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范师道北宋 1005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3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贯之
范琪子。
仁宗天圣九年进士
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前后在言职,有闻即言,尝数奏枢密副使陈升之不当用,又奏数陈执中王拱辰李淑王德用程戡等罪。
其言虽过,而仁宗每优容之。
官终直龙图阁、知明州
全宋诗
范师道(一○○五~一○六三)字贯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进士
广德县,迁知常州,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直龙图阁,出知明州
嘉祐八年卒,年五十九。
有文集五十卷(《吴郡志》卷二六),已佚。
宋史》卷三○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三八
范师道(一○○五——一○六三)字贯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天圣九年拔萃科,为抚州判官,后知广德县通判许州,累迁都官员外郎至道中擢为御史
嘉皊初,以忤宰相刘沆,出知常州,徙广南东路转运使,改两浙,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
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知福州
入为三司盐铁副使,加直龙图阁,知明州
嘉皊八年卒,年五十九。
师道前后在言责,有闻即言。
有奏议二十卷、文集五十卷。
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吴郡志》卷二六。
唐介北宋 1010 — 10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9 绍】: 江陵人字子方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武陵,调平江令
皇祐中,迁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劾宰相文彦博诸人,被贬英州别驾
召还复官,出知扬州,改江东转运使
嘉祐四年,入知谏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数州。
英宗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
神宗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
反对重用王安石,及安石执政,数与争论。
卒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
全宋诗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鼎州武陵
皇祐二年(一○五○)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弹劾文彦博春州别驾
五年,复御史
至和元年(一○五四)扬州,历江东河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洪州瀛州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御史中丞
二年,知太原
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三司使
熙宁元年(一○六八)参知政事
二年,卒,年六十。
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皆佚。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一《唐质肃神道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天圣进士皇祐中殿中侍御史,因劾宰相文彦博,贬荆州别驾
召还,复为殿中侍御史,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判官
嘉祐三年,自江浙荆湖发运使入为度支副使
次年知谏院,以论罢陈升之出知洪州
治平元年入为御史中丞
神宗即位三司使熙宁元年参知政事,数与王安石争论。
二年四月卒,年六十,谥质肃
屡在台谏,以抗直闻。
有文集若干卷,奏议二十卷。
王圭唐质肃公墓志铭》(《华阳》卷三七),《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王世宁北宋
全宋诗
王世宁,一作张世宁(《类说》卷四六),太原(今属山西)人。
曾官太原府助教(同上书)。
神宗熙宁中以暴疾卒于家(《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五)。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王世宁,与陈升之连姻,嘉祐中勾当御药院
治平中带御器械,奉命相度濮安懿王园庙。
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之一、职官三○之二、职官六五之二二。
陈桷南宋
全宋诗
陈桷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丹徒(今属江苏)
升之从孙。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通判温州,命直秘阁
三年韩世忠辟为淮东宣抚司参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六四)。
五年,兼都督行府随军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九之九)。
六年,兼转运副使,寻落职。
十一年,知池州
三十一年,为泗宿招讨司随军转运副使(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一○三、一四○、一九五)。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由知袁州奉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二○)。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一《陈升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