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怀德北宋初 ? — 983年4月8日
释怀德
江南人也。
髫年离俗谨愿饰身。
诵通法华经得度。
自尔虽登讲肆终以诵持为专务。
晚游泗上礼僧伽塔像。
属今上遣高品李神福赍幡华上供。
并感应舍利至葬于新塔下基深窟中。
德遂誓焚躯供养。
先罄舍衣囊供身之物。
斋僧一中。
然后自衣纸服身缠油蜡礼辞僧众。
手持双烛登柴𧂐中。
发火诵经。
观者莫不挥涕。
德至火炽熛高。
其身聊侧。
犹微闻诵经之声。
一城之人无不悲悼者。
淘汰舍利甚多。
太平兴国八年四月八日也。
使臣回奏。
上为之动容焉。
论曰。
界系之牢不无我所。
浮生之命连在色身。
皆自贵而轻他。
悉己多而彼少。
而增靳固。
但长悭贪。
若骊龙之吝珠。
犹𤛆牛之爱尾。
孔惜翠羽麝护香脐也。
其如儒氏彝伦孔门徽典。
以己私之饥体曰父母之发肤。
不敢毁伤恒知保慎。
复有好自标遇三年不见于门生。
且事尊严一坐不垂于堂庑。
及乎心游方外教脱域中。
或大善之克成。
非小愆之能绊。
许友以死杀身成仁。
渐契不拘将邻直道。
至有黜礼乐薄忠信去健羡饮淳和。
乃有洗耳辞荣抱石沈水
与儒则一倍相反。
于释则分寸相邻佛乃为物捐躯利生损命。
与其不拔胫毛为利也。
伏腊殊时。
与其惜父母之亲体也。
参辰各见如此乃验教之深浅行之是非。
譬犹出泉货而既多入息利而不少。
我世尊因地也。
初唯减口次则脱身。
车服越共弊之心。
象马过借人之乘。
辍食菜之地判受封之成。
用若拂尘舍犹脱屣。
复次唼肤待饫剜自副求。
或指然一灯。
或身均百脔。
救羸虚之虎。
化长伟之鱼。
因超劫归弥勒之前。
先成佛享释迦之位。
皆从旋习始外财而终内财。
及熟善根变难舍而成易舍。
夫辍外财外财难舍。
难舍凡夫也。
捐内财内财易弃。
易弃菩萨也。
须知三世诸佛同赞此门。
是真实修。
是第一施。
岂不见僧崖菩萨安详陟于柴楼。
大志道人慷恺焚其腕骨。
人皆难色。
彼有易容。
盖累世之曾为。
致今生之又舍。
舍而复舍。
估七宝以非珍。
空而又空。
以三轮之绝轨。
乘兹度岸。
是曰真归。
得金刚坚固之身。
留玉粒驮都之应。
今之录也。
藏则当乎炎暑裸喂蚊虻。
寿则试其浮图坐中圆寂。
定兰天王而还眼。
鸿休拒大盗以偿冤。
明饲兽而破悭。
超然灯而烬指。
加其舌根不坏身溺不沈。
入薪塔而。
自焚露赤躯而受咋。
以前诸德也。
念业异熟为所依趣。
知身是幻幻体何凭。
悟质如沤沤形暂起。
幻从心造假伪相寻。
沤散水澄浮沈互有。
是故大圣几生所计。
小乘润生尽期。
贵息苦依思除我倒。
非谓视同糠秕观若尘炱。
譬之寄习学于茅庐附弯弧于土垛。
为选登云之路。
为求出塞之功。
然后赐宅一区门罗八戟。
方云贵土始利封侯。
以其乳哺之囊转得那罗之器。
亦复如是或曰。
用斯声教化我中华。
得非韩吏部所患非杨即墨而况加其佛乎。
攻乎异端斯害孔炽。
对曰。
正谈仁义则道德相悬。
正说苦空则忠信可薄。
还借韩之譬况。
坐井窥天非天之咎。
孔门大旨未能知生焉能知死。
庄子曰。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若观鼓盆而歌似知不死焉。
二教曾不言人死神明不灭。
随其善恶业缘受报。
故有好丑。
若由业因也。
是用将粗易细以弱商强售苋陆之脆形。
博华鬘之珍服。
既熏当种而起现行。
生胜已生报强前报。
刳肉眼而招佛眼。
割凡躯而贸金躯。
尼拘之子至微。
荫车之形不少。
是为真语。
非谓食言。
菩萨利他适足以学。
或曰。
夫行然鍊。
善人则不疑。
其有不善之人。
惯尝刲割。
谓疼痛。
为诙谐。
堪受凌迟。
谓炙炮为戏剧。
或敩人而偶作。
或诳世而强为。
此则栽何善根。
自求辛螫耳。
对曰。
虽则顽民喜忍恶少耐伤。
且经念以然烧。
或浅诚而喂饲。
冥招善报。
已种良因。
以浮泛心得浮泛报。
昔有女子戏披袈裟。
婆罗门醉著法服。
其缘会遇道果终成也。
或曰。
义净传译重累再三。
今勿然炼。
伊人亲游西域备熟方宜。
至乎教乘罔不详究。
不许毁伤何邪。
对曰。
