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卓敬明 ? — 1402
维基
卓敬(?
—1402年),字惟恭浙江承宣布政使温州府瑞安县卓岙(又作卓岙,今属瑞安市仙降镇)人。
靖难之变后,因为忠于建文帝,不愿归顺明成祖,被处决。
明神宗为其平反,南明谥忠毅
始祖自卓岙(卓岙)徙居沧洲。
卓士坚之孙,卓伯毅之子。
少时聪慧,过目不忘,“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
户科给事中
官至户部侍郎
他曾劝建文帝提早削藩,请改封朱棣到南昌,“燕王雄才大略,酷似先帝,顾其为人,必非久在人下者。
且北平天下都会,地方广邈,士马精强。
今宜及其未备,徙封南昌,则羽翼既去,变无从生。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举兵入金陵,是为明成祖
卓敬被捕,成祖责怪他提倡削藩,是离间骨肉,卓敬却说:“惜先帝不用敬言”。
成祖颇爱其才,把他下狱,使人以管仲魏徵的案例劝他投降。
卓敬不屈,但求一死,成祖亦不杀。
国师姚道衍卓敬有仇隙,便在成祖面前进谗:“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
成祖深以为意,因而斩卓敬并灭族。
根据史学家柴德赓的考证,姚道衍根本当时不在金陵,根本不可能劝成祖卓敬,这是《明史》的编撰者乱抄野史的结果。
抄家时“一室萧然,唯有书画数轴”,朱棣叹道:“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卓敬尔!
隆庆中私谥“忠贞”。
御史屠叔方的建议下,万历九年“褒表遗忠”,获得平反,旌表其坟墓,建祠奉祀
弘光中谥忠毅
曾大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泰和人字端甫号需堂
博学通经史,历览百家之言。
神宗末,政事纷纭,门户之祸大作。
作《治平言》十七篇,指陈时弊。
程君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
方于鲁均善制墨。
君房之墨,曾介内臣进之神宗于鲁深恨之。
君房不得善终,实于鲁之力。
有《程氏墨苑》。
冯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定府深州人字永亨号双林
宦官
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
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
以未得司礼掌印,深疾大学士高拱,而与张居正相结。
穆宗崩,居正遂逐高拱去。
万历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权势大盛。
神宗年幼,受其约束甚严,因此不敢淫游无度。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未几,即被谪籍没,南京安置。
有《经书音释》。
郑承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成宪
明人
神宗郑贵妃父。
贵妃有宠,承宪父子、宗族并骄恣,曾为御史陈登云所劾,帝不问。
累官至都督同知
傅炯明 1493 — 1575
维基
傅炯(1493年—1575年)字朝晋号石渊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进士出身
治《书经》,行十二,由国子生中式丙子(1516年)江西乡试第九十一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六名,第二甲第一百七名进士
刑部主事八年四月改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十三年九月南京光禄寺少卿十九年六月南京太仆寺少卿,升大理寺右少卿二十三年五月转本寺左少卿十二月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二十四年七月协理院事,二十五年五月左副都御史协管院事,二十七年七月刑部右侍郎二十八年五月左侍郎二十九年二月南京刑部尚书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为官清正,疾恶如仇。
在地方屡次为民伸冤,得到百姓爱戴。
又因与严嵩不合,多年不得重用。
居乡三十年,终年八十三岁。
神宗诏谕祭葬于进贤晏山。
冯岳明 1495 — 1581
维基
冯岳(1481年—1561年)字望之号贞所浙江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
嘉靖五年(1526年)考中进士
南京工部主事,迁刑部郎中提刑江西
江西任上,梳理牢狱和冤假错案,释放1500余人。
后擢山东臬副,转河南参政署司事。
被擢升为江西布政使,任上平苗乱有功,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二品。
南京刑部尚书
因年老乞休还乡。
万历皇帝念其有功,在其故居特赐建彩绘台门,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文华明 1503 — 1557
维基
赵文华(1503年—1557年)字元质一字原实号梅村甬江浙江慈溪人
嘉靖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嘉靖元年(1522年)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一名,二甲八十八名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官员考察,左迁东平州同知
赵文华进士前,曾在国子监,得到时任祭酒严嵩赏识。
严嵩权势日重,与其结为父子,并安插其任通政使
历官工部右侍郎
嘉靖年间,倭寇作乱,赵文华上疏献计。
此后,下欺将士,上进谗言,打击异己,大肆搜刮,总督张经等被冤杀,倭患日益严重,文华向朝廷谎报军功,竟升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江军务,清剿倭寇。
赵文华本不懂军事,依仗胡宗宪
宗宪剿灭徐海,俘获陈东赵文华以大捷上报,归功于上玄,明世宗大喜,祭告郊庙社稷,加文华少保,并荫子锦衣千户。
赵文华身居高官,逐渐骄横,对中官严嵩不若从前。
世宗使者赏赐,文华酒醉,跪拜不拘礼数,世宗不满。
