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黄畴若南宋 1154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22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伯庸号竹坡
孝宗淳熙五年进士
祁阳主簿
改知庐陵县,取任内县用钱为民代输畸零税两年。
宁宗开禧初应诏上言急务,拜监察御史
累进华文阁待制、知成都府,蠲积欠,罢冗员,籴米足储,减去重赋;又曾平定羌族起事。
官终权兵部尚书
焕章阁学士致仕。
有《竹坡集》。
全宋诗
黄畴若(一一五四~一二二二)字伯庸丰城(今属江西)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祁阳主簿,调柳州教授、知庐陵县
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累迁殿中侍御史侍讲(《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七二)。
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成都府
七年权兵部尚书太子左庶子(同上书职官七之四五)。
十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十三年致仕。
十五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焕章阁尚书黄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六五九九
黄畴若(一一五四——一二二二)字伯庸号竹坡隆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
淳熙五年进士,授祁阳县主簿
灵川、知庐陵县、监行在都进奏院
开禧中,累迁秘书丞著作郎,拜监察御史
嘉定初殿中侍御史侍讲
二年,进华文阁待制、知成都府,多所兴举,进龙图阁待制
留蜀四年,召赴行在,迁权兵部尚书太子右庶子
落权,擢太子詹事
十年,试礼部尚书
乞归,以焕章阁学士奉祠
为言者所论,落职罢祠,后复焕章阁学士致仕。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九。
著有《竹坡集》四十卷、奏议三十卷,及《讲议》、《经筵故事》等。
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焕学尚书黄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五本传。
主要活动
  • 1178年,进士
  • 1204年-120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都进奏院
  • 120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监丞
  • 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郎中
  • 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寺丞
  • 1206年-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07年-120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
  • 120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09年-121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14年-121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16年-121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子詹事
  • 1217年-121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何澹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龙泉人字自然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祭酒兵部侍郎
光宗立,拜右谏议大夫侍讲,进御史中丞
宁宗即位,阿附权贵、急于荣进,劾赵汝愚致其落职罢祠,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主伪党之禁。
吴曦窥图帅蜀,以其贿通时宰而未及己,遂持异议,被劾奉祠
寻起知福州,以书寄韩侂胄示忠诚,进观文殿学士、知隆兴府
除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
移使湖北,兼知江陵
奉祠卒。
有《小山集》。
全宋诗
何澹字自然龙泉(今属浙江)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郎十二年将作少监十五年国子祭酒,除兵部侍郎十六年右谏议大夫(《宋史》卷三六)。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御史中丞(《永乐大典》卷七三五○引《黄景声墓志铭》)。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泰元年(一二○一)知枢密院事
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建康(《景定建康》卷一四)。
移知江陵奉祠卒。
有《小山杂录》八卷,已佚。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
今录诗二十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七
何澹字自然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乾道二年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迁祭酒,除兵部侍郎
光宗内禅,拜右谏议大夫侍讲,进御史中丞,除焕章阁学士、知泉州,移明州
宁宗即位,还为御史中丞
庆元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六年知枢密院,仍兼参知政事
执政凡五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福州,进观文殿学士,寻移隆兴府
后除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移使湖北,兼知江陵
奉祠卒,赠少师
少年取科名,急于荣进,阿附权奸,斥逐善类,立伪党之禁,贤士为之一空,其后凶党俱逐,则以早退倖免,优游散地几二十年。
著有《小山杂著》。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主要活动
  • 1166年,进士
  • 1177年-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校书郎
  • 1180年-122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182年-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183年-118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18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185年-118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少监