此专缚阿笈摩之教。
安能沮坏摩诃衍法耶。
设或略舍内财决定当圆檀度。
故庄严论云。
若能施自身命则为希有。
成菩萨檀度也。
将知四轮出世十善行时。
有道则尧下足淳民。
奉孝则曾家生令子。
我圣上践祚之四载。
两浙阿育王释迦佛舍利塔
初于滋福殿供养。
后迎入内道场。
屡现奇瑞。
八年二月望诏于开宝寺树木浮图仅登于尺。
先藏是塔于深甃中。
此日放神光亘烛天壤。
时黑白众中有炼顶指者。
有然香炷者。
宣赐物有差。
苟非大权菩萨大福天王
安能激劝下民而捐身宝者乎。
直令此地螺髻见而珍宝成。
还觉其时鹫峰而土田变。
范云缀史纪数色之徵祥。
王劭编文书几州之葬塔。
隋分舍利。
唐瘗真身。
比乎我朝。
田陇与铁围争其疆畔耳。
此篇所载。
成传开宗。
令能忍难忍之人既亡若在。
使舍身受身之者虽死犹生。
图五芝于草木之前。
列四瑞于鳞毛之表。
诗曰。
仪刑文王
万邦作式者也。
临济金刚王
王讳喝。
生声氏
世居性海之滨。
偶事激徒于剑门
幼而孤。
长有气岸。
人威音王。
尝荐之帝尧
任为谏官
于时浩浩怀山。
襄陵洪水致害。
患之。
与四岳谋治。
四岳亟举鲧。
鲧治水亡效。
帝乃震怒。
王于帝前。
麾退四岳。
四岳悚惕。
不敢仰视。
虽未有以献替。
百官惮王。
犹雷霆也。
俄辞爵。
之崆峒之墟。
见混元子
得长生久视之术。
自是夷犹海岱。
世莫得而见之。
虽春秋左氏所寄声伯。
恐亦其族氏也。
汉初。
高帝项羽
争天下。
王在齐海。
闻之喜曰。
此吾有为时也。
遂自齐求见关中
见而悦之。
未及官。
高帝
返旆。
高帝接战于广武
高帝使娄将军挑战且辰
怒甚。
乃亟用王。
于是娄烦弓矢不知堕地。
人马皆辟易。
是日项羽喜剧。
顾谓王曰。
天下事稍定。
吾以夏口处子。
王辗然而笑曰。
夫高世之士。
为人排患释难。
解纷乱。
而亡所取也。
设有取者。
是商贾之事。
喝不为矣。
遂拂衣复归于海上。
厥后霸王不𥪰于汉。
及罹困阨。
中思欲复用王。
而不可得。
因欷歔泣下沾襟。
李唐有天下。
浮图教聿盛于世。
自天子公侯。
靡不宗奉。
王闻而喜曰。
释氏禅门。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可绝无始生死根本。
于是出访其道。
江西马祖大师
祖授以向上纲宗立地成佛之旨。
王大悦
颇觉平昔所用粥饭。
气廓如也。
祖复迁之特室。
以正法眼藏𢌿之。
王再拜辞曰。
是非喝所敢当也。
祖慰勉之。
会百丈再参。
祖竖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离此用。
祖挂拂子旧处。
丈拟议。
祖遽以王用事。
丈震聩三日。
大悟
王名声由此复振于世。
黄檗运公初见百丈。
丈举前挂拂话。
次偶及王。
黄檗不觉吐舌。
未几临济大愚言下发明。
黄檗大机之
遂忽见王。
于是气增十倍。
自此临济王从事
出没卷舒。
互相显发。
如雷如霆。
四方震骇。
学者自远而归之。
凡三圣兴化大觉之流。
其大机大用。
皆自王而启之。
故当时畏惧。
莫有膺其锋者。
因目之曰。
刚王宝剑。
或曰。
踞地师子。
或曰。
探竿影草。
其威誉功烈如此。
时无位真人。
王同临济
觉者多昵无位真人。
济廉知绐曰。
无位真人是甚乾屎橛。
其后学者方一意宗王
及济将终。
谓众曰。
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
三圣曰。
争敢灭却。
济曰。
向后有人问。
汝作么生。
三圣亟以王为对。
济曰。
谁知吾正法眼向遮瞎驴边灭却。
洎济示寂。
王慨然叹曰。
性海吾乡也。
法界吾宇也。
威音王吾戚也。
吾受知于尧。
成名于项羽
自吾舍俗归释。
晚得临济全提大用之人云亡。
吾已矣乎。
后五百岁。
必假吾以禦
而出乎凡夫曰矣。
遂不知终。
既而果然泛泛者。
皆窃王声事。
其邪正真伪。
竟莫之辨。
汾阳偈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英灵衲子由是想见王之风乎焉。
其府属。
曰宾曰主。
曰照曰
