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万世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万世者,不知何许人。
一笠一钵,游迹无定。
尝居峨湄山,昼夜趺坐,恒数日不食,兀然不动,不可方物。
巴陵进士杨一鹏,初授成都府推官,登览太峨,抠衣直上,兴致勃然。
见尊者高踞佛床,殊不为礼。
忽睨而笑曰:“汝犹记下地时行路远,啼哭数日夜,吾摩其顶而止邪?
一鹏追忆儿时语,遂大惊礼拜,聒语达旦。
临别属曰:“三十年后,见汝于淮上。
”后一鹏开府汝安,一日向暮,有野僧击鼓,称峨湄山僧万世尊者寄书。
发函,得诗七章,索寄书僧,已失所在。
俄而流贼焚凤阳祖陵一鹏坐失救,论死西市。
及临刑无他语,但称好师傅数声而已,由是尊名大著
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竖往往于峨山顶上见之。
其寄一鹏诗后二章秘不传,传者五章,其词曰:“谪向人间仅一周,而今限满恐难留。
清虚有约无相负,好觅当年范蠡
”“业风吹破进贤冠,生死关头住脚难。
六百年来今一遇,莫将大事等间(閒) 看。
”“浪游生死岂男儿,教外直传别有师。
富贵神仙君两得,尚牵缰锁恋狂痴。
”“难将蟒玉拒无常,勋业终终归土一方。
欲问后来神妙处,碧天齐拥紫金光。
”“颁来法令不容违,仙律森严敢泄机。
楚水吴山相共聚,与君同跨片霞飞。”
杨茂元明 1450 — 1516
字志仁
生能视烈日,久不眩。
六岁所读书,一过即诵。
客或指铜炉使作破题,应声曰:以为体,然火以为用。
及长,策名俱高等。
授刑部曹,善执法
尚书林公聪倚以为重,凡事关会鞫,俱使兼理,人称为掌三法司
曹主事杨仕伟以事忤汪直,诬坐受贿,徵其赃。
仕伟廉不能输,同曹敛手莫敢顾,公独为代输,且手署曰:刑部主事杨茂元俸银十两。
见之,诧曰:此人大好胆气。
仕伟遂得白。
出虑江南囚多,释冤狱。
后曹录其论,奏为式,由郎中湖广副使
弘治二年,改山东,适河决张,公乃陈三事各一疏合上。
其一言天下事任专则功成,官多则民扰。
今河决张,事诚至急。
皇上既命都御史刘大夏来治,复遣太监李兴总兵平江伯陈锐同治之。
以张秋方掌地,而三大臣群聚于此,费用万亿,此可寒心。
臣闻各官初至,祭大河之神,天气阴晦,帛久不然。
及将焚,忽结为人形,面目毕具,万人惊骇。
此神明特垂警戒。
乞朝廷将太监总兵取回,独用大夏
大夏不妄费财,不携妻子,不惮劳苦。
若朝廷专其任,重其权,自可责以成功。
且水阴象也,欲消其变,宜严宫禁,重边防。
近闻后戚家威权太盛,其假名号横行河道间,不可胜数,乞稍裁抑。
况运道未通,外敌不知,国家有十年之积,恐生觊觎。
宜严加堤备,庶使地变可消。
后又陈治河诸策,乞命廷臣会议。
其二言:近闻明旨,访求天下画工赴京供奉。
臣谓自皇上御极,收用名贤,罢传奉之官,塞宝石之门,绝四方贡献,出奇禽异兽于外。
时俱谓尧、舜复生。
今甫七八年,而明诏及此,使人得窥圣心所向,此魏徵所以献十渐于太宗也。
乞皇上挽初心,却小僻,收涣汗于既颁,天下幸甚。
其三言:山东连年旱涝相仍,差科繁童,民至不能堪。
近又差都知监右监丞李全前来镇守,加派供给,将何所出?
况朝廷设官,可谓极备,不知此镇守复理何事?