  • 1186年-118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187年-118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祭酒,11月已在任。
  • 1187年-118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司业
  • 1188年-118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侍郎
  • 1189年-119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谏议大夫,1190年1月同知贡举,5月迁御史中丞
  • 1190年-119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左谏议大夫
  • 1190年-119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御史中丞,1196年1月除同知枢密院事
  • 1193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193年,两浙东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
  • 1194年-1195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本年十一月辛亥明州升为庆元府
  • 119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4月除参知政事
  • 1196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201年7月罢知枢密院事
  • 1200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01年7月罢知枢密院事
  • 1202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02年-1205年,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知州兼安抚使,2月到任1204年4月再任
  • 1208年-1209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1209年6月29日丁母忧
  • 1213年-1214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李寅仲南宋
全宋诗
李寅仲字君亮广汉(今属四川)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十五年,除秘书省正字
十六年,为秘书郎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著作佐郎
二年,知眉州
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为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迁国子祭酒
官至礼部侍郎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李寅仲字君亮汉州雒县(今四川广汉)人。
淳熙五年进士第,为第三名,诏授文林郎,迁秘书省正字秘书郎,再迁右司郎中
庆元六年八月,光宗薨,诏假寅仲焕章阁学士朝议大夫、兼侍读咸安郡开国侯,充奉使金国告哀使
嘉泰初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
宝谟阁待制泸州,迁潼川府路安抚使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三、礼三○之六一、方域一九之三四,《宋代辑存作者考》。
主要活动
  • 1178年,进士
  • 1189年-119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190年-119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199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200年-120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201年-120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司业
  • 1202年-120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祭酒
  • 1202年-120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03年-120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203年-1208年,潼川府路泸州(泸州),泸州知州兼安抚使,1206年十二月在任
  • 1204年-120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徐应龙南宋 ? — 12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4 【介绍】: 建宁浦城人字亢叔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湖南检法官,治狱宽平。
累迁刑部尚书侍读
讲筵多指陈时政,曾奏言军将得贿迁,专事搜刮民财,为时相史弥远所恶,免侍读
后以焕章阁学士奉祠
卒谥文肃
全宋文·卷六四四二
徐应龙(?
——一二二四),字允叔建宁府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淳熙二年进士,调衡州法曹湖南检法官,历知南恩州
入为太常博士,进户部侍郎国子司业,兼侍讲,累迁刑部尚书侍读,忤史弥远,免侍读,徙吏部尚书
后以焕章阁学士奉祠嘉定十七年卒,谥文肃
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
主要活动
  • 1175年,进士
  • 1205年-1207年,广南西路雷州(雷州),雷州知州
  • 1211年-121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都进奏院
  • 1211年-121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21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212年-121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司业
  • 1214年-121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14年-121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祭酒
  • 121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21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监