皆有功于宗门云。
赞曰。
予于无尽藏。
得异书焉。
若世所谓金刚圈棘蒲木上座。
及王之机缘。
皆见其始末根绪。
非若近世泛泛语之。
而不雅驯。
故特撰次之。
然春秋左氏。
王道者也。
至于神降于莘石。
言于魏
犹详著之。
高僧赞宁增修僧传。
号称闳览博识。
而王亲见马祖
陶铸百丈。
夹辅黄檗
而建立临济之宗。
其全机大用。
独冠古今。
光明硕大如此。
而不见书于传。
辈蔽于俗学。
违无尽藏。
觅异书。
不得王之始末乎。
代古塔主与洪觉范古禅师说法有三失。
谓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临济所立。
百丈黄檗
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名陷虎却物。
以为从上佛祖法门。
临济所立。
一失也。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凡语中有语。
名死句
语中无语。
为活句也。
巴陵三语。
谓之语。
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
二失也。
两种自己。
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为真。
则虑迷无自性。
非真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不开演立言之难也。
创建两种自己。
三失也。
因代书。
以正洪之误。
承古和南。
上书觉范禅师足下。
某老且惫。
谬与传灯之齿。
侧承足下瑰伟奇杰之风。
未即抠衣。
然伏膺徽闻。
伫悦之勤。
良益深矣。
每谓。
佛运滨兹叔世。
释德下衰。
不有卓绝之士。
兴颓禦侮。
障堤末流。
则林间抱道之士。
安能寂住无为
而不虞魔事哉。
往见足下纪述林间录。
才运精致。
衍绎孰复。
异不之排。
怨不之诽。
使人残膏剩馥。
沾丐后来。
自非闳览洽闻。
孰能尔耶。
某顷隶进士
时颇知读书。
自以不至抵滞。
及剔发游方。
密探佛祖之妙。
则知所以履实践真。
缅悟前习。
特尘垢秕糠耳。
方刮摩铲除。
若不暇岂复有意于人事哉。
尝闻足下有撰次僧传之志。
某喜为之折屐。
盖一代至教。
所以震于天下者。
由近古宗匠维持之力也。
足下诚能手发其抠。
使彼典刑事业。
光明舄弈。
传之不腐。
实莫大之幸。
及足下成书。
获阅之。
方一过目。
烂然华丽。
若云翔电发。
遇之骇然。
及再三伸卷。
考覈事实。
则知足下树志浅矣。
夫文所以纪实也。
苟忽事实。
而高下其心。
唯骋歆艳之文。
杨子所谓。
从而绣其盘悦。
君子所以不取也。
其裁剸八十一人。
谅希九九之数。
亦吾宗伟人能事。
备于此矣。
若某无似之迹。
弃之可也。
特蒙记著。
而罪以说法之失者三。
其一曰。
判三玄三要。
为玄妙三句。
其二曰。
罪巳陵语。
不识活句。
其三曰。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诚足下明鉴若此。
然某说法。
绝不喜人传之。
往往误为灵源禅师见赏。
以谓有补于学者。
不意返获罪于足下。
灵源盖宗门一代典刑。
足下既以某说法有过。
能不波及灵源乎。
孔子曰。
是而可忍。
孰不可忍。
请试辨之。
夫开三玄者。
盖一期善巧方便。
简别机缘。
以启大道之深致。
非私设偏见。
而苟异于佛祖也。
固尝谓。
三玄法门。
是佛祖正见。
临济独标三玄。
以立宗旨。
盖亦同归佛祖之极。
岂别私有一法附耳而密传。
若果私有。
则为纤儿佞夫。
献奸纳贿。
而私取之矣。
曷得为天下公传之大道乎。
是之临济之道。
即佛祖之道。
佛祖之道。
即天下之大道也。
且分三玄。
而三要不分者。
盖玄既分。
则要在其中矣。
汾阳偈云。
三玄三要事难分。
诚使不分。
则不应言难。
既曰难分。
则是可分。
而但难之之谓也。
今予分难分之法。
以激学者专门党宗之弊。
直指妙悟为极则。
于何而不可乎。
足下谓。
