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延美。阳安郡平泉杜氏子。出家。依彦通律师具戒。昭觉师受业处。后以道行。即补住持。视了觉大师为五代祖。了觉。号休梦。参石霜洞山诸老。深得禅旨。即宣宗复教对御落发者也。后大阐于昭觉。师为其远孙。不惟能绍其宗风。且兼弘于福业寺之殿宇。旧而百间。师广增至三百间。修唱梵之堂。广方丈之室。备水陆之仪。及罗汉六祖翊善大悲。各列一堂。又分千部经。为东西龛。又建纪天列宿堂。极壮丽。以至安毳侣。供公庖。厨仓。寮库。斋厅。浴室等。无不备具。寺之旧址颓垣。茂草百年矣。师一旦竖版筑以绳之。兴百堵轸旧封。葺墙五百馀间。周匝园圃。而诸邻敬师之德。相让惟恐或后。自是朝饭千众。累茵敷坐。如升虚邑。未有一物。爰假外求者。人谓。师开口无机化。不言而鸥狎。虚怀善应施。不求而谷盈。自大中祥符戊申。领住持事。迨三十馀年。食不兼味。衣不重茧。自处淡如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务本,未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氏族。出家时年二十四,后得法于琅琊觉禅师。其弟子十有一人,本居第二。开悟甚早,福慧兼修,有无并鬯。宋仁宗时,诏主当阳玉泉寺。庆历八年,荆门军守谢公,翩然来游,谓:“如此名胜,昔贤留题,当复不鲜。”本因录唐人自曲江至齐已,得诗八篇,谢公鑴之石,立于蒙惠之侧。嘉祐六年,命契宁等募造铁塔,高七丈,为级十有三,重百二十万两,逾年而成,其发愿词曰:“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愿力深弘,故寿诸金石,永垂不朽。本每说法,学侣万指,有文宣、可忠、知忍、知藏、慧远、宗道、怀远、怀静诸子辅翊法化,首出当机,皆一时禅望,有声铮铮,故玉泉宗风冠于三楚。邑令左侯为请于朝,锡号悟空,并赐紫衣。以元丰三年三月八日示寂,寿八十三,腊五十九,本主玉泉四十年,寂之日集众为说法要,曰:“平日横说竖说,东喝西喝,有时扬眉眴目,有时鼓掌擎拳,祇为诸人不察,微露锋芒,若逐色寻声,白云万里。”又举“荆州白马寺昙照禅师常云‘快活!快活!’及临灭时便叫‘苦!苦!’且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 ‘和尚当日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若是?’照举枕子曰:‘汝道当日是?如今是?’院主无对,照便入灭。今我临灭度时,汝等看是快活?是苦苦?”众无语,遂泊然坐化,塔于罗汉山麓。文宣宗说兼通,教禅双彻,陆沈众中,人莫之识。嘉祐间至玉泉,务本崇以殊礼,使之领众,导扬法旨,学者宗之。可忠者,安州大安山住持也,禅思莹澈,教眼尤精,闻玉泉道声鬯楙,欲一窥真际,振锡来游,务本以“最乐堂”处之,遂终老焉。务本既寂,付法于齐月。宋崇宁时,改玉泉为护国寺,以加封关壮缪为“崇宁护国真君”,乃改寺额,故《续传镫》或称护国。齐月上堂,僧问:“壁立千仞,水泄不通,还许学人请益也无?”齐月曰:“正令已行。”乃曰:“穷外无方,究非内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分明向你诸人道,佛性精魂总不是。”齐月既老,传席于其徒慧本,耀续传薪,禅风倏馥。僧问:“有物先天地,无心本寂寥。未审是何物?”慧本曰:“一铤墨。”曰:“恁么,则耀古腾今去也!”慧本曰:“作甚么生是耀古腾今的?”僧喝,本亦喝。上堂:“好个时节,谁肯承当?苟或无人,不如惜取。”良久曰:“弹雀夜明珠。”盖是时,荆门玉泉导师相继演化诸方,正未艾云。
