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僧慧日元末明初 1291 — 1379年7月1日
释慧日号东溟
天台贾氏子。
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似道责戍师尚幼。
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
数年落发受具戒。
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
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
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自是师之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矣。
一旦假寐。
恍见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
师卧地食之。
既觉言于子庭
庭为解曰。
与粥同音。
子得就地而食。
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竺。
所处房颇卑湿。
乃作诗风之。
竹屋见诗谓众曰。
此子不凡。
异日当主兹山。
不可以小年易之也。
故乃遇如宾友。
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
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席。
器师延居后堂。
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荐福
历三䆊下天竺灾。
元臣高纳麟请师新之。
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
四年迁上竺。
师知缘在夙夜罔怠。
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
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
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
物色得之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
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诏赴蒋山佛会。
礼部给馔。
召见奉天殿。
百僚咸集僧若鱼贯。
惟师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上亲问升济沈冥之道。
师备奏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
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
如金刚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与。
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
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
诏即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齐。
命师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竣辞归上竺。
谢院事修弥陀忏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
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
寤告众曰。
吾生净土之祥见矣。
于人间世殆不远乎。
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
世寿八十九。
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师生躯干脩伟。
眉长寸馀。
目睛闪闪射人
而人无老少见师入城。
咸呼曰。
我白眉和尚来也。
争持香花以散其上。
师面严冷言不妄发。
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
故人多悦从其学。
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慧日号东溟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似道责戍,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数年,落发受具戒。
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即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自是为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
一旦假寐,恍见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因卧地食之。
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于上竺,所处房颇卑湿,乃作诗风之。
竹屋见诗,谓众曰:“此子不凡,异日当主兹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
”故乃遇如宾友,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
竹屋化去时,湛堂澄继其席,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䆊,下天竺灾,慧乞高纳麟请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
四年迁上竺,知缘在此,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其名,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