三玄在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雪峰岩头。
则名陷虎之机。
某谓。
三玄是佛祖正见。
然则古今称谓虽异。
其实则一也。
某与足下之论。
殆冥合矣。
何必以人情相訾乎。
复谓。
愚以气槩人。
则毁教乘。
以为知见。
及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以为證。
噫斯言过矣。
夫具眼宗师。
道性如故。
法性亦如。
法性如故。
岂有听说自他之异。
要在临机
抑扬纵夺。
为人去钉楔。
脱笼头而已。
此从上宗门说法之仪式也。
奈何谓之以气槩人乎。
足下为书。
必欲扶持宗教
既有是志。
而不探佛祖之心。
则虽舞等奋辞。
愈疏脱矣。
然则开三玄之失非也。
巴陵语不识活句者。
此足下读愚书未审耳。
巴陵亲见云门者也。
方云门在世。
气宇如王。
其肯以语句为事。
尝曰。
此事若在言句上。
三藏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句。
奈何巴陵未旋踵。
而违戾师教。
矜能暴美。
求信于人。
以谓将三转语。
足以报答云门。
更不为其作忌。
予故鄙其自屈宗风。
以为语句。
便后世泛尔之徒。
矜驰言语。
丧失道源。
巴陵始也。
又曷尝谓。
其语非活句乎。
蒙示教曰。
有问。
提婆宗。
答曰。
外道。
是可以鉴作死语。
然则僧问德山。
如何是佛。
山云。
佛是西天老比丘
亦应鉴作死句也。
夫岂然哉。
宗师临机大用。
要在悟物而已。
讵若搜章摘句之学。
以工拙较耶。
果以工为活句。
拙为死句。
则鸟窠吹布毛。
亦拙矣。
侍者何由悟去哉。
承论巴陵三语曰。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则赴来机活句也。
呜呼此失之远矣。
夫死句活句。
虽分语中有语语中无语之异。
然在真实人分上。
棒喝讥呵。
戏笑怒骂。
以至风声雨滴。
朝明夕昏。
无非活句也。
岂唯玄言妙句而已哉。
必如足下。
以无理而赴来机。
为活句。
标为宗门绝唱。
则从上宗师答话。
俱无准的。
第临时乱道。
使人谓之。
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含胡模棱而已。
于戏其以宗门事。
当儿戏乎。
且吾教经论。
大义粲然。
史氏犹以为华人好谲者。
攘庄列之语。
佐其高层累驾。
腾直出其表而不信。
况足下自判宗门旨趣如此。
使彼见之。
能不重增轻薄。
足下略不念此何耶。
然则予所以罪巴陵者。
以其衒语句慢师资。
而昧大体也。
足下则爱珊瑚枝枝撑著月之句。
夫罪昧大体。
而矫弊公论也。
泥好句而斥公论。
天下其以为当乎。
然则不识活句之失非也。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者。
某所以开之之意。
于答施秘丞二篇中。
备言之矣。
盖禀佛祖懿范。
为末代学者。
明示根本。
使舍日用光影。
直了空劫已前本来自己也。
由今时多以机辩玄妙为极则。
故说二种。
以验浅深。
然如来以三身设化仪。
少林以皮髓别亲疏。
洞山以偏正立宗旨。
至于马鸣。
则以一心开真如生灭二门。
予故驾此之说。
以救末代学者弃本之弊。
非不知圣人立言之难也。
足下所举首楞严偈。
盖解深密经偈耳。
且教乘五时之异。
学者不得不明。
如深密经。
即第三时教。
说不空不有。
破第二时之空教也。
若首楞严。
即第五时说了义教。
当是时大机可发。
故为阿难。
开示成佛法门。
其曰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者。
盖圣人重举解深密经。
以谓往昔根未熟时。
常不开演。
非谓说首楞严时也。
足下不究前后五时之异。
妄谓圣人恐惧立言之难。
且世尊曰。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讵有自在法王
不敢决断真妄。
椰榆其事。
首鼠两端。