乞皇上即将李全取回,以苏民困。
三事前后数千言,后家愤甚。
兴锐亦指疏中焚帛数语,斥为妖言。
诏遣锦衣百户胡节槛系如京。
所至遮路哭,马至不前。
及陛见,公挺身跪,不伏。
上大怒,命系锦衣狱。
胡节独入,与诸中官白公冤,且具言遮道状。
中官俱心动,为之解。
上亦察其忠,谪同知长沙
后河治一如公所策。
论者谓公三事疏与文懿讲学听政疏义相表里,而剀切过之,若公可谓不负君父者也。
公在官,数以疾乞身,不许,历迁广西参政
逆瑾擅命使御史出查盘取赂,人谓公若以千金馈御史可免祸。
公曰:千金非盗官帑,则下剥脂。
以此自救,是畏无妄之灾,而显犯有名之律,某誓死不为也。
遂勒公致仕。
公以书寄子曰:昔求之不得,今不求而得之,喜可知矣。
即日买舟归里。
诛,起迁副都御史,抚贵州,讨平篁子坪诸苗。
再晋南刑部侍郎,卒于官。
公为人强介独立,见义辄赴,毅然不可回。
性孝友天至志成,文懿所未行。
拓始祖及五世祖墓地,树碑益田。
从弟二人早孤,以文懿所授田分给之,抚恤终其身。
值大父母、父母讳辰,必斋素,尽日往吊。
有丧者之家,虽数十里不烦其饮食。
诸嘉言行,不能尽载。
所著有麟洲稿。
李循义
讳循义字时行,邺嗣高祖也。
以所居草堂面六峰,学者因称六峰先生
年十四,为名诸生闻里中。
大参刘君家,有藏书多未行世者,乃手刺造门,欲借其书。
刘君视先生风器非常,因诡曰:“吾家书不传,少年但能造观,当不惜。
先生如言,每晨往裹糒,及暮而归。
刘君因款先生午餐数月,遂谢去。
刘君曰失礼少年奚遽辍读耶先生谢曰已诵之矣刘君惊为叩诸书大义尽答如响因大相叹服嘉靖二年进士对策已定第一当事忌其言切直置三甲出为池州推官郡中有王氏豪为雠所告前司理喜击大姓遂尽按王氏死数人所系尚十馀人罪俱重其后郡太守司理以前吏能锄豪且恐冒受赃遂不覆案然其罪固有疑先生知其冤状乃喟然曰为吏自避嫌此其宿行不信耳且治狱惟论罪重轻非谓陶朱公子日可杀也即召两家集庭下好谓曰王氏固非无罪然其家破有死者罪巳足偿今理官为两家释其怨各抆拭自新如何时告家讼久亦悔尽感泣先生即手书札子数千言立决遣十馀人传书论报郡中歌之曰李公来晚使冤不遣李公旦来圜扉夜开司李三年凡摄旁郡二摄旁大县三皆有绩召入为御史首上议郊社礼疏奉命督仓陈便宜十馀事俱定为法又奏浚通惠河省挽费岁以万计上以故知先生先生素有威重在台诸权贵尽侧目人呼所馆曰李御史胡衕尝以事绳中贵人益恨之思得陷先生会出按江右乃潜遣人乘夜焚先生船失印及精微批文具疏请罪上既知先生名即命更镌御史印趣巡方竟无罪先生念上恩益厉气所过百城震竦豫有豪曰赵公子尚书家儿劫人妻某御史女为奸创其夫亡匿父宅俱不可得先生至并遣人破户出之治以法行部至高安其乡吏部郎况氏宅近学宫日稍侵宫旁𤲬地为其家园先生至展庙诸生数百人具牒讼之先生行视立判诸生词尾千言即毁况氏垣反其侵地况氏终身不得与荐绅齿前后斫论荐豫章人才如熊浃欧阳铎邹守益詹泮诸公俱后为名臣天下所重时夏公言首当轴新治第欲茯第旁十馀家益大其宅乃私书属任其事先生不可由是与公有郤时严相嵩方齮龁公闻之喜即遣人口约使论公启边衅罪当从中下之先生曰不幸见忤当轴然其复封疆议正某不敢毁大臣以媚大臣使者还报嵩意惭即出公守衡州奏治复最会以病告归卒于家得年五十六先生无他嗜好独喜积书遇典籍善本虽家有此编重副必得闻人工诗善书法远购极千里在长安时日命诸小史曰若赍素一幅分乞某公某公诗索其自书若往上书即长跪面请使退则借手矣小史素畏公如约长安诸君戏相语曰行行且止避兰台小史畏面索书也所著鄮溪集行世当世宗公持国秉最幸已而严嵩进一时廷臣不左袒右袒严耳或曰公固贤者嗟夫身为国谏臣持正议难惑以非即贤相国且不附况肯比大奸耶是可为人臣法矣
释慧宗明 1489 — 1569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慧宗,字别传云梦人
明嘉靖中,游峨湄山,观普贤像,因敬生悟,留居四十年,创造铜殿,复为普贤像一,诸佛铜像六十五,诸佛大铜像三,铸铜钟三,重二万五千两。
宝昙国师,当洪武时,敕主峨湄山,重建铁瓦殿,造普贤金像。
留蜀十五年,道化行相,传为断崖再世。
后召还,寂于天界寺
太祖尝赐御诗二章云:“断崖知是再来僧,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
清风明月最相亲。
”“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僧?