西苑建造楼阁,工期延迟。
一日,世宗登楼远眺,见西长安街有房屋壮观,便问是谁家宅第,左右趁机进言,称是赵文华私宅,且举报他偷窃皇宫建材,世宗更怒。
正逢三大殿火灾,世宗欲修正阳门,催促甚急。
赵文华世宗准备将其撤职,诏谕严嵩,称「文华似不如昔。
犹尚不知世宗本意,还为文华辩解,称文华因南征得病,应增加侍郎一人专门监督大型工程。
世宗同意。
文华于是上疏称病请假,世宗批示:「大工方兴,司空是职。
文华既有疾,可回籍休养。
」举朝闻讯相贺。
文华虽然去职,世宗意犹未尽,且言官无人上疏弹劾,世宗无处泄愤。
恰逢其荫子锦衣千户赵怿思,于斋祀停进封章之日请假送父,说是送父启程,无非望世宗再行留他。
世宗大怒,借此斥文华意存尝试,目无君上,黜为民,其子顾家忘国,遣戍边卫。
且迁怒礼科,将都给事中谢江以下六人廷杖削籍。
文华此时已病重,史载其“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
”此后,给事中罗嘉宾等查核军饷,发现文华贪污以十万四千计。
朝廷降诏罚没其家资,但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尚未还清半数。
明神宗便将其子慎思遣戍烟瘴之地,清廷列赵文华入《明史·奸臣传》。
葛守礼明 1505 — 1578
维基
葛守礼(1505年—1578年)字与立号与川山东德平县(今临邑县德平镇葛老庄)人。
嘉靖七年解元,联捷进士
历仕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凡47年。
官至户部尚书
谥端肃
出身农家,家贫好学,师从齐清斋。
二十四岁登嘉靖七年(1528年)山东乡试第一名,嘉靖八年(1529年)联捷己丑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四名,三甲二十四名进士,授彰德府推官
历任兵部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二十一年十月河南提学副使
二十四年八月山西左参政,历山西按察使,进陕西左布政使二十九年(1550年)七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三十年三月入京担任户部右侍郎六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理宣、大、山西等处粮饷。
九月回京,改任吏部右侍郎
三十三年四月吏部左侍郎三十四年七月南京礼部尚书三十五年三月大学士李本弹劾,被令致仕。
隆庆元年(1561年),起用葛守礼户部尚书六月以母老乞终养归。
四年二月再起为刑部尚书十一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告老还乡,加授太子少保
曾为郭谌写《墓志铭》。
万历六年(1578年)五月辞世,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明史》有传。
杨博明 1509 — 1574
维基
杨博(1509年—1574年)字惟约别号虞坡山西蒲州(今蒲县)人。
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杨博嘉靖四年(1525年)登山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三甲四十八名进士,授盩厔县知县,调长安县
徵为兵部武库司主事,历职方司郎中
早年为翟銮巡查边疆守卫的随行,因其作了详细记录和规划。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破格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地区。
到任后,治理有方,并揭发仇鸾贪污腐败。
此后历官兵部右侍郎左侍郎,管理蓟州保定军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蒙古把都儿、打来孙劫掠蓟镇,杨博身不解甲抗敌,蒙古军无法攻破,明世宗赏赐獬豸衣
次年,打来孙再犯益昌,被击退。
此后戒除大同兵危。
杨博大修边界防御设施、提高民生、整理军务有秩明世宗加封其为太子太师
万历元年(1573年)杨博辞职归里,次年病故。
万历皇帝赠授太傅谥号“襄毅”。
李伟明 1510 — 1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0—1583 【介绍】: 顺天府漷县人字世奇
神宗外祖父。
神宗立封武清侯
尝有过,太后召入宫切责之,以是为人益谨慎,常训敕诸子以骄奢为戒。
张瀚明 1511 — 1593
维基
张瀚(1511年—1593年)字子文号元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进士出身
二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三年1535年)甲午浙江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联捷乙未科二甲五十八名进士
南京工部主事,转刑部郎中,历庐州府知府,改补大名府
瓦剌俺答迫京师,朝廷徵求畿辅民兵入
张瀚徵得80人。
以功迁陕西按察司副使三十四年三月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调福建右参政四十一年六月山西按察使,历迁陕西左布政使四十四年五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历升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四十五年十一月兵部左侍郎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隆庆元年(1567年)八月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广西,三年被停职。
五年五月巡抚陕西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六年正月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万历元年(1573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九月首辅张居正推荐张瀚接替杨博吏部尚书,任满加太子少保,竟不附张居正朝议多不合。
张居正夺情时,张瀚抚膺太息曰:“三纲沦矣!
