忧患。
」《捣衣》诗:「君子万里身,贱妾万里心。
」《咏怀》诗:「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
」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复骨清神秀,龙凤之姿。
如虬髯公见太原公子人气夺。
与空同固是劲敌。)
维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
河南信阳人
明朝作家。
明朝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幼时聪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岁即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但因向朝廷上书指控宦官刘瑾,被免官。
正德六年(1511年)复职,十二年升为吏部员外郎十三年陕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仅三十九岁。
王元正明 148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盩厔人字舜卿
正德六年进士
检讨
武宗出巡宣府、大同,述《五子之歌》以讽谏。
世宗时以争大礼议,忤旨,谪戍茂州
维基
王元正(1483年—?)字舜卿陕西盩厔县(今周至县)人。
正德辛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陕西乡试第二名(经魁)。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
庶吉士检讨
明武宗游幸宣化、大同时,元正作《五子之歌》以讽之。
嘉靖三年(1524年)爆发「大礼议」事件,王元正杨慎等二百多人死伏左顺门,撼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
杖死者十六人。
谪戍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卒于任上。
隆庆初年,赠修撰。
沐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凤阳府定远人字廷章
沐昂孙。
沐斌卒,子沐琮幼,乃以都督同知代镇。
号令肃然严明,不可犯。
天顺初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章,赠都督同知僖子,官至右军都督
有继轩集。
字廷章定边伯昂孙。
景泰初,以都督同知镇守云南
有《继轩集》。
(《艺林伐山》:督继轩沐璘字学皇象,画学米元章,诗学六朝盛唐
以僻远人罕知之。
升庵》:丘文庄公曰:「自汉南越入中国,始有南海,然西海竟不知所在。
今望祀西海蒲州
滇之极西百夷之外,闻有大海通西南岛夷,即西海也。
宜于云南城望祀之。
案:王莽西海郡西宁之地,亦妄也。
今滇西百夷之外有大海,在今阿瓦地。
沐璘都督,曾至其地,有诗云:「蛇首楼船十丈长,船头铙鼓乐笙簧。
篙师百橹齐摇去,阿瓦城边水似汤。
」即西海无疑矣。
田按:沐氏自黔宁以来,世有传诗,继轩诗极有风韵。)
丘浚明 1418 — 14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95 【介绍】: 又作邱浚
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
景泰五年进士
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
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
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
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内阁者之始。
八年,卒于官。
太傅谥文庄
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
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
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
亦工诗,有《琼台集》。
全粤诗·卷一○九
丘浚(一四二〇——一四九五),字仲深号琼台
琼山(今属海南省)人。
明英宗正统九年(一四四四)解元,明代宗景泰五年(一四五四)进士,选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直文渊阁。
寻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卒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
明史》卷一八一有传。
丘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重编琼台会稿》)为底本,校以明弘治本《琼台会稿》(简称弘治本),参校同治辛未年重刊《丘海二公合集》。
(简称同治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入直文渊阁,进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庄
琼台会槁。
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讲侍讲学士,进翰林学士,改国子祭酒
礼部侍郎,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相业无可称,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
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
篁墩集》:琼山丘公每谓作文必本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證于今,鄙意适然,遂舀知己。
其诗如仙翁剑客,随口所出,皆足惊人。
虽或兼雅俗、备正变,体裁不一,然谛视而微诵之,气机流触,天籁自鸣,格律精严,亦不失人间矩度。
《双槐岁钞》: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
少保丘文庄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诵,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联,撑起炎洲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馀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识者知其异日必贵,后竟如其言。
蒋冕琼台诗话》:仲深先生翰林为名学士,在太学为名祭酒,名闻四海。
朝鲜国人见先生张中书使其国诗,用鱼鳖成桥事,叹曰:「自古诗人未有用此者!