至明太祖洪武二年,昭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召见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鱼贯,惟慧日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太祖亲问升济沈冥之道,奏对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如《金刚》、《棱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金碧峰辈赐食禁中。
因奏瓦官寺,乃隋 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即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斋,命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竣,辞归上竺,谢院事,脩弥陀忏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一夕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寤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见矣,于人间世殆不久也。
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慧日躯干脩伟,眉长寸馀,目睛闪闪射人
而人无老少,见其入城,感呼曰:“我白眉和尚来也。
”争持香花以散其上。
慧日状甚严冷,言不妄发,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媚语,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故人多悦从其学。
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诸人。
释智顺明初 ? — 1380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顺字逆川姓陈氏瑞安人也。
父道羡,母娄氏。
生子辄殇,屡哭失明。
其情不胜哀,乃塑智者大师像事之。
一夕梦僧,顶有圆光,逆江流而上,谓之曰:“吾当为汝子。
”寤而有娠。
既生,美质夙成。
年五岁从季父学,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野,欲相随,季父麾之还。
俄而溪暴涨,季父生徒皆溺。
然自少不喜蓄发,翛然有麈外趣。
七岁依仲父慧光于崇兴精舍,稍长,受具戒于天宁禅院
习《法华经》,三月通其文。
出游永嘉无相院,觉源璿喜其俊朗,引为己徒。
会横云岳大宏三观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往而受其说,众推为上首。
居亡何,走雁山双峰,未契所言。
更走千佛,毒海清举为纲维,轨范肃然。
毒海入寂,感世无常,叹曰: “义学虽益多闻,难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将奚明哉。
”遂更衣入禅,走闽之天宝山参铁关枢,授以心要,遵而行之,似有阶渐。
一日因触瓠瓜之机,地倏平沈,毛孔发光,举以求證。
枢曰:“此第入门耳,最上一乘则邈在万里之外也,汝可悉弃前解,专于参提上致力,庶乎自入阃奥矣。
”由是精求,将踰半载,忽焉有省,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
厉声告枢,曰:“南泉败阙,今已见矣。
”枢复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语相诘难,迎机契合,遂鸣钟集众,再行勘验宗门元旨,应答如响。
寻请分座说法,嗣主院事。
寺制未备,多所规画,择地构亭,以增胜槩。
众方赖之,忽尔弃去。
过杉关,抵百丈,上迦叶峰,渡江入淮,礼诸祖塔,经建业回浙中,超然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
及反永嘉,会王槐卿造报恩院于瑞安大龙山,首延主之。
参徒寖盛,至八百指,为建僧堂居之。
石室岩主江心,仰其高风,以首座招之,翩然而往。
未几,又以何山精舍,栋宇湫隘,不足以容,众拓之为大伽蓝,殿堂院庑之制,灿然毕具,像塑壁绘,次第告完。
平阳吴德大创归源寺,亦请开山。
至则为造钟鼓法器,授职分班,动合规则。
东海有警,元帅忠介公,帅师镇台,遣使邀行府辞不见,达慕咏弗置,篆“逆川”二字遗之。
尝因饭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当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周吴二囚以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二囚实为渠魁,所经之地,焚毁略尽,而报恩归源以故独存。
朝廷闻之,为降寺额,赐以“佛性圆辩禅师”之号,及金襕法衣。
顺曾不为意,悉散其衣盂所蓄。
退居一室,掘地为炉,折竹为箸,怡然自适。
温城净光塔雄镇一方,年久将坏,修葺粗完,忽飓风大作,其上一乘挟之入海。
精诚宏愿,誓成此塔,遣其徒如闽,铸露盘轮相及燄珠之类,终遂所志。
九斗七成,鬼输神运,涌峙海隅
辨章燕只不花出镇闽彊,道过东瓯,夜观塔镫荧煌,知顺所造,命驾造访,与谈《般若经》,心相悦怿,呼舟同载入
宣政分院请居东禅废刹。
不一载,殿宇庑库,森如煜如,梵容穆冲,随相变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补刊“开元藏经”,仍印施之。
先是,净业、庆城、东报国、舶塔、宝月、峰诸寺,兵燹之馀,鞠为荒榛。
福建行中书省将籍其产于官,言于辨章,得仍其旧,已而思还温方,参政具船迎之。
千佛院灾,无有起其废者,为剔除荒莽,一弹指顷,高阁立成。
俄而东瓯内附,潜居林泉,若将终焉。
有明初造,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钟山建无遮法会。
与其列,升座演讲,听者数千人。
事已还钱塘,复振钖往净慈,以兵燹凋残,欲大有设施,会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备顾问,聚咸推
南京仅四阅月,超然善逝,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阇维得舍利无算,其徒文显兴富持灵骨归,建塔藏焉。
著有《五会语》若干卷,《善财五十三参偈》一卷。
释无念元末明初 1326 — 1406
无念学公。
德安陈氏子。
九岁出家。
无极和尚为师。
东游姑苏
万峰蔚禅师
一喝下领旨。
万峰出法衣。
说偈送之。
宝林寺
道声蔼著。
远近翕然宗之。
宝林当四会之冲。
天兵征陈友谅
寺燬缁流尽散。
唯学一人守之。
荒墟蔓棘。
吊影数年。
暨我圣祖。
削平僭伪。
奄有四海。
偃革崇文。
聿兴吾教。
学有复创之志焉。
于是。
善信云集。
向化风从。
不三四年。
宝林金碧掩映。
如化乐天宫矣。