张居正大怒,唆使给事中王道成御史谢思启弹劾,五年十月十一日令致仕,辞官归故里。
居正死后,万历帝颇思念张瀚
下诏给付月廪,八十岁时还特赐存问。
卒年八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恭懿
胡宗宪明 1512 — 1565
维基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又字汝贞号梅林直隶绩溪县(今安徽绩溪县)人,祖籍兖州濮阳(今河南)
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曾设计铲除倭寇。
明世宗时胡宗宪严嵩事牵连下狱,并在狱中自尽。
明神宗追谥襄懋
胡宗宪是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直系祖先。
胡宗宪自幼好学,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胡宗宪自小就被母亲教授以千字文、小学等书,七岁就读于私塾,塾师经常对其父胡尚仁赞赏说;“此儿他日必当世伟器”。
胡宗宪一开始对科举功名并不热衷,常常偷看古今传记,仰慕关羽岳飞等武将的军功为人,只是在父亲的责劝下,他才“抑首就博士业”。
嘉靖七年(1528年)胡宗宪补邑庠生,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进士
刑部观政后,嘉靖十九年(1540年)山东益都县知县,治理旱灾、蝗灾,平定了盗贼,有著治理有方的名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母亲去世,回乡奔丧。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父亲又去世,在为父母守丧期间,读朱子《纲目》、《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百将传》等书,六年的苦读与锻炼,为胡宗宪日后的抗倭大业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春胡宗宪守丧期满,补任浙江馀姚县知县,被誉为“洁己奉公,持法正事”。
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因治行卓异,十一月考选为湖广道试御史二十八年(1549年)六月实授御史巡视宣府、大同,继而巡按北直隶
嘉靖三十年(1551年)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浙江严嵩党人赵文华指示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后张经被斩于西市,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成为右佥都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宗宪多次出战,东南沿海倭寇患稍定。
时倭寇为患南方沿岸,宗宪聘用徐渭以定计谋,主要拉拢倭寇的头目,设计杀死诱捕徐海陈东、麻叶等治罪。
招抚汪直,但朝廷将汪直杀死,造成倭寇失控。
三十九年(1560年)明世宗论擒获汪直之功,以“宗宪矢心为国,殚竭忠谋,劳绩殊常,宜加显擢,以示激励。
”遂加擢其为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总督如故,三月之后被擢升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四十年(1561年)少保之衔,兼制江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父子失势,陆凤仪趁机弹劾宗宪严嵩党,世宗慰曰,“宗宪党”,而释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解官归里。
次年,朝廷获得严嵩之子严世蕃胡宗宪的亲笔书信,辩诬无望,于是宗宪被捕入狱,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未得回应。
十一月三日,乃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引刃自尽,死于狱中。
王国光明 1512 — 1594
维基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山西阳城县(今属山西省晋城市)人。
官至吏部尚书
王国光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
吴江知县
仪封(今河南兰考)
兵部主事
吏部,历文选郎中
三十八年正月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四十年闰五月太仆寺卿,十一月顺天府府尹四十二年三月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四十四年二月以疾乞归。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起复,以原职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以养病未赴任。
四年八月再起为刑部左侍郎五年十月南京刑部尚书十二月改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