永道。顺昌毛氏子也。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及传圆顿戒法于元照师。咸得其要。政和中。赐椹衣。主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大师。林灵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天下从之无敢后。师独毅然抗诏。上书曰。自古佛法。未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魏太武崔浩。灭佛法。未三四年。浩竟赤族。文成大兴之。周武卫元嵩。灭佛法。不五六年。元嵩贬死。隋文帝大兴之。唐武宗。赵归真。李德裕。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诛。德裕窜死。宣宗。大兴之。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译经试僧。大兴佛法。成宪具在。虽万世可守也。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为惊世之举。陛下。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周武为铁狱之囚乎。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此皆前监可观者。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而违祖宗之法乎。书奏。上大怒。命下黥流道州。蔡京。从容为上言曰。天下佛像。非诸僧自为之。皆子为其父。臣为其君。以祈福报恩耳。今大毁之。适足以动人心。恐非社稷之利也。上意。为之少回。未几。灵素事败。放归赐死于道。复教。师量移近郡。寻得旨放回。敕住昭先禅院。赐名法道。以旌护法。师之谪道州也。郡守僚属。皆先梦佛像荷枷入城。既而师至。皆善待之。时军民多病。师咒水饮之。无不愈者。求者益多。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师既还。道人如失恃怙。及二帝北狩。康王即位。东京留守宗泽承制。命师住左街天清寺。补宣教郎总管司。参谋军事。为国行法。护佑军旅。师往淮颖。劝化豪右。出粮助国。军赖以济。后奉诏随驾。陪议军国事。上欲加以冠冕。师力辞。诏加圆通法济大师。一日上从容谓师曰。上皇为妖人所惑。毁师形服。朕为师去此黥涅。师对曰。上皇御墨不忍毁除。上笑曰。此僧到老倔强。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故事道场僧左道右。崇观以来。遂易旧制。师不能平。诣朝廷论辩。卒获改正。绍兴五年。大旱。诏师入内祈雨。结坛作法。以四金瓶。各盛鲜鲫。噀水默祝。遣四急足投诸江。使未回而雨已洽。上大悦。赐金钵。上以国用不足。敕天下僧道。纳清閒钱。师致书于省部。极论其非。伤大体而阻善化。言虽不行。势亦少戢。绍兴十七年秋。说偈。端坐而化。阇维。舍利无数。塔于九山九里松。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高观音隆 | — | ||||
兴正 | ?—? |
简介
高观音隆,是12世纪大理国点苍山莲花峰芒涌溪人氏,高智升的玄孙,高升泰的弟弟高升祥的曾孙。大理宣宗段智兴利贞三年(1174年),他推翻执政的相国高寿昌,拥立族侄高贞明为相国、中国公。十一月,阿机起兵,夺高贞明之位还给高寿昌,高贞明逃到鹤庆,自称明国公。两年后(1176年),高观音隆的儿子高观音妙从白崖起兵,自立为相国,夺高寿昌位。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段智廉 | 1200年—1204年 | ||||
凤历 | 1200年八月—1200年? | 胡氏《南诏野史》以凤历始于1201年,后云南祥云出土《大理国渊公塔之碑铭并序》有“凤历之元,庚申之冬”,王崧《云南备征志》有“八月即位,改元凤历”字样,即1200年,即位当年改元,建号1年以上 | |||
元寿 | ?—1204年 | 该年号只见于《云南志略》、胡氏《野史》和李兆洛《纪元编》 |
简介
大理亨天帝段智廉(?-1204年),是后大理国皇帝,1200—1204年在位,宣宗功极皇帝段智兴之子。笃信佛教,在位期间,曾派人到宋朝取经,得到大藏经1465部,放置于大理城五华楼上。他用过2个年号,凤历、元寿。死后谥号为亨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