  • 121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15年-121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218年-122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尚书
  • 122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子詹事
  • 122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嘉定十七年卒
胡矩南宋
全宋诗
胡矩字仲方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铨孙。
孝宗淳熙间庆元府比较务。
十四年(一一八七),摄象山县(《宝庆四明》卷二一)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兼检详诸房文字。
宁宗开禧间萍乡县清同治萍乡县志》卷八)。
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为枢密副都承旨
八年权工部尚书
十二年,出知福州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拜兵部尚书
二年,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致仕。
事见《宝庆四明》卷一、《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七附传。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六四六○
胡矩字仲方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胡铨孙。
淳熙间庆元府比较务,摄象山县
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淳熙十二年工部尚书,改兵部,出知福州
宝庆二年焕章阁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龙图阁学士致仕。
见《宋史》卷四○、三七四、四一○、四一九、四三六,《宝庆四明》卷一,《宋元四明志校勘记》,《宋诗纪事》卷六一,《福建金石》石一○。
主要活动
  • 1211年-121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212年-121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都承旨
  • 1212年-121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都承旨
  • 1215年-1216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18年-1219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赣州知州
  • 1218年-121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25年-122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26年-1229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二月到任
刘克庄南宋 1187 — 12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7—1269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
刘夙孙。
宁宗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为真州录事参军潮州通判
以作《落梅》诗获罪,不仕二十余年。
理宗端平初起历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江东提刑等。
淳祐六年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
以劾权相史嵩之,贬知漳州
景定初工部尚书侍讲,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尝受学于真德秀
反对南宋朝廷苟安妥协。
诗学晚唐,为江湖派诗重要代表。
词风雄放沉厚,多感慨时事。
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全宋诗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
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
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
十二年南岳庙
十七年建阳县
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
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帅司参议官二年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
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七年出知漳州
八年福建提刑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
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龙图阁学士
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
生前曾自编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
后由其季子山甫汇编为《大全集》二百卷。
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为底本,校以清冯氏芦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采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刘克庄(1187-1269) 字潜夫号后村居士
莆田人
词风散文化、议论化。
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全宋文·卷七四八七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父弥正,宁宗朝吏部侍郎
克庄本名灼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改名。
初授靖安县主簿,俄丁父忧
服除,注福州右理曹,改差真州录事参军
嘉定十七年,改宣教郎建阳县,历吉州通判
端平中,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立朝正直敢言,为人所忌,出主玉局观
寻知漳州,改袁州,复为言者劾罢。
李宗勉当国,擢江西提举,改广东,升转运使
淳祐元年,为言者所劾,罢主崇禧观。
四年,起为江东提举
六年,召除太府少卿