神宗即位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王国光重新管理户部事务
万历三年(1575年),京察拾遗王国光南京给事中御史弹劾,于是上疏请求罢官,被神宗挽留。
次年王国光再次请辞,获得批准,临行将多年心得总结成《万历会计录》献上,神宗深为赞赏,发送户部订正,书成后,神宗又下诏褒扬。
万历五年(1577年)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官,重新启用王国光代职。
不久加太子太保
王国光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助手。
张居正死后,御史杨寅秋以六项罪名弹劾国光神宗震怒,将王国光撤职。
之后又念其功劳,命其复官以致仕。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病卒。
明史》有传。
朱衡明 1512 — 1584
维基
朱衡(1512年—1584年)字士南号镇山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民籍。
正月二十日生,行一,治《易经》,由县学生中式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年二十一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中式第九十八名,第三甲第七十七名进士
观工部政,授福建尤溪县知县,调直隶婺源县
升迁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
丁忧服阙,复补礼部主客司郎中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五月,擢福建提学副使
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复除河南左参政三十七年十一月升山东按察使,累官山东左右布政使
三十九年五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四十年七月工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五月升本部左侍郎六月南京刑部尚书,未任,八月工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及漕运事务,与潘季驯共事,以邹县知县章时鸾建议,开挖南运新河,从南阳至留城,长140里。
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叙治河功,加太子少保,加俸一级。
三年正月工部管事,六年正月,兼任左副都御史经理河工,疏请修筑徐州宿迁长堤凡三百七十里,并缮治礼沛大黄堤。
神宗继位,隆庆六年六月辅臣高拱特请解除工部尚书朱衡督理河工,改任总理穆宗山陵事务。
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礼科给事中林景旸论劾,朱衡因再疏乞休,加太子太保,给驿去。
不久因明昭陵裬恩门里外砖石沉陷,被革去太子太保
万历十二年去世,十三年正月赠太子太保
高启愚
维基
高启愚(1536年—?
年),字敏甫号昆崙四川重庆合州铜梁县人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五名,年三十岁中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二名进士
刑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翰林院检讨万历元年(1573年)五月复除原官,二年二月充经筵讲官八月编修五年六月复除原官,八月升修撰,九月武举考试官七年(1579年)四月右中允编修七月主考应天府乡试,八年(1580年)闰四月清理军职贴黄,九年(1581年)五月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一年(1583年)二月改北国子监祭酒五月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八月经筵日讲官九月左侍郎,日讲、兼官照旧,十二年(1584年)四月典试命题忤旨革职免归,修铜梁县志。
罪惟录·神宗显皇帝》云:“词臣高启愚主试应天,曾命题‘舜亦以命禹’,遂妄传江陵堂悬舜禹授受图,为启愚所献。
御史丁此吕复追论科场事,谓高启愚以舜禹命题,为居正策禅受,尚书杨巍等与相驳,此吕出外,启愚削籍。”
杨巍明 1514 — 1605
维基
杨巍(1516年—1608年)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山东海丰县尚义里(今无棣杨三里村)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6年),家贫好学,常借雪映月光苦读,十七岁考取生员,十九岁身染重病。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在楞严寺苦读。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次年武进知县
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选授兵科给事中丁父忧归。
服阕,复除吏科给事中三十五年二月山西按察司佥事,进布政司右参议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四十三年二月以疾乞归。
