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宗” 相关资源
释慧宗明 1489 — 1569
慧宗
别传其字。
湖广云梦汪氏子。
生而凝寂。
不乐世相。
七岁投白鹤寺出家。
九岁。
王居士者。
引之入
重庆綦江石门寺
受具戒。
嘉靖甲午
峨眉颠礼佛次。
时云气乍敛。
杲日当空。
见金色异人。
乘小舟历铜塔崖而没。
述于得法师谦公。
公曰。
尔大有缘。
此菩萨示现也。
自是以荷担山门为事矣。
居山四十年
自白水至山颠。
楼观像设之属。
无不鼎新充拓。
俨如天宫化城
隆庆己巳
始出山。
京师
南海
礼观音大士。
五台
有终焉之志。
师生平严持戒律。
不喜作纸墨文字曰。
三藏教典。
亦是糟粕。
更饶舌何为。
先示寂三日。
忽云。
将西归。
澡浴更衣。
结跏澄息。
诵佛号不辍。
至期召诸弟子曰。
吾素不留文字。
今日不能无言。
因唱偈曰。
生本无所生。
死亦何所有。
这个臭皮囊。
今朝成腐朽。
弟子鸣钟。
钟止忽开目。
续唱(云云)。
安然而逝。
世寿八十一。
僧腊七十五。
塔在四会亭下。
师生平灵异最多。
尝至新津兴化寺
鍊排不胜劳苦。
白板首求退。
遂往富民某氏之门。
趺坐七昼夜。
乞若干缗斋僧。
主人初不乐施。
至夜光明彻屋。
惊异迹之。
光从师坐处起。
始皈敬焉。
又往汉州金堂县
击鱼募化。
其声所应不定。
东击西闻。
西击东闻。
一夕大雨。
师不出户。
鱼声亦遍田野。
村民物色之。
师但安坐神祠而已。
其渡海也。
见白衣大士。
坐金色莲花
冉冉云气中。
弟子镇沧。
未剃发时。
从师荷担甚疲。
师问曰。
耐烦乎。
应曰诺行一二十里。
复问答如前不少惰。
乃于双飞桥。
为沧落发。
怜其愚。
令炷香跪大士前。
顶水盂诵祝聪明。
咒一百遍。
历年至白水
犹如此。
一日寺灾。
沧跪请师休去。
师数而骂之。
沧于是作入水想。
祝空曰。
殿宇既空。
愿保库司无恙。
遂归库房默坐。
顶水宛然。
火至自灭。
乃知师平生。
造就弟子。
皆此类也。
冯司成梦祯谓。
别传老人
践履纯白。
庄严道场为佛事。
其向上一著子。
虽不闻其曾见何人。
嗣何家宗派。
要之乘愿轮而来。
不可以凡情测者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慧宗,字别传,云梦人
明嘉靖中,游峨湄山,观普贤像,因敬生悟,留居四十年,创造铜殿,复范金为普贤像一,诸佛铜像六十五,诸佛大铜像三,铸铜钟三,重二万五千两。
宝昙国师,当洪武时,敕主峨湄山,重建铁瓦殿,造普贤金像。
留蜀十五年,道化行相,传为断崖再世。
后召还,寂于天界寺
太祖尝赐御诗二章云:“断崖知是再来僧,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
清风明月最相亲。
”“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僧?
不独峨湄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