洪武十五年
孝慈皇后
陟天楚藩。
建大会。
集千僧于洪山
学在焉。
王见而异之。
留邸馆。
九峰寺居之。
学具福德相。
行慈悲行。
人见之意消。
故有不言而化者。
是能倡大缘举大刹。
皆一呼而应。
成之之易。
如掇之也。
道者
荐于朝。
圣祖召见便殿命坐。
应对称上意。
礼遇隆渥。
欲留主京刹。
固辞弗受。
厚赐。
中官送还。
二十九年
再遣中官
奉御制怀僧诗文一轴。
松花实各一器至山。
谕慰弥至。
敕曰。
前者僧无念
戒行精于皎月。
定慧稳若巍山。
暂来一见。
去此尝怀。
怀之不已。
遣人就见。
特以松实供之。
兼以诗劳之(云云)。
又赐僧无念九岁出家诗。
学皆如韵。
和之以上。
上览之大悦。
自是深信吾道。
颇亦省刑宽法矣。
永乐四年示寂。
阅世八十有一。
塔全身于九峰狮子岩之阳。
释正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
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南峰寺
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
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
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
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
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
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
永嘉之学,薪尽不传。
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
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
正智月亭之正传也。
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
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
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
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
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
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
”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
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
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
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
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
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宏济寺
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
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
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
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
”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
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
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
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
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
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
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
内史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不报。
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
丁亥九月,示微疾。
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
”沐浴更衣,然后顺化
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
三日茶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
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
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
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
惜乎大观灭而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
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
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彼宗与教,胡为中裂。
峨峨观公,建大炉爇。
砂屑并融,不假抟捏。
或鼎或彝,任其铸出。
卧公亲承,宏扬煜烁。
法座屡登,弘辩罄折。
王敬礼宰臣钦慑。
讲观不二,顿渐岂别。
蓉峰巍峨,雁湖澄澈。
与虚为邻,孤操崭绝。
昔栖其巅,今瘗其嵲。
无缝塔中,寂光不灭。”
林聪明 1417 — 14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7—1482 【介绍】: 福建宁德人字季聪
正统四年进士
吏科给事中景泰时都给事中,论事无所讳。
累迁右副都御史
天顺四年曹钦之反既平,将士妄杀冒功,市人不敢出门。
署院事急令制止