嘉靖四十五年闰十月,接替戴才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关兼巡抚山西三年八月兵部右侍郎四年二月以母老身病乞假归。
神宗继位,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复原职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改任吏部右侍郎,次月升左侍郎三年二月乞致仕终养
十年(1685年)五月复原职七月出任南京户部尚书
次年资政大夫衔,不久改任工部尚书
十一年四月改任户部尚书七月改任吏部尚书十八年二月累疏乞休,特准致仕,著驰驿去。
万历三十三年(1608年)卒。
少保
杨巍最初历任中外官职,甚有名声,但到官至吏部尚书秉铨时,已是年耄骫骳,故行事多听首辅申时行指挥,故被御使江东之李植等弹劾抨击,以致他名望大损,但是他为人有清操,性长厚,不为刻核行。
洪朝选明 1516 — 1582
维基
洪朝选(1516年—1582年)字汝尹一字舜臣号芳洲,庵号静庵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嘉靖二十年进士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福建乡试第十三名举人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二名,二甲二十四名进士
户部主事,历任郎中按察司副使参政太仆寺少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入为刑部侍郎
洪任刑部侍郎期间,为逢迎徐阶,逼死故都御史杨顺
辽王朱宪㸅因各种劣迹被查办,朝选钦差至辽府勘查,辽王立一大白纛(白旗),上写「讼冤之纛」,被视为造反,洪朝选认为辽王愚昧,并非谋反,于是选择避重就轻。
隆庆三年京察,是年十一月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光禄寺少卿尹乐舜等官员被判定为不称职,依例致仕。
洪朝选归乡,甚为愤恨,发言指责张居正夺情不孝,又批评福建巡抚劳堪
隆庆四年同安县民刘梦龙和叶弦有财务纠纷,打起诉讼官司。
福建巡抚何宽宣判刘氏败诉。
刘家不服,而叶弦是洪朝选夫人的亲侄子,刘家长辈刘存德遂指使家族子弟搜集洪朝选的不法情事。
万历二年,刘梦龙福建巡按御史孙琮提交了洪朝选的罪證,但孙琮置之不理。
万历五年庞尚鹏接替何宽出任福建巡抚,刘家再次兴讼,庞尚鹏将此事交由泉州府推官支大纶处理,支氏仍置之不理。
万历九年劳堪出任福建巡抚同安知县金枝朝选的罪证递交劳堪,并由刑部审理
万历九年十二月劳堪依据刑部公文,将洪朝选逮捕下狱。
次年正月二十四日洪朝选在狱中自缢身亡。
洪朝选之子洪兢赴京师为父翻案,劳堪贿赂冯保冯保罚洪兢「赐杖」。
南直隶太平府知府叶烃曾是洪朝选的业师,他协助洪兢,为了替洪朝选翻案,他编织当年洪朝选因捲入张居正辽王朱宪㸅的私人恩怨,最后遭到毒手的虚构情节。
洪竞将这份材料交给给事中孙玮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十九日给事中孙玮弹劾劳堪“故勘”洪朝选,使其致死。
云南道侍御史羊可立趁机奏言:“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佔废辽府第、田土,乞严行查勘。
”已废辽王次妃王氏也奏称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明神宗司礼监张诚侍郎丘蕣偕锦衣指挥前去籍没张居正家。
万历十五年五月,经三法司会审,劳堪以“故禁、故勘”之科条,发配浙江观海卫终身充军。
康熙十二年(1673年)张居正的曾孙张同奎进京上呈《上六部禀帖》,请求更正《明史·张居正》的不实记载,此举得到朝廷意。
但是《明史》卷一一七《辽王传》、卷二四一《孙玮传》中仍保留此说。
明史孙玮本传记载张居正劳堪以通夷罪诬之,将之收狱,在狱中将其饿死,张居正深恨朝选,其虽死,亦不允其亲人收尸,直到尸腐恶臭。
万斯同本人深受明末东林党薰陶,对“洪朝选案”抱持一定的情。
丘蕣明 1516 — 1585
维基
邱蕣(1516年—1585年)字茂实号月林山东诸城进士出身
丘蕣自幼家贫,笃行好学。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举乡试第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殿试中进士,为行人司行人
嘉靖三十三年,升刑科给事中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倭寇六七十人在道路上流窜抢劫,从太平府南京进犯。
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等人关闭城门不敢出战,两天后离开。
给事中监察御史纷纷弹劾张时彻等守城官员罪过,张时彻上疏解释,词语多闪烁言辞。
丘蕣上疏弹劾其欺骗,张时彻侍郎陈洙被罢免。
当时嘉靖帝长期不视朝,而严嵩掌控国事。
丘蕣弹劾大臣独断,朝纲废弛,招致严嵩忌恨。
不久,他弹劾严嵩党羽、宁夏巡抚谢淮应天府尹孟淮贪婪,谢淮被罢免。
同年,严嵩亦被罢免,丘蕣弹劾从严嵩处晋升的顺天巡抚徐绅等五人,嘉靖帝罢免了其中三人。
嘉靖四十年,担任户科右给事中
嘉靖四十一年,任礼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
弹劾南京兵部尚书李遂、镇守两广平江伯王谟锦衣卫指挥使魏大经等人贪污求晋升,后下吏部考察,陈王谟被革职。