面对言事,颇切时政,理宗嘉之,即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寻兼崇政殿说书
是年末,兼中书舍人,力沮史嵩之除职致仕之命。
事虽施行,仍为御史论劾,以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刑
淳祐十年,除秘书监
次年,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兼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
同年十月,除起居舍人
复为言者论劾,罢提举明道宫。
景定元年,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复除兵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三年,除权工部尚书,兼侍读
同年八月,以宝章阁学士建宁府
五年秋,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咸淳五年正月卒,年八十三,谥文定
克庄于诗、、词皆工,叶水心至评其诗「当建大将旗鼓」。
又尝受学于真西山,颇得为政之要。
唯其文名太盛,故政绩多为所掩。
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林希逸所撰《行述》、洪天锡所撰《墓志铭》(分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四、一九五)及《宋史翼》卷二九。
主要活动
  • 1209年,钱塘(浙江杭州),将仕郎,从友人洪天锡之请,改名克庄
  • 1210年-1214年,靖安(江西靖安),靖安主簿,初筮靖安簿,陈宓作序饯行
  • 1215年,莆田(福建莆田),怀安尉摄福州右理曹,求知于洪天锡、徐明叔
  • 1215年,莆田(福建莆田),怀安慰摄福州右理曹,敖陶孙手书所作《诗评》遗之
  • 1216年-1217年,莆田(福建莆田),仪真郡掾,陈宓为序饯行
  • 1217年-1220年,仪真(江苏仪征),沿江制司,陈宓为序饯行
  • 1221年-1224年,莆田(福建莆田),准备差遣,冬,有苍头复奉辟书至,遂携家严装入桂
  • 1225年-1232年,建阳(福建建阳),建阳令,戒诗癖,专习吏事
  • 1233年-1234年,莆田(福建莆田),吉州通判,冬,起废,通判吉州,未及赴任
  • 1234年,福州(福建福州),将作监簿兼帅司参议官,在闽帅府与同官郑逢辰等相处甚欢
  • 1234年-1236年,钱塘(浙江杭州),宗正簿,至京,除宗正簿。
  • 1237年-1238年,莆田(福建莆田),知袁州,春,改知袁州,旋赴任
  • 1239年,莆田(福建莆田),江西提举,李宗勉拜左相。九月,除克庄江西提举。
  • 1239年-1240年,莆田(福建莆田),广东提举,十月,改除广东提举
  • 1240年-1243年,广州(广东广州),广东转运使,升广东转运使
  • 1244年-1246年,莆田(福建莆田),江东提刑,秋,杜范、范钟并相,克庄除江东提刑
  • 1246年,进士
  • 1246年,信州(江西上饶鄱阳),太府少卿,初九离任,十八日离饶州,二十五日至信州,除太府少卿
  • 1246年,钱塘(浙江杭州),秘书少监,既对,退出,即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与尤焴同任史事
  • 1246年,钱塘(浙江杭州),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日,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46年-1247年,钱塘(浙江杭州),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又三日,除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数辞不许
  • 1248年,莆田(福建莆田),宗正少卿,是日,除宗正少卿,以母年高,又苦辞
  • 1248年,莆田(福建莆田),福建提刑,除直龙图阁知漳州。未及赴任,同月又除秘阁修撰福建提刑,俾便养亲,苦辞不允
郑损南宋
全宋诗
郑损开封(今属河南)人。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扬州(《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一一)。
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四川制置使任被元兵破关外诸隘。
绍定二年(一二二九),为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延祐四明志》卷二)。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谪居温州
事见《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三九
郑损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兴裔第三子,寓居浙东。
进士甲科嘉定十三年淮东提刑兼知扬州
十七年,为四川制置使
宝庆三年十二月兵破关外诸隘,弃三关逃归。
绍定二年,复以太中大夫、试工部尚书焕章阁学士、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
绍定六年被劾落职奉祠
见《宋史》卷四一、四六五,《宝庆四明》卷一,《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主要活动
  • 进士
  • 1220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20年-1222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24年-1228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29年-1234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十一月到任
洪迈南宋 1123 — 12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202 【介绍】: 饶州鄱阳人字景卢号容斋
洪皓季子。
高宗绍兴十五年博学宏词科
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同修国史
出使金国还,知赣州,徙知婺州
孝宗淳熙十三年,为翰林学士,上《四朝国史》。
宁宗时,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卒谥文敏
学识博洽,论述弘富,尤熟于宋代掌故。
有《容斋五笔》、《夷坚志》、《野处类稿》、《史记法语》等。
全宋诗
洪迈(一一二三~一二○二)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皓子,适、遵弟。
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入为敕令所删定官
以父忤秦桧,出教授福州
累迁左司员外郎
三十二年,进起居舍人,假翰林学士使金,不屈被拘,回朝后以辱命论罢。
起知泉州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吉州
三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侍读直学士院,仍参史事。
六年,知赣州,寻知建宁府