不独峨湄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王弘诲明 1542年7月8日 — 1617
维基
王弘诲(1542年—1615年)字绍传号忠铭
广东琼州定安县(今属海南省)人。
明朝官员、教育家。
嘉靖辛酉解元,乙丑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祖父王禧,被誉为范蠡之师计然
王弘诲幼时聪颖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高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乙丑进士礼部观政,改选翰林院庶吉士
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授本院检讨丁忧归。
万历四年(1576年)八月复除原官,五年八月编修
七年五月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右谕德,掌南翰林院事。
张居正死后,十一年二月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二年二月南京吏部右侍郎十月任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
十四年六月左侍郎,兼官照旧。
十五年二月太子宾客十二月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四月教习庶吉士十一月吏部左侍郎,照旧掌詹事府事十七年二月会试主考官,又充读卷官六月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再疏告休,得旨回籍调理候召”。
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起复南京礼部尚书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致仕回乡,创立尚友书院,“重实践力行,生平不作空谈无益之言”。
四十三年五月卒,赠太子少保
释福登明 1548 — 1620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福登字妙峰
姓续氏平阳人,续鞠居之裔也。
生秉奇姿,唇掀齿露,鼻昂喉结。
七岁失怙恃,为里人牧羊。
年十二祝发,携一瓢至蒲坡,行乞村市,夜栖文昌阁庑下,阁为山阴王所建。
一日,王晨出游,值裴回阶间,见而异之,谓阁僧曰:“是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坚,他日造诣,殊未可量,曷善视之。
”顷之,地大震,屋宇倾覆,压于下,三日不死。
王闻,益奇之,因修中条栖岩兰若,使居焉。
乃闭关习禅,取棘剌列四旁,以绝依倚,不设床坐,尽夜鹄立,三年心忽开悟。
始至介休山,听讲《楞严》,遂受具戒。
策杖南走,遍参知识,浮南海礼普陀而归。
复于中条深处,诛茆辟谷,日饮勺水。
三年,大有会心,山阴王建梵宇于南山,延登居之。
每念二亲,幽灵未妥,卜吉迁葬。
剌舌血书《华严经》一部,欲报劬劳,藉感人天。
复下山设无遮大会,结文殊万圣缘。
明神宗御极,皇储久虚,遣官武当,祷祈请乞,礼视高媒。
闻之乃曰:“吾徒凡所为,皆为国报本,今宜专诚尽忠,为皇上祈子。
”乃启会至百二十日,九边八省,缁白奔赴者,道路不辍。
事毕,一钵飘然,结庵芦芽。
期年,皇长子生。
奉敕就芦芽华严寺,造万佛铁塔于山巅,加赐金帛,命往秦晋中州饭僧已,忽念故山,往修万固寺三载,塔殿楼阁,焕然一新。
渭川河水病涉,宣府西院议建大河桥。
应命至,度之,水阔沙深,乃桥二十三孔,亦竟成。
尝愿成三大士像,以铜为殿,送三名山,各就其显化之地祀焉。
己亥春,杖锡潞安,谒藩王
王适造渗金普贤像,送峨嵋。
铜殿事,王问:“费几何?
