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元绛北宋 1009 — 10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
元德昭孙。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
皇祐中侬智高岭南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
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
八年,拜参知政事
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
卒谥章简
有文集及《谳狱集》。
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
晚年以资政殿学士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
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今录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
入为度支判官
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广东转运使
以功迁工部郎中
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
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
熙宁八年参知政事
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
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
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
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
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丁宝臣北宋 1010 — 10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7 【介绍】: 常州晋陵人字元珍
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太子中允剡县
太常博士诸暨县,除弊兴利,人称为循吏
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
尤与欧阳修友善。
全宋诗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峡州判官,迁知剡溪县、端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侬智高陷城,坐是贬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
改知诸暨县
英宗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通判永州
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景祐元年进士及第,为峡州军事判官,历淮南节度掌书记杭州观察判官,迁太子中允、知剡县,再迁太常博士、知端州
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再迁司封员外郎
治平四年四月卒,年五十八。
有文集四十卷。
参见王安石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临川文集》卷九一),欧阳修集贤校理丁君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嘉泰会稽志》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仲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都人字畏之
进士第
曾佣书杨亿门下,亿教以诗赋。
历官工部郎中奉使陕西,多任喜怒,以马箠击军士流血,仁宗面诘之,不能对,出为河东转运使
累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
侬智高邕州,州人告急,指为妄言惑众而囚之。
及智高至,始令民入城,蹂践至死者甚多。
坐落职,旋复为兵部郎中、知洪州,卒。
贾逵北宋 1010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78 【介绍】: 真定藁城人
行伍出身,为殿前班副都知,改西染院副使
狄青侬智高,多建军
秦凤路钤辖,改并代路,历泾原高阳关鄜延路副都总管,入为步军副都指挥使
京城水灾有方,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复总鄜延兵,筑延州城外堡障,以御夏人。
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
卒谥武恪
全宋文·卷九三二
贾逵(一○一○——一○七八)真定藁城(今河北藁城)人。
起卒伍,至殿前班副都知,换西染院副使
狄青侬智高,迁西染院使嘉州刺史秦凤路钤辖
泾原高阳关鄜延路副都总管,以利州观察使入为步军副都指挥使,再迁马军副都指挥使,转昭信军节度观察留后
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
其年冬卒,年六十九。
宋史》卷三四九有传。
曹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仲宾
曹修古从子,嗣为后。
仁宗皇祐中,以太子中舍封州
侬智高攻城,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遇害。
年三十五。
曹颖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亳州谯县人字秀之,一作力之
初名熙
进士第
累除仪州通判
韩琦文彦博荐其才,徙夔州路转运判官,教民以医药而禁巫神。
益州路转运使权度支副使
侬智高岭南,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
全宋诗
曹颖叔,一作颍叔初名熙字秀之,一作力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
进士,任威胜军判官,累迁提点陕西路刑狱。
直史馆
凤翔府,徙益州路转运使权度支副使
福州
陕西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
事见《宋元学案》卷五,《宋史》卷三○四有传。
吕璹北宋 ? — 10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季玉
吕惠卿父。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漳浦,教民焚燎而耕。
通判宣州,击侬智高,有功,擢开封府司录
鞫中人史志聪役卫卒伐木事,志聪以谪去。
官终光禄卿
全宋诗
吕璹(?
~一○七○),字季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父。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源文献·姓名爵里》),知漳浦县通判宜州
官至光禄卿
神宗熙宁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
事见《宋史》卷四七一《吕惠卿传》。
李岩北宋
全宋诗
李岩字子章乐昌(今属广东)人。
渤弟。
仁宗皇祐四年(一○五二)同进士出身
官至朝奉郎、知象州
事见《粤东诗海》卷五。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四
李岩字子章
乐昌人
李渤之弟。
宋仁宗皇祐二年(一○五〇),以上书召见崇政殿,特赐同进士出身
官至朝奉郎、知象州
曾随余靖侬智高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六、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
诗四首。
潘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梧州苍梧人
常儒衣持一大翣,行坐独语。
仁宗皇祐中侬智高邕州,至梧城下,闻其异,召而问曰:“吾形貌如何?”曰:“汝一贼尔。
”又问:“我欲据此以为南粤,如何?”答:“汝将斩首,岂能有粤邪!