成化中官至刑部尚书
卒谥庄敏
项忠明 1421 — 1502
维基
项忠(1421年—1502年)字荩臣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
正统十三年(1448年),跟从明英宗北征,爆发土木堡之变,明军战败,项忠乘间挟二马南逃,之后马疲弃之,步行七昼夜方抵达宣府。
景泰年间,由刑部郎中,升广东按察司副使巡按高州,后因从征泷水瑶有功。
天顺初年历任陕西按察使,母丧丁忧,部民诣阙乞留,诏起复用。
当时陕西连年灾荒,项忠发廪振,且请轻罪纳米,使百姓赖以为救济。
天顺七年(1463年),召入为大理寺卿,百姓乞留,遂改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时发兵平定洮、岷羌族民乱,后悉数招降。
之后在陕南开凿水渠,使得西安引水入城。
之后疏通运河,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七万馀顷民田,为民爱戴、祠祀。
成化元年(1465年),上疏请减少兵役。
毛里孩进攻延绥,朝廷命令项忠杨信带兵抵禦,无功。
次年杨信计划大举出兵河套,以项忠提督军务
此时贼寇再次攻陷开城,深入静宁等六州县,大掠而去。
项忠未能制止寇乱,被兵部弹劾,明宪宗特宥。
成化二年(1466年)召还管理都察院事。
成化四年(1468年),满俊谋反,掠夺边界,自称招贤王,有众四千。
都指挥邢端等抵禦均失败,后叛军达两万之众。
御史项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伐。
大军未行时,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又失败。
当时,朝议欲增兵,而项忠考虑京军脆弱不足恃,且更遣大将挠事权,于是上言称其调兵三万三千馀人,足以灭贼。
大学士彭时商辂均赞同其主张,于是没有派遣京军
项忠于是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之交战并多有斩获。
伏羌伯毛忠乘胜夺其西北山,几乎破城忽然中流矢而死。
刘玉亦被围困,当时诸军欲退,项忠斩杀一千户以治军,后众人力战,刘玉得以解围。
之后围困数日,袭击获胜。
论功,进右都御史,与林聪协掌院事。
成化六年(1470年)荆襄间流民叛乱,李原自立为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掠夺南漳等地,流民附贼者至百万,史称郧阳民变。
宪宗项忠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讨伐。
项忠采用分兵招降等策略,瓦解敌军,大量流民出降。
项忠军对流民进行屠杀,“尽草薙之,死者枕藉山谷。
其戍湖、贵者,又多道死,弃尸江浒”。
项忠在镇压之后,自立“平荆襄碑”,以歌功颂德,百姓则称之“堕泪”。
项忠的滥杀并没有解决荆襄的流民问题,流民“入山就食,势不可止”,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命都御史原杰招抚荆襄地区的流民,终于解决问题。
项忠兵部尚书白圭发生矛盾,互相弹劾。
宪宗仍重用项忠,进左都御史,荫子绶锦衣千户。
成化八年(1472年)召还,与李宾协掌都察院事。
成化十年(1474年),拜刑部尚书,寻代白圭兵部尚书
当时太监汪直掌管西厂,异常恣横,项忠屡遭侮辱不堪忍受,恰逢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率领九卿亦弹劾汪直
西厂遂罢撤,汪直因此忌恨项忠
不久,西厂复设,汪直以吴绶为腹心。
项忠此前弹劾过吴绶,深表不安,称病乞归。
未行时,吴绶诬陷其罪,随后给事中郭镗御史冯贯等亦交相弹劾项忠,此事牵连其子项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
法司会锦衣卫廷鞫,项忠抗辩。
然而众人均知其出自汪直之意,无人敢为之伸冤,项忠被贬为民,黄赐、李震亦获罪。
汪直事败后,恢复官职,不久致仕。
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年八十二岁。
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余子俊明 1429 — 14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9—1489 【介绍】: 四川青神人字士英
景泰二年进士
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干称。
成化七年,因兵部尚书白圭荐,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至官,自吴堡移镇榆林,筑边墙一千七百余里。
十二年陕西,于西安开渠,经故城以达渭水,人号余公渠;又于泾阳凿山引水溉田千余顷。
凡所兴作皆数世之利。
十三年召为兵部尚书,定军功赏格,制止黔抚妄兴兵事。
丁忧归。
复出后总督宣、大,兴建两镇边墙,被宦官韦敬诬劾罢去。
成化末再任兵部尚书
白思明明 1442 — 15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2—1500 【介绍】: 山西平定人字睿之
成化二年进士,任嘉定知县制止里胥因漕粮舞弊,以解贫户之困;飓风为患,禾稼荡没,乃发民筑堤,凡百五十里,自此风涛不能为患。
吏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
吴世忠明 1461 — 15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金溪人字懋贞
弘治三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
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制止外戚张鹤龄家与民争地,皆不听。
奉命勘大同边备,还言军官无状、士卒困苦及巡抚刘□等罪,亦不能尽用。
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山东佥事
正德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引疾归。
翟唐
维基
翟唐字尧佐河南承宣布政使大名府长垣县(今河南省长垣县)人,同进士出身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进士,授寿光县知县,后召为监察御史
正德四年,出任按察湖广,奏言请求抵禦四川贼首刘烈,并建议清楚内外弊病,言及刘瑾,为刘瑾所恶。
兵部尚书王敞奉承刘瑾旨意,称现在的弊病都已经解除,而翟唐却这么说,应当指出实例。
恰逢刘瑾愤怒稍缓,只是严厉指责后宽恕。
很久后,翟唐升任宁波府知府
当时,市舶司太监崔瑶扰民,被翟唐制止,并杖罚其党羽王臣,王臣不久病死。