曰:“每座须万金。
”王欣然,愿造峨嵋者,即具缁重,送荆州,听其监制,用取足于王。
殿高广丈馀,渗金雕镂,诸佛菩萨像,精妙绝伦,世所未有。
殿成,送至峨嵋。
大中丞霁宇王公抚蜀,闻至,请见,问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
乃采铜于蜀,就匠氏于荆门,工成,载至龙江
时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华山,奏圣母赐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刹。
乃造五台者,所施皆出于民间,未几亦就,乙巳春躬送至五台,议建台怀显通寺
上闻,遣御马太监王忠,圣母遣近待太监陈儒,各赉帑金往视,卜地殿安奉。
丙午夏五月兴工鼎新,创立大殿,前后六层,周匝楼阁,重重列耸,规模壮丽,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
工竣,先事蛾嵋,继事南海
会倭夷搆难,海氛未靖,中途而止。
乃三卜三吉,至得宝华山,诣京都奏请,特敕许之,赐予有加,慈圣太后更赐造寺金及藏经、佛像、幢幡之属。
落成乃之五台,鸠工庀材。
帝与太后复赐内帑寺赐额,华严七处九会道场,所费悉出内帑
五台山路崎岖,行者苦之,至是平铺石片,三百馀里,溪有津梁,道有亭院,以相接待,迄今利赖。
造桥于阜平县,赐名曰“普济”。
筑庵于龙关外,敕曰“惠济院”。
渴饮病医,皇慈施舍,岁费帑金。
御书著妙峰额之于院,随颁龙藏,起阁供之。
更创七如来殿。
又于阜平立长寿庄,为太后祈福,殿阁七层,赐“慈佑圆明”额,以尊异之。
他如修会城道路石桥,皆人力所不能,登一一成之,人服其神。
忽以微疾还山。
一日,鸟雀翻飞,绕檐喧噪,逐之不去。
登曰:“百鸟哀鸣,吾将行矣。
”即命治龛,众见红光接引,端然而逝,寿七十有三。
帝闻,赐葬祭,塔于永明之西,御书封号“真正佛子妙峰高僧之塔”。
太后赐金千两,布五百匹,供葬事。
登起于孤微,刻志苦修,终身胁不著席,一衲外无长物
足迹所至,屡有建立,动费亿万,天子圣母王侯卿相,皆乐助其成,岂偶然哉。
何九云明末清初 1581 — 1649
维基
何九云(1581年—1649年)字舅悌号培所晚号东湖闲史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今泉州市鲤城区)人,进士出身
南京工部侍郎何乔远次子。
云南永昌府知府何九说之兄。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福建乡试。
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起用何乔远光禄寺少卿九云随侍于京师
与同乡蒋德璟黄道周黄景昉庄际昌郑之玄林胤昌等人皆为文章性命之交,黄景昉特意举荐他给朝廷。
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落榜,授福建漳平县教谕
端严率士,捐薪俸建布衣陈真晟;筑讲堂于东山寺侧,每逢释奠前夕,必定亲自视察;又捐薪俸修漳平文,刊印发行朱熹李幼武所编的《宋名臣言行录》,更推举未入祀孔庙乡贤祠左春坊左中允景旸等十人入祀。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进士
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不及数日,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自尽。
何九云本欲以死殉国。
侍者以其父尚未营葬为由劝解道:“司空未葬,子道犹亏。
何九云于是勉强南归葬父,然后闭门不出,并为其书斋题匾“东湖闲史”,与二、三遗老结社于山中。
自附于龚胜范蠡之后。
清顺治六年(1649年)卒,享寿六十九岁。
著有《墅存稿》。
王揆明末清初 1619 — 1696
维基
王揆字端士号芝廛直隶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人,同进士出身
画家王时敏之次子。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进士,工诗,有《芝廛集》,《晚晴簃诗汇》录其诗一首。
壬辰北归居枫桥别业》:归来投别业,鸡犬一庭前。
雪重千门树,湖吞万井烟。
鸱夷寒食庙,虾菜夕阳船。
何似营平路。
黄沙猎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