」诗云:「玉节煌煌照海东,羡君去意拂晴虹。
凤麟瑞世人争睹,鱼鳖成桥道自通。
天入玄菟低没鹘,江浮鸭绿澹蜚鸿。
兹行喜从文章客,多少豪吟倡相同。
」又先生《送陈修撰使高丽》诗云:海上天风吹节旄,玉堂仙客锦宫袍。
诏颁龙阙恩偏渥,诗到鸡林价倍高。
万仞鳖金浮晓日,一江鸭绿涨秋涛。
远夷未识中原凤,争睹文章五色毛
」又《送淩尚宝使交南》云:「旭日初升万国明,银函玉劄下南溟。
符台自昔瞻卿月,远道于今望使星。
老树古香生桂蠹,乱山残雨带龙腥。
兹行万里真奇绝,好把新诗纪所经。
」 《升庵》:丘文庄公夫人自南海浮江而上,过鄱阳湖,夜梦达官呵拥入舟,曰:吾乃翰林编修戚澜也,昔兴丘先生同官,义不容绝,特报尔三日后有风涛之险,只帆片橹无存,可亟迁于岸。
」夫人惊觉,如其言移止寺中。
末几,江中果有风涛,众舟尽溺。
,夫人白其事于文庄公,公以闻于朝,遣官谕祭,文庄又为文祭之。
有诗纪事曰:「幽显殊途隔死生,九原犹有故人情。
曼卿真作芙蓉主,太白常留翰苑名。
念我冥冥来入梦,哀君恻恻每吞声。
朝回坐对黄封酒,怅叹鸡坛负旧盟。
」 田按: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右副都御史罗公亨信巡抚宣府,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时寇骑日薄城下,亨信卒与总兵杨洪得全孤城。
亨信卒,泰和王公直为作慕志,略不及此。
琼山丘公作《挽罗都御史》诗以补其阙云:「六飞北狩无消息,边城四望狼烟赤。
敌马长驱去复来,何人却建捐边策。
镇朔将军生入关,北门锁钥空馀钚。
强兵健马尽南走,黄尘蔽日天漫漫。
宪臣南海客,手持一剑当门立。
誓与孤城同死生,怒发冲冠气千尺。
车轮生角马驻蹄,居人不动行人归。
叱吒之间楼橹具,金城铁壁汤为池。
云州失守赤城破,健儿蹑足城边过。
老妻稚子尽登陴,公亦援抱雪中坐。
山前山后无数城,此城屹立如巨屏。
敌骑南来资扼塞,王师北出恃屯营。
屏蔽京师功卓伟,漫有长城长万里。
江淮果赖张真源,河朔仅馀颜御史
忧国劳边两宾霜,事成乞骨归故乡。
肘金腰玉者塞路,无人上书讼陈汤
一叶扁舟五湖水,瘴海边头万山里。
折简不通朝贵书,抱膝长吟聊尔尔。
罗浮山崩天坠星,乾坤一夜收英灵。
公兮生死已无愧,边人至今嗟未平。
」《明史》括此诗意为亨信立传。
诗之有关系如此。)
维基
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晚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晋江
正统甲子广东乡试解元,景泰甲戌传胪。
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早年聪敏却丧父,其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因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借书。
正统九年(1444年)广东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正统十二年(1447年)国子监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进士
庶吉士,授编修,参与《寰宇通志》的编纂
后进翰林院侍讲,参与编写《明英宗实录》,之后进侍讲学士
《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明孝宗时期,其上书《大学衍义补》,后进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
参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
弘治四年(1491年)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弘治六年(1493年)因目疾免朝参。
因事被言官弹劾,孝宗不问。
历加少保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享寿七十六岁。
太傅谥文庄
范鏓明 148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东沈阳中卫人字平甫
正德十二年进士
工部主事,迁员外郎
嘉靖初,以议大礼被杖。
二十年,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持重有方略,请还边将田园于民,帝从之。
后官兵部左侍郎总理边关阨隘。
以辞兵部尚书命,触帝怒,削籍。
维基
范鏓(1487年—?