”侬怒杀之。
宋克隆北宋
全宋文·卷九三一
宋克隆皇祐元年十二月,为西京左藏库副使、知宜州
文思副使
皇祐四年六月,为礼宾使、知邕州
皇祐五年二月侬智高再陷邕州,以克隆不能修葺城池,预为防范,又临阵脱逃,除名刺配沙门岛。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一七三、一七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一一、蕃夷五之六三,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六。
宋士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柳州马平人
仁宗皇祐中侬智高广南,率兵与战,不胜,被杀。
萧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仁宗皇祐中南雄州,预筑城以御侬智高
精敏过人,不挠于势,民安其政。
改知潍州,官至驾部员外郎
赵师旦北宋 1011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52 【介绍】: 楚州山阳人字潜叔
赵稹从子。
少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
以荫试将作监主簿,历乐清县宁海军节度推官
江山县,遇事明断,吏属不敢妄为,境内安然,道不拾遗。
后知康州,死于侬智高之难。
谥壮悯
李师中北宋 1013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8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诚之
进士
广西提点刑狱,摄帅事。
善抚土著,招降侬智高子宗旦,边民呼为“桂州李大夫”。
神宗时,累官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反对王韶熙河
上书极论时政得失,乞召用司马光苏轼等。
吕惠卿劾,贬和州团练副使
有《珠溪诗集》。
全宋诗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
进士,调并州推官
鄜延经略使庞籍辟,知洛川县
庞籍枢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县兴元府褒城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仁宗三年(一○五八),迁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
七年,改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
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
西夏事起,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战守意异,王安石,遂降知舒州,徒知、登、瀛州
又因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稍徙单州
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已佚。
今存《珠溪集》一卷。
事见《忠肃》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有师中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七《珠溪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
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
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
还知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段思廉北宋 ? — 10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段思廉 1045年—1074年
保安 1045年—1052年
政安 1053年—1053年? 或作正安。今云南楚雄出土砖瓦片有“政安三年岁次乙未”,即1053年,行用至少3年
正德 ?—? 或作政德
保德 ?—1074年
太安 ?—? 见于《云南志略》
明侯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 【介绍】: 宋时大理国主。
仁宗庆历四年嗣立,在位三十一年。
皇祐中侬智高广州,败走大理狄青募死士使大理求之。
会智高已死于大理思廉遣使函其首至京师以献,段氏自此始闻名于中原。
萧注北宋 1013 — 10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73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字岩夫
萧谔从孙。
仁宗庆历间进士
广州番禺
侬智高广州突围出募海滨壮士与战,破其众,擢知邕州
复擒智高母及二弟,募死士入大理取智高,函首归
荆南铃辖、泰州团练副使
熙宁初,知宁州桂州,罢归道卒。
全宋诗
萧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岩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摄广州番禺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皇祐四年(一○五二),破侬智高广州之围,擢礼宾副使(《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二三)、广南驻泊都监,知邕州
被劾免官,起为邠州都监
神宗熙宁初
宁州
四年(一○七一),知桂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五)。
六年,罢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二九
萧注(一○一三——一○七三)字岩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庆历六年进士皇祐中广州番禺
侬智高攻围州城自围中出,募得壮士二千人击破侬部。
以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狄青以知邕州
又擒送智高母及弟,迁西上閤门使
在邕八年,密缮兵甲。
嘉祐五年谏官论其所为不法,「为国生事」,贬为荆南钤辖,再责泰州团练副使、改镇南军节度副使
治平中,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钤辖
熙宁初宁州,复閤门使
四年,知桂州
抚纳蛮众,得其欢心。
六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四有传,又见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王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师言
王圭季父。
以荫知宜兴县,有惠政。
广东转运使,招兵解侬智高广州之围。
后为西路转运使,招降侬宗旦父子。
潭州,为政务适人情。
有狂妇数诉事,为前守叱逐,委曲徐问,案情得直。
官终光禄卿,卒年八十。
苏缄北宋 ? — 10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宣甫
苏绅从弟。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广州南海主簿,不畏豪商大姓。
累迁秘书丞,知英州
侬智高建功。
神宗熙宁初广东钤辖
改知邕州交趾兵围邕,率民抵抗,固守凡四旬,粮尽泉涸乃陷,阖门自焚死。
谥忠勇
全宋诗
苏缄高宗绍兴初南城县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
安昌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昭州恭城人
仁宗皇祐初进士
永定县,弃官不仕。
纵游山水。
广州清远县峡山,游之久,不复返。
全宋诗
安昌期昭州恭城(今属广西)人。
仁宗皇祐间进士(《万姓统谱》卷二五)。
初为横州永定,以事罢,遂不复仕,放旷山林间。
嘉祐五年(一○六○),至惠州胡济游从。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居峡山广庆寺
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四。
全粤诗·卷二四
安昌期,原籍昭州恭城
清远峡山
青年时曾举进士
宋仁宗皇祐中,朝廷以侬智高之难,推恩三广进士,曾参与礼部试者,皆特试。
昌期因此得官,初为横州永定县,以事去官。
不复仕,独与一童来广州,放旷山水间
嘉祐五年(一〇六〇)至惠州,值同年曲江胡济海丰,游从甚久。
平日辄以道家小术示人以娱之。
英宗治平二年(一〇六五),携童至中宿峡山偕隐。
尝游广庆寺,谓访和光洞,数日不返。
僧意其为虎豹所食,率仆夫求之不获,惟见石室间有诗云云,后题“前横州永定县安昌期笔”,然后知其得道。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明姚良弼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四、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
诗一首。
柳应辰北宋
全宋诗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清同治武陵县志》卷三一)。
皇祐中,知昭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
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以都官员外郎通判永州清嘉庆祁阳县志》卷五)。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
宝元元年进士第
皇祐四年昭州五年侬智高昭州,谪随州
熙宁六年九年间官尚书都官员外郎永州通判
见《宋诗纪事》卷一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六,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