崔瑶奏称翟唐阻截贡献,逮杀贡使
明武宗大怒,逮捕翟唐下诏狱。
巡按御史赵春等人交章解救。
给事中范洵亦称翟唐被逮捕时,军民拦道涕泣,请求宽恕还任。
武宗不听,贬其为云南嵩明州知州,之后升任陕西副使,任上去世。
赵廷松明 1495 — 1557
维基
赵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号俟斋鹤山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
赵廷松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浙江乡试六十九名举人次年(152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二百五十四名,廷试二甲四十名进士,授刑部主事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事件中,参与左顺门哭谏。
嘉靖六年(1527年)被贬为福宁州同知
他在当地判案精明,又修葺道路、兴办学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兴讼者都作诗规劝,州内森林是盗贼巢穴,他伐林兴建康夷楼,拨出壮丁守卫,自此行旅者安全。
有贼人论罪处死,打算重赂免罪,他大怒立刻处死对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贼抢掠人民,他领军追捕但军队溃败,于是他挺身向贼人说:「宁愿你杀我,不要杀我的部下军。
」山贼畏惧他的威仪而逃窜;他创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离任时拿出书籍送给书生。
之后赵廷松再被谪任蕲州同知,判案公正,无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来临时得知他是「赵清天」就立刻撤去,升吉安府督粮通判,不收取例金,惩治佔领田地的安福豪强,又用计平定湖边盗贼;转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山西按察司佥事制止暴横的宗室,驱逐纵掠孟县人民的矿使。
曾改调山东副使三十一年(1552年)山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不久称病回乡,五年后母亲以九十二岁之龄去世,他也在母亲去世后次年逝世,年六十三岁。
潘恩明 1496 — 1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6—1582 【介绍】: 松江府上海人字子仁号湛川,更号笠江
嘉靖二年进士
祁州知州,调钧州,约束徽藩宗戚。
累迁山东副使,坐试录忤旨,下狱谪官。
数迁为浙江布政司左参政
御倭有功。
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制止徽、伊两王不法行为,名大著
官至左都御史
有《笠江集》。
俞维屏明 151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树德
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忤严嵩谪官。
败,补原官,历郎中,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擢河南参议,筑长堤障河,民永赖之。
广东副使
中官王守忠以捕翡翠为名,敲诈勒索,维屏严加制止
累迁贵州右布政使卒。
邢懋顺
维基
邢懋顺(16世纪—17世纪),字泰阶,湖广黄州府蕲州黄梅县人
邢懋顺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第二十一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获授河间推官,后担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制止追求名利和贿赂的行径,写下《知尔篇》自励,又释放含冤入狱的数十人。
他死后家人贫穷无法殓葬,首辅叶向高为他写下挽诗,有「祥卿不愧真清吏」的赞誉。
薛三才明末 1555 — 16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 【介绍】: 浙江定海人字伯孺号青雷
万历十四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遇事能直言。
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总督蓟、保定
官至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设法制止禁军虚冒。
卒谥恭敏
有《恭敏集》。
孙养正明 1576 — 1607
维基
孙养正(1576年—1607年)字圣蒙(圣功),号青城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军籍。
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联捷甲辰进士
兵部观政三十四年兴化府推官,设善恶循环簿,让百姓记录各自实绩。
每有诉讼即以簿为参考,明察秋毫。
摄任莆田知县时,已奉旨蠲一成赋税,但吏胥仍要征十成,他就出安民告示严厉制止
捐俸筑海塘,撤除淫祠,将建材用于海塘,塘成被称为孙公塘。
在任十个月积劳成疾,卒年32岁。
死时无以为殓,士民争相捐助,才得以归葬。
钱元悫
维基
钱元悫(16世纪—1645年),字孺愿湖州府归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钱元悫万历八年进士钱士完的儿子,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获授国子博士
当时魏忠贤势力嚣张,他却能阻止请立嗣太学,并改任武选主事
崇祯帝继位,他上疏请求诛杀魏忠贤,使其恐惧,党羽吴淳夫李夔龙田吉阮大铖田尔耕等人自陈去官,自此魏忠贤势力衰败。
次年(1629年)遵化士兵缺乏粮饷而哗变,抚臣无法制止,他奉命宣谕平定,很快改任文选,转为员外郎,请求辞官归乡;不久朝廷召任考功,掌管京察。
其时刑法日益严苛,政府以严酷得以亲近,厂卫恐吓人民获利。
钱元悫因此上疏朝廷应该拒绝私人情面、广阔搜求采集,杜绝匿名帖子,公正审察核实。
很快他因为京察得失朝廷,被下旨苛责,再升为文选郎中
适逢汝宁颍州陈州许州凤阳安庆被入侵缺官,崇祯帝每夜批文要求具疏推补,他能从容处理,再因事连坐降为行人司正,不久再召任尚宝丞。
弘光帝即位,升任他为尚宝卿太仆少卿,与张淳陈济生同时任命。
钱元悫深沉有智慧,可是性情孤僻,然而志节宏大不可抹杀;南京沦陷后去世,有儿子钱价人
马鸣騄明至南明 ? — 1645
维基
马鸣騄(?