不久,又劾罢浙江总兵官卢镗
当时蒙古进犯通州总督杨选等人被逮捕。
蒙古撤退后,丘蕣率领同僚陈述善后事宜,并指出边疆防卫弊端。
嘉靖帝认为丘蕣不早弹劾杨选,罚六十杖刑,斥为民,其馀官员被贬边疆或杂职
丘蕣归乡时,只有一箧衣服,一束图书而已。
隆庆初年,起为礼科给事中,他没有赴任。
随后,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
因病罢免。
万历帝即位后,官员交相推荐。
张居正认为丘蕣的行为是「怪行」,「非经德也」,竟不予召用。。
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起丘蕣右通政
还未上任就被擢为左副都御史,坐一柴车赴任。
在入朝后,陈述吏治积弊八件事情。
他随后上疏,称当时给事中魏时亮周世选御史张槚李复聘因忤逆高拱被贬,文选郎胡汝桂以忤尚书被倾,应当甄别录用。
御史应昌诬陷刘台王宗载同罪,王宗载被戍变而应昌没有罢官。
劳堪巡抚福建,杀侍郎洪朝选
御史张一鲲监应天乡试,王篆王之鼎藉机中式。
钱岱湖广乡试,先期请张居正少子就试,恰逢张居正去世,遂私自王篆子王之衡中式。
曹一夔身居监察院,盛称冯保顾命大臣
朱琏则结冯保为父,游七为兄。
此数人,应当重新定位,才能整治朝廷纲。
不久,他升任刑部右侍郎万历帝起用魏时亮周世选张槚李复聘胡汝桂,削于应昌劳堪张一鲲曹一夔朱琏籍,贬钱岱三级。
不久,跟随中官张诚前往张居正家抄家。
五月初五至江陵时,张家已饿死十馀口人。
官员至张家锱铢必究,取出黄金万馀两,白银十馀万两,所得财产尚不及预计的二十分之一。
丘蕣不满意,还要张家招出寄存宅外的二百万银两,拷问当中,张居正之子张敬修不胜苦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曾)省吾、(王)傅作舟等”,后自缢身亡。
张敬修死前留下一封血书,指责邱蕣等人“含沙以架奇祸,载鬼以起大狱,此古今宇宙稀有之事。
”还直呼“邱侍郎”是“活阎王”,“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
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怜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
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蕣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又江陵太夫人在堂,八十老母,累然诸子皆书生,不涉世事,籍没之后,必至落魄流离,可为酸楚。
”劝他不要公报私仇。
丘蕣返京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增俸一秩。
之后改为南京吏部尚书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内。
赠太子太保谥简肃
他的清廉、气节为当时舆论所称赞。
袁洪愈明 1516 — 1589
维基
袁洪愈(1516年—1589年)字抑之号裕春南京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嘉靖丙午解元,联捷进士
万历年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谥安节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应天乡试中举第一名(解元);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联捷进士,授中书舍人,升任礼科给事中
他弹劾检讨梁绍儒阿谀攀附权贵,文选郎中白璧揽权卖官,尚书万镗侍郎葛守礼没有尽到督察下属的职责。
明世宗下诏痛责万镗葛守礼,将白璧投入诏狱,梁绍儒被贬出京城
梁绍儒大学士严嵩的亲信,严嵩因此大怒,授意吏部尚书吴鹏,将他调出京城,担任福建佥事
此后历任河南参议山西按察司井陉兵备道副使
嘉靖四十年,担任山东提学副使嘉靖四十二年,担任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均以清正廉洁著称。
严嵩垮台,世宗召他担任南京太仆少卿
嘉靖四十四年,担任南京鸿胪寺卿。
嘉靖四十五年,任南京太仆少卿
隆庆元年,担任南京太常寺卿
隆庆五年(1571年),因病回乡
万历十一年,出任原职。
同年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升任右都御史,负责南京翰林院事务。
万历十二年,担任南京礼部尚书
南京御史谭希思上奏抨击宦官、外戚,并请求遵循旧制,在内阁设置丝纶簿,在宫门设置铁牌。
神宗下诏指派南京都察院负责勘查、问讯,打算以诬陷、期满罪名处理谭希思
袁洪愈已经改任别职,代替他的人还没到任,于是他详细陈述谭希思意见,在王可大《国宪家猷》和薛应旗《宪章录》两书中都有记载。
神宗认为他的依据不是朝廷颁布的制书,仍然降下谭希思职务。
不久袁洪愈上奏请求禁止私自拜见显贵,并极力陈述屯田荒废的害处,请求商人依法承担盐售,以免内地急速运送。
朝廷讨论后都予以施行。
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改南京吏部尚书,同年冬辞职,加太子少保致仕
袁洪愈为官四十馀年,住所不曾增加一根椽木,出入朝廷均徒步而行。
七十四岁去世,巡抚周孔教捐款将其安葬。
赠太子太保谥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