),字平甫号沈溪辽东沈阳中卫(今辽宁省沈阳市)军籍,江西乐平县人
明朝嘉靖年间大臣,官至兵部侍郎
范鏓据说为范仲淹后裔,先祖为江西乐平人,范家在明朝初年被发配沈阳
正德十二年(1517年)范鏓考中会试二百五十名,廷试三甲五十三名进士吏部观政,授工部主事,迁员外郎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期间,与杨慎等哭争,被下狱廷杖。
后由户部郎中长芦运司同知,迁河南府知府嘉靖八年(1529年)河南遭遇严重饥荒,时任巡抚都御史潘埙压下诸多请求赈灾的文牒,等待勘察核实。
范鏓不等回报,即开仓赈民,史称其救活民众十馀万人,民众争相称颂,“语闻禁中”。
世宗责问户部潘埙巡按御史隐匿灾情,潘埙推诿责任,归罪范鏓,结果被弹劾撤职,范鏓从此声名显赫。
历任两淮盐运使四川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河南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
他讲求方略,专心训练步骑,迫使外敌远徙,俘获五百人
居数年,因病归,又起为河南巡抚
不久,召为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
尚书王以旂出督三边,由范鏓代理兵部事。
随即奉诏总管边境关隘,改善关城防务,多有举措。
世宗甚爱范鏓之才。
兵部尚书赵廷瑞被罢官后,即命范鏓代其职。
范鏓以年老推辞。
世宗怒,责其不恭,削去官籍。
之后,帝召翁万达,尚未就任即因丁忧作罢,以丁汝夔代替。
次年,俺答汗军逼京师汝夔获罪被处决。
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
王相明 1488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2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懋贤,一作懋卿
资性过人,嗜学。
家贫,授徒山中,夜读不辍。
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
世宗即位,成进士
编修
以议大礼忤旨,下诏狱,死杖下。
维基
王相(1488年—1524年)字懋卿号介塘浙江鄞县人
正德辛巳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嘉靖三年,在大礼议中与杨慎等众官在紫禁城左顺门哭争,被廷杖身死。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浙江乡试第七十七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二甲进士
庶吉士编修
豪迈尚志节。
事亲至孝。
三餐不继,安贫乐道。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事件中,因上疏反对世宗而被施杖刑,不久伤重去世。
韩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泸州人
号飞霞道人
诸生
彭泽总制川陕军务时,𢘅为之指划用兵方略,功成而人不知。
后往峨嵋山访医。
杨慎称之为真隐
有《医通》。
陈献章明 1428 — 15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500 【介绍】: 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
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
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
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
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
成化十九年翰林检讨,乞终养归。
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
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笔字。
画多墨梅
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全粤诗·卷九八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
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
受学于吴弼。
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
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
自后屡荐不起。
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
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
明史》卷二八三有传。
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
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称孙校)。
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献章字公甫新会人
正统丁卯举人,用荐授翰林检讨
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有《白沙集》。
(《麓堂诗话》: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崖山大忠祠》曰:「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
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胡虏亦成功。
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
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岳王宫。
」和者皆不及。
馀诗亦有风致。
但所刻净稿者未之择耳。
升庵》:陈白沙诗五言冲淡,有陶靖节遗意,然赏者少,徒见其七言近体效简斋康节之渣滓,至于筋斗样子,打乘个里,如禅家呵佛骂祖之语,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
若其古诗之美,何可掩哉!
然谬解者篇篇皆附于心学性理,则是痴人谈梦矣!
颐山诗话》:公甫自是禅学,如《午睡》诗云「道人本自畏炎炎,一榻清风卷画帘。
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凭香几读《楞严》」,又云「天涯放逐浑闲是,消得《金刚》一部经」是也。
又有诗云:「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
公甫禅学满盘托出,何曾如宋人所谓改头换面者耶!
《艺苑卮言》):陈公甫如学禅家,偶得一自然语,谓为游戏三昧。
公甫少不甚攻诗,出之若无意者,微近自然。
弇州山人续稿》: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及题之外者。
馀少学古,殊不相契,晚节始自会心,偶然读之,或倦而跃然以醒,不饮而陶然以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梦蕉诗话》:陈献章作诗脱略凡近,其书法得之于心,随笔点画,自成一家。
广东新语》: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
白沙书,晚年用笔,奇气千万丈,峭刻槎蚜,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