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尹纫荣
纫荣宜宾人,吾友尹伸子求之女也。
子求风流儒,雅冠于巴蜀。
儿童妇女,皆以琴书翰墨为事,纫荣少而能诗,嫁刘解元晋仲,与其妹文玉相詶和,年十九而卒。
晋仲拾其遣稿,号《断香集》。
张瑶明 ? — 1632
维基
张瑶(?
—1632年),字天游号悔湄山东登州卫军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山东乡试经魁,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进士,授河南开封府推官,绝请托,抑豪强,吏民畏服。
崇祯四年行取入都,吏科给事中宋鸣梧力援宋玫给事,而抑,授府同知
怒,疏摭行贿状。
吏部尚书闵洪学馈遗奔竞,鸣梧复极论之,因贬河州判官,未赴居乡。
次年正月,李九成、孔有德等叛,围攻登州率家众登陴拒守,犹挥石奋击。
贼拥执之,大骂不屈,被杀。
妻女四人并投井死。
张瑶以殉难赠光禄寺少卿,入祠荫子。
张伯龙封户部主事
张珍,历任直隶满城知县永平府通判户部山西司主事
张一震、张一恒。
张一恒,康熙二十一年壬戌进士
陈显际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陈显际(?
—1643年),号仰滹直隶真定府真定县人明朝地方官。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举人十三年庚辰进士户部观政
莱阳知县
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清军攻莱阳知县陈显际及邑绅士宋应亨等击却之。
十六年二月,清兵再次攻城,城破,知县陈显际教谕孙尔振、典史冯昕、邑绅前工部侍郎宋玫、前吏部郎中宋应亨中书舍人赵士骥、赠光禄寺卿姜泻里、肃宁知县张弘德广西参将李承胤等皆不屈殉国死。
章正宸明末 ? — 1646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李日宣
维基
李日宣字晦伯号缉敬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李日宣邹元标弟子,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云南道御史
天启元年(1621年),以滥荐逐臣,停俸三月。
二年巡视河东盐政
还朝,以族父李邦华兵部侍郎,避嫌归乡。
五年七月,阉党倪文焕弹劾李邦华李日宣为东林党,遂被削籍为民。
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为福建道御史巡按河南,还朝掌河南道事。
因得罪宦官王坤,迁大理寺丞太常寺卿
九年冬,擢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
久之,转左侍郎协理戎政
十三年九月,廷推为吏部尚书
十五年五月,以会推阁臣,忤大学士陈演,夺职,六月,下日宣等六人于刑部狱。
七月,谪李日宣章正宸张煊戍边,房可壮宋玫张三谟削籍,赦还后病逝。
著有《敬修堂全集》三十卷。
宋琮明末清初 1597 — 1637
维基
宋琮(1597年—1637年)字宗玉号五河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人
宋琮南京鸿胪寺宋继登之子,工部右侍郎宋玫之兄。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初任河南祥符县知县六年(1633年)因父母去世回乡归。
八年(1635年)起补金坛县知县,能决断疑狱、对囚立办。
十年(1637年)行取入,在京城太仆寺街去世,年四十一岁。
他生平博学擅长文章,工于书法,名动一时。
赵士骥
维基
赵士骥(17世纪—1643年),字卓午号黄泽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人
赵士骥天启元年(1621年)山东乡试举人,十六年间粗衣粝食,不扰知县,到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获授中书舍人,依旧品行端正,不久辞官回乡。
他笃于孝友,双亲逝世时哀毁骨立,又博览群书,文章下笔千言立就,得士子视为宗匠;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攻打山东,他和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应亨莱阳知县张宏一同被杀,朝廷追赠光禄寺少卿中宪大夫乾隆年间追谥节悯,墓在县西边五里,有碑,而著作则有《文起楼稿》、《春秋四传合解》,入祀乡贤祠、忠孝祠。
赵士骥有五子:顺治九年进士赵㟶、拔贡赵隆顺治十五年进士赵崙、拔贡赵崇等。
徐夜明末清初 1617 — 1688
徐诗·跋
家兄司徒京师东痴先生诗成,余受而读之,不知其涕之无从也。
先生为叔祖考功季木公外孙,与先君生同年,少与文玉、嫏嬛两世父唱和齐名。
晚节肥遁,有戴安道朱桃椎之风,隐居东皋,不践城市。
贤令君如泾阳李屺瞻井研笏山凤山昆弟,皆修式庐之敬。
先生虽不为崖异,亦未尝辄通铃下三公,顾益重之。
先君昔游吴越强先生与俱,今卷中吊严子陵林和靖谢皋羽诸诗皆是时作也。
先生诗不啻千篇,秘不示人。
司徒昔官祭酒,日屡索之,卒不肯出。
后往江西,渡浔阳,其稿尽没于水,今所存才什一耳,惜哉!
先生诗,感怀今昔所云,对此茫茫,百端交集,辄附数语于卷末。
康熙戊寅,中表弟幔亭王士骊书。
(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