而贻惑后人乎。
又诸经标列法门。
千修万件。
曷尝以之为难。
而置不辨耶。
承高论曰。
以第八识言。
其为真耶。
则虑无自性。
言其非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我常不开演。
噫予每读至此。
未尝不废卷而痛惜也。
何则。
世尊云。
性识真空。
性空真识。
清净本然。
周遍法界。
湛然常住。
足下则谓。
圣人亦不敢以为真。
又不敢以为非真。
使世尊果颟顸如此。
则三界群生。
安所归仰乎。
足下平生蹈伪。
至此败灵尽矣。
夫首楞严者。
决定直指一心本来是佛。
不同他教。
足下又谓。
二种错乱修习。
亦不敢间隔其辞。
卢于一法中生二解。
然世尊非怀多虑者也。
经云。
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
汝暂举心。
尘劳先起。
是则圣人种智妙圆无施而不妙虑也者。
即众生攀缘妄心也。
予禀种智说法。
足下一以妄虑沮毁之。
及引经。
又非允当。
然则不知圣人立言之失。
非也。
夫言迹之兴。
异端所由生。
自非明哲禀正义辞而辟之。
则生生趋竞。
而宗涂替矣。
予闻之。
昔吾宗盛时。
人人以道德实行。
光明于世。
未始贵于立言。
及德之衰。
于是始立僧传。
今足下复出新意。
迹赞辞。
行褒贬。
是为作者职也。
于何不探春秋之旨乎。
春秋正一王之法。
以权辅用。
以诚断礼。
以忠道原情。
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
此其大略也。
某开二种自己宪章佛祖懿范。
俾学者黜玄解而究本。
所谓以权辅用者也。
巴陵溥师。
资珍语句。
所谓以诚断礼者也。
分三玄启大道深致而矫弊。
所谓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者也。
凡此盖乃心弘道。
以敦出家大节。
足下一切毁之则失。
所谓以忠道原情者也。
凡足下之书。
既谬圣人道。
又乖世典。
安狂行褒贬乎。
至于诋訾照觉不取死心。
亦失体之甚。
陈寿求采。
班固受金。
亦不尔也。
自述宝镜三昧。
则托言朱世英
得于老僧
自解法华。
辅成宝镜之辞。
置之九峰传。
则曰。
石碑断坏。
有木碑。
书其略如此。
噫兹可与合眼拿金。
而谓市人不见者。
并按也。
夫宝镜三昧。
洞山虽云受之云岩。
盖验人亲切之旨。
未应作为文具而传之也。
又佛祖之法。
等心普施。
虽异类不间。
讵有同门学者窃听之。
而咒令倒痾贤圣之心。
果匾曲尔乎。
又其辞曰。
重离六交。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为五。
洞山达磨宗旨者也。
重离卦则伏羲文王之书(果若此言。
则是洞山□□林宗旨。
而传伏羲文王之书。
依彷离卦而建立五位。
洞山大宗师也。
肯尔哉)。
足下公然凿空缔立。
而诬冈之。
其罪宜何诛焉。
大抵事有昧于实。
害于教。
人虽不我以。
其如神明何。
足下讥揣古人。
不少矣。
返更冒荣致谴。
许敬宗面与修晋史。
晚陷佞臣之名。
后世遂以晋史。
非出正人之手。
而弗重切。
幸惩艾前失。
深探道源。
履以中正
然后从容致思揖让钩深。
著为法度之典。
贻之后世。
规得失。
定正邪。
而断以列圣大中之道。
使万古莫敢拟议。
达磨辨六宗。
则予亦甘心受诛于足下。
夫何言哉。
既不能尔。
予是以强颜一起。
与足下审订伪妄。
使吾门来者。
无蹈足下之覆车。
亦某终始尽忠于佛。
而行传道辟邪之志气也。
干冒慈严。
伏幸恕罪。
不宣。
谢起岩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八六
谢起岩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间太学生
尝据《鄂国金佗粹编》辑岳飞事迹为《文王纪事实录》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