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全粤诗·卷九八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弼。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自后屡荐不起。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明史》卷二八三有传。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何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简称孙校)。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维基
俞谏(1455年—1524年),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官至右都御史。俞荩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山东长清县知县,升任南京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剿捕嵩县雪花崖起事首领吕梅。不久,改山西佥事。正德三年(1508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平定大帽山民变。再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途中召为大理寺少卿。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治理苏州、杭州等地水患,修治圩塘,百姓享其功劳。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正德八年,姚源王浩八率众民变,明武宗命俞谏替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伐。当时王浩八有一万余部队,屯兵于浙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随后逃亡江西德兴,以所执都指挥白弘、江洪为任职,求按察使王秩招抚。王秩接受,但王浩八反悔,佔领贵溪裴源山,收复余众,连营十里。俞谏于是下令王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佔领各地要害,而亲自与都督李鋐乘夜冒雨进攻,攻破并俘虏斩杀数千人,并生擒王浩八。其党羽溃走玉山,俞谏则与南赣巡抚周南、江西巡抚任汉再次进攻并斩获七百馀人。剩下叛军逃亡姚源,俞谏则命吴廷举等进剿逼擒。民变之事仍然不休,王垂七、胡念二等继续叛变,杀害按察使司副使李情、及饶州通判陈达、秦碧,指挥邢世臣等,俞谏随后再次率兵平乱。随后兼任江西巡抚,次年出击临川民变,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兼江西巡抚。群盗悉平。宁王朱宸濠命张鳌山谏,正德十一年(1515年),俞谏被召还,致仕归乡。嘉靖元年(1522年),因举荐,俞谏得到起用并担任故职,并任漕运总督。青州矿盗王堂等起义,在东昌、兖州、济南等地流窜抢劫。都指挥杨纪及指挥杨浩等进攻,杨浩战死,杨纪被免。世宗责怪山东将吏,御史诸臣分道逐贼,义军流劫金乡、鱼台间。突然进攻曹州,准备渡过黄河,但未能实现,遂再次掠夺考城等黄河西岸。而当时王友贤等率众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河南及保定等地纷纷告急。廷议以诸道巡抚权位相埒,命俞谏与都督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等军务,节制各地军队。当时,义军在考城再次出现,官军欲追缴,而河南义军张进引三百骑驰至,双方交战,官军大溃,将士死者八百余人。俞谏于是改用连营相进之计,义军势力遂消亡。同年秋,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全粤诗·卷一六一
李孔修(一四六二—一五三一年),字子长,自号抱真子。顺德人。布衣。侨居广州高第街,人初不识。张诩荐于其师陈献章,献章亟称之,由是名益显。平生善诗画,攻《周易》。吴廷举在粤时,与孔修为布衣交,两人高风在尘埃之表。孔修卒,无子,尚书霍韬葬之于西樵山。西樵人祭社,以孔修配。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一有传。李孔修诗,以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三集》卷一《李徵君抱真集》为底本。
智字汝愚,合州人。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坐诬下狱,滴石城所吏目。有《立斋遗集》五卷,(《四库总目》: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
《双槐岁钞》:邹吉士汝愚谪雷州干户所吏目,道吾广,有司留馆坡山,士民争先谒焉。其同年苍梧吴献臣廷举尹顺德。令邑民李焕于古楼衬建亭居之,扁曰「谪仙」。弘治丰亥十月卒,献臣往治其丧。适方伯东山刘公大夏至邑,不暇出迎,廉知其故,反加礼待,共资恤还其丧。献臣自是知名。白沙陈公甫追次汝愚诗曰:「迁客一事遗海滨,当时谁号谪仙人?花汀柳市无疆界,尽是乾坤一样春。」献臣和曰:「浮云浩浩南海滨,落月独照穷愁人。狼藉几株桃李树,谪仙亭上可怜春。」)
维基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陕西巩昌府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书法家。正德戊辰进士,嘉靖时官至河南巡抚。胡缵宗早年为国子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陕西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一名进士。即授翰林院检讨,正德五年(1510年),受刘瑾同党、侍读焦黄中牵连,出为嘉定州判官。升四川潼川州知州。正德十年(1515年),胡缵宗入为南京吏部员外郎,历官验封司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出为安庆府知府。嘉靖三年(1524年),改苏州府知府。嘉靖四年(1525年),经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升任按察使,同年经巡按直隶御史朱实举荐,升兵备副使。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升山东左参政,八年二月考察调用。复除山西左参政,十一年三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四月丁父忧归。服除,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十二月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七年六月改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因治河有功,十八年转河南巡抚,同年十二月以火燔公署并毁符验敕书,黜职闲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胡缵宗为仇家河间人王联告发所作迎驾诗有“穆天八骏空飞电,湘行英皇泪不磨”之句,有诅谤皇帝之意,被逮到京师拷问,被杖四十,削籍为民。归乡后,筑可泉寺著书。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