—1645年),字不群号烟雨,山西平阳府绛州垣曲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马鸣騄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十三年(1640年)进士,获授户部库主事,有廉正名声;改任扬州知府,任内判决案件精明,被称为「神君」,又制止高杰部下暴行。
弘光年间他迁任浙西佥事,调任淮扬副使,练兵守城,因拒绝刘泽清招降在通州被杀害。
钱继登明至南明 1594 — 1672
维基
钱继登(1594年—1672年)字尔先号龙门晚号篑山老人
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钱继登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十日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及第,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审问珠商和宦官侵吞人民财物,迁官郎中后亦摘除狡猾官员魏成铨的劣政;外任饶州知府恢复芝山书院制止骄纵的淮王朱翊钜,升任江西督学副使,因父母逝世辞官回乡。
后来朝廷起用钱继登江西督粮参议,调任苏松常镇副使,因事被谴戍到建阳;再起用山西佥事,转官尚宝少卿光禄少卿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任佥都御史总理两淮盐法,同时监督江防,到四月时再兼抚淮扬,罢任巡盐御史,不久辞官归乡。
隆武帝继位,徵为南京兵部右侍郎,任内保持气节,不迎合谐俗。
入清后不仕,居家潜心经史。
晚年精研佛学。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年七十九。
著有《壑专堂集》、《东皋问耕录》、《易篑》三卷等。
释寂光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寂光字三昧姓钱氏广陵人也。
母感异梦而生,年二十一礼净源,始出尘俗。
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既彻宗乘,遍参名宿,紫柏、云栖皆相器重。
具戒于慧云,益精毗尼。
及邀帝眷,弘戒五台,遂升副座助其教授,盖其行解轶伦,词旨玄鬯,律学中兴,有力焉。
寻以道贵潜修、功深宥密,乃闭关于小天台
面壁治心,妙观有得,谓理穷虚悟,学归实践。
因发脚历衡岳,登庐阜江州众信延住东林,池中白莲不种自生,符远公再来之谶。
又与塔龛中得晋太尉陶侃所奉文殊金像,憨山目验,为之作记刻石。
复徇众请,移锡衡山雉潭。
相传潭下有龙,时见怪形,为说戒,竟自驯伏。
晋藩闻之,遣使迎迓,戾止清凉,为建龙华大会,宏敷戒席。
藩妃斋肃,供紫伽黎。
回驻维扬,兴石塔寺,掘地得舍利小金塔及断碣,有“坡公石塔三昧”之语,名号合,惊为夙记。
尝演戒于金陵大报恩寺,浮屠放光者二十馀夜。
都人请兴宝华寺,山旧为宝师道场,妙峰铜殿于山巅。
至,开千华大社,学侣云集,院宇重新。
崇祯壬午荆王请兴沩仰道场。
癸未,奉诏主修报恩,宏光改元金陵设坛谶荐,特赐紫衣白金,敕文武百官迎谒于寺,称国师焉。
乙酉六月四日,寂于山寺。
先三日命侍者进历,指示化期,曰:“吾为大明律师,说法利生,垂四十年,吾愿毕矣,当与众别。
”届期,命具汤浴,更衣跏趺,诫众号佛,端坐而逝。
光道相清粹,丰骨凛然,慈蔼接物,孜孜不倦。
慨世末道污,轻蔑毗尼。
乃服膺师传,专宏法,足迹遍海内,临坛演戒百有馀所。
最后,鲁王请宏戒于越之大能仁寺
又主嘉兴三塔寺坛。
潞王请登昭庆古佛戒坛,尤为勤瘁,修建梵宇凡十数处,所至感应皆不可思议,出于意念之表。
寿六十有六,坐夏四十有一,立塔华山千华社,龙山额曰“明金刚”,谥“净智律师”。
所著《梵纲直解》四卷及《十六观经忏法》。
清乾隆时释福聚奏请以《梵纲直解》编入大藏,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