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知婺州
十二年,以提举佑神观同修国史
十三年,拜翰林学士,上《四朝史》。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绍兴府提举玉隆万寿宫
二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宁宗嘉泰二年卒,年八十(《容斋续笔》卷三《栽松》诗条言乾道五年年四十七。
宋史》未载卒年)。
谥文敏
有《容斋五笔》、《夷坚志》、《万首唐人绝句》、《野处类稿》等行于世。
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野处类稿》(简称四库本)、民国胡思敬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
底本原附集外诗加注出处,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第三卷。
词学图录
洪迈(1123-1202) 字景卢别号野处
鄱阳人
洪皓季子。
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万首唐人绝句》等,词存六首。
全宋文·卷四九一一
洪迈(一一二三——一二○二)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之子。
绍兴十五年博学宏词科,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吏部郎左司员外郎,进起居舍人
孝宗朝,历知、吉、、婺诸州。
入朝为中书舍人侍读直学士院,预修史事,拜翰林学士
绍熙初,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
嘉泰初,上章告老,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嘉泰二年卒,年八十,谥文敏
博极群书,文名颇盛,著有《野处类稿》、《容斋五笔》、《夷坚志》、《史记法语》诸书,并编纂《四朝国史》、《钦宗实录》、《万首唐人绝句》等。
据《宋史》卷三七三本传。
主要活动
  • 1145年,宏词科
  • 1145年,进士
  • 1145年,浙江杭州,敕令所删定官,除敕令所删定官。
  • 1145年-1147年,浙江杭州,添差福州教授,以言官论罢敕令所删定官,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 1148年-1149年,福建福州,福州教授,至福州,为教授。
  • 1150年,福建福州,郡博士,以郡博士被檄考试临漳。
  • 1150年-1157年,福建福州,福倅,自福倅满归,叶晦叔有诗送别。
  • 1158年-1159年,浙江杭州,秘书省校书郎,除秘书省校书郎。
  • 1159年,浙江杭州,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 1159年-1160年,浙江杭州,吏部员外郎,除吏部员外郎。
  • 1160年,浙江杭州,省试参详官,充省试参详官,主司委出词科题。
  • 1160年,浙江杭州,吏部员外郎,鲍彪告老,迈与有司陈情旌表。
  • 1160年,浙江杭州,礼部员外郎,移礼部员外郎。
  • 1160年,浙江杭州,礼部员外郎再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礼部员外郎再兼国史院编修官。
  • 1160年-1161年,浙江杭州,礼部员外郎再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兼枢密院检详文字。每有建言,枢密重之。
  • 1161年,浙江杭州,尚书左司员外郎,为尚书郎
  • 1162年,浙江杭州,尚书左司员外郎,兼权行在检详,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兼权行在检详。
  • 1162年,浙江杭州,接伴使,金遣使来告登位。洪迈充接伴使。
  • 1162年-1165年,浙江杭州,贺大金登宝位国信使,时议遣使报金国聘,洪迈慨然请行,充贺大金登宝位国信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
  • 1166年,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入对。除起居舍人。
  • 1166年,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兼权直学士院,作《辞免直学士院状》。
  • 1166年,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兼实录院同修撰
  • 1166年-1167年,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兼同修国史。有《辞免同修国史奏状》。
  • 1167年,浙江杭州,起居郎,除起居郎。
  • 1167年,浙江杭州,权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以权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
  • 1167年,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侍读兼权直学士院,除中书舍人兼侍读兼权直学士院。
  • 1167年-1168年,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直院,落“权”字。有《谢除中书舍人表》。
  • 1168年-1169年,浙江杭州,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 1170年-1176年,江西赣州,赣州知州,起知赣州。
  • 1177年-1183年,福建建瓯,建宁知州,是年,起知建宁,有谢表。
  • 1184年,浙江金华,婺州知州,春,起知婺州,周必大有《回婺州洪舍人迈启》。
  • 1184年,浙江金华,敷文阁待制,整顿婺军。治婺有劳绩,特迁敷文阁待制。
  • 1184年,浙江金华,通议大夫,转通议大夫。
  • 1184年-1185年,浙江金华,婺州知州,婺州八咏楼,在唐为观,洪迈请锡嘉字,赐额宝婺。
  • 1185年,浙江杭州,提举佑神观,兼侍讲,除提举佑神观,兼侍讲。有辞状及谢表。
  • 1185年,浙江杭州,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兼同修国史,以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兼同修国史,有谢表及辞状。
  • 1186年,浙江杭州,通奉大夫,以光尧太上庆寿,肆赦恩转一官,授通奉大夫。
  • 1186年,浙江杭州,敷文阁直学士兼直学士院,除敷文阁直学士兼直学士院。
  • 1186年-1188年,浙江杭州,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依前正奉大夫,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依前正奉大夫。
  • 1188年,江苏镇江,正奉大夫知镇江府,以见官正奉大夫知镇江府。
  • 1188年,江苏镇江,宣奉大夫,以攒宫推恩转宣奉大夫。
  • 1188年-1189年,安徽当涂,知太平州,改除知太平州。有《谢除知太平州表》、《当涂谢执政书》。
  • 1190年,浙江绍兴,焕章阁学士,依前宣奉大夫知绍兴府,进焕章阁学士,依前宣奉大夫知绍兴府,有《知绍兴府谢上表》。
  • 1190年-1198年,江西南昌,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除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以集英殿修撰王信代。从会稽西归。
  • 1198年-1201年,江西景德镇市,龙图阁学士,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
  • 1202年,江西景德镇市,端明殿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未几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李曾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怀州人,居嘉兴字长孺号可斋
李邦彦孙。
理宗淳祐中历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陈守边之宜五事。
累进资政殿学士,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
景定五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寻遭论劾夺职。
恭帝德祐初追复原官。
多言边境之事,为贾似道所嫉,使不竟其用。
有《可斋杂稿》。
全宋诗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
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
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
三年迁江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
淳祐二年(一二四二),为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
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
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
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
以事奉祠
起为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
六年,再知静江府
复以事罢。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为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
寻卒。
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一一
李曾伯(一一九八——一二六八)字长孺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后徙居嘉兴邦彦之后。
历官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入为度支郎官,授左司郎官淮西总领
寻迁右司郎官
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敕令所删修官
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诏军事便宜行之。
华文阁待制,进宝章阁直学士权兵部尚书,加焕章阁学士
淳祐九年,以旧职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
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广总领京湖田使,进龙图阁学士
端明殿学士,兼夔州路策应大使
资政殿学士制置四川边面,与执政恩例。
寻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
召赴阙,加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辞免,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宝祐五年,起为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兼节制广南。
移治静江,为广南制置大使、兼广西转运使
开庆元年,进观文殿学士,以言者论罢。
景定五年,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褫职,四年卒。
见《宋史》卷四二○本传,《至元嘉禾》卷一三,《楚纪》卷五二,《可斋杂藁》卷首李杓序,《可斋续藁后》卷一○《庚申病中作》。
主要活动
  • 进士
  • 1230年-1233年,湖北襄阳,知县,知襄阳府襄阳县,九月,作《京西提举司平籴仓记》
  • 1234年-1237年,安徽合肥,入幕,在庐州淮西幕中任职,曾寿尤制使,作《水龙吟》
  • 1237年-1238年,湖南岳阳,知岳州,出知湖南岳州,多善政。
  • 1239年,江苏南京,江东转运司判官,四月,赴建康,任江东转运司判官
  • 1239年-1240年,江苏南京,淮西江东总领,十一月初六日,任淮西江东总领
  • 1240年-1241年,江苏南京,右司郎官,十一月二十五日,奉旨赴行在,后除右司郎官,得替离任
  • 1242年,浙江杭州,权兵部侍郎;淮东安抚制置使,正月,权兵部侍郎、淮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上朝陛辞。
  • 1242年,浙江杭州,淮西制置使,二月,兼淮西制置使
  • 1243年,江苏扬州,淮东西制置使,正月十八日,为华文阁待制,依旧淮东西制置使,知扬州
  • 1244年,江苏扬州,淮东安抚制置使;淮西制置使,正月一日,为宝章阁直学士,依旧淮东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
  • 1245年,江苏扬州,淮东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九月,寿城之战获捷,作凯歌《水调歌头》二首
  • 1246年-1248年,江苏扬州,落职,闰四月三日,可斋以台谏论,落职奉祠,寻罢祠禄
  • 1249年,广西桂林,广西经略安抚使,起为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
  • 1250年-1254年,广西桂林,京湖安抚制置使,三月二十四日,为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
  • 1255年-1256年,重庆,四川宣抚使,中秋,在渝州(治今重庆),作《一剪梅》
  • 1257年,湖南长沙,荆湖南路安抚使,正月一日,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
  • 1257年,湖南长沙,湖南安抚使;广南制置使,十二月,依旧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兼广南制置使,移司静江府
  • 1258年-1260年,广西桂林,广南制置大使,正月二十三日,罢广西经略,以广南制置大使兼知静江府
  • 1261年-1263年,浙江嘉兴,落职,四月,在病中,余云谷自四明来访
  • 1264年-1265年,浙江宁波,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四